2024年1月19日 星期五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一)–第69集 迷理無明(一)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演述的主題是以 蕭平實導師著作《勝鬘經講記》為藍本,依著勝鬘夫人與 世尊的對答內涵,證明唯一佛乘,是 如來示現降生人間宣說佛法的標的。而佛法的內涵,就是要啟發有情眾生本自具有的本覺智慧,非從外得。然而,佛弟子卻得先經由熏習,發起菩薩心性以後,持續隨學真正有證量的善知識,才能進修成功,圓滿佛菩提的無上智慧。

我們先引用《華嚴經》中 彌勒菩薩對善財童子的相關開示,經中如是說:【善男子!譬如一燈,入於闇室,百千年闇悉能破盡。菩薩摩訶薩菩提心燈亦復如是,入於眾生心室之內,百千萬億不可說劫諸業煩惱、種種闇障悉能除盡。】(《大方廣佛華嚴經》卷78)經中的意思是說:「善男子啊!就好像執持一盞明亮的燈,進入一間暗室之中,可以完全破除這間暗室百千年來的黑暗。也是像這樣子,大菩薩發起菩提心,經由修行所引發的智慧光明,進入眾生心室之內,可以將百千萬億劫說不盡的長久時間,曾經造作各種業所引發的煩惱以及種種無明的遮障都能消除殆盡!」

這也就是說,眾生無始劫以來,從來不知生死的來龍去脈,不知生命的究竟真實相,以佛法的名稱就是「無始無明」;如同天生的盲者,習慣性地生活在一片黑暗中,所有造作都是依著五陰的感官覺受,又何嘗能瞭解一目了然的情狀呢?持續造作引發未來世繫縛於三界的各種煩惱業,而被業力牽引,以各種存在的模式,於三界六道中流轉生死。經中譬喻,就好像有人拿著一盞明燈進入千百年的暗室之中,一盞燈光可以破盡千百年之久的黑暗而給予暗室光明——就是千年暗室一燈能明啊!當發起菩提心的大菩薩,精進修學而獲得生命實相的般若智慧,就如同菩提心燈的光明,能廣泛地進入眾生的心田,也能將無量百千億劫說不盡的長久時間,於無明中造作過的各種有漏業引發的煩惱、遮障,依於般若的智慧光明,懂得如說修行而能滅除殆盡!

經中提到一個常使用的名相「業煩惱」,那如何是業呢?如何是煩惱?業就是有情於過去世中所造作的善、惡行為,造作以後就熏成種子,貯存於第八識如來藏中成為業種;隨著如來藏攜帶到這一世,遇到適當的緣,就會引發業種而產生事相;若是有漏的善業、惡業,就成為障礙有情想要學佛、想要解脫的修行道路,稱為業障。那如何又是煩惱呢?最簡略地說,就是三毒——貪瞋癡。

我們再舉《雜寶藏經》的佛典例子。在佛世時,有一位心樂佛法出家學道的王子,名為娑羅那。他在山林樹下坐禪攝心繫念;那時候,惡生王帶著他的婇女眾到園林遊觀,也到了這處林中。惡生王就停下來小睡,而那些婇女們等國王休息了,即共相遊戲;於一棵樹下,遠遠見到有比丘坐禪念定,便趨前禮敬問訊;那時候比丘就為這些女眾說法。國王醒來以後,尋找他的婇女們,見到遠方樹下有一位比丘,顏貌端正、年輕壯美,而自己那些婇女眾圍著比丘聽法。國王即向前詢問比丘:「汝是否已證得阿羅漢果位?」比丘回答:「不得。」國王繼續問:「是否證得阿那含?證得斯陀含、證得須陀洹呢?或者證得不淨觀?」結果比丘都如實回答:「沒有證得。」惡生王便生起瞋恨心,大聲罵詈著:「你都沒有任何證量,如何以這個生死凡夫之身與這些婇女眾共坐一處!」說完就抓起比丘又鞭又打,使得比丘遍體鱗傷。那些婇女們不自覺地驚呼:「比丘沒有犯任何過失啊!」國王一聽之下更加憤怒,又再一頓狠打;那些女眾們見狀,都跟著啼哭、傷心懊惱,這一切讓惡生王的憤怒更加劇烈到了極點。

比丘被打完,剛開始心裡想著:「過去諸佛由於能忍辱的緣故,獲得無上道;而我今日還保有全身,況且四肢仍然存在,怎麼能不忍這個苦呢?」過後一動彈就全身疼痛,越來越嚴重,實在不堪忍受,於是轉念:「我在世俗法中,好歹還是個可繼承王位的王子,擁有的兵眾勢力不輸給那位國王。今日以我出家孤單,便欺負被打。」於是生退轉心,預備罷道還俗。返回精舍後就向和尚大迦旃延告別;和尚對比丘說:「汝目前身體受傷疼痛,今晚先小住止息,且待明日再離開吧。」娑羅那也受教休宿。

當夜,尊者大迦旃延便為比丘示現夢境,讓娑羅那看見自己大集兵眾,討伐惡生王;結果竟然兵敗,身被囚執。那時惡生王遣人持刀砍殺娑羅那,一刀砍下來,娑羅那失聲驚叫而嚇醒,即向和尚報告夢中所見。尊者對比丘開示說:「我們若想以戰鬥的方法求勝,這是絕不可能之事啊!像這種兩軍興師,發動戰鬥,無論勝負結果,最終都沒有勝利的一方。怎麼說呢?由於戰鬥之法,是要以能夠傷害、殘殺對方,才能稱作勝利;而會動念殺傷眾生的這件事,是因為心性愚癡、有煩惱,為了達到目的,逞一時之快,卻不懂得因緣果報之理,此後會引來未來無量世墮落三惡道受苦的惡果報啊!比丘啊!汝若想要脫離生死,懼怕被鞭打而產生痛苦,應當觀察自己的色身,才能夠真正地平息一切的怨恨,以及不受他人的毀辱!」

尊者於經文中如是開示:【所以者何?是身者眾苦之本。】(《雜寶藏經》卷2)經文意思說:「如何這麼說呢?我們這個色身才是引發各種苦惱的根本啊!」這個色身會讓我們感覺口渴飢餓,冬天發冷、夏天熱,幾十年的生命要經歷生、老、病等等身心的創傷,天災人禍各種侵害、病痛不斷,最後還要面對最恐怖的死亡。像這樣子說不盡的種種怨懟,你卻不想解決報復,卻獨獨針對惡生王還要興兵討伐?經中尊者如是開示說:【欲滅怨者,當滅煩惱。煩惱之怨,害無量身;世怨雖重,正害一身,煩惱之怨,害善法身。】(《雜寶藏經》卷2)經文中開示的意思是說:「如果你想要滅除掉真正的怨家,應當是要滅除掉煩惱。這煩惱怨家所引發的病痛過失,會傷害我們無量世的身心;而世間的怨家雖然也嚴重地傷害我們,卻只加害於這一世的有漏、發臭又汙穢的身子啊!然而煩惱無明所招引的仇怨,卻是傷害了我們原本可以好好修行的法身慧命啊!」

各位菩薩!從佛法的教導可知,有情之所以會產生怨懟、憎恨之心,都是因為心中有煩惱為根本而生起的啊!比方說,經文裡的惡生王,他已經是國王了,擁有眾多婇女,卻對無辜的年輕比丘生起嫉妒、瞋恚之心,而對比丘抓打傷害。這就是無明—迷事無明—不知我們的蘊處界身心情緒,僅僅是因緣和合而短暫存在;經由色身領納外環境五塵,引發覺知心意識的各種相應煩惱;更不明瞭任何的惡業造作,爾後必得承受果報。而那些婇女眾替無辜的比丘求情,基於善良、不忍之心,屬於覺知心在欲界中有愛的事相上的執取,熏習成種子,貯藏於如來藏之中,也屬於三界有,都是有漏業因,會讓我們繫屬於三界內。

各位菩薩!經文所說「業煩惱」,就是無量劫以來的五蘊身心覺受,因於順逆之境而產生各種相應的煩惱,所造作之身口意業,使眾生不停地流轉於三界生死海,沒有佛法的智慧光明,無有出期;像這樣子,佛法中有時稱作漫漫長夜,還有形容五蘊被無明遮蓋,如同樹蔭遮住陽光,無法解脫生死,所以被稱為五陰。

佛陀時代的勝鬘夫人就是談到有關煩惱、遮障的主題。從佛法的角度而言,煩惱分為兩大類:一念無明、無始無明。一念無明的內涵包括了我見與我執,而我見就是一念無明的根本,是在二乘法中解脫三界分段生死的主修。無始無明簡約地說,就是迷理無明,我們無始劫以來都無知於法界的真實相,這個實相就是二乘涅槃中所依的本際。大乘行者下手實修的目的,是在探究萬法的根源,而探究到究竟無可探究又圓滿了,那才是成佛的時候;既然能成佛,必然也函蓋了二乘的修道內容。在大乘法中,一念無明又稱為四住地煩惱。

從勝鬘夫人回稟 如來的佛法內涵,顯然她是大菩薩示現於娑婆。《勝鬘經》中這麼說:【世尊!如是,無明住地力,於有愛數四住地,無明住地其力最大。】(《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經中是說,勝鬘夫人敬稟 世尊:「世尊!就像前面所講的,無始無明住地的力量,對於可以數得出有愛數四住地來說,其實無始無明住地力的力量是最大的。」也就是說,眾生心自無始劫以來,不曾與萬法的本源相應,而無從了知祂的內容,這就是無始無明;對於我們生從何來、死往何去,如何會有種種的生起等,全然無知,所以會沉淪於三界有的貪愛,以及執著邪見,持續於三界內流轉生死。

假使能夠找到生命的實相——找到如來藏了,就能現前觀察萬法都從祂而生,蘊處界都從祂而生,當然「有愛數四住地」也是從祂而生;那麼從這個時候開始,三界愛以及錯誤、偏邪的惡見,對我們來講都是可以當下斷除,或者逐漸分分斷除的,沒有不能斷的。因此說,無始無明住地對於有愛數四住地具有絕對的影響力,其力量是很大的。勝鬘夫人向 世尊稟白有關「無明」的內容,短短一句主題陳述,囊括有情流轉於三界有的緣因,以及解脫三界、成就佛道的佛法法要。

勝鬘夫人於經中所說的「有愛數四住地」,「住地」是指覺知心意識所住的境界,是說有四種覺知心所住的境界,讓我們執愛三界有而無法出離。為什麼要講「數」?因為這四種境界的內涵,是可以計算得出來,不是不可量、不可計的,所以稱為「有愛數四住地」;其內容分別為:見一處住地、欲愛住地、色愛住地、有愛住地。我們先說為什麼稱作見一處?也就是說,處處生起「我見」。在哪幾個處所呢?就是三界世間的處所:欲界處、色界處、無色界處。而三界愛中的無色界愛,所講的無色界中並不是一切都無喔!仍然有「名色」中的「名」,也就是受想行識仍然繼續存在,所以「名」又稱為三界有、無色有。有情會產生這些「有」的貪愛,無非就是覺知心的自我貪愛,由於缺乏佛法正知見,不知道「名」仍然屬於三界有的境界,所以在佛法裡勝鬘夫人稱為「有愛住地」。

我們今天說明到此,下一集再繼續和大家分享。

敬祝各位菩薩:福慧增長!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0/4912-a20_06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