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5日 星期六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一)–第49集 見道證果需要依止真善知識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的電視弘法節目,在此先問候大家:少病少惱否?色身康泰否?道業精進否?目前正在演述的單元是「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

接下來我們將藉由《阿含經》中,舍利弗尊者度焰摩迦比丘見道的記載,為大家來說明:在佛法中能否真正的見道證果,跟自己是否信受依止真正的善知識,而讓自己能夠離開惡見、邪見,並接受善知識所教導的正知見,最後才能在因緣具足的條件下,斷除無明生忍而見道證果的道理。

首先,我們先來看《阿含經》中,舍利弗尊者幫助焰摩迦比丘離開惡邪見,成為初果人的記載。《雜阿含經》卷5:【焰摩迦比丘言:「尊者舍利弗!我先不解、無明故,作如是惡邪見說。聞尊者舍利弗說已,不解、無明,一切悉斷。」】從焰摩迦比丘所說的這一段話中,顯示出焰摩迦比丘已經有了初果人應該有的正知見。但是焰摩迦比丘是否可以就這樣說他是初果人呢?這部分容後自有舍利弗尊者為我們來勘驗顯示。但是這裡先要為大家說明的事是:舍利弗尊者以問代答來讓焰摩迦比丘,離開先前所堅持的阿羅漢入涅槃是斷滅空的斷見邪見,並接受了阿羅漢所入的無餘涅槃是有本際存在,而不是斷滅空的正見,所以焰摩迦比丘具備了初果見地生起之前,應該具有的「涅槃是有本際存在」的正知見。

這其中就已顯示出初果的實證,必須要具備的第一個條件:就是能夠抉擇所思、所見是否落入常見、斷見中,並遠離開這樣的常、斷惡見的簡擇力。第二個條件:就是對於善知識要有恭敬心而沒有慢心,所以才願意信受並依止善知識所教導的正知見,並依之而行的信力及慧力。這種信受依止善知識的信力及慧力,如果不具備離開邪見的簡擇力,或者對於善知識有慢心、輕視心等種種惡心,而不能信受依止善知識所開示的正知見,那就不具備實證初果的條件,那又要如何發起顯示初果人應有的功德呢?就如同上述經中,焰摩迦比丘向舍利弗尊者說:「我先不解、無明故,作如是惡邪見說。」這顯示出焰摩迦比丘已經離開了無餘涅槃是斷滅空的惡邪見,所以他接著又說:「聞尊者舍利弗說已,不解、無明,一切悉斷。」焰摩迦比丘說舍利弗尊者以問代答的方式,幫助了焰摩迦比丘自己離開了先前對於無餘涅槃是有本際如來藏真實存在的不解,並真的斷除了我見的一念無明,證得了初果。這裡顯示出,焰摩迦比丘對於舍利弗尊者是沒有慢心以及輕心的,而是具備了對於善知識的信力及慧力的。所以焰摩迦比丘才能在尊者舍利弗的問答方式下,願意捨棄自己的惡邪見,信受並依止舍利弗尊者所教導的「無餘涅槃是有本際存在」的正見,因此才能夠真正斷除了我見,證得了初果。

由此可見,真正的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如同舍利弗尊者善於引導,用以問代答的問答方式,從淺到深一直問下去,讓焰摩迦比丘不斷地回答,最後焰摩迦比丘自己也就通透了;所以才能夠真正離開自己的惡邪見,相信涅槃中是有本際如來藏常住,因此終於願意把我見斷了,真正悟入了二乘菩提。但是善知識不僅善於用種種的方式,來引導學人通透三乘菩提應有的正知見,並幫助緣熟的學人悟入三乘菩提,還會進一步勘驗學人是否真實悟入,以免緣還不具足的學人自以為是,卻落入大妄語中而不自知。如同上述經中,焰摩迦比丘雖然說自己「聞尊者舍利弗說已,不解、無明,一切悉斷」,似乎符合了初果人應該要有的見地功德相,但是身為善知識的舍利弗尊者,當然要進一步勘驗,讓焰摩迦比丘顯示出他所說的「斷無明」,究竟是不是真的初果見地功德。

由此看來,如果是自認斷我見得初果的學人,還是要能夠通過實證的善知識來勘驗,才能確實斷除無明而安忍於初果的證境中。所以三乘菩提的見道與否,並不是某些人所以為的自由心證,反而是要能夠在真正實證的善知識前,顯示出自己在三乘菩提上的見道功德,並且通過善知識勘驗的。這也就是說,三乘菩提的見道是有其相應的功德相可以被顯示出來,並且透過真正實證的善知識勘驗,所以它不會是一種自由心證的結果。因此,在三乘菩提是否真的見道上,並不是自己說了就算,還是要能夠通過善知識的勘驗才能夠算數的。譬如焰摩迦比丘說自己已經斷除了一念無明,證得了初果,那尊者舍利弗當然要勘驗焰摩迦比丘所說是否如實。

接下來,我們看《雜阿含經》中卷5的記載:【「焰摩迦!若復問:『比丘!如先惡邪見所說,今何所知見,一切悉得遠離?』汝當云何答?」焰摩迦答言:「尊者舍利弗!若有來問者,我當如是答:『漏盡阿羅漢色無常,無常者是苦,苦者寂靜、清涼、永沒;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有來問者,作如是答。」】上述經中,舍利弗尊者問焰摩迦比丘說:「焰摩迦!假使有人來問你:『比丘!如同先前的惡見、邪見所說,阿羅漢入涅槃後是無所有。你如今到底是看見了什麼?又知道了什麼?而能夠遠離這一切的惡見與邪見呢?』當有人這樣來問你焰摩迦時,你要怎麼回答呢?」焰摩迦就答覆說:「尊者舍利弗啊!如果有人來這樣問,我將會這樣回答他:『漏盡阿羅漢的色身是無常,無常所以是苦;既是苦,就把它滅掉,滅掉後就是寂靜、清涼、永遠消滅了。對色法如是,對受、想、行、識也是這樣觀察的。』如果有人來問,我就這樣的回答。」

焰摩迦比丘因為先有了禪定上的證量,所以他在聞熏五陰是無常、苦、空、無我的法性觀行內容後,是有定力可以現前作五陰無常等法的現觀而心得決定安忍下來的,所以他才能夠生起了聲聞菩提的見道智慧。這也就是說,焰摩迦並不會如同現代多數的學佛人,在聽聞了善知識說明五陰無常等解脫道上的正知見以後,自己思惟整理一番就自認為已經斷了我見,就是已經證得了初果;但其實這是落入大妄語業中而不自知啊!

所以,如果沒有定力,而能夠安住於五陰的一一陰境界中,作現前的觀察而生忍,卻自稱是證得二乘菩提的初果人,其實都是自欺欺人的大妄語業啊!也不會有實證後應該有的功德果相可以自受用,乃至於顯示出來令善知識勘驗的。譬如自稱成佛的喇嘛教的上師、仁波切們,應該早就斷了我見了,但卻連自己的上師是否已經斷我見都無法檢驗得出來,顯然連初果應有的「於諸方大師有沒有斷我見」能夠如實知,這個初果人斷疑見的功德都顯發不出來;反而還會去認同宗喀巴等喇嘛教祖師所主張的:能夠領受雙身法中的樂受這個意識覺知心,就是常住不滅的真心這樣的常見外道邪見。這不就顯示出喇嘛教上師自稱成佛等說法,其實都只是依自己的錯誤思惟想像所生起的自欺欺人的大妄語業嗎?這與焰摩迦比丘依於五陰無常的解脫道正知見,以定力而安住於五陰的境界中作現前的觀察,於一一陰皆是無常、苦、無我等法性能夠現觀,而心得決定安忍下來,所以生起了聲聞見道上的功德力,兩者之間的差距可以說得上是天地懸隔啊!

經中焰摩迦比丘依於禪定上的定力,以及能夠安忍於聲聞見道的功德力,而有了初果人的見地功德生起;並依於自己所親證的初果見地功德,焰摩迦比丘才會說五受陰是苦應該滅掉,滅掉五受陰是不落入斷滅空的寂靜涅槃,是離開貪欲煩惱的清涼,這才是永遠消滅了生死煩惱諸苦的解脫境界。如是顯示出焰摩迦比丘自己親證的初果功德相,所以才能夠通過舍利弗尊者的勘驗。

因此,經中才會有如下的記載,如《雜阿含經》卷5,【舍利弗言:「善哉!善哉!焰摩迦比丘!汝應如是答。所以者何?漏盡阿羅漢色無常,無常者是苦,若無常、苦者,是生滅法。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尊者舍利弗說是法時,焰摩迦比丘遠塵離垢,得法眼淨。】這段經文中,舍利弗尊者說:「很好啊!很好!焰摩迦比丘!你應該這樣回答。為什麼呢?因為漏盡阿羅漢的色身是無常,無常就是苦;色陰既是苦、無常的,那就是生滅法。對於受、想、行、識這個四陰,也是像色陰這樣地來觀察。」舍利弗尊者說完這些話以後,焰摩迦就遠離塵垢,得法眼淨。

這段經中記載著,舍利弗尊者先是肯定了焰摩迦比丘的初果見地,並進一步將五陰是無常、苦、無我的解脫道理,又重新為焰摩迦比丘再深入詳細地敘述一次,幫助焰摩迦比丘最後能夠於初果人應有的我見遍知的斷除上面,能夠真實地遍知而斷除了我見,而安住於他所實證的初果見地中,成為了真正聲聞解脫道上的法眼清淨,這時焰摩迦比丘才是真正的初果人。所以經中才會有這樣的記載說:「尊者舍利弗說是法時,焰摩迦比丘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知道,焰摩迦比丘雖然對於五陰是無常、苦、無我的解脫道理,能夠依於他的禪定力而一一現前觀察,然後現觀之後也能夠心得決定而安忍下來,生起了安忍於解脫道上的見道功德力,而安住於聲聞初果的見地中;但是,最後一分我見的遍知的應斷的深細無明,還是得要在舍利弗尊者的勘驗及幫助下,才能夠完全地斷除而安住於所證的聲聞見道功德中,成為真正法眼清淨的初果人。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三乘菩提的見道,如果沒有真正的善知識幫助,是無法安忍下來而真正生起見道的功德忍力的。

因為真正的善知識,在幫助學人見道的過程中,不僅要幫學人離開邪見、惡見,並且要為學人建立見道應有的正知正見,並還要教導學人生起定力的方法。例如,正覺同修會中教導的「無相念佛」法門,就是一個幫助學佛人生起動中定力的妙法,讓學人有了定力來完成應有的現觀;當學人有了定力,並且開始作如理的現前觀行時,善知識還要幫助學人,對於正確的現觀能夠心得決定而安忍下來,乃至於對於見道前應遍知的,乃至於應通達的部分都要深入地為學人說明,讓學人能夠斷除,幫助學人能夠真正安忍於見道的如實現觀中,真正生起了三乘菩提見道應有的功德忍力,才能夠說他是真正的見道。

這個時候,學人不僅有見道的功德忍相可以自作證,也可以顯示出來讓善知識為他來印證。如果是往昔已經見道過的人,因為未離開胎昧而有隔陰之迷,想要恢復往昔的見道功德,都還得要靠佛菩薩留下來的經論,在這個法上的善知識,以及佛菩薩所安排的因緣幫助下,才能夠把自己往昔已經實證的見道功德,在歷緣對境中而重新發起。但如果往昔根本不曾見道,今世終於在善知識的幫助下見道了,更需要佛菩薩以及善知識的攝受,才能夠真正斷除所有見道應斷的無明,並安忍下來而生起見道應有的功德忍力。這只是在二乘菩提的見道通達上,大乘佛菩提的見道通達是更加深廣勝妙的,往往是在諸佛的幫助下,才能夠見道通達而入初地,離開尚未見道通達的三賢位中,而步入了真正開始修道的諸地聖位。所以,我們在經中常常可以看到,佛陀說法時有菩薩入地的記載;同樣地,也有在聞佛說法的當下只能證得解脫果,或是只能發起實證三乘菩提之心這樣的人。

我們接下來看一下《大方便佛報恩經》卷2中〈發菩提心品〉中的記載,佛說:【說是法時,萬八千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一切大眾中有得須陀洹乃至阿羅漢。時天龍、鬼神、人及非人,亦能發聲聞、辟支佛心,聞法歡喜,頭面作禮,右遶而去。】經中記載聞 佛說法以後,有的人可以證得初果乃至阿羅漢果,但有的人卻只能發起趣向修學聲聞、緣覺的二乘解脫道等心,而無法實證初果、阿羅漢果等二乘解脫果。同樣的聞 佛說法,為什麼有人聞法當下就能證果,有的人就只能發心而無法證果呢?其中的根本差異就在於聞 佛說法前,是否有依止真正的善知識而有了如理作意的觀行過程。如果有了如理作意的觀行,並且安忍於二乘菩提的如實現觀功德中,那麼聞 佛說法的當下,必定會讓自己斷除所應斷的無明,生起了二乘菩提應有的見道等解脫的功德,所以就成就了初果乃至阿羅漢果等的解脫果證。二乘菩提的親證是這樣子的,那大乘佛菩提的見道通達也是這樣的。

《父子合集經》卷20〈淨飯王信解品〉:【時淨飯王聞是說已,明了通達,乃知無有少法可得不可得,時,此說名佛說是法。時,淨飯王與七萬釋種,各各獲得無生法忍。】上述經中說到淨飯王等七萬位菩薩,在聞 佛說法時,真正通達了大乘見道的所有內容,清楚地看見了一切法與真如平等平等,沒有一法可得不可得可以說,如是轉依於這樣的寂靜平等心而安住,成就了 佛所說的真實平等法,這時就成為了真正入地的大菩薩。經中所隱含的意思是說:淨飯王等七萬位菩薩,在聽聞本師 釋迦牟尼佛說法前,就已經具足了三賢位的如夢觀等三觀,以及入地前的十六品心等觀行,所以才能夠在聞 佛說法的當下,轉依於一切法與真如平等平等,沒有一法可得不可得,如是斷盡大乘見道應斷的所有無明而入地,生起了大乘菩提見道通達應該有的無生法忍功德,真正成為了入地的大菩薩。

所以經中常有聞 佛說法以後,多少人得初果乃至入地等,這類聞法當下於三乘菩提見道證果等記載。只是經中聞 佛說法而見道的記載,往往會被人誤會成聞法的當下,只要依 佛所說能夠如理的思惟觀察,就可以如同經中的聲聞或菩薩們一樣證法,都不需要經過如實地觀行而安忍修行的過程。殊不知聞 佛說法當下而能夠證法的人,往往都已經先有了配合定力而作的如理觀行的安忍修行過程,只是心中往往有一分深細的無明尚未斷除故,所以無法具足發起應有的無生忍等清淨功德;直到聞 佛說法的當下,這最後一分的深細無明,才真正地斷除並安忍下來,這個時候親證三乘菩提所應該發起的無生忍等清淨功德,就能夠具足的發起。

由此可知,一個真正的善知識對於學佛人的重要性,並不是僅僅幫助學佛人離開惡見邪見、建立正見,更重要的是善知識藉由種種的方便,來幫助學人斷除無明並安忍下來,讓學人能夠安忍於自己所親證的三乘菩提而發起了無生忍的清淨功德,成為了三乘菩提真正的實證者。由此可知,選擇真正的善知識來依止,對於一個想要實證三乘菩提的學佛人來說,無疑是自己能否真實親證的關鍵。如果所選擇的善知識是一位六識論的邪見人,這樣的六識論的假善知識,自己連六識論是惡見、邪見應當遠離都作不到,又怎麼可能幫助他的弟子建立八識論的正知正見呢?又怎麼可能依著八識正論來幫助他的弟子去作種種應有的正確如理的觀行呢?乃至又怎麼可能幫助他的弟子們去斷除一切無明並安忍下來呢?所以說,這樣的六識論假善知識,是不可能幫助弟子們,實證自己都沒有親證的無生忍等三乘菩提的清淨功德啊!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就先說到這裡。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0/4832-a20_049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一)–第48集 正法住與正法滅(四)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單元。今天,我們要接續上一集,繼續來探討末法時代的今天,為何證果是那麼困難的原因。

在上一集中,我們談到某某學派認為:「蘊處界都應該要滅除,滅盡了以後就成為滅相空無,這個空無、滅相,是不會再被壞滅的,所以滅相是常、是真實,叫作真如。」我們也舉例說明這樣的說法,其實是不如理作意的,是連他們自己深心中都不可能接受的歪理!因此,凡是修學二乘法的人,若是真的想要實證聲聞初果,在深入觀行以後,心中一定要有一個疑惑存在,那就是:佛說對五蘊十八界都必須無所貪愛,五蘊十八界都必須滅盡無餘以後才能成為無餘涅槃。但是把自己滅盡以後,那不就變成斷滅空了嗎?深入觀行五陰無常空的人,心中一定會有這個疑惑;有這樣的疑惑時,若能如理作意深入四阿含中繼續探究,不再迷信應成派中觀的六識論而改信八識論,就能確信無餘涅槃不是斷滅空,我見就能斷除。

焰摩迦比丘就是最好的例子,他肯將心中的疑慮說出來,倒是好的;經由舍利弗尊者的開示,知道無餘涅槃中仍有自心如來常住不滅,於是就能相信:蘊處界斷滅空之後就是無餘涅槃;涅槃中仍有本際獨存不滅、常住不變。如此修證的人就是阿羅漢。於是他現觀蘊處界的無常空以後,成就了諸漏心解脫,當下就成為四果人。

焰摩迦比丘原本是邪見,所以對比丘們說:「如我所知,世尊的意思是說,阿羅漢入滅以後空無所有。」諸比丘雖然為他說明道理,但他還是繼續堅持:「阿羅漢滅盡蘊處界而入無餘涅槃,空無所有。」以此緣故,他們就去向舍利弗尊者稟報,舍利弗尊者就去找焰摩迦比丘。焰摩迦比丘看見尊者來了,就頂禮問訊,然後請他就座;又端了水來幫舍利弗尊者洗腳。舍利弗尊者等焰摩迦幫自己洗過腳,坐定之後就問:「你確實有這樣講嗎?『我已經知道世尊所說的法,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以後無所有。』你有這樣講嗎?」焰摩迦比丘老實回答說:「我確實有這樣講,舍利弗尊者!」舍利弗就說:「我現在問你一些話,隨你的意思來回答我。焰摩迦啊!色法是常、還是無常呢?」舍利弗問的是色法,色法當然包括四大所成的色陰,再加上十八界中的六塵,這些都是色法。「這個色法是常呢?還是無常呢?」焰摩迦比丘答覆說:「尊者舍利弗!是無常。」又問說:「如果無常,是不是苦呢?」焰摩迦比丘答覆說:「是苦。」又問:「如果無常又是苦,色當然就是變異法了。多聞的聖弟子,難道還會在五蘊當中看見有真實我,或者有不真實的我,或者有真實我與不真實我相在嗎?」焰摩迦比丘答覆說:「不會的,尊者舍利弗!受、想、行、識也是這樣的。」

舍利弗又問:「焰摩迦!色法就是自心如來嗎?」意思是說,那個色身及六塵就是如來嗎?焰摩迦答覆說:「不是啊!舍利弗尊者!」「那麼,色法既不是如來,是否受想行識即是如來呢?」他說:「也不是啊!舍利弗尊者!」舍利弗尊者又問他:「你想想看啊!焰摩迦!如果離開了色陰,離開了色法,還能有如來示現嗎?假使受想行識與如來不一而成為無關的二法,會有如來示現嗎?」答覆說:「不是這樣的,尊者舍利弗!」

各位菩薩!這個意思您聽懂了嗎?也就是說,如果你講那個色身就是如來,那如來就是無常了;可是離開色身,你又找不到如來。如果你說受想行識就是如來,那麼如來就是無常;可是離開如來的受想行識,你也找不到如來了,所以說如來藏與色陰是不一不異的。焰摩迦比丘聽懂了,他說:「不是這樣的。」意思是說,如來與色法不一不異。然後又問:「色法裡面有某一個部分是如來嗎?如來裡面有某一部分是受想行識嗎?」請問菩薩們:「色法裡面有沒有如來?」「有!」那如來就是色法所含攝囉?事實上,所有色法之中,沒有一個色法是如來。所以這個問話可不能隨便回答喔!

「受想行識有如來嗎?」受想行識裡面有沒有如來呢?特別是意識是不是如來?如果四陰中有某一陰是如來,那就應該可以列舉出來:受是如來,或者想是如來,或者行、識是如來,或者識陰中的哪一個部分是如來?結果都不是。所以焰摩迦答得對:「色不是如來,受想行識也都不是如來。」由此可知,離念靈知意識心當然不可能是禪宗所悟的真心,那是識陰。舍利弗又反問說:「非色受想行識有如來嗎?」也就是說,離開了色受想行識以外有如來嗎?焰摩迦答覆說:「沒有啊!尊者舍利弗!」意思是說,如來是與五陰不一不異的,不應該在五陰以外去尋覓如來。然後舍利弗說:「就像這樣啊!焰摩迦!如來看見了法的真實,看見了如,住於無所得中,所以無所施設,那你以前怎麼可以說:『我焰摩迦懂得世尊所說的法,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以後是無所有。』你這樣講是如法說嗎?焰摩迦答覆說:「不是啊!尊者舍利弗!」他知道自己錯了。然後又問:「焰摩迦!你以前說:『我知道世尊所說,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以後是無所有。』為什麼你現在又說都不是呢?」焰摩迦比丘就答覆說:「尊者舍利弗!我先前是因為無明的緣故,才講出這種邪見的說法。現在聽聞尊者您開示以後,我對於法的誤解以及無明都已經斷除了。」就這樣一席話,這時焰摩迦已經成為初果人了。

由此可見,善知識是如何的重要!善知識善於引導,能夠以問代答,讓學人悟入。他一直幫你問,然後你一直回答;他從淺問到深,最後你自己也就通透了;這就是「問答」——以問代答。舍利弗尊者又問:「焰摩迦!假使有人來問你:『比丘!如同先前的惡見、邪見所說,阿羅漢入涅槃後無所有。你如今到底看見了什麼?又知道了什麼?而能夠遠離這一切的惡見與邪見呢?』當有人這樣來問你的時候,你要怎麼回答?」焰摩迦答覆說:「尊者舍利弗啊!如果有人來這樣問,我將會這樣回答他:『漏盡阿羅漢的色身是無常,無常所以是苦;既是苦,就要把它滅掉,就是寂靜、清涼,永遠消滅了;對色法如是,對於受想行識也是這樣觀察的。』如果有人來問,我就這樣回答。」舍利弗尊者就說:「很好呀!很好呀!焰摩迦比丘!你應該這樣答。為什麼呢?因為漏盡阿羅漢的色身是無常,無常就是苦;色陰就是苦、無常的,那就是生滅法。對於受想行識四陰,也是像色陰這樣的觀察。」尊者舍利弗說完這些話,焰摩迦比丘就遠塵離垢,得法眼淨;換句話說,他已經生起見地而成為初果人了。

接著,舍利弗尊者又向焰摩迦比丘說:「我如今應當再為你講個譬喻,有智慧的人可以用譬喻來瞭解正法。譬如說,有一個長者的兒子大富多財,所以他就需要很多僕從來奉侍他、幫他守護財物。當時有一個怨家,心性不好,就假裝來親附他,作他的僕從。這個惡人常常在觀察長者的兒子有什麼需要,而他自己有什麼機會;所以這個僕人每天都很晚才睡覺,早上很早就起床。當長者的兒子剛起床,他已經在身旁侍候著,講話也很小心,作事、言語也很恭敬,使得主人對他非常喜愛,把他當作好朋友,也當作兒子來看待,對他完全信受沒有任何懷疑,所以就沒有作任何自我保護的措施。到了這個時節,那個惡人就有機會了,因此,有一天他就用刀子把長者的兒子給殺害了。焰摩迦比丘呀!你的想法怎麼樣呢?那個怨家惡人來作長者的親友,他難道不是一開始就存著方便殘害之心,常常在尋求方便的時機,一直到把長者的兒子害死命終為止。是不是這樣呢?而那個長者的兒子不能夠覺察,所以後來就被害死了。」焰摩迦比丘答覆說:「確實是這樣啊!尊者!」

然後舍利弗尊者就向焰摩迦比丘說:「那麼你的意下如何呢?那個長者之子,假使本來就知道那個人是假裝來親近而想要害他,如果他能夠善於防護的話,是不是就不會受害呢?」焰摩迦比丘答覆說:「就像是這樣啊!舍利弗尊者!」舍利弗又說:「道理是一樣的,焰摩迦比丘呀!愚癡無聞的凡夫,對於五受陰,都把它當作常住不壞來認知;把五陰當作是安隱不壞之法,認為五陰是不會生病、不會壞滅的,把它當作是真實我、是我所有永遠不壞的真實法,所以就對五陰保持護惜而不加以防護,最後還是被五陰怨家所害死,就好像長者的兒子被那個假裝來親近的怨家所害而不能覺知,道理是一樣的。」

各位菩薩!您瞭解這個意思嗎?如果還沒有明心的話,其實是不容易明白的。真能理解的人,一定可以證得初果。舍利弗尊者的意思是說,對五陰不可以愛樂,不可以執著;專修解脫道的人,本來就不該執著五陰,不該喜樂五陰、貪愛五陰;反而要把自己的五陰給殺掉,然後就取無餘涅槃,才不會被五陰所害。五陰就是殘害長者子的怨家,而當代各大山頭的堂頭和尚們,都落在五陰之中;特別是那些自認為已經證悟的大法師、大居士們,一樣都落在識陰之中;特別是落在意識中,把意識怨家當作法身慧命最親近可靠的人——把害死他們法身慧命的離念靈知認作是常住不壞的真我。

那些名聞當代的大師們,總是成日裡都在把握自己、當自己、寶愛自己,也這樣教導徒眾們;卻不知道意識自己正是法身慧命的最大怨家,所以他們全都被意識怨家所害而無法斷我見;同樣地錯認看來很親切的意識怨家為最可靠的人,所以都被意識所害而落入常見外道見中,法身慧命就這樣被意識所害了。如果有人能證得二禪,而不明白五陰的虛妄,就會落在離五塵的離念靈知境界之中,而這仍然是那個被害的長者子。而更愚癡的則是落在識陰六識中的大法師,仍與五塵相應;他們常常教導徒眾說:「能見、能聞、能嗅、能嚐、能覺、能知的心就是真如,就是佛性。」這正是落入識陰六識的功能中,與自性見外道完全相同,不曾絲毫遠離識陰,都是早已被識陰惡人害死法身慧命的愚癡人。

菩薩也像 舍利弗這樣看待五陰,知道五陰是殘害法身慧命的怨家;但是菩薩卻不把五陰殺死,留著五陰作為道器而不被它所影響;阿羅漢則是要把五陰殺死,這是大乘與二乘最大不同之所在。因為這段阿含的經文是解脫道的法,志在斷我見、斷我執而取證無餘涅槃,所以說要把五陰害死,不要被五陰的假親善所欺騙而被五陰所害,法身慧命當然就死定了。

舍利弗尊者又說:「焰摩迦!多聞的聖弟子們對這個五陰詳細觀察,知道五陰如同是身上長出來的癰瘡,就好像是要殺害我們的怨家;五陰是無常、苦、空、非我所,所以對這個五陰不應該執著。如果不執著五陰,也不接受五陰自己;由於不接受五陰所以不執著,不執著的緣故,自己就可以覺察到已經證得有餘依涅槃了,捨報之後一定是可以取證無餘涅槃。這時就可以確定說:『我無始劫以來所有的出生,到這一世已經斷盡了,不會再有後世的出生;所應該修的梵行,我已經都建立了;對於出離三界生死所應該作的事,我也已經作完了;自己很清楚知道,不再接受後有了。』」

舍利弗尊者也只是這樣講述而已,要求已斷我見的焰摩迦比丘,進一步把對五陰的貪愛斷除,所以舉了五陰如同詐來親附的怨家作為譬喻,焰摩迦當場接受,把對五陰的貪愛都斷除了;由於他本來就有初禪的證量,所以這時焰摩迦比丘不起諸漏——欲漏、有漏、無明漏都斷除了,心得解脫,成阿羅漢。所以說,能不能遇到善知識的教導,真是太重要了!

各位菩薩!從以上舍利弗尊者簡短的開示說法過程,以及焰摩迦比丘成為阿羅漢的法義之中,您是否有聽到關於親證如來藏的事呢?答案是,沒有。舍利弗尊者所說的都是世俗法蘊處界的虛妄,都只是要把對於五陰的貪愛與執著給滅除掉。當焰摩迦確定無餘涅槃不是斷滅空之後,心得決定就把對五陰的貪愛與執著給斷盡了,他就知道死後不會再去投胎,於是堅決地願意把五陰滅掉,因此就成了阿羅漢!各位菩薩!您看是不是很快呢?而諸地菩薩其實也都是如此實證的呀!

因為時間的關係,就為您說到這裡。非常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0/4831-a20_048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一)–第47集 正法住與正法滅(三)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單元。今天,我們要繼續上一集,繼續來探討「辟支佛對於十支因緣法的推尋」問題。

在上一集中,我們說到辟支佛都能自己向上推尋十支因緣法,並且推究到最後的名色支時,都能自己推斷出一個結論:名色之所由來必定是識;除了本識如來藏以外,沒有任何一個方法可以出生名色;如是以十因緣法來推尋,尋找名色會從本識中出生的原因,最後證實名色會從本識出生的原因就是因為無明。所謂無明,就是對於名與色的不實,以及名色之所從來都無所知;沒有智慧如實觀察及斷定,無法斷除我見及我執,所以輪迴生死。只要懂得實證十因緣法,就可以滅了十二因緣法的無明,這就是無佛住世時的辟支佛所證的因緣觀。

世尊在世時的大阿羅漢們,也從 佛的開示中實證了十因緣與十二因緣觀,所以他們的證境智慧當然也都等同於辟支佛,卻仍然只能叫作阿羅漢;那是因為他們都是藉音聲的聽聞才懂得因緣觀,不是獨覺而悟,仍然屬於聲聞人;所以諸佛在世時不會有辟支佛,只會有聲聞阿羅漢。因此說,佛世所有證得辟支佛證量的阿羅漢們,都是聲聞而不是獨覺;只有無師獨覺而自悟因緣觀的人,才能稱為辟支佛。假使無師獨覺而證得一切種智,不只是因緣觀,那就是究竟佛了。所以這位法師說「辟支佛,也有不從佛出家受具足的」,言外之意是說:大部分的辟支佛都是從佛出家受具足戒的。這樣的說法,顯然是錯會了 佛所說法。

這段經文中說阿羅漢有恐怖,把辟支佛也列在其中;說辟支佛也有恐怖,那是因為他們有餘生法未盡、乃至有餘梵行未得,仍有變易生死,所以後有種子仍未斷盡,因此他們都還有異熟生死。當他們進入無餘涅槃中,如來藏中的自心種子仍然流注不斷,這就是《楞伽經》中所說的「自心流注」。他們還沒有到流注滅的境界;只有究竟佛才能到達流注滅的境界;因此,他們的變易生死,是入了無餘涅槃以後還是存在的。所以緣覺所證,不一定同於阿羅漢;因為有的阿羅漢從佛音聲而聞因緣法,觀行之後也證得因緣觀,同於辟支佛。但也有很多阿羅漢,只從四聖諦、八正道去修行,沒有修到因緣觀,一樣成為阿羅漢。所以阿羅漢不等於辟支佛,但阿羅漢也可以是辟支佛;阿羅漢即使成為辟支佛,卻永遠還是阿羅漢,因為是從佛音聲而聞,不是獨覺;所以世間沒有獨覺是從佛受具足戒的,不能說有辟支佛是從佛受具足戒的。

我們繼續看下一段經文:【「阿羅漢歸依於佛,阿羅漢有恐怖,何以故?阿羅漢於一切無,行怖畏想住,如人執劍欲來害己,是故阿羅漢無究竟樂。何以故?世尊!依、不求依;如眾生無依,彼彼恐怖,以恐怖故則求歸依;如阿羅漢有怖畏,以怖畏故,依於如來。世尊!阿羅漢、辟支佛有怖畏,是故阿羅漢、辟支佛有餘生法不盡故,有生;有餘梵行不成故,不純事、不究竟故,當有所作;不度彼故,當有所斷;以不斷故,去涅槃界遠。何以故?唯有如來應正等覺,得般涅槃,成就一切功德故;阿羅漢、辟支佛不成就一切功德,言得涅槃者是佛方便。」】(《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各位菩薩!您對於「阿羅漢歸依於佛,因為阿羅漢心中有恐怖」這句話,是不是覺得很矛盾呢?這句話從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很矛盾,但其實沒有矛盾;若是不證解脫道,也不證佛菩提道的人,才會覺得有矛盾。譬如 平實導師早年曾在書中寫著:「阿羅漢們還有胎昧,所以才不肯發願未來世再來人間利樂眾生。」當時就有同修質問說:「導師!您這句話好像有問題。阿羅漢已經了生死了,怎麼會怕胎昧呢?怎麼會對胎昧有恐懼呢?」導師心裡想:「你就是沒有深入去作思惟,才會這麼問。」於是 導師就對這位同修開示說:「阿羅漢之所以不敢發願再來,正因為恐怕來世會忘了這一世的解脫道果證,忘了斷我見與我執的智慧,恐怕會因此而再造作惡業;萬一造了惡業,又會繼續流轉,何時才能再成為阿羅漢呢?所以心中有恐怖。假使沒有胎昧,未來世一出生就知道如何是解脫,就敢發願再來。所以不是因為能出離生死而說他有胎昧,也不能因為不會再來受生而說他已經沒有胎昧;是因為發願再來的時候,沒有把握來世可以出離生死,擔心下一世會忘了此世之所證。如果敢發願再來,那就是三明六通迴心的大阿羅漢;或者心志很雄猛、很慈悲,所以迴入大乘成為菩薩發願再來,即使還沒有離開胎昧,也願意再來受生。但是當阿羅漢沒有大悲心,而只考慮到自己時,就不會發願再來受生了。譬如慧解脫阿羅漢若沒有大悲心,畏懼入胎之後意識永滅,而來世如果沒有因緣很早遇到正法,無法再斷我見與我執,一不小心造了惡業,又會繼續去流轉生死,所以就不敢發願再來,這都是因為胎昧的緣故,所以有恐怖。」經過 平實導師這麼一說,這位同修豁然開朗,歡喜接受 導師的開示與教誨。

在這一段經文中,勝鬘夫人說:「阿羅漢之所以沒有恐怖,是因為有佛可以依靠。所以阿羅漢們依佛而住。」我們都知道,阿羅漢都不願意離開 佛,佛去到哪裡,他們就跟到哪裡。最後是因為糧食歉收,一大堆阿羅漢們跟在 世尊身邊,造成當地民眾極大的負擔,於是常常有阿羅漢空缽而回的現象;佛因此指示他們:「你們都到各處去說法、去度眾生,大家不要都到同一個地方去,要分散到不同地區。」奉 佛之命,阿羅漢們才不得不離開 佛。也就是說,阿羅漢們都得要歸依於佛,心裡才會覺得安穩。

佛世的阿羅漢也都不收弟子,一直到 佛滅度以後才開始收弟子;這個習慣就這樣一直延續下來,成為佛教界的成規。所以當堂頭和尚還在世時,座下的法師也都不收弟子,所有弟子都歸堂頭和尚,到現在還是如此。這其實就是從佛世就流傳下來的規矩,所以當阿羅漢在佛世,若有人想要歸依阿羅漢,阿羅漢都說:不要歸依我,你要歸依我的師父——人天之師——佛、世尊。

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阿羅漢為什麼會有恐怖呢?因為「阿羅漢於一切無,行怖畏想住,如人執劍欲來害己,所以阿羅漢沒有究竟樂」,因此說他們有恐怖。這意思就像《阿含經》中的焰摩迦比丘一樣,他在早期不能證阿羅漢果,是因為他認為如來入滅以後一定是空無,認為阿羅漢入滅後也是空無、是斷滅,所以不肯認定意識是生滅的:意識若是生滅的,而 佛的說法又是無誑的、正確的,那麼阿羅漢死後入涅槃,一定是斷滅空。所以,他深心中不肯承認意識是生滅法,只是在口頭上承認而已,因此就無法斷除我見;當然更無法斷除我執,成不了阿羅漢了。

焰摩迦比丘曾經為了這個斷滅見解,一直與阿羅漢比丘們爭執,而阿羅漢比丘們無法說服他相信說:阿羅漢入涅槃以後,還有一個本際不滅。他不相信,所以總是認為意識是常住的,不願意否定意識,於是落入常見之中。所以阿羅漢們就去向舍利弗尊者報告,舍利弗就去找焰摩迦,當面問他:「你有這樣說嗎?說阿羅漢滅後是空無?說如來滅後是空無嗎?」焰摩迦承認說:「有呀!我是這樣想的呀!」後來舍利弗尊者就施設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來反問他,焰摩迦終於知道不是斷滅空,於是承認意識是生滅無常;最後依照正知正見詳細觀行,終於也成為慧解脫阿羅漢。

各位菩薩!您是否也想知道舍利弗尊者到底是如何反問他的?我們來看《雜阿含經》卷5中的記載:【舍利弗言:「我今問汝,隨意答我。云何焰摩迦!色為常耶?為非常耶?」答言:「尊者舍利弗!無常。」復問:「若無常者,是苦不?」答言:「是苦。」復問:「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我、異我、相在不?」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復問:「云何焰摩迦!色是如來耶?」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受、想、行、識是如來耶?」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復問:「云何焰摩迦!異色有如來耶?異受、想、行、識有如來耶?」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復問:「色中有如來耶?受想行識中有如來耶?」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復問:「如來中有色耶?如來中有受想行識耶?」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復問:「非色受想行識有如來耶?」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如是!焰摩迦!如來見法真實、如,住無所得,無所施設。汝云何言『我解知世尊所說,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無所有』?為時說耶?」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復問:「焰摩迦!先言『我解知世尊所說,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無所有』,云何今復言非耶?」焰摩迦比丘言:「尊者舍利弗!我先不解、無明故,作如是惡邪見說。聞尊者舍利弗說已,不解、無明,一切悉斷。」】(《雜阿含經》卷5)

【復問:「焰摩迦!若復問:『比丘!如先惡邪見所說,今何所知見,一切悉得遠離?』汝當云何答?」焰摩迦答言:「尊者舍利弗!若有來問者,我當如是答:『漏盡阿羅漢色無常,無常者是苦,苦者寂靜、清涼、永沒;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有來問者,作如是答。」舍利弗言:「善哉!善哉!焰摩迦比丘!汝應如是答。所以者何?漏盡阿羅漢色無常,無常者是苦,若無常、苦者,是生滅法。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尊者舍利弗說是法時,焰摩迦比丘遠塵離垢,得法眼淨。】(《雜阿含經》卷5)

【……「如是,焰摩迦比丘!愚癡無聞凡夫,於五受陰作常想、安隱想,不病想、我想、我所想;於此五受陰保持護惜,終為此五受陰怨家所害,如彼長者為詐親怨家所害而不覺知。焰摩迦!多聞聖弟子於此五受陰,觀察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非我所,於此五受陰不著、不受,不受故不著,不著故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尊者舍利弗說是法時,焰摩迦比丘不起諸漏,心得解脫。】(《雜阿含經》卷5)

各位菩薩!你看古人證果,就像從桌上拿菓子來吃一樣簡單。但是為何到了末法時代的今天,不過才兩千五百多年,單單一個證初果就這麼困難,何況要明心開悟、親證實相呢?這原因何在呢?歸納起來,不外乎有以下兩個原因:第一、是自己誤會了解脫道,不能如實理解五陰的內容,將五陰中的某一法,譬如意識,認作是不生滅法;第二、是沒有善知識攝受,因此無法如實理解五陰的虛妄。問題就只有這兩個。就像今天的某某學派,他們說:「蘊處界都應該要滅除,滅盡了以後就成為滅相空無,這個空無、滅相,是不會再被壞滅的;所以滅相是常,所以滅相是真實,叫作真如。」可是「滅後是常」這個道理如果講得通,有一天要是遇見了他,我先舉起刀子來,說:「我把你給殺了,使你成為常、真如,好不好?」我一定要先問他:「因為這是你自己講的,當你被殺了,你不存在而成為滅相了,這就是真如嘛!」如果有法師這麼主張,我就說:「我就把你的寺院放一把火給燒了,燒光以後寺院都不存在了,這個滅相會永遠都存在,所以這就是常、就是真如。如果寺院重新再蓋起來,已經不是原來的寺院了,是無常;已被破壞而消失的原來寺院,已經不可能再度被破壞了,所以就是常,那你要不要這個常呢?」想當然爾,他們一定是不會接受的。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可是某某學派的法師們,卻繼續主張自己所不願意相信的道理,並且還要讓別人接受他們自己深心中都無法接受的歪理;所以說,他們實際上是在狡辯,絕不是如理作意有智慧之人啊!

因此,凡是修學二乘法的人,若是真的想要實證聲聞初果,在深入觀行之後,心中一定要有一個疑惑存在:佛說對五蘊十八界都必須無所貪愛,五蘊十八界滅盡無餘以後才能成為無餘涅槃。但是把自己滅盡以後,那不就變成斷滅空了嗎?有這樣的疑惑存在,然後繼續深入四阿含中去探究,遠離六識論邪見而改信八識論,才能確信無餘涅槃中不是斷滅空,才能斷我見,就能逐步邁向真正的解脫之道。

各位菩薩!因為時間的關係,就為您說到這裡。非常謝謝您的收看!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0/4830-a20_047


2023年11月18日 星期六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一)–第46集 正法住與正法滅(二)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單元。今天,我們要繼續上一集,繼續來探討〈正法住與正法滅〉之議題。

在上一集中,我們舉述了某位法師的觀點——他認為只有出家的佛子依聲聞出家律而修學,大乘成佛之法才能住世。然而 世尊的意旨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然!為什麼呢?因為所謂正法住,指的是大乘的了義法,不是指二乘法;唯有如來藏了義正法繼續在人間弘傳,而仍然有菩薩能夠實證不斷絕,才是真正的正法住。

這位法師又說「人不能依大乘學,正法即滅」,這句話乍聽之下很有道理,但是我們得來探究他所謂的「大乘學」到底又是什麼呢?在他所寫的《成佛之道》、《妙雲集》、《華雨集》等著作中所講的大乘學,都是四阿含諸經中所講的聲聞解脫道,完全是小乘學;他認為只要能出離生死,那就是大乘學;出離生死而想要得究竟,就得要出家;他認為在家人最多只能修到三果,不可能此世就出離生死,所以一定要出家,依聲聞律而出家修學阿含諸經所講的聲聞解脫道,然後發願不入涅槃,生生世世這樣度人,就是在修大乘學。所以大乘滅了,就是沒有人依聲聞律出家了,也沒有依他所定義的「大乘法」去修學小乘的解脫道,那就是大乘法滅了。

然而,這是什麼樣的邏輯呢?我們真的弄不懂他是怎麼理解佛法的。出家人,可以是菩薩、也可以是聲聞;佛世更有許多人是單依菩薩戒而出家的,他們都不受聲聞戒。而這位法師卻認為:出家以後如果是以聲聞出家戒為主要的依止,只要發願永遠不入涅槃而依止聲聞戒、世世度化眾生修習聲聞解脫道,那就是出家的菩薩了,那就是大乘佛法。但他所講的顯然不對,他是不以菩薩戒為主要依止的,是出家後以聲聞戒為主要依止,菩薩戒只是要你不入涅槃的約束罷了!而他所說要修學的大乘法,卻仍然是阿含中所說的聲聞解脫道小乘法;他這樣的邏輯真的是講不通,但卻仍然有人會相信,實在是不可思議!

所以,這位法師認為只要沒有人依聲聞律出家,或是依聲聞律出家而沒有發願不入涅槃、世世度眾生,那就是正法滅了。或者說,受持聲聞戒而出家,但是所修學的法是如來藏「外道神我」,那也是正法滅了。你把他的說法反過來解釋就會變成這樣,無怪乎大乘正法的流傳會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假使不是我們把大乘法的真實義再度宣揚開來,佛教就真的會變成人間的世俗宗教了。所以,他所解釋的「大乘滅就是正法滅」,而他的正法滅就是沒有人出家,以及沒有人修學聲聞解脫道,再加上修學解脫道卻沒有發願世世度眾生而不入涅槃,那就是正法滅了。他這樣的解釋,跟正法的道理完全不合,也和勝鬘夫人的開示完全違背啊!

各位菩薩!既然這一章講的是一乘法,名為〈一乘章〉,我們不妨再來看看這位法師是如何解說一乘法的。正聞出版社《勝鬘經講記》第133頁云:「推究聲聞法的根源,知道無一不含攝在大乘中,無一不從大乘中流出,所以這一切即大乘學。」(《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4月新版二刷,頁133)從這一段文字中,他實際上就是在說:「正法住及正法滅,都是依聲聞解脫道法義是否仍然住在世間來定義的。若是聲聞解脫道的法義已經滅了,就說正法滅了;如果聲聞解脫道的法義還在人間,就說正法仍住在人間。然後再以波羅提木叉、毘尼為主,依是否出家及受聲聞具足戒來作為大乘正法的依止。」由於這樣錯誤的認知,所以他認為:末法時,如果仍然有阿含的解脫道存在,並且還有出家人受具足戒,那就是正法仍然住世未滅。因此,他否定了佛菩提道的修證,單以二乘法的解脫道,也就是阿含道來作為大乘的成佛之道。我們可以從他的《妙雲集》、《華雨集》、《如來藏之研究》等等書中,處處可以證實他對佛法的認知就是如此,我們絕對沒有冤枉他呀!

他在這一段話中,仍然是在曲解聲聞法為大乘法,目的是要使人相信:修學聲聞解脫道就是修學成佛之道,不必修學大乘法,只要修學聲聞羅漢道就可以成佛了。所以他說:「推究聲聞法的根源,知道無一不含攝在大乘中,無一不從大乘中流出,所以這一切即大乘學。」這位法師真的是很能曲解佛法呀!他把大乘佛法曲解為聲聞法,只因為聲聞法的根源是含攝在大乘法中,只因為聲聞法全部都從大乘中流出,所以「這聲聞法的一切就等於是大乘學」,這是完全曲解,而且完全不合邏輯啊!

假使他的說法可以講得通,那麼下面這個邏輯應該也可以講得通:「推究胎兒的根源,知道無一不含攝在母體中,無一不從母體中流出,所以胎兒的一切即等於母體。」另外,接下來這個邏輯也應該可以講得通:「推究手的根源,知道手的種種功能無一不含攝在身體中,無一不從身體的功能中流出,所以手的一切即等於身體。」這完全是以殘缺不全的局部內容來取代作為全體。等於是說:胎兒的一切即是母體,所以胎兒就是母體的全部。各位菩薩!您說這道理講得通嗎?實在是沒道理啊!但是他卻經常以這種手法說:聲聞解脫道含攝在大乘中,所以聲聞解脫道即是大乘,即是成佛之道。這樣暗示說:聲聞法就是成佛之道,就是佛菩提道,不必另外再修學佛菩提道而尋求見道,不必因為佛菩提的見道是證如來藏,就去求證如來藏。這位法師一向很擅長使用這種暗示手法,只要有人肯持續不斷地仔細閱讀他的書籍,遲早都會被他洗腦成功的;除非是已經證得如來藏而發起大乘見道的智慧,否則很容易被他所蒙蔽、被他所籠罩啊!

末法時代的可悲就在這裡:迷信那些不事修證的佛學學術界人士,迷信那些專作研究而不曾實修的人;而大法師們也跟著那些學術研究者一起把究竟法如來藏給推翻掉,不得不落入意識境界中,當然就無法實證超越意識境界的如來藏實相境界了。更可悲的是:他們否定了最究竟的實相心如來藏以後,只能弘揚剩下屬於權教的四阿含聲聞道;偏偏他們所認知的阿含解脫道又完全偏離四阿含教義,而無法斷除意識我見;因此只好繼續去作學術研究,以學術研究意識思惟所得的認知,來取代聲聞羅漢道的真修實證。但是,這一類庸人卻正在領導著現代的中國佛教,海峽兩岸的佛教就在這樣的邪見領導下繼續發展著,因此就把學術研究擺在第一,認為佛法的學術研究可以超過真修實證,這就是現代中國佛教界的悲哀之處啊!

當這種錯誤知見已經在中國佛教界根深柢固之後,我們正覺教團不得不進入學術界去接收他們的地盤。我們要把學術界的地盤給接收過來,我們將針對否定如來藏正法的學術單位投稿,假使他們不合理、不合正法而強詞奪理藉詞退稿,不肯登載,我們將會針對他們所提出的歪理給予評論、判定,剝奪他們在學術界原有的崇高地位。如果是合理的反駁,我們自知理虧,也一定會欣然接受;若不是如此,我們將會在《正覺學報》中加以辨正。當我們的學報印行出版以後,要使那些不肯依理依教的學報發行單位無法作出任何回應,也要使那些不肯真修實證的人喪失學術地位。若不如此,他們永遠會回過頭來影響各佛學院,而使佛學院中的比丘、比丘尼學生們繼續被誤導而深入歧途。所以我們必須成立基金會來作這些事情,佛學研討會及學報的發行要雙管齊下,希望可以迅速扭轉眾生被誤導的現象,這就是我們的目的。然而,在會內試辦第一次某某法師思想研討會之後, 平實導師認為佛教界每年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卻只能成為佛學學術大拜拜,對於匡正佛教界的錯誤方向與思想,實質上幫助卻不大,所以就改為專在學報的發行上著手,不準備對外舉辦佛學學術研討會了。

各位菩薩!正覺教團全體同修在 平實導師領導下,二十多年來和合一心,以「摧邪顯正、弘護正教」為己任,我們都認為寧可這輩子辛苦一點,下輩子再來時就會比較輕鬆;因為天下太平,千年之內的佛教界再也沒有任何邪見了。我們在這一世把這些邪見給處理掉,未來世再也不會有人說「人總共就只有六個識」。當然,佛教界中也有人主張七識,有人主張九識、十識,甚至發明第十一識;但是我們現在把六、七、八、九、十識的冷飯全部都吃掉,未來世就沒有人能再拿這個剩飯來炒了,那麼我們未來世的佛道都會走得很順利。而且未來世的整個佛教界,大家都可以直接走上正途,不會再有人被誤導。這是為什麼呢?因為 平實導師及正覺教團這一世留下許多珍貴的學報和書籍,下一世的我們依著這些正知見繼續去參究,就可以又重新悟入,多麼輕鬆愉快啊!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努力辛苦去作的道理所在。

接下來,我們來看這一段經文最後一句:【是故阿羅漢無出家、受具足,何以故?阿羅漢依如來出家受具足故。】(~《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有關這一段經文,某某法師在他的《勝鬘經講記》中是這樣說的:「辟支佛即緣覺,也就是獨覺,於佛不出世時自悟得證。阿羅漢,必從佛出家受具足;辟支佛,也有不從佛出家受具足的,所以上文但說阿羅漢。然有怖畏心,所證悟的境界,都與羅漢一樣,所以此處並舉二乘。」(~《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4月新版二刷,頁137)

這意思是說:他認為所有的辟支佛中,大部分的辟支佛是從佛出家受具足戒的,只有少數辟支佛是不從佛出家受具足戒。可是問題來了,從來沒有一部經典說辟支佛是在佛世出現的。辟支佛如果是在佛世出現,他就不叫辟支佛了,因為他一定會在佛陀出現於人間之前,先行捨報棄世。譬如《增壹阿含經》記載:有五百辟支佛在人間遊行,但因為諸天天神四處傳說:佛即將要出於人間,現在有佛要來人間受生了。這五百辟支佛一聽到這件事情,當天就全部入無餘涅槃,都不與佛同時在世。任何一位佛陀在人間時,都不需要有辟支佛住世;所以有佛來人間受生時,所有辟支佛都必須要離開人間;這並不是某佛來趕走他們,而是他們自己知道應該離開,也是因為慢心的緣故而想要保持無師、無敵的尊貴,所以五百辟支佛同時入無餘涅槃。那又怎麼會有辟支佛是從佛受具足戒的呢?所以這位法師的說法是誤導眾生的不正確說法。

阿羅漢們的證量也可以和辟支佛一樣,但仍然是阿羅漢,不能稱為辟支佛。阿羅漢們在佛世時也一樣會從世尊學習因緣法,所以阿羅漢之中也有人證境是跟辟支佛一樣,可是他們仍然不能稱為辟支佛,因為他們所證的因緣法是隨佛修學而證得的,依然是依聲而聞才能實證,仍然是聲聞人,不是辟支佛。所以他們之中雖然有人一樣擁有辟支佛的智慧,也有辟支佛的神通證量,但他們仍然是阿羅漢,永遠是聲聞人;這是因為他們所證得的因緣法都是藉著音聲從佛而聞的。

辟支佛觀察因緣法時,都能自己向上推尋十支因緣法;推尋到最後名色支時,都能自己推斷出一個結論:名色之所由,必定是識;除了如來藏本識以外,沒有任何一法可以出生名色;而意識既是名色所攝的識陰中的識,是被出生之法,不可能反過來出生名色,也不可能無中生有而出生意識自己;這樣推尋而確定了,就滅了十二因緣法中的無明支。這時已經有了「明」:都是因為不懂還有一個常住不壞的本識,所以恐懼死時滅盡名色以後會成為斷滅空,導致我見、我執無明永續存在。十因緣法現觀完成,就是滅了無明——滅除了無餘涅槃即是斷滅空的邪見。由於滅了無明,就可以滅行,接著十二有支就全部都滅除了。以十因緣法來推尋,尋找名色會從本識中出生的原因,終於證實名色會從本識出生的原因就是無明。所謂無明,就是對名與色的不實,以及名色之所從來都無所知;沒有智慧如實觀察及斷定,所以無法斷除我見及我執,因此而輪迴生死。

各位菩薩!有關辟支佛的其他議題,下一集我們再一起繼續來探究。因為時間的關係,就為您說到這裡。非常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0/4829-a20_046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一)–第45集 正法住與正法滅(一)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單元。《勝鬘經》是唯一佛乘大法的經典,開顯菩薩悟後進修之道;若已實證如來藏者,欲發起深妙般若智慧以及快速進入初地,皆應先行深入探求《勝鬘經》之真義,由此了知大乘道與二乘道之異同與關聯,進修般若別相正義而具備入地之資,迅速圓成第一大阿僧祇劫之道業。

今天,我們要接續上一集由簡正彝老師所演述之內容,從《勝鬘經講記》第一輯第343頁開始說起。我們首先來看經文內容:【「如世尊說六處,何等為六﹖謂正法住、正法滅、波羅提木叉、毘尼、出家、受具足,為大乘故說此六處;何以故?正法住者,為大乘故說,大乘住者即正法住;正法滅者,為大乘故說,大乘滅者即正法滅。波羅提木叉、毘尼,此二法者義一名異;毘尼者即大乘學,何以故?以依佛出家而受具足,是故說大乘威儀戒是毘尼、是出家、是受具足;是故阿羅漢無出家、受具足,何以故?阿羅漢依如來出家受具足故。」】(《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這一段經文,勝鬘夫人接著又說︰「如同世尊您說有六處,是哪六處呢?是說正法住、正法滅、別別解脫、類解脫、出家、受具足戒,這其實都是為了大乘法的緣故,才說這六處。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正法住的意思,其實就是為大乘的緣故,才說是正法住;因為大乘法在人間繼續住持著,那就是正法住。而正法滅的意思,也是為大乘法的緣故而說的;因為大乘法滅了,也就是正法已經滅了。波羅提木叉稱為別別解脫,毘尼是類解脫、類似解脫,這兩個法其實道理是相同的,只是名詞不同而已。毘尼的意思也就是大乘法的修學內涵,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毘尼這個類解脫,它是大乘學中的一部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依止於佛陀出家而受具足戒,由於這樣的緣故而說大乘的威儀戒是類解脫、是出家戒、是受具足戒。由於這個緣故,我勝鬘夫人說:阿羅漢們並沒有出家、也沒有受具足戒,為什麼呢?因為阿羅漢一定要依止於如來才有出家,也要依止如來才有受具足戒。」

各位菩薩!這樣語譯之後,不知道您是否能瞭解這其中的真正道理呢?我們還是詳細來說明一下吧!這裡所謂的正法住,是指大乘的了義法;表相正法如果還留在人間,仍然不能叫作正法住。所以正法能不能繼續住持於人間,當然是表示如來藏正法還能不能有人繼續證得。換句話說,將來末法時期到了最後五十二年,月光菩薩率領諸菩薩、阿羅漢、緣覺進入山中,不再出來弘法,人間就再也沒有人可以證得如來藏了,這時就叫作正法滅。所以這個如來藏法可以傳到什麼時候呢?可以傳到月光菩薩率眾入山隱居為止,那個時間過了以後就只剩下表相上的正法;雖然仍然有寺院、仍然有人出家在說法,可是永遠都無法再有人親證,只剩下佛法的名相以及寺院和出家人;那時就只有表相正法,已經沒有正法可以實證了。那時連斷我見都作不到,更何況是要親證如來藏呢?

而我們現在為什麼被稱為末法,古時候會被稱為正法呢?這是從眾生的根性差別來定位的。佛陀在世以及入滅後的五百年間,菩薩們簡單地說一說法義,座下的徒眾就很容易證得如來藏;那時人們根性殊勝,親證的人很多,這叫作正法時期。像法時期的人,根性差了一點,菩薩說法時要說得細膩一些,然而實證的人卻比正法時期少了許多。到了末法時期,同一個時代如果有幾十個人證悟,那就不得了了;而我們正覺教團二十多年來,已實證如來藏者有數百人之多,還在穩定的持續成長之中。所以我們現在可以說是大乘佛教的復興期,已經是從末法時期拉回到像法時期了;有這麼多證悟菩薩繼續護持、弘揚,就可以有時間、空間容許他們再來搗蛋一千年以後,正法仍然會繼續存在;最多只會退到末法時期,不至於很快就會使末法時期終結,這就是我們正覺教團的企圖心,也是我們無可迴避的重責大任。所以正法住,指的就是大乘法,不是二乘法。如果了義正法如來藏的親證,已經沒有人能夠作到,但是還有人能斷我見,那已經不算是正法住了,根據勝鬘夫人的定義就是這樣說的。

正法滅,也是指大乘法。當大乘法的真實義已經無人可以親證,只剩下一些表相正法的佛法名相被人胡亂講著;那時候的大師與徒眾們參禪都是跟現在外面道場一樣,都是一念不生、以定為禪;只要可以長時間一念不生時,心裡面就很高興地說自己是開悟了。譬如以前日本那些教人只管打坐的禪師,不就是這樣嗎?一念不生時,心花朵朵開,說這就是開悟了;其實那都是離念境界,落在意識心中,連我見都還沒有斷除呢!如果已經沒有人能親證如來藏,就叫作正法滅-只剩下佛法名相在流傳著-只剩下相似佛法。因此正法滅,也是依大乘法來說,不是依二乘法來說的。

波羅提木,叉叫作別別解脫;而毘尼則叫作類解脫、類似解脫。毘尼講的是二乘戒,就是聲聞出家戒︰比丘眾要受兩百五十幾戒、比丘尼要受將近五百戒,這叫作類似解脫戒,並不是正解脫戒。可是依二乘聲聞人來講,聲聞戒才是正解脫戒;所以臺灣有許多大師就主張「菩薩戒是別解脫戒,聲聞戒才是正解脫戒」。他們認為只有受持聲聞戒才能出離生死,你們受菩薩戒是無法證四果的。然而真的是這樣嗎?當他們在說大乘菩薩戒是別解脫戒,聲聞戒才是正解脫戒的時候,他們都沒有想到一個大問題︰受聲聞毘尼,並沒有辦法斷盡變易生死而成就佛道;可是諸大菩薩們只受菩薩戒而不受聲聞戒,卻不但能斷分段生死,更進而可以斷除變易生死。請問菩薩們︰哪一種生死的斷除是成佛之道的究竟解脫、正解脫呢?所以正解脫戒的答案,當然就是菩薩戒囉!而且,聲聞戒也是由受持菩薩戒的最後身菩薩成佛以後所制定的,不是由阿羅漢們來制定,當然正解脫戒不是聲聞戒啦!

既然受持菩薩戒而永不入無餘涅槃,世世修學佛道,可以斷盡變易生死;菩薩在三地滿心時,其實就可以取證滅盡定,但是菩薩不樂於實證滅盡定,一直拖到最後,才不得不在六地滿心時取證滅盡定,因為諸地菩薩認為證滅盡定沒有意義,就這樣拖到最後才取證。所以諸地菩薩其實很早就可以入無餘涅槃,但他們都不進入無餘涅槃。在不斷進修無生法忍而不入無餘涅槃的過程當中,一直在斷除習氣種子,一直藉著無生法忍的修證來增益道種智,最後斷盡變易生死而究竟解脫;這是二乘聖人之所不能,而菩薩們卻都只依靠菩薩戒,而不是依靠聲聞戒來成就,所以說菩薩戒才是正解脫戒。

因此,波羅提木叉中的菩薩戒,不能像那些大法師們所編的佛法名相註解一樣稱為別解脫戒,而是正解脫戒;反而是聲聞毘尼才應該被定位為類似解脫的別解脫戒;因為它最多只能幫助聲聞人斷除分段生死,無法斷除變易生死,而菩薩戒卻可以使人同時斷盡兩種生死。所以勝鬘夫人才會說,其實兩個戒本來就是同一個戒,毘尼是從菩薩戒裡面分析出來以後,為了聲聞人共住需要而再另外增設別別條款。所以聲聞戒只是用來約束聲聞人出家以後共住的生活,讓眾生因為聲聞人的離欲清淨表相而生起恭敬心,所以其實聲聞戒反而應該說是類解脫戒——不是真正的解脫戒,不應該說為正解脫戒。

因此勝鬘夫人才會說,這兩個戒法名詞不同、表面看來也不同,但是這兩個戒法的真實義其實是相同的。這就是說︰聲聞戒是方便施設的戒法,用來攝受眾生;大乘菩薩戒所依的大乘法,才是真正的戒法,可以讓人直接往佛道去實踐。所以說,真正的毘尼其實還是大乘學,大乘學才能稱為真實的毘尼。因為二乘人受了聲聞出家戒—也就是比丘、比丘尼戒—仍然是依止 佛陀出家以後才能受具足戒的。如果不是依止 佛陀出家,就不能受具足戒。可是 佛陀因地所行,直到後來成就佛果,所依止的一直都是菩薩戒,從來就不是依止聲聞戒。而聲聞出家戒卻是依止於 佛陀而制定的,為了依止在 佛座下修行而受的戒,所以這出家戒其實還是從 佛陀因地所行的菩薩戒中抽離出來而施設建立的。大乘的威儀戒—也就是菩薩戒中的攝律儀戒—才是真正的毘尼,才是真正的出家戒;所以正受菩薩戒而出家的人,才是正受具足戒。這是勝鬘夫人之所說,也是 佛所認同的,其實這也是 佛陀在世時的大乘佛教僧團中的歷史事實。

真正的解脫戒就是大乘的威儀戒,也就是攝善法戒、攝律儀戒、攝有情戒。如果不具足這三個菩薩戒的精神,怎麼能夠說是具足戒呢?二乘人證得涅槃而捨報以後灰身泯智,不會再去攝受眾生;只有在生前隨緣隨分攝受眾生,他們不肯盡未來際去利樂有情,所以他們的毘尼本身就不具足攝受有情戒;而他們把解脫道的法修學具足了,就不再進修佛菩提,所以也沒有攝受善法戒;在律儀戒上面,他們又無法與眾生同事、利行,總是高高在上,所以他們的威儀並不能函蓋眾生的一切威儀;因此並不是具足戒,只有菩薩戒才是真正的具足戒。菩薩戒中具足了一切戒法,才叫作真正的出家戒。因為菩薩不但能出世俗家,也能出三界家;而出三界家以後卻又不離三界,生生世世不斷地利樂有情、攝受一切有情,修集一切善法,所以只有菩薩才有佛道中的出家戒,才說是有具足戒的人。

「阿羅漢沒有出家、沒有受具足戒」。各位菩薩!您心裡是不是很納悶啊!為何如此?這是什麼道理呢?是喔!這是怎麼回事呢?那是因為阿羅漢的戒是不具足的,他們的出家是不圓滿的;所有的阿羅漢都要依如來出家而受表相的具足戒,而如來無量劫以來是依菩薩戒而成就佛道;就因為阿羅漢不受菩薩戒的緣故,而說他們的出家不具足,所受的戒律也不具足。這是因為若沒有佛出世就沒有聲聞戒的緣故,所以說阿羅漢不是真的出家,不是真的受具足;也因為若是沒有大乘法中的佛陀,就沒有聲聞戒的緣故,所以說阿羅漢不是真出家,沒有受具足。

這意思是說,正法住是依大乘法講的,因為五乘法收歸一乘時就是唯一大乘。唯一大乘的妙法出生了人乘、天乘,也出生了二乘,再加上大乘這一法,就具足五乘法。所以如果大乘法滅了,那就是正法滅了;縱使還有二乘法還在流傳著,也叫作正法滅。而這樣的說法,當前的佛教界,可能會有很多道場都不樂於接受。為什麼呢?我們不妨來看看,有位法師是如何解釋「大乘滅者即正法滅」這一句經文的。某某法師著《勝鬘經講記》第132頁云:「出家的佛子,能依律而如法修學,大乘法即能住世,並非離大乘的根本,如聲聞者所說的。依《涅槃經》說,正法是不會滅的;說正法滅,約一分小乘說。依大乘說:說經過幾久,正法就滅,是佛策勵我們的。正法本無所謂住滅,其關鍵在乎人。人不能依大乘學,正法即滅;有人修學,正法即住。」(《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4月新版二刷,頁132)

各位菩薩!這位法師這一段文字中所講的正法是指什麼呢?他所講的正法,是指出家的佛子依聲聞律典的規定如法修學,大乘就能住世。所以,若依這位法師的說法,你們在家菩薩此時都可以回家了,都不必修學我們所說的大乘法了,因為你們都無法受持聲聞出家戒。這就是這位法師的觀點,他打從心裡面就不承認《華嚴經》中所講的那些在家菩薩的證量,因為《華嚴經》中的菩薩們絕大部分是不受聲聞戒的,這就是他的心態;因此,這位法師認為只有出家的佛子依聲聞出家律而修學,大乘成佛之法才能住世。這位法師所主張:「人不能依大乘學,正法就滅了。」然而,他所說的大乘學到底是什麼呢?他在《成佛之道》、《妙雲集》、《華雨集》中所講的大乘學,是真正的大乘學嗎?難道只要能出離生死,就是大乘學嗎?他的心態和觀點是否正確?他的見解又會對後世正法的弘傳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下一集我們再繼續來探討。

因為時間的關係,這個單元就為您說到這裡。非常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0/4828-a20_045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一)–第44集 攝受正法者是摩訶衍

 


各位觀眾朋友以及菩薩們: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繼續來探討:「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這個單元。針對這個主題,我們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著《勝鬘經講記》第一輯的內容來為大家說明。

上一集我們在權教、實教、圓教的分辨上,作上一個結論:阿含諸經中所說的二乘教是權教,般若教是實教;別教也是實教,也就是方廣唯識教;圓教就是在《無量義經》、《法華經》,《大般涅槃經》中,將整個佛法收攝圓滿了,這樣才能叫作收圓。所以並不是從初學、久學、久學圓滿的差別,來分判權教、實教、別教、圓教等法。

從上一集的內容中,我們也瞭解到菩薩因為能夠實證法界萬法根源的如來藏,以及接下來悟後在別相智乃至道種智上的修學,因為能夠現觀法界實相而生起勝妙的智慧,當然就有能力可以分辨出其他人對於佛法所說是否正確,當然也就能夠對於一些錯誤的說法,可以直接且正確地指出他的落處。相反地,如果在佛法上沒有實證,那麼就無法於真實法上現觀,當然就無法瞭解與印證三乘諸經中 佛所說的勝妙法義。

同時我們也瞭解到菩薩們總是希望如來藏正法可以再一直延續下去而不會被破壞;由於這個想法,就必須要想辦法儘量提升大眾在佛法上的知見與修證。因此,必須不斷地把一部又一部的大乘經典,將它們的真實義講給大家,讓大眾對於佛法真實義的理解能夠增加廣度以及深度。這其實不僅是為大眾而講,也是為佛法的未來以及為未來世的我們而講,若一直努力這樣作下去,大家就能夠得到佛法上的利益,這才是最好的。

現在我們從這段經文開始談起:【佛告勝鬘:「汝今更說一切諸佛所說攝受正法。」勝鬘白佛:「善哉!世尊!唯然受教。」即白佛言:「世尊!攝受正法者是摩訶衍,何以故?摩訶衍者,出生一切聲聞、緣覺世間出世間善法。世尊!如阿耨大池出八大河,如是,摩訶衍出生一切聲聞、緣覺世間出世間善法。世尊!又如一切種子皆依於地而得生長,如是,一切聲聞、緣覺世間出世間善法,依於大乘而得增長;是故,世尊!住於大乘、攝受大乘,即是住於二乘、攝受二乘一切世間出世間善法。」】(《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前面的經文已經讚歎佛、歸依、受戒、發願護法,教導眾生護持正法、攝受正法,接下來就是要讚歎大乘了。要大家發願護法、攝受正法,而又說攝受正法就是攝受大乘;可是大乘究竟有什麼功德,而要教大家都來發願護持?當然要為大家說明白。前面,勝鬘夫人還沒有談到這個部分,所以 佛又提示她說:「妳現在還得要進一步把諸佛所說的攝受正法加以說明。」勝鬘夫人聽了,向 佛稟白說:「非常好啊!世尊!我用很單純的心來聽受您的教導。」意思是說,她心中絕無懷疑。接著就向 佛稟白說:「世尊!攝受正法就是大乘。」摩訶衍就是大乘,摩訶是大。為什麼 勝鬘夫人說攝受正法就是大乘法呢?她說:「大乘之所以稱為大乘,是因為它出生了一切聲聞教、緣覺教的世間出世間的一切善法。」這意思就是說大乘法才是實教,聲聞、緣覺的法教只是權教,二乘法只是從大乘法中分析出來的一小部分,讓畏懼生死的人可以迅速了斷生死;由生死的了斷,可以讓二乘人對 佛具足信心,然後才能漸次引入真實教裡面,所以才會說摩訶衍(也就是大乘)出生了一切聲聞、緣覺的世間法和出世間的善法。

勝鬘夫人接著又說:「世尊!又譬如一切種子都依於土地而能夠生長,就像是這個道理一般,一切聲聞、緣覺的世間與出世間善法,都是依於大乘法才能夠增長廣大的。由於這個緣故,世尊啊!住於大乘法中攝受大乘的一切法,也同時是住於二乘法中在攝受二乘一切世間與出世間的善法。」勝鬘夫人有一句話說:「譬如阿耨大池,出八大河。」這個阿耨大池,講的是無熱池,也就是說,這個大池流水溢出來分為八大河流,八大河都是從這個大池流出來的。同樣的道理,二乘法的世間善法和出世間善法,也都是從大乘法中攝取、分析而方便建立出來的。

在這裡我們仍然要再舉出一個對於三乘菩提的錯誤說法,希望可以增加大家在真實佛法上的抉擇慧。有人在他自己所作的書中畫了一個圓形圖,他的圓形圖是說:「由信而產生願,由願而有行,由行才成就佛國。」他的意思是說:「以聲聞、緣覺的解脫道來修行就可以成佛了,不必親證如來藏。而般若諸經所講的中觀就是一切法緣起性空,緣起性空以後諸法都滅盡了,滅盡後的滅相是一直存在的,以後不會再被滅壞了,所以是常;這滅相就叫作真如,真如是常,所以不斷;當蘊處界都滅盡了,滅了所以不常;這樣便能成就不斷不常義,不斷不常所以是中道。」這種說法完全是錯解佛法!所以這樣的說法是不可信的。

而關於前面我們引用的這一段經文,他在書中是這樣註解的:【但一乘,是三乘中的大乘——即無二唯一大乘呢?還是於聲聞、緣覺、菩薩——三乘之外另有一乘呢?這就有異說了。其實,對二說一,或對三說一,是一樣的。如手中只有一顆荔枝,而對小孩說:我手裡有三樣果子,有梅有杏有荔枝。等到伸開手來,手中只有一顆荔枝,餘二皆無。這即如《法華經》說的:『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但也可以說,並無三果,唯有一果。以初說有三果,開手時只有一枚。如《法華經》說:『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第)二若(第)三』。由此看來,簡三說一,與簡二說一,根本是一樣的,並沒有什麼矛盾。】(《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4月新版二刷,頁13。)

所以從以上這段文字,他就是要把三乘菩提壓縮起來,打碎了再加上水,再將它們和一和,使它們成為一個法,就是聲聞羅漢的解脫道;他認為成佛之道就是阿羅漢們所修、所證的解脫道,所以二乘、三乘其實就是聲聞乘的解脫道,就是唯一佛乘。從他的文字解析出他的理路就是這樣。為什麼要這樣呢?「這是因為真常唯心是禪宗的主幹,禪宗那些證悟的祖師都是悟得如來藏心,而他們留下的公案,自己則一則都看不懂,那不就證明自己沒有開悟了嗎?這還得了!」如此對禪宗祖師便無法信受,心想:那些禪宗公案應該都只是野狐禪吧!所以他在書中說:「中國禪宗所傳的野狐禪。」

然後他把經典再翻出來讀一讀,心裡想著:「般若講的是真妄二心和合的境界,六百卷《大般若經》濃縮成了《金剛經》,《金剛經》也是在講真妄二心和合的境界;《金剛經》再濃縮以後變成《心經》,還是在講真心與妄心和合;可是這個心,應該不是講我現前了知、有覺有知的意識心吧?那麼真心到底是什麼呢?自己卻始終都不知道。這樣子,我還能怎麼弘法呢?」所以乾脆就把真心如來藏全面推翻掉。可是苦於沒有資料可以推翻祂,直到後來讀到了《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便如獲至寶,而錯誤的認為原來不必證得如來藏,就可以算是親證中觀了,太棒了!那這樣只要把蘊處界觀空了,一切就解決了,這樣就成佛了,太棒了!所以用應成派中觀的法理作為根據,就把般若教、唯識教一竹篙打翻了。這樣子他就可以振振有詞地說:「中國禪宗所傳的野狐禪。」別人就不能說他沒有開悟,只要有人說他沒有開悟、沒有證得真心,他就說「禪宗的禪是野狐禪」,這樣就解決了。

當代沒有人比他更有世間智慧,當然不可能破他,所以就由著他長時縱橫佛教界。而他的另一本書就是這樣思惟想像而寫成的,都是在蘊處界等生滅法中建立,都在蘊處界法中遊了一輩子。結果這樣錯誤的說法,當然會有菩薩因為不忍大眾受到誤導而出來破斥,然而面對依於在真實佛法上有所實證而發起勝妙智慧的菩薩的破斥,他是無法開口或寫文章來反駁的;這就是因為開始學佛時無法證得如來藏,就乾脆把祂否定掉,才會招來被菩薩們辨正而無法回應的後果。如果他的說法是正確的,那麼 佛在唯識教、般若教中講心,豈不都是戲論!這樣的意思就是要表明:般若與唯識教都是戲論。於是他就不敢明著講,怕反擊的力量會很強,所以他就說般若與唯識教,都是後來佛弟子們由於對 佛陀永恆的懷念,所以長期創造大乘佛法再編輯起來的。

假使他這個說法可以成立,那麼即使僅「懂得」阿含而不懂般若,也不懂唯識,也就沒有過失了;他的意思到底是說「阿含是比般若、唯識更高深的法」?或者說「後來創造般若經、唯識經的佛弟子們,智慧遠比 佛陀還好」?是不是這樣?如果不是這樣,那怎麼可以說大乘經典是後人創造編輯成的呢?因為般若與唯識經明明是比四阿含諸經勝妙多了,不可同日而語,顯然這樣的說法是有許多問題的,當面對菩薩們的破斥時,即使是他窮盡世智辯聰都無法解決的。所以這裡面最大的過失就是把三乘菩提用阿含道來全面取代,所以就把般若的實相心否定,也把方廣唯識諸經的如來藏妙義與實證全面否定,才會使今天的海峽兩岸的佛教界都落入意識心中。

若是真的可以不必證得如來藏,那就太妙了,我們大家都可以說是開悟聖者了;因為只要坐到一念不生時就開悟了,這是意識離念靈知的境界。如果沒有定力,那也沒有關係,給你一個方便法:突然敲你一棒,你被驚嚇而突然忘了前念在打妄想,這時後念也還沒有生起,這被驚嚇的前後念中間並沒有妄念,那也可以算是開悟。那真是太棒了!大家都可以開悟了。或者大家正在靜坐時,把木魚在你耳邊用力一敲——叩!一聲,你被驚嚇而使覺知心中的語言妄想突然斷了,若這樣算是開悟了,真的太棒了!所以若是認為這樣真是開悟的人,當他遇到地上菩薩都是使不上力的;不但如此,遇到剛悟入的第七住位菩薩,也是說不上話的。所以,我們先前提到關於佛法的研討會中,有菩薩們能夠舉出很多如此錯誤的說法,而且每一個人都是證據充分的列舉出來,並且加以實質上的辨正。

所以說,學佛時還真的不能太自信;太自信的人可能都會走上這樣一條路,不免要落入直覺之中;後來就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懺悔改過。除此以外,再也沒有別的路可以走了。否則,就是每天要提心吊膽,不曉得哪一天又要被菩薩們寫文章連載辨正,或是出書破斥,顏面喪盡。也許大家會說:「本來就沒有面子啊,何需照顧什麼面子!實相中無背、無面、無裡、無外,顧慮面子幹嘛呢?」可是當「我見」還沒有斷時,則仍然會有面子的問題,因為都落在五陰之中。若是對證得如來藏的菩薩而言,因為不是落在五陰中,所以沒有面子可說。可是對未斷我見的人來說,他們仍然都落在五陰中,當然要顧慮面子;因此可以說,他隨時可能會擔心菩薩們對於法義的辨正,而當一個人心中有所隱憂時,睡眠就不安穩,所以漸漸的臉上就沒有什麼光彩了;即使是當他們在說法的時候,仍然表現出理直氣壯的模樣,其實心虛的樣子都已經顯示出來了。

這樣的人以前說法時都理直氣壯的,可是後來說法時,為什麼看起來都不一樣了呢?所以我們要提醒所有的學佛人,在佛道的修學上千萬不要僅憑自信,而在尚未有所實證前堅持並公開宣說一些自己無法真實理解的見解,一定要老老實實、腳踏實地的修習。在學佛的過程中,可以參考孔老夫子的一句話,那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樣才是真正的知道諸法的人。如今藉著這部經,也就是《勝鬘經》,把一些嚴重的錯誤說法列舉出來給大家比對;如此,大家對於法義的正邪之間,對於相似佛法的錯誤所在,就可以了知更多;而對還沒有悟入的人,在將來斷了我見,進一步證得如來藏以後,就不容易被惡知識所轉退了,因此才要選這一部經來講解。既然這一部經是獅子吼經,我們就效法 勝鬘夫人的獅子吼,把這些正確與錯誤見解列舉出來比對,讓大家能夠真實的瞭解正確與錯誤之間的差別,如此若能夠有智慧地去分辨正確與錯誤的說法,這對大家未來在佛法上的修證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說,我們能夠在學法的過程當中,對於所謂的善知識他們所說的法能夠很正確地去分辨出「這個是真實法、這個是虛相法」,因為菩薩所修學的法,一定是趣向真實法,要去悖離虛相法,那如果能夠有這樣的智慧來作分辨,那在佛法的修證上,在佛道的修學上,一定是會非常的順遂的。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謝謝大家!

也祝福大家煩惱遠離、安樂自在!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0/4827-a20_044


2023年11月4日 星期六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一)–第43集 五時三教之正說(下)

 


各位觀眾朋友以及菩薩們: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繼續來探討「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這個單元。針對這個主題,我們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著《勝鬘經講記》第一輯的內容來為大家說明。

上一集為大家說明了圓教、實教以及權教的差別,為什麼要講圓教、實教以及權教的差別呢?目的是想要使大家都對整體的佛法有深入的理解;也希望這些判教的法義,能夠幫助大家有能力分辨出什麼才是真實的佛法;也能夠避免大家在佛道的修學上,因為被誤導而產生錯誤的見解而走了許多冤枉路;也期望經過我們的解說,能夠讓大家能更進一步地如實瞭解三乘菩提的內涵,進而對實教、權教、圓教有更深入的理解。另外,也對於五時三教作了介紹。

從上一集的內容中,我們也瞭解到只有般若教才能稱為實教,因為般若教宣示的是真實的教法而不是虛相法,因為已經談到萬法的根源、法界的真實相,而且是成佛所依憑的真實法,當然是實教而非權教。阿含期的蘊處界「緣起性空」觀不能使人了知實相法,只能出離三界生死,當然是權教而非實教;所以權與實不是從初學或久行來判定,而是從所證的法義是虛相法或實相法來判定的。

現在這一集我們要來說明:當 佛在第三時第二教的般若正理講完之後,那時菩薩們的實相智慧已經增上了,所以 佛陀接著要教導他們如何進入諸地乃至如何成佛,這個內涵與次第就必須在這個時期宣講了。若沒有宣講這些法,新學菩薩及從聲聞法中迴心的阿羅漢們將會永遠停在三賢位中,所以 佛就進入第四時宣講第三教的唯識教,或稱為方廣教,這已經是第四個時節了。這第四個時節講的都是如來藏所蘊藏的一切種子,這一切種子的修證具足圓滿時,就是成就一切種智,那就是成佛了;而分證一切種智的人,只是諸地菩薩而已。這第四時第三教講的是如何成為究竟佛的次第與內涵,當然也是實教;因為這是萬法實際的內容,所以當然也是實教。

然後入滅前宣講《無量義經》而教導菩薩們貫通一切佛法,也宣講《大般涅槃經》——宣講十住菩薩的見性乃至佛地的見性成佛;這是因為最後身菩薩明心時只能發起大圓鏡智,成所作智還沒現起,還不能成佛;得要等到眼見佛性時候,成所作智才能現起,那時才算是成為究竟佛;所以佛入滅前,必須要講《大般涅槃經》的眼見佛性。《大般涅槃經》講完了,《無量義經》、《法華經》也已經在更早的時候講完了,這個時候整個佛法就都講解圓滿了,一代時教至此也就講解圓滿了,這就是圓教;這是把三乘菩提收歸唯一佛乘而圓滿了,就是入涅槃的時候了,所以 佛陀就示現入涅槃,這已經是第五時也圓滿了。這第五時講的《無量義經》、《法華經》、《大般涅槃經》,就是把所有的佛法收攝起來成為唯一佛乘的圓滿法教,這叫作圓教。經過這樣的解說,大家應該已經瞭解五時三教的內容了,當然也會有能力對於權教與實教的真實意涵有更深入的瞭解了。

接下來,我們要再為大家講漸教的意思。為什麼叫作漸教?漸教就是講五時三教的整個過程;換句話說,為了利樂眾生,特別是娑婆世界百歲人壽時的小根器眾生,必須施設五時三教而漸次說法,由淺入深,引導眾生由淺入深而漸次理解全盤的佛法,這樣的施設與教導就叫作漸教。所以一般眾生來見 佛時,佛看他的緣不很成熟,就為他講如何保住人身,也就是若要保住人身一定要持五戒;如何能往生欲界天?那得要修學十善業道;如果想進一步往生到色界、無色界天,那就要修學四禪八定;這就是人乘與天乘。如果講完了,看他心性轉變了,就好像在白布上可以很容易地染色,這時就用勝妙的色彩把他染上去,那就是為他宣講解脫道乃至般若、唯識種智。對於五濁惡世的眾生,一定要這樣次第性的施設,由淺入深作漸次的教導,這個就叫作漸教。

在上一集中,我們舉了一段錯誤認知權教、實教、圓教真正意涵的文字,這段文字中所講的權教,其實就是漸教中的方便施設。哪一些是權教呢?就是人乘、天乘的法以及二乘菩提的法都叫作權教,就是權巧方便施設的法教。所以人天乘是 佛陀的權巧方便施設,二乘菩提也是 佛陀從大乘法中權巧方便析出的法教,都不是真實教。佛在圓教的《法華經》裡面說,諸佛以一大事因緣降生人間,這個大事因緣就是: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所以六祖大師聽人家誦《法華經》而請問法華的主旨,當他聽到這裡時就說:「你不必再背誦了,這一部經講的就是四個字:開、示、悟、入。」釋迦佛來人間的主要目的,就是把諸佛的所知所見打開給眾生看,眾生在打開之後看不清楚,佛就把它拿出來顯示、開示;開示之後,就要他們悟入佛的所知與所見;悟了以後,眾生才能進入佛的所知所見,所以說開、示、悟、入。然而佛的所知所見,並不是一般眾生一世之中所能實證的,因此 佛陀施設因緣,先說二乘法——也就是為五比丘等人所說的解脫道。若有居士來了,親證解脫道的因緣還不具足,就為他講人乘與天乘;若是聞法以後心性轉變了,就可以為他講二乘法;等到緣熟了再為他們說真實教,就是第二轉法輪的般若與第三轉法輪的方廣、唯識。所以經由漸教的次第施設中,就已經顯示了人乘、天乘等善法及二乘菩提的解脫道都是權教,不是真實的法教,因為不能使人悟入佛的知見。

在我們舉出的這一段文字中,這段文字的作者他反駁說:「那些自稱實教圓教的學者,難道就沒有初學、久行等分別嗎?」所以他的定義:權教就是初行者,實教就是久行者。所以他的看法是:「你們自稱實教的人其實也有權教,因為你們也曾經是初行者,一樣是從初行走過來而成為久行之人。」他其實是這樣解釋權教與實教的。但他為什麼要這樣子解釋呢?這是因為他不承認二乘菩提是權教。如果他承認了聲聞解脫道就是權教,那就必須也承認大乘的般若教以及唯識教都是佛說。但他不能接受「大乘是佛說」的事實,因為如果般若教與唯識教也是 佛所說的法,那麼他自己等於得要承認自己是沒有開悟的。為什麼呢?因為般若教的實證是要親證如來藏,唯識教的實證也是要親證如來藏,而他都沒有證得。於是他就一直堅定的主張:「沒有所謂的權教與實教法義的不同!一切人都有權有實,因為一切人都有初行的經過,到現在久行而成為實教菩薩。」這是他對權教與實教的解釋,而這樣對於權教、實教與別教的解釋,其實是嚴重的錯誤。

所以他的落處,我們看得清清楚楚。這是因為我們確實瞭解到真實的法教—也就是實教—其實就是佛菩提道,而佛菩提道入門之親證則是實證法界萬法根源的如來藏;由於是法界的真實義,也是可以使人由此而實證佛菩提的究竟義,所以就稱為實教。基於實證法界萬法根源的如來藏,以及接下來悟後在別相智乃至道種智上的修學,因為能夠現觀法界實相而生起勝妙的智慧,當然就有能力可以分辨出其他人對於佛法所說是否正確,當然也就能夠對於一些錯誤的說法,可以直接且正確地指出他的落處。相反地,如果在佛法上沒有實證,那麼就無法於真實法上現觀,當然就無法瞭解與印證三乘諸經中 佛所說的勝妙法義。如此,對佛法的見解往往是錯誤的,就得避免在尚未實證法界實相與具有道種智前,對佛法發表公開的見解,如此將可能以錯誤的見解來誤導大眾,形同以盲引盲的荒謬作為。

所以說,權教、實教、圓教其實並不是在初行、久行以及實證上來區分的,而是證境差別以及是否圓滿具足所致。若不肯承認這個事實,單單用阿含所說的聲聞解脫道來作為大乘的法義,就只能以解脫道的初行、久行,以及解脫道的久學圓證,作為區分權教、實教、圓教的分判標準,反而來否定了古時祖師正確的判教標準。所以,我們在這裡對權教、實教、圓教作一個結論說:阿含諸經所說的二乘教是權教,般若教是實教;別教也是實教,也就是方廣唯識教;圓教就是在《無量義經》、《法華經》、《大般涅槃經》中,將整個佛法收攝圓滿了,這樣才能叫作「收圓」。所以並不是從初學、久學、久學圓滿的差別,來分判權教、實教、別教、圓教等法。

這樣說明以後,大家對整個佛菩提就應該會有比較明確的概念。所以我們如果問大家說:四阿含諸經中的教義是定位在什麼地位呢?大家在此時就應該知道它是權教。若我們問:般若教是定位在什麼地位呢?大家也會瞭解它是實教。再問:方廣唯識定位在哪裡呢?大家一定也能知道它是實教,又叫作唯識教,這也是真實教。然後,最後三部經就把所有佛法圓滿綜合收攝起來了,這就是圓教。若我們再問大家:所有的佛法是在什麼時候就一次把它概略的講完而稱為頓說呢?大家也會知道,在華嚴時期是第一個時間就全部略說了。這樣子就叫作五時三教,整個佛法的全部輪廓也就顯示出來了。

所以,從所作的判教上面,我們就可以了知:某人的證量如何?是不是空口說白話?這就很清楚了。但是,當善知識把這個真實的道理講出來了,這就好像有許許多多的針往四面八方發射出去一樣,那些牛皮吹得越大的地方,牛皮就越薄,一碰到針當然就愈加無法承受。牛皮吹得小的地方,就會覺得比較不會有所感覺,他們牛皮還很小、還很厚,細針戳不破它;就算戳到了也不打緊,因為並不是故意要把牛皮吹大。但如果硬是把牛皮吹得很大,牛皮一定很薄,碰到這些細針一戳就破了。所以這些把牛皮吹得很大的地方,對於善知識所說出來的真實理當然一定會有所抵制與反應,所以他們可能就會造謠、辱罵與誹謗說出真實理的善知識,而這也都算是可預期的。

這就是說,佛法的修證不該吹牛皮,有多少證量就講多少,但是最好保留一、二分不講,不要十分都寫出來;這樣作不是因為私心害怕聞法的人勝過自己,而是考量到若是全部寫出來了,可能會讓聞法人生起慢心,因此就難以得度了。若是不全部寫出來,這些聞法之人可能會心想:「不曉得這位善知識心裡還有多少東西,我還是少惹為妙。」如此,或許他們就有得度的因緣。所以有時候弘法是要觀察眾生因緣的,不能強求,也不能躁進,這主要的考量就是怎麼作才能成熟大眾得度的因緣。

或許有人心裡想:「善知識講這些話,可能都是在自我標榜啦!」但是其實這並非是自我標榜,而是若能仔細地觀察眾生的因緣,就能知道這會是成熟大眾得度因緣的可運用作法之一。因為菩薩們確實瞭解到真實的法教其實就是佛菩提道,而佛菩提道入門則是實證法界萬法根源的如來藏;由於這是法界的真實義,經過三大無量數劫的修學,也可以使人由此而究竟佛菩提道的修學,也就是成佛。當菩薩實證了法界萬法根源的如來藏,以及接下來悟後在別相智乃至道種智上的修學,因為能夠現觀法界實相而生起勝妙的智慧,所以菩薩們不會對虛相的世俗法有企圖心,當然也沒有絲毫的野心。若說企圖心或野心,那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希望如來藏正法可以再一直延續下去而不會被破壞。由於這個想法,就必須要想辦法儘量提升大眾在佛法上的知見與修證。正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才必須不斷地把一部又一部的大乘經典,將它們的真實義講給大家,讓大眾對於佛法的真實義的理解能夠增加廣度以及深度。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謝謝大家!

也祝福大家:煩惱遠離、安樂自在!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0/4826-a20_043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一)–第42集 五時三教之正說(上)

 


各位觀眾朋友以及菩薩們: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繼續來探討:「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這個單元。針對這個主題,我們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著《勝鬘經講記》第一輯的內容來為大家說明。

上一集已經為大家說明了什麼才是真正的攝受正法,也知道了攝受正法能令魔產生憂愁與苦惱,也瞭解到攝受正法能有無量無邊的功德,也談到如何分辨什麼是魔王與魔子魔孫;但是因為時間的關係尚未講完,這一集我們繼續來探討這個主題。

從上一集的內容中,我們知道若有人否定如來藏,這個人當然就是否定正法;而這樣的人,就會障礙大眾修學世間出世間善法,當然也會障礙大眾攝受正法,如此的行為即是魔之所行。而這些障礙大眾修學世間出世間善法與攝受正法者,即是障善者;而這些障善者之中的領導者,其行為當然就是魔王之所行。

上一集提到的經文中 佛所開示的:勝鬘夫人只要稍微攝受正法,即能令魔產生苦惱;而這不正是障善者-也就是否定如來藏的人-的寫照嗎?當他們看見有人在弘揚如來藏妙法時,心裡很恐怖,所以就謗說如來藏是外道神我,因此就要百般的否定。當他們聽到如來藏正法的妙理,也聽到我們在弘揚如來藏正法時,而我們也真實地在攝受正法;這就會顯示出他們所修學的不是正法,因此他們心中就會產生恐怖。不過他們之中,有些人選擇在文字上公開堅持「意識是常住不滅的」,殊不知這即是否定正法的行為;有些人則選擇避免落於文字來否定正法,但卻仍然繼續弘揚以意識為真實的錯誤說法。

藉由我們以上的說明,希望讓他們有機會回歸正法,得以懺悔來彌補罪業。接著再看經文:【如是,大乘少攝受正法,勝於一切二乘善根,以廣大故。】(《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意思是說:攝受正法的菩薩,雖然還只是初住大乘的善根中,都勝過二乘法中的一切善根;即使有人在二乘法中所發起的善根已經是親證阿羅漢聖位了,這是因為法義及心量都很廣大的緣故。在大乘法中確實攝受正法時,是心量廣大、法義廣大、內涵廣大的。

關於「廣大」,有人這樣說:【《金剛經》說:釋迦牟尼在然燈佛所得無生法忍,勝前所行一切功德。大乘初學的有漏心行,不如得般若的無漏行;最後身菩薩,不如佛;這是大乘經的共義。這不是權實或了不了義的問題,是初學、久行、圓證的問題。二乘證涅槃,自以為究竟了,其實沒有成佛以前都是不究竟的,所以否定他,二乘非真實,佛乘是真實,會歸於一乘。菩薩從來沒有自以為究竟,以成佛為究竟,這何須說權說實?怎能以初行為權教,久行為實教;或者久行為權教,圓證為實教呢?那些自稱實教圓教的學者,難道就沒有初學久行等分別嗎?】(《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4月新版二刷,頁121122。)

為了讓大家能夠比較清楚地瞭解到有些人,將阿羅漢等同於 佛這樣的錯誤見解隱含於字裡行間,以致令一般人難以分辨而不知不覺地受到誤導,所以我們舉了上述這段錯誤認知權教、實教、圓教真正意涵的文字為例;其實,由他這段話中,可以看出他對佛法的見解。他的見解其實不難理解,他認為阿羅漢的證量、智慧是與諸佛相等的,所差別的只在於有沒有發大心、有沒有慈悲心。他認為:佛所成就的是無餘涅槃,阿羅漢成就的也是無餘涅槃,但是因為佛發願要世世不斷地度很多眾生,所以已經在因地菩薩位中不斷地利樂很多眾生;這樣修行很久以後,福德累積夠多了所以成佛,但祂的智慧與解脫都和阿羅漢完全相等。這就是他對權教與實教的看法。因此,他在這一段話中不承認權教、實教、圓教的差別;而他對通教的解釋,則是認為涅槃解脫道是通於二乘的,也是通於大乘的,是三乘共通的,這樣子叫通教。

可是事實上並不是這樣,事實上是:大乘裡面有一部分通二乘,就是聲聞人所證的解脫道;但是大部分都不通二乘,所以稱為別教。這意思是說,大乘法中大部分的法是與二乘解脫道不共的,與二乘聖人們不共的、不通的,是二乘法中的所有聖人們都不能證得的;大乘法中有不同於二乘法的解脫道,也有不同於二乘法的佛菩提道,所以才稱為別教。當別教的內容修習圓滿了,到達佛地時,一圓一切圓,才能稱為圓教。這樣子的真實法都是以法界實相心,也就是以如來藏作為入道的根本,要親證了如來藏才能實證,所以教導眾生親證如來藏的法義才是實教。

權教是方便權巧之教義,譬如佛地的境界甚深難證,眾生難以了知及實證,所以方便開出快速解脫的教理,就是二乘教的解脫道;利根人可以在一世之中,就證得阿羅漢果而出三界生死痛苦;這本是 佛的方便權巧而從大乘圓教中施設出來的教法,稱為權教。但因為有人私心中認為阿羅漢的證境與佛相同,所以他不認同聲聞是權教的說法,他認為聲聞法解脫道是究竟教。然而真實的法教-也就是實教-則是佛菩提道,佛菩提道入門之親證,則是實證法界萬法根源的如來藏;由於是法界的真實義,也是可以使人由此實證佛菩提的究竟義,所以就稱為實教。聲聞解脫道所證的則是生滅法蘊處界的緣起性空,由此而斷盡我執、滅盡無餘;所證並非宇宙萬有的真實法,只是從大乘法中方便析出的蘊處界緣起性空,屬於虛相法,所以並不是真實法,不能稱為實教。

佛地境界必須要由親證萬法根源的實教入手親證,總共要歷經三大無量數劫才能成就,這才是真實教。但是連最基本的親證如來藏,不迴心的大阿羅漢們都無法實證了,如何能成就佛地境界?而且他們也都害怕三大無量數劫修學佛道的長劫辛苦,於是 佛陀施設方便,使他們一世就能親證解脫果而出離三界生死;這本是權巧施設的法門,不可能使人成佛;連法界的實相都無法證知,當然是權教。但我們所舉出的文字裡講的是說:「初行為權教,久行為實教。」他是以初行及久行作為權教與實教的區別,而不肯認同菩薩們對於權教與實教的判教。

其實實教的修證圓滿了,此後一真一切真,才能說是圓教的實證。由於圓教與實教的說法,是主張二乘人所證的解脫道究竟極果只能出離分段生死,是方便教,所以是權,所以聲聞解脫道的法教並不是圓教與實教的內容。而我們在這裡為什麼要講圓教、實教以及權教的差別呢?目的是想要使大家對整體佛法有深入的理解,也希望這些判教的法義能夠幫助大家有能力分辨出什麼是真實的佛法;也能避免大家在佛道的修學上,因為被誤導而產生錯誤的見解,而走了許多冤枉路;也期望經過我們的解說,能夠讓大家能更加地如實瞭解三乘菩提的內涵,進而對實教、權教、圓教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佛法中分為五時三教,三教講的是二乘教、般若教以及別教。五時就是在這三個時期的前面加上一個華嚴時,後面再加上圓教的法華時,這樣子總共就有五個時間的法義,把這五時約略分成三教。華嚴時是說 釋迦牟尼佛初成佛時,本來是認為佛道根本不是眾生所能理解的,極難宣說,所以就想入涅槃而離世。但是因為大梵天王及釋提桓因等天主們下來人間請求 佛陀憐憫眾生,請 佛常轉法輪,令佛法常住、天人增廣;所以 佛受到請求而不入涅槃,因此就思索應該如何來為眾生解說佛菩提深妙法。因為佛法太廣大、太精妙、太深奧了,只好先針對久劫已修佛菩提道的根性勝妙的菩薩們說法;才會有對菩薩們宣說的《華嚴經》,從人間講到天上,這就是五時中的第一時。這個華嚴時又叫作頓教,也就是說,在短短的時間當中,就把佛法所有的內涵概要解說完畢——頓時說完全部佛法概要;這叫作頓說,就是很快速地一時間就把它講完,顯示佛法本來就是這樣的。這就是五時中的第一時教,名為頓教,又叫作華嚴時。

佛陀在華嚴時的二十一天中,從人間講到天上,而把佛法全貌概略地講完了,成佛的大概內涵與次第也都函蓋在裡頭了,名為第一時,也就是華嚴時。這是在五濁惡世成佛,弘法前都必須先講的,如果不先講華嚴,將來初轉法輪二乘菩提之後,接著再講第三時(也就是第二教的般若教),愚癡人就會這樣講:「佛是最近才懂得般若啦!以前都沒有講過般若,可見初成佛時還是不懂般若,顯然是最近又悟到的。」接著在最後那十幾年第三轉法輪宣講方廣別教的法,眾生又會講:「祂是後來才懂唯識的,並不是本來就懂,那也是最近才悟出來的。」為避免這個情形,佛陀必須先頓說三乘菩提,所以在華嚴時就全部的頓時略說了。如果有人不信,菩薩們可以這樣說:「那你去問某某菩薩,佛是否已經在某一時節講過了大乘法。」如果人間菩薩的證明他們還不肯信,菩薩們也可以這樣子說:「你有神足通,也可以去天界問問看,佛是否已經在什麼時候就講過成佛之道了。」這樣眾生就不能誹謗,所以一定要先頓說成佛之道的華嚴要理,這就是第一時,也是華嚴時。

華嚴全部的法,在二十一天之中講完了之後,就行腳去找憍陳如等五人。當年 佛從菩提迦耶走路大約兩百公里,去鹿野苑度五比丘。他們五人遠遠看見 佛來了,五個人本來約好:「悉達多太子竟然放棄了苦行,一定不可能成就道業;等一下悉達多太子來的時候,我們都不要為他安排座位,讓他自己找座位;我們也都坐著就好,不要站起來歡迎他。」五人約定好了坐著等,都因為 佛陀認為苦行不能成佛而放棄了苦行。可是他們在鹿野苑遠遠看見 佛來了,卻不知不覺之間就一個一個站起來,還往前走上去迎接;所以鹿野苑不遠處才會建了一個迎佛塔,就是建在他們前去歡迎 佛陀的地方;然後再一起回到鹿野苑,差不多有一公里的距離。然後 佛為他們講二乘菩提解脫道,就是初轉四聖諦、八正道法輪,他們五個人就都成為阿羅漢。然後就以這五個人建立為聲聞僧團,就開始弘揚起來;所以前十幾年是阿含期,專講二乘菩提,專講解脫道。

等到有很多人斷了我見與我執,大家口耳相傳:真的可以出三界生死。已經對 佛產生了絕對信心,大家的信心都夠了;佛觀察因緣成熟了,才轉進第三時第二教。第三時第二教即是講般若諸經,主要是講法界萬法的根源,是講萬法緣起性空背後的法界真實相。在般若諸經中就已經講到佛菩提的內涵了,所以般若諸經講的是實相,不是像二乘聲聞解脫道都是講虛相法——也就是蘊處界緣起性空。由於二乘菩提講的只是世俗法:蘊處界的空,蘊處界是無常,無常所以是苦,苦就不是真我。蘊處界沒有一法是恆存的真我,是苦所以空,是虛妄不實,這當然是虛相法,這就是二乘菩提的真義;但是般若教講的卻是滅了蘊處界以後不是斷滅空,是說蘊處界的緣起性空背後隱藏著一個真實有、常住不滅的實相法,這就是實相般若教。

這般若教雖然只是第二轉法輪的教義,卻已經是第三時了。只有般若教才能稱為實教,因為它宣示的是真實的教法而不是虛相法,因為已經談到萬法的根源、法界的真實相,而且是成佛所依憑的真實法,當然是實教而非權教。阿含期的蘊處界緣起性空觀,不能使人了知實相法,只能出離三界生死,當然是權教而非實教;所以權與實,不是從初學或久學來判定,而是從所證的法義是虛相法或是實相法來判定的。第三時、第二教的般若正理,十幾年講下來,菩薩們實相智慧已經增上了,所以 佛就進入第四時宣講第三教的唯識教——或稱為方廣教。

今天因為時間到了,我們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謝謝大家!

也祝福大家:煩惱遠離、安樂自在!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0/4825-a20_042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一)–第41集 大乘少攝受正法,勝於一切二乘善根

 


各位觀眾朋友以及菩薩們:阿彌陀佛!

這個單元的主題是:「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針對這個主題,我們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著《勝鬘經講記》第一輯的內容來為大家說明。

前面幾集的老師已經為大家說明了:若能夠生起慈悲心,為救護眾生而努力攝受正法,才能真實的攝受正法,真實攝受正法的人入法朋中,必被諸佛之所授記。今天我們要從《勝鬘經》中這段經文來談起:【爾時世尊於勝鬘所說攝受正法大精進力,起隨喜心:「如是,勝鬘!如汝所說攝受正法大精進力,如大力士少觸身分生大苦痛;如是,勝鬘!少攝受正法,令魔苦惱,我不見餘一善法令魔憂苦如少攝受正法。」】(《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這就是說,世尊對於勝鬘夫人所說攝受正法的大精進力,起了隨喜心,於是就作了一些開示。

我們從勝鬘夫人一連串的說法當中,確實可以看見她真的有大精進力,像她這樣攝受正法的女眾菩薩確實很不容易。千萬不要小看女眾菩薩,女眾菩薩當中確實有許多人有大精進力,能攝受正法,其實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怎麼說呢?這就是說,一般而言女眾能夠出來宣說勝妙法,並且心中都無所畏懼,這是很少見的;通常都是說一些人天善法與表相正法,這些說法自然不會跟其他人的說法產生衝突,這樣的法,她們自然可以無所畏懼地出來宣講;可是遇到要為人宣講如來藏正法時,心中就考量著如此宣說正法一定會跟應成派中觀等六識論者的說法產生法上的衝突,於是基於想免於如此的衝突,或許就會選擇只宣講人天善法與表相正法,而將如來藏正法排除於講法的內容當中。

像勝鬘夫人這種大精進力,必然能於攝受正法的道場當中可以得見,因為在攝受正法的道場中一定會有證悟如來藏的因緣;未證悟前由於對正法的堅定信心,於正法的修學上努力精進,一旦實證了如來藏,基於實證的見地與功德,接下來當然更能於攝受正法上顯現大精進力了。如果你沒有這種大精進力,光是聽到如來藏法的親證就害怕了,何況敢出來攝受這種正法?而且是為眾生攝受這個正法。所以勝鬘夫人真的有大精進力,連一般男人都很難作到,而她卻能夠作到毫無畏懼;像這樣的菩薩,當然是要被佛授記的。

所以,她一連串說了很多法,佛生起了隨喜之心就開示說:「正是像妳所說的這樣啊!勝鬘啊!猶如妳所說的攝受正法的大精進力一樣,妳這個攝受正法確實有大威德力,就好像大力士稍微去接觸一個人的身體,那個人就生起了大苦痛了;同樣的道理,妳勝鬘只是像這樣子稍微攝受正法,就使得天魔苦惱得不得了啊!我不曾看見有另外一個善法,能夠使天魔波旬如此憂愁苦惱,如同妳稍微攝受正法時這樣子。」經文裡面的這個「少」字在這裡要讀作「稍」,是稍微的意思。假使我們遇到一個大力士,跟他握手之前,我們可要交代他輕一點,因為他只要稍微用一點力,我們就會痛得不得了,這叫作「少觸身分生大苦痛」。

因為勝鬘夫人這個稍微攝受正法,就會使人不斷地往佛地邁進,永不退失;並且會使人產生大智慧,不再被二乘法所退轉而回到二乘小法中,將會在成佛過程當中廣度許多人得道,而且每一個被度得道的人,也都會一樣度化更多人不受天魔波旬的控制,所以天魔波旬當然很苦惱。只要有一位攝受正法的菩薩在人間,就勝過一萬個阿羅漢在人間;因為一萬個阿羅漢在人間,他們終究會入涅槃不再出生於人間;而他們所度的人一樣會在捨報時入涅槃,所以人間的阿羅漢一定會越來越少。可是只要有一位菩薩,他可以度一百個、一千個、一萬個眾生成為菩薩;而且這些菩薩又都不入涅槃,每一輩子又會來度更多的眾生,每一個被度的人又都不入涅槃而繼續廣度一百位、一千位。想一想:天魔的眷屬將會減少了多少,天眾又會增加了多少?天魔當然會很憂愁。

所以,人間只要有一位真悟的菩薩在弘法時,天魔就會來破壞;破壞的事情會不斷地出現,所以了義正法一定會遭受許多的打擊。若是所弘揚的是教導眾生繼續耽著於世間五欲,或是種種悖離三乘菩提之法,那麼天魔、邪魔就會來擁護他們;因為被誤導而修學這些悖離三乘菩提之法的人,永遠也無法離開欲界生死,而這些來擁護他們的魔也都能得到供養。可是我們了義正法的道場當中,不僅教導大眾離開欲界生死是最基本的課題,更從來不會去供養這些護持邪法的魔,所以他們當然要來破壞正法。因為正法中的修行人不會跟他們相應,他們無法從正法中得到不正當的、世俗法上的利益。所以說,像勝鬘夫人這樣,只要稍微講一些攝受正法的事,天魔波旬就會覺得很痛苦,心中生起大苦惱。

【又如牛王形色無比,勝一切牛;如是,大乘少攝受正法,勝於一切二乘善根,以廣大故。又如須彌山王端嚴殊特,勝於眾山;如是,大乘捨身命財以攝取心攝受正法,勝不捨身命財初住大乘一切善根,何況二乘?以廣大故。】(《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這就是說,又譬如牛王的形色,沒有別的牛可以跟牠相提並論,牠勝過一切牛;同樣的道理,大乘的菩薩們稍微攝受正法,就可以勝過一切二乘人的善根,不論二乘人的善根是初果,或者是阿羅漢、辟支佛,這是因為大乘法中攝受正法的善根極為廣大的緣故。又譬如須彌山王端正莊嚴,殊勝且奇特,勝過一切山;同樣的道理,大乘菩薩以勝妙智慧能夠不捨身命財而捨身命財,來攝取甚深勝妙的正法,他生起了攝取眾生的心去攝受正法,必然勝過一切不捨身命財而初住於大乘法中的一切善根,這當然也不是二乘法可以相提並論的。

有一個我們常聽到的典故是這樣說的:過去有一位阿羅漢帶著徒弟上路,他的徒弟幫他揹著行囊。出門以後在路上行走時,徒弟突然發了大心,心裡面自言自語:「我應該要發起菩薩心,廣度眾生永不入滅,不怕輪迴生死。」那位大阿羅漢有他心通,很佩服徒弟,就不敢讓發大心的徒弟菩薩為他揹行囊,於是趕快把徒弟的行囊拿過來自己揹。可是那個徒弟發大心只有五分鐘的熱度,走沒多久,這徒弟想:「我跟師父走這段路都覺得很累了,怎能再去行菩薩道?那不是更累嗎?還能受得了呢?不行!我還是跟著師父學聲聞解脫道就好了。」他這樣一想,師父馬上就知道了,於是又把行囊交給徒弟揹。這徒弟覺得奇怪:「師父!為什麼現在又交給我揹?您剛才為什麼拿過去揹呢?」師父說:「因為你發了菩薩大心,我怎敢讓你揹行囊,你是菩薩!可是你現在退了菩薩心,當然還是得由你來揹行囊;因為你退回聲聞心中,只是我的徒弟,不再是菩薩了。」

阿羅漢親受 佛的教誨,所以這樣子對待徒弟。可見發大乘心的凡夫菩薩心,就已經超過二乘阿羅漢了;如果是證悟而出世利樂眾生的菩薩,豈不是遠超過阿羅漢了嗎?像這樣來攝受正法,當然二乘聖者絕對無法相提並論。所以當你證悟如來藏而進入內門修行以後,乃至進而出世弘法度化眾生也成為證悟的菩薩,你就成為很尊貴的有情,是因為你有了實義及表義的菩薩心。假使證悟之後,原來的菩薩心消失了,心中想一想:「我只要努力進修,我自己進步就好,我才不管眾生淪入邪見中呢!」那就已經不是菩薩了,天界的菩薩從此也就不會敬重於他。天界的菩薩們會尊敬、護持有菩薩性的菩薩道修行人,這是因為這樣的修行人有菩薩性,能廣度眾生成為菩薩,天人可以大量增長,而且能使阿修羅大量減少,他們的敵人大量減少了,天眾便得安樂。這都是因為這樣的菩薩真的在攝受正法,以攝受心來攝受正法,所以超過二乘人,也是因為心量廣大的緣故。

【是故,勝鬘!當以攝受正法,開示眾生、教化眾生、建立眾生。如是,勝鬘!攝受正法如是大利,如是大福,如是大果;勝鬘!我於阿僧祇、阿僧祇劫,說攝受正法功德義利,不得邊際;是故攝受正法,有無量無邊功德。】(《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這是說,因為這個緣故,佛教導勝鬘夫人應當以攝受正法來開顯實相,示現真實行給眾生;要這樣子教化眾生,教眾生悟入,化導眾生真實取證,這樣來建立眾生入於法朋之中。就像是這個道理,攝受正法有這樣的大利,有這樣的大福德,有這一種大果報,即使是佛於無量數、無量數劫中,來說明攝受正法功德的真實義和大利益,還是說不完的;所以,攝受正法有無量無邊的功德。

攝受正法才是菩薩正行,假使攝受邪法,就離地獄不遠了;因為朝著反方向來進行,將使自己及所度的眾生跟著越來越遠離正法。在攝受正法時,若不能以攝受心來攝受正法;也就是說,不能以攝受眾生的心態來攝受正法,那就不是菩薩的心行了,因此攝受正法的重要性就在這裡被彰顯出來了。希望所有的修行人都能遠離邪法而攝受正法,不久將會獲得廣大功德而得以實證正法,真正的進入菩薩數中。

所以,我們聽了勝鬘夫人的開示、世尊的開示,要能從這些開示裡去攝取正見,攝取發願心,如實去履行,這樣在佛道修行上就會非常的迅速。若是攝受了錯誤的法——是因地發心不真,將來在佛道上就一定會非常曲折,並且總是在走冤枉路,很難有所成就。因此攝受正法有兩個層面:第一、所攝受的法必定是正法,這就是說因地所證的必定是果地覺時的同一個心,不能以因地意識心而想要變成未來果地覺的無垢識真如。如果因地所證的真心,不是果地所覺悟的同一個真心,那就是悟錯了,如此所攝受的法當然不是正法。第二、一定是心存著為了攝受眾生而去攝受正法的心念,也就是以這個攝受眾生的慈悲心去攝受正法,而所攝受的正法也都是為了利益眾生。如此同時兼顧這兩個層面才是真正的攝受正法。

前面提到的經文中【我不見餘一善法令魔憂苦如少攝受正法」這一段經文,有人作了如下的解釋,他是這麼說的:「魔,是惡者,是能障礙我們行善法者。障礙善法的領導者,稱魔王;其他障礙善法的,為魔子孫。攝受正法,為一切善法的根本。因為菩薩攝受正法,一切世間出世間的善法,都從此出生。所以障善的魔,就是見了少少的攝受正法,也生大恐怖。】(《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4月新版二刷,頁119。)

依照他所說的這個標準,我們當然要先探討什麼是正法:到底是否定如來藏的說法是正法?還是弘揚如來藏的說法才是正法?我們從這一部經當中,以及從親證如來藏的人所現觀的如來藏來判定,當然知道如來藏才是正法。而依照他這一段文字的標準來看,否定如來藏的人一定會落入以意識、意識的變相或意識的細相作為真實法的錯誤見解當中。意識是世間生滅法、生死輪轉法,如此以意識境界為真實法的說法,實際上是與佛法背道而馳的,這當然不是世間、出世間的善法,也當然是不善法;而如來藏則是出世間法,也是出生世間法的根本法,兼含了世間法、出世間法。由此可以斷定:若有人否定了如來藏,這個人當然就是在否定正法,而這樣的人就會障礙大眾修學世間、出世間法,這樣的人我們就稱為他是障善者;依據這樣子的標準,障善者當然就是魔,而這些障善者當中的領導者,當然是無可卸責的魔王,而這些障善的行為當然就是魔之所行。經過以上的說明,我們就應該能夠很清楚地分辨什麼是魔王、什麼是魔子魔孫了。

今天,我們為大家說明了什麼才是真正的攝受正法,也知道了攝受正法能令魔產生憂愁與苦惱,也瞭解到攝受正法能有無量無邊的功德。這個就是說,我們從今天的解說裡面瞭解到了:世尊於勝鬘夫人的大精進力產生了隨喜心,也瞭解了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攝受正法。這裡有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說:我們所攝受的正法得要是真實的正法,不能夠以六識論—也就是說以意識為真實,以意識為常住不滅的這個法—為正法,這是錯誤的;也就是說,得要能夠去攝受真實的正法。第二個層面是說:我們得要在以攝受眾生的心態裡面來攝受正法,而所攝受的正法得要用來利益眾生。

那今天時間也已經到了,我們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謝謝大家!

也祝福大家:煩惱遠離、安樂自在!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0/4824-a20_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