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日 星期五

三乘菩提概說–第6集 四聖諦-苦聖諦(二)+四聖諦-苦集聖諦(一)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要繼續跟各位來分享的還是苦聖諦——四聖諦裡面的苦聖諦
我們上一集有講到苦聖諦是由生、老、病、死苦,還有怨憎會、愛別離、所求不得苦,還有五陰熾盛苦;總括而言,這個八種苦就是苦聖諦所說的內涵。生、老、病、死苦,它是屬於身苦;怨憎會、愛別離、所求不得苦,是屬於心苦;而五陰熾盛是總括身心二苦。這個前面的七種苦是過去所感之果,後面的這一種苦總括來說是就身心諸苦而說。也就是說,現在起心造作,就是未來得苦的因;因跟果是互相牽連而相續不斷的,所以痛苦就沒有一個止期了。所以,有智慧的人必須要依止著聲聞的解脫道,或是說大乘的佛菩提道,才有辦法解脫這「八苦」這樣子的一個煩惱。
所以,《中阿含經》1 裡面,舍梨子尊者才會這樣說〔五陰〕:過去時是苦聖諦,未來、現在時是苦聖諦,這樣子的聖諦,它是真諦不虛;不離於如,也不是顛倒想,這個真諦是審察確實的。總合這樣子的諦,合於這樣子的苦聖諦,這個苦諦是聖者之所有、聖者之所知、聖者之所見、聖者之所了、聖者之所得、聖者所覺悟的,這個是說苦聖諦真正的道理。
所以,過去時的五盛陰是苦聖諦,未來、現在的五盛陰也是苦聖諦,這真實的道理絕不是虛妄的。這個苦聖諦「不離於如」,什麼是「如」呢?這個「如」字表示,苦諦它不離於真實而如如不動的自在真如本心;而解脫道二乘聖人,他滅盡五陰入了無餘涅槃以後,祂並不是斷滅空。這個「如」就是在指說這個真如本心,祂是真實的,祂是實在的,所以這個苦聖諦它是不離於真實而如如的這個自在的本心。這個苦聖諦也不是顛倒想,因為是依於如,所以它不是顛倒想,而是對於真實正理詳細的審察覺思。這個苦聖諦不是臆想思惟來的,而是對於我們前面所說的八種苦諦真正的這樣子的一個真實正理,詳細的審察思惟確實以後得到的。所以,綜合這樣子的一個思惟、觀察、觀行,綜合如上八苦的真諦(這個八苦的真諦),這個是聖人所有、是聖人所知、是聖人所見、是聖人所了知的、是聖人所證的、是聖人所共同真正覺悟的內容,因為這樣子的緣故,所以 世尊說這個是苦聖諦。也就是說,是因為聖人如實的了知,是聖人所有、聖人所知、聖人所見,聖人所了知的、所證的、所真正覺悟的內容,才能夠說是為苦聖諦;如果不是這樣子的情形的話,就不能稱為苦聖諦,那個是只有世間苦而已。
我們今天把苦聖諦講到這邊,已經完全講完了,緊接著我們要進到苦集聖諦。
接著我們要跟各位說明的是:四聖諦的第二個聖諦——苦集聖諦。為什麼要去探討苦集聖諦呢?苦集聖諦在四聖諦裡面,它是佔著怎麼樣的一個地位呢?因為,苦集聖諦它是前面所說的八種苦的原因;也就是說,苦集聖諦它是在探討前面八種苦生起的原因。我們前面已經敘述了眾生存活在世間有八種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所求不得苦,總括而言為五陰熾盛苦,這包含起來就有身心二苦。這個苦其實是後果,也就是說這個苦是結果,它並不是原因。那苦的原因是什麼呢?苦的原因就是苦集聖諦所說(這是四聖諦當中的第二個聖諦),也就是說,苦集聖諦就是在探討我們苦會聚集生起的這樣子的原因——為什麼會招集這樣子的苦?為什麼眾生會招集這些生、老、病、死苦,乃至於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熾盛苦等這八苦呢?
為什麼眾生會招集這些苦呢?我們先看一下《增壹阿含經》(卷17裡面,世尊跟諸比丘如何開示的:【彼云何名為苦習諦?所謂習諦者,愛與欲相應,心恆染著,是謂名為苦習諦。】 2這個意思就是說,由於愛與欲,所以導致眾生心恆染著,是以不斷造作諸業,而至於招集未來的苦果。
眾生因為「愛與欲」的緣故,所以導致了眾生恆染著於這些愛與欲的諸法裡面,是以不斷地造作身口意行諸業,所以招集了未來的這樣子的苦果。我們先來探討一下:什麼叫作「愛」呢?在佛法裡面我們所說的「愛」是怎麼樣的一個愛呢?這個愛其實就是十二有支裡面的第八支,也就是「受緣愛,愛緣取」;這個十二有支裡面的第八支的「受緣愛,愛緣取」,這個貪愛是世間眾生最大的敵人。世間眾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貪愛這個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就是對於三有的貪愛,對於六根、六塵〔編案:以及六識〕乃至於各種境界的貪愛。但是,眾生並不知道這個是我們必須要去斷除的,我們必須要斷除這個「愛」,你才有辦法解脫生死。所以,由於我們不明五陰的虛妄,於六根對六塵的境界中產生了種種的貪著,執著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這個種種境界,以為這種種境界為實有的,因此而造作了身口意三業,積集了未來世得受苦的這樣的種子。
那什麼叫作「欲」呢?欲是屬於五別境心所有法裡面的一個心所法〔編案:六識心所擁有的法〕,也就是欲、勝解、念、定、慧裡面的其中一個心所有法。五別境心所有法的欲心所,它是悕求、欲望的意思,也就是悕欲;〔編案:它隨著六識心而〕通於善、惡、無記三性,善法欲能夠使眾生生起精進向善之心,而惡法欲就會導致眾生產生貪著。
所以,貪、愛還有欲這三個法,它雖然名稱不同,但是意義卻是可以相通的。又這些各種的欲望都包括在貪愛欲當中,眾生的這些欲望都包含在愛欲裡面〔編案:此乃對諸法心生愛樂名愛欲,並非狹隘的指稱男女愛欲〕,歸納起來有哪幾種欲望呢?如果純就世俗人(世間人)的五欲來講的話,大概分為財、色、名、食、睡這五種欲望(這五種世間、世俗人的欲望)。那修行人所應該要斷除的有哪些欲望呢?有哪些貪愛欲呢?修行人所應該要面對的這五欲,也就是去對治於色、聲、香、味、觸的貪著,對於色、聲、香、味、觸的染著這樣子的一個愛欲。
所以,不管是世間人的五欲,或是修行人的五欲,你只要是貪、厭著財色名食睡,或是說貪、厭著色聲香味觸這樣子的五欲,而若是跟愛欲相應就產生了三種愛,也就是欲愛,還有有愛,還有無有愛。欲愛是說對於欲界感官享受的渴求,有愛是對生命與存在的渴求,無有愛則是貪於脫離生的苦而追求虛無飄渺的境界〔編案:指悕求斷滅並且貪愛執取這個想法〕。所以,欲愛其實就是對於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等的一個渴求。有愛,其實就是對於生命存在的一個渴求,不管你是追求欲界的生命,或是色界的生命,乃至於無色界,這個都是對於生命與存有的一個渴求〔編案:這裡是對「有愛」作廣義的解釋,若是依於「欲愛、有愛、無有愛」的分類來說,「有愛」則是偏指「色愛及無色愛」3 。無有愛是貪於脫離生的苦,貪於追求一個虛無飄渺的境界〔編案:以為是無有身心諸苦的境界〕,以為這樣子的你就都沒有「有」,這樣子的虛無飄渺,認為這樣子對一切境界都不染著,以為這個就是脫離人生的苦的境界;追求這樣子的這個就是一種無有愛。這樣子以各種形式出現的渴求、欲望、貪婪、愛著,這個就是生起一切痛苦的根源,也是使得生死相續的最主要的根本。
這樣子的根本是因為愛欲而成的,那愛欲跟苦因它是如何熏習而成的呢?愛欲與苦因是透過怎麼樣的一個方式,而熏習成眾生所貪著的這樣子的愛欲,而形成這樣子的苦因呢?這個《中阿含經》卷7當中如是開示:
諸賢!云何愛習、苦習聖諦?謂眾生實有愛內六處:眼處,耳、鼻、舌、身、意處,於中若有愛、有膩、有染、有著者,是名為習。4
這個意思就是說:「諸賢啊!如何是愛習、苦習聖諦?如何是苦集諦?是說眾生確實有貪愛的內六處: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在六根當中如果對任何一根或全部六根都有貪愛、都有黏膩、都有愛染,或有執著的話,這個就稱為苦的熏習。」也就是說,苦的熏習是眾生貪愛於內六處—貪愛於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這樣子的一個貪著;由於這樣子的一個貪著,所以對這些法產生了貪愛,產生了黏膩,產生了愛染,產生了執著;因為對這些法產生了執著,就稱這個是對於苦的熏習(就稱這個是對苦的一個熏發,都因為這樣子的苦);因為這樣子的一個狀況,就成為苦的一個聚集。
《中阿含經》裡面又云:
諸賢!多聞聖弟子知:「我如是知此法,如是見、如是了、如是視、如是覺,是謂愛習、苦習聖諦。」如是知之。云何知耶?若有愛妻、子、奴婢、給使、眷屬、田地、屋宅、店肆、出息財物,為所作業,有愛、有膩、有染、有著者,是名為習;彼知此愛習、苦習聖諦。5
這個意思就是說:「諸位賢者!多聞的聖弟子們知道:『我像這樣子了知這個苦習的法義,像這樣子看見苦習、這樣子了知苦習、這樣子看待苦習、這樣子覺悟苦習,這就是愛習、苦習聖諦。』要這樣子了知愛習、苦習聖諦。如何才是真的了知愛習、苦習聖諦呢?如果心中有貪愛妻、子,或是奴婢,或是僕人,或是眷屬,或是田地、屋宅、店肆,或是說孳息的財物,這個就是心中所作的貪愛熏習的業,而有貪愛、有黏膩、有愛染、有執著的話,這就稱為愛染的熏習;未來世的苦果,就因為這樣子的熏習而存在了。他們這樣子觀察以後,現在知道這就是愛習、苦習聖諦。」
《中阿含經》裡面又這樣子說:【如是,外處更樂、覺、想、思、愛,亦復如是。】 6也就是說,「同樣的,外處六塵的觸、覺受、了知、思量、愛染,也和這樣子的道理一樣」。又說:【諸賢!眾生實有愛六界:地界,水、火、風、空、識界;於中若有愛、有膩、有染、有著者,是名為習。】7這段經文的意思就是在說:「諸賢啊!眾生確實有貪愛六界的現象,哪六界呢?就是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還有識界這六界。在這六界當中,如果有貪愛、有黏膩、有愛染、有執著的話,這個就是貪愛的熏習。」
接著,《中阿含經》裡面又如是開示:
諸賢!過去時是愛習、苦習聖諦,未來、現在時是愛習、苦習聖諦;真諦不虛,不離於如,亦非顛倒,真諦審實。合如是諦,聖所有、聖所知、聖所見、聖所了、聖所得、聖所等正覺,是故說愛習、苦習聖諦。8
這個意思就是說:「過去時,我們對五陰、對我所的貪愛執著,就是愛習、苦習聖諦,未來、現在時對五陰、對我所的貪愛執著,也是愛習、苦習聖諦;這個道理它是真實不虛的,也不離於如,而且不是斷滅,也不是顛倒想,真正的道理詳細地審察確實了。綜合像這樣的真理,正是聖人所有、聖人所知道、聖人所看見、聖人所了知、聖人所證得、聖人所共同正確覺悟的真理。因為這樣的緣故,所以世尊說愛習、苦習聖諦。」
我們由上面《中阿含經》尊者舍梨子所開示的道理,可以歸納出苦集的原因:苦集的原因,乃是眾生確實對內六處、外我所、外六塵乃至六界產生了貪愛,眾生對內六處、外我所、外六塵、六界產生了黏膩,產生愛染,產生執著,這個就是貪愛的熏習,也就是苦的熏習。甚至於對於過去時的五陰、我所的貪愛,以及對於未來、現在時的五陰、我所的貪愛、執著,也都可稱之為愛習、苦習聖諦。綜合這樣子的真理(這樣子的道理),這個是聖人所有,聖人所知、所見、所親證,是聖人們所共同覺悟的正確的真理,因為這樣子而稱這個是苦集聖諦。所以,苦集聖諦乃是由於眾生他在對內六處、外我所、外六塵產生的貪愛,因為這樣子產生了貪愛的熏習〔編案:成為苦的聚集〕。因為,貪愛產生苦的熏習〔聚集〕,這就稱之為是苦集聖諦,這個就稱為是愛習、苦習聖諦,這個就是苦集聖諦真正的道理。
我們今天就把苦集聖諦講到這邊,也把苦集聖諦跟各位分享完了。下一集開始,我們將要跟各位分享苦集滅聖諦。
今天就跟各位分享到這邊。
阿彌陀佛!

1. 《中阿含經》卷7〈舍梨子相應品 第3〉:「過去時是苦聖諦,未來、現在時是苦聖諦,真諦不虛;不離於如,亦非顛倒,真諦審實。合如是諦,聖所有、聖所知、聖所見、聖所了、聖所得、聖所等正覺,是故說苦聖諦。」《大正藏》冊1,頁468,中23-27
2. 《大正藏》冊2,頁631,上17-19
3. 《集異門足論》卷4:「復有三愛:一、欲愛,二、有愛,三、無有愛。欲愛云何?答:於諸欲中,諸貪等貪,執藏防護,耽著愛染;是謂欲愛。有愛云何?答:色、無色界諸貪等貪,執藏防護,耽著愛染;是謂有愛。無有愛云何?答:欣無有者,於無有中,諸貪等貪,執藏防護,耽著愛染;是謂無有愛。此復如何?如有一類,怖畏所逼,怖畏所惱,憂苦所逼,憂苦所惱,苦受觸故;作是念言:云何當令我身死後,斷壞無有;永絕眾病,豈不樂哉。彼欣無有,於無有中,諸貪等貪,執藏防護,耽著愛染;是謂無有愛。」 《大正藏》冊26,頁382,下18-28
4.《大正藏》冊1,頁468,中27-1
5.《中阿含經》卷7,《大正藏》冊1,頁468,下1-6
6.《中阿含經》卷7,《大正藏》冊1,頁468,上16-17
7.《中阿含經》卷7,《大正藏》冊1,頁468,下7-9
8.《中阿含經》卷7,《大正藏》冊1,頁468,下15-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