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4日 星期四

三乘菩提之宗通與說通–第4集 總釋宗通與說通-證第一義諦(二)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前一集已說明宗通與說通這個「通」字的意涵,通就是通達,也就是對某個法通達;能夠對某個法通達的人,或者稱為專家的人,在世間法名為達人。這樣達人可分為世間法、出世間法以及世出世間法的達人;世間法的達人包括了烹飪達人、藝術達人乃至房中術達人;在出世間法的達人包括了二乘解脫道聲聞、緣覺四果達人;在世出世間法的達人包括了菩薩五十二階位的達人,唯有佛對世間法、出世間法、世出世間法最究竟,所以世出世間法最究竟的達人是佛,沒有人能夠超過祂。
然而有一位坦特羅佛教(又名譚崔)之行者卻說:上師的成就高於佛。這是很荒唐的一件事。他這麼說:「如何仰賴精神上師?仰賴精神上師的最好方式,就是藉由他的神秘特質,和他對你心識生活有益的功能,來進行沉思觀想……『五道次第』說:擁有佛陀自身的眾生,會邁向完美圓滿境界,但是,眾生自身的上師比佛陀更慈悲,因為他都親自給眾生口頭教誨。想想你的上師,他比你過去、現在及未來諸佛還要更加慈悲。」
如此可知,這位坦特羅佛教的行者說法非常荒唐、非常離譜,因為在經論中都是這麼開示:「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這也是說佛是無上正等正覺者,沒有一個眾生的福德、智慧、禪定、慈悲等等超過佛。可是這位坦特羅佛教行者卻顛倒去說,說上師比佛陀更慈悲,這樣說法名為惡說,名為謗佛,未來要下墮三惡道受無量苦,這有經典開示如下: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此二人,於如來眾而興誹謗。云何為二人?謂非法言是法,謂法是非法,是謂二人誹謗如來。」「復有二人不誹謗如來。云何為二?所謂非法即是非法,真法即是真法,是謂二人不誹謗如來。是故,諸比丘!非法當言非法,真法當言真法。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增一阿含經》卷九)
經中已開示,不應該將佛的正法說成非法,將不是佛法或者外道法說是正法;因此佛弟子們在修學佛法當中,應該如實陳述,正法就是正法,非法就是非法——或者是非法,或者是外道法,本來就不是佛法——這樣才不會成就謗佛、未來要下墮三惡道受無量苦。
既然已經知道「通」的意涵,接下來要進入宗通與說通的內涵。請各位菩薩翻開平實導師所著的《宗通與說通》課本第17頁第3行,書上這麼寫著:「本書所謂通者,非謂世俗神通,乃謂宗門意旨之通達,以及教導眾生第一義諦之教法已經通達;乃謂第一義諦般若之通達,又名法通,非謂三界世俗有為之神通也。」
既然書目名為《宗通與說通》,當然整本書的主軸不能離開宗通與說通的真實內涵,但是眾生本來就顛倒,喜歡有境界的神通法門,不喜歡本來就沒有境界的智慧法門;因此在講述宗通與說通之前,當然要將神通加以詳細說明。世俗所謂的神通,乃三界中眾生意識境界分段入出之法,它在整個佛菩提道上雖然也屬於佛菩提道上的一部分,但是它占整個佛菩提道很小很小的一部分。雖然佛弟子們在適當的時機也要修神通,譬如在戒慧直往的菩薩在三地快滿心的時候才修,但是絕大部分菩薩不在神通用心,反而在智慧法門用心,也就是在總相智、別相智、道種智用心;因為佛菩提道所注重的是沒有境界、屬於無為法的智慧法門,而不是有境界、屬於有為法的神通。基於如此,分三點來加以說明。
首先要談的是,神通是依附意識而有,而意識是被生的法,是生滅法,不是常住法;既然意識是生滅法,依附意識而有的神通當然更是虛妄法。為什麼意識是被生的法,是生滅法,當然要加以探討,以免被惡知識誤導而多走了冤枉路。
佛在《中阿含經》卷五十四開示如下:「緣眼、色生識,生識已,說眼識;如是耳、鼻、舌、身;意、法生識,生識已,說意識。」經文裡說眼根與色塵相接觸後出生了眼識,眼識能夠分別色塵之青黃赤白之顯色;耳根與聲塵相接觸後出生了耳識,耳識能夠分別聲塵;乃至意根與法塵相接觸出生了意識,意識能夠分別法塵,祂不僅能作前五識的粗相分別,也能作前五識所不能作的細相分別,因而讓眾生了知現前境界,讓眾生受用。由經文開示可知,意識乃是意根、法塵相接觸後,才由真心如來藏流注意識的種子,才有意識的出現;所以意識是所生法,是生滅法,如來藏才是能生法,才是常住法。因為意識的出現了,才有吾人所受用的諸法境界出現,才能夠與人互相溝通。由此可知意識是被生的法,不是自己能夠出生的法;既然是被生的法,當然是生滅法,不是常住法。因此,如果有人主張「意識卻是不滅的」,你就知道他真的不懂佛法;如果出自於出家人口裡,那是誤導眾生的大惡業,未來要下墮三惡道受無量苦。
此外,意識不管是粗意識、細意識都是意根、法塵相接觸而有、而出生的法。正如經中開示:「諸所有意識,彼一切皆意、法因緣生故。」(《雜阿含經》卷九)也就是說,小如細菌所具有極微劣的意識,或者人間具有的五俱意識、獨頭意識,乃至於無色界最微細的非想非非想天的意識,仍然是意根法塵相接觸而有的法,是被生的法,是生滅的法,不是常住法。因此,如果有人主張「意識細心就是常住法」,或者有人主張「意識細心、意識極細心就是真心」,乃至有人主張「第七意識、第八意識就是佛所說的真心」,你就知道那是不如法的,不是正確的說法。又譬如有人主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真心」,或者有人主張「對境不分別但了了常知就是真心」,仍然是意識心所攝,是生滅法,不是常住法。
第二、神通是境界法。為何神通是境界法?如經中的開示:「意識者,境界分段計著生。」(《楞伽阿跋多羅寳經》卷二)佛開示,意識乃境界法,因此依附意識而有的神通,當然更是境界法;如果沒有意識存在,神通根本發不起來。譬如三明六通的阿羅漢,為了攝受或降伏有緣的眾生等等,示現神通,上升天上,上身出火,下身出水,或者有時變化成上身出水,下身出火;然而要示現神通都要透過意識的作意及加行配合,才能從如來藏流注意識種子,才能使神通出現,如果沒有意識的配合,它是無法出現的。因此神通是依附意識而有的,本身是境界法不是常住法。雖然神通可以做種種神變,讓人羡慕不已,可是仍然敵不過菩薩沒有境界的智慧法門。所以,神通不是菩薩主要修行的項目而是選修,菩薩主修的項目是智慧法門,神通乃是菩薩修學佛菩提道的副產品。所以在《景德傳燈錄》有一則公案如是記載著:
【時有西天大耳三藏(法師),到京雲:「得他心慧眼!」帝敕令與國師試驗。三藏才見師,便禮拜,立於右邊,師問曰:「汝得他心通耶?」對曰:「不敢!」師曰:「汝道老僧即今在什麼處?」曰:「和尚是一國之師,何得卻去西川看競渡?」師再問:「汝道老僧即今在什麼處?」曰:「和尚是一國之師,何得卻在天津橋上看弄猢猻?」師第三問,語亦同前。三藏良久,罔知去處。師叱曰:「遮野狐精!他心通在什麼處?」三藏無對。】(《景德傳燈錄》卷五)
說明如下:【有從西邊來的大耳三藏法師,來到唐朝的京城長安,自稱有他心通,唐肅宗令慧忠國師對大耳三藏法師勘驗,勘驗他是否有他心通。大耳三藏法師看見慧忠國師後便禮拜,禮拜後就在慧忠國師右邊站著,慧忠國師便問大耳三藏法師:「你有他心通嗎?」大耳三藏法師謙虛地說:「不敢!」慧忠國師問:「你說說看,老僧現在在什麼處所?」大耳三藏法師曰:「和尚您是一國之師,為什麼現在在西川去看劃龍船比賽?」慧忠國師再問:「你說說看,老僧現在在什麼處所?」大耳三藏法師曰:「和尚您是一國之師,為什麼現在到天津橋上觀看及逗弄猢猻?」慧忠國師三問:「你說說看,老僧現在在什麼處所?」大耳三藏法師再次發起他心通,觀察慧忠國師良久,久久無法回答。慧忠國師早知道大耳三藏法師無法回答,便罵:「你這個野狐精!他心通究竟到哪裡去了?」】
從內文可知,慧忠國師剛開始為了讓大耳三藏法師自己承認有他心通,以及避免大耳三藏法師被問了以後,因為無法迴避、無法回答而用種種理由來規避,因此先發問讓對方建立自己的宗旨而無法迴避,便問:「你有他心通嗎?」這時大耳三藏法師不知慧忠國師的用意,便傻傻的回答「不敢」。接著慧忠國師故意起意識心行到西川去看劃龍船比賽,便問大耳三藏法師。大耳三藏法師回答正確無誤。這時慧忠國師知道大耳三藏法師有他心通,由於小心謹慎的緣故,再一次確認大耳三藏法師是不是真的有他心通,再一次起意識心行到天津橋上逗弄猢猻,再問大耳三藏法師。大耳三藏法師再次回答正確無誤。這時候慧忠國師確定大耳三藏法師的確有他心通,因此將心安住在沒有境界的真心中,不起任何心行,反問大耳三藏法師:「現在老僧究竟在哪裡呢?」這時大耳三藏法師再次運用他的他心通,卻久久無法了知慧忠國師現在的心行,最後挨了慧忠國師的罵:「你這野狐精!他心通究竟到哪裡去了?」
從上面可知,意識心有種種心行,祂的出現就會有種種境界出現;如果有他心通的人,便可以觀照他人心行,說出他人現前境界,就會讓人崇拜不已;如果廣作宣傳,便會門庭絡繹不絕,名聞利養也就跟著來了。可是有他心通的人遇到明心的菩薩,便在菩薩的面前做不了手腳,而被菩薩拈得一無是處。同樣的道理,大耳三藏法師雖然有他心通,可是卻無法了知慧忠國師安住在真心境界裡,安住在沒有境界的境界中,使得大耳三藏法師無法了知慧忠國師的心行,而挨了慧忠國師的罵。由此可知,神通是有境界,是有境界法,雖然可以作種種神變,讓眾生崇拜不已,可是仍然敵不過菩薩沒有境界的智慧法門。因此有智慧的學人,不應該以神通自居、以神通為榮,應該以沒有境界的智慧法門為依歸,以免障礙自己的佛菩提道修學。
第三、神通是有出有入之法。既然神通是依附意識而有,當然是有出有入之法,譬如在五位必斷,也就是在睡著無夢、昏過去了、正死位、無想定及滅盡定,意識一定斷。當你入睡了,處於睡著無夢的狀態意識就斷了,意識斷了神通也就不見了,須待隔天天亮了意識才會醒來,才有辦法示現神通,所以在入睡時意識以及神通是有出有入的法:出就是睡著了,意識斷了,神通不見了;入就是醒了,意識出現了,神通也就跟著出現了。同樣的道理,當你中暑而昏過去了,意識也斷了,神通也就不見了,唯待色身稍微康復了,意識才會醒來,神通才有可能出現。所以神通是有出有入的法,不是究竟法。又譬如在正死位,正在死亡的階位意識一定斷了,正如佛在經中開示:「是命終時意識將滅。」意識滅了,神通就無法出現,於中陰身成就後意識才會再度出現,才有中陰身的小五通出現,可以看見有緣的父母;然而中陰身七七四十九天內,一定會去投胎,投胎後意識也就斷了,中陰身的小五通也就不見了。所以神通在正死位還是會滅的,在投胎後也就不見了,所以它是有出有入之法。
此外,就算你有神通還是敵不過業力。在經中曾記載,有四個外道都有神通,當他們知道自己的壽命僅剩下七天的時候,想逃避業力的果報,所以都示現神通躲起來,分別躲入海中、須彌山中、虛空中及城市中;但是業報來了,這四個外道還是躲不掉,死了。由此可以告訴我們,神通是敵不過業力的,該受報的時候,任你有廣大的神通,任你有種種神變,還是逃不過,仍然要受報。
此外,在無想定、滅盡定亦復如此,意識還是會滅的。也就是說,意識進入無想定、滅盡定會滅的,意識斷了神通也就不見了,唯待出了無想定或者滅盡定,意識才會出現,神通才有可能出現,所以神通是有出有入之法。此外,無論你神通多大,還是敵不過現代的麻醉劑。所以在重度麻醉下,意識斷了神通還是會滅的,唯待麻醉劑消退了,意識才會漸漸出現,神通才有可能出現。
由此可知,神通是有出有入之法,是生滅法,不是常住法。既然神通是世間有為法,有智慧的佛弟子們,不應該以修學神通為標的,應該以修學智慧法門為主。在經中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可以為大家說明。有一天維摩詰居士生病了,世尊遣十大弟子去探病。可是十大弟子沒有一個人願意去探病,雖然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而且貴為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也不敢去探病,反而是由文殊菩薩去探病。由此可知,佛法應該在智慧法門用心,而不是在神通用心。
雖然菩薩也要修學神通,但不是這時候修學,如果屬於戒慧直往的菩薩,就在三地快滿心的時候才修四禪八定、四無量心、五神通,這有經典為證。《大方廣佛華嚴經》開示如下:「菩薩行大海,難動不可盡,發心出世間,得入於初地,二地淨持戒,三地修諸禪……」(《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二十七)
經中已經很清楚地告訴我們,菩薩在三地快滿心的時候才修四禪八定、四無量心、五神通;因為三地快滿心的菩薩有大福德,有大智慧,所以修四禪八定、四無量心、五神通時,鬼神或天人無法干擾你。為什麼?一者、未到三地快滿心的時候,因為你有神通,鬼神知道了會要求你替他辦事,如不辦事,他就會一直干擾你,直到你替他辦事為止;然而一旦替鬼神辦事,鬼神就會一傳十、十傳百,都會要求你替他辦事,到那時候你只有替鬼神辦事,根本沒有時間修行了。二者、當你修「慈無量心」的時候,初禪天主的寶座會震動,表示有人將取代他成為新的初禪天主;這時初禪天主會擔心他的寶座不保,就會觀察到底是誰在修慈無量心,知道了以後就會干擾你的修行,讓你無法修慈無量心。因此,菩薩修慈無量心時,心中要起想及告知初禪天主,自己修慈無量心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初禪天主寶座,並不是要取代他,而是為了度廣大的眾生而修慈無量心,請他放心。能夠這樣,初禪天主就不會擔心他的寶座被人搶走,也就不會干擾你的修行。同樣的道理,修「悲無量心」、「喜無量心」、「捨無量心」時,菩薩心中也如是起想及告知諸禪天主,並不是要取代他的寶座,這樣諸禪天主就不會干擾你,也就不會有修行的障礙出現了。
綜合上面分析可知,神通乃三界中眾生意識境界分段入出之法,它是依附意識而有的法,本身是境界法,在五位——睡著無夢、昏過去了、正死位、無想定、滅盡定以及重度麻醉下,意識是會滅的,意識滅了神通也就無法現起;所以神通是境界法,是生滅法,不是常住法。因此,菩薩在修學佛菩提道上,是以修學智慧法門為標的,而不是以修學神通為標的。能夠這樣觀察才是有智慧的人,能夠這樣修學才不會障礙自己的佛菩提道修學。
限於時間的關係,今天就講到這裡。下一集將繼續講解「概說第三集」,敬請各位菩薩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05/1609-a05_00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