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4日 星期六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二)–第79集 如來藏是依、是持、是建立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單元。上一集的單元我們講到善說法的人一定是根據「有如來藏而說有生死」,依照這個道理而為人說法,哪怕是他還沒有親證如來藏,他仍然是屬於善說法者;因為他至少不會誤導自己,也不會誤導眾生;再說,他已經把實證佛法的目標和方向也提出來了,只要大家朝著這個目標、朝著這個方向去修,那麼遲早有一天一定是會證悟的。可是相對的來看,那些否定了如來藏心而在說生死是如何出離的人,像這種人必定就是 佛在《阿含經》中所說的「於內有恐怖、於外有恐怖」的凡夫眾生,因為他們連自己的我見都斷不了,更別說是能夠幫助別人斷我見,也更別說是自己能夠證悟如來藏,甚至是幫助別人證悟如來藏,當然這種人就是「不善說」的凡夫,就是妄說佛法的邪見者。

接下來,我們要繼續來看勝鬘菩薩說:【「生」死,「生」死者諸受根沒,……。】(《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這是說「生」是會死的,「生會死」這是什麼意思呢?勝鬘菩薩說是受根沒了(受根,就是五色根能有各別的五受),依照法出生的次第來講,首先要有五色根,才會有五識出生,也才能有五受,所以五色根是五個領受五塵的根身;也就是說,必須要有正常無壞的五色根,才能有意根在上面來運作,若是五色根應有的功能不在了,就是「諸受根沒」,「生」就死掉了,因此意根就沒有辦法來接觸五塵當中的法塵。換句話說,當意根不觸法塵,意根就無法生起意識來領受諸法,也就是不能夠領受六塵,這個時候就叫作不受根生起。因此,不受根的生起就表示前五識滅了,同時意識也因為五色根的毀壞而滅了,滅了以後,單單只剩下意根的作用是沒有辦法直接領受六塵的。當然那都是因為先有了生之後,跟著而有六受根來領受六塵,這樣子就會不斷有熏習的行為重複的出現,才會導致一世又一世不受根生起。所以當不受根生起的時候,也就是死亡而進入正死位之中,這個時候就說「生」已經死了;也就是說,當六受根的功能壞了,六受根沒了,功能停止了,就叫作死。死了以後,自然就會次第而有六受根的出生,也就是入於母胎之中重新再出生五色根;當下一世全新的五色根還沒有生長出基本內容的時候,這個時候當然還沒有辦法領受五塵,因此不可能有境界受,那也還是不受根的生起。一直必須要等到下一世的五色根具足圓滿了,能夠領受境界相了,於是意根才又能夠藉著五色根再去領受六塵,並且在這樣子生生世世生死更迭的過程之中,經過了具有次第的不受根生起,以及次第受根生起的事實,這樣就叫作生。

雖然說,依照世間言說而有「生」與「死」的兩個法,但是在邏輯觀念來說,從「生」而長、而老、而死,就說「生」已經死了,這就是「生」的死。然而事實上,對如來藏自己來講,其實並沒有死也沒有生可說,因為如來藏祂根本不懂得什麼是死、什麼是生,祂就是直接讓有情眾生死,又直接讓有情眾生生;祂就是這麼單純的在兌現生與死的來來去去,亙古而從不斷絕,而祂自己卻從來都沒有死與生可說。對如來藏來說,是從來都沒有死與生,因為祂的體性就是本來自在、不生不滅的;至於死與生,那都只是因為世間言說的緣故,所以才會說有死、有生。

接著,勝鬘菩薩又說:【死者謂根壞,生者新諸根起,非如來藏有生有死。】(《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首先我們要瞭解,在這裡講的是「人間」,然而在人間說人的死,並不是說覺知心死了,就叫作死,而是以五色根壞或不壞來說死或者不死。因此死是說,五色根已經壞了。既然這五色根壞了,意識就會受到影響而不能夠生起,所以這樣才叫作死。我們都知道,意識是以五色根作為俱有依,如果不是眼耳鼻舌身等等五個有色根正常不壞,相對之下的狀態,意識是沒有辦法在人間存在的。也或許有人會說:「你這話不一定正確啊!因為在中陰身的階段,意識還是可以存在。」可是假使你回過頭來檢查一下,你就會知道中陰身還是有身,有身就是仍然有五色根;只是因為他的五色根是微細物質所形成的,所以以人的肉眼來看是看不見的,但是不能夠因為看不見,就代表中陰境界沒有五色根。我們說五色根壞了就叫作死,所以人會死,當然中陰身也一樣會有死,而且中陰身就只有七天的壽命。因此,還是因為在中陰身的時候具有五色根的緣故,所以中陰身的境界就仍然會有意識的存在。

在這裡我們再作一個簡略的整理,來說明五色根、生和死的觀念。什麼叫作死呢?五色根壞了,就叫作死。那什麼又叫作生呢?生就是新的五色根生起了,就叫作「生」。當然在人間新的五色根一定是要在母胎中生起的,離開了母胎就沒有五色根可以生起,所以這五色根是要藉著父母的因緣才能夠在人間生起。當五色根生起了以後,並且具足圓滿,大約將近十個月就出胎了,出胎之後就稱為生。在還沒有出胎以前,還不能叫作生,就好像是說有人懷孕了,一定是要等到胎兒出了胎,才會恭喜她說:「恭喜!妳生了個兒子。」因此說,生就是新的諸根具足,也生起功能了,才叫作生。但是生與死都是要從五根的壞以及新生而來說的,所以這個生死並不是在講如來藏有生死,而是說因為如來藏出生了新的五色根就叫作生,而如來藏祂所生的五色根壞了就叫作死,但是如來藏本身從來就沒有生與死,所以生與死都是指如來藏祂所出生的五色根,因此勝鬘菩薩才說:不是如來藏有生死。

接著,勝鬘菩薩又向 世尊稟白說:【如來藏者離有為相,如來藏常住不變,是故如來藏是依、是持、是建立,……。】(《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這裡是說如來藏這個法,祂是離有為相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那是因為祂是離六塵中的見聞覺知,就因為如來藏,祂在六塵之中是從來不加以了知的;然而,這樣的離見聞覺知,卻是古今許多的大師們都弄不清楚的。所以,當我們要說明如來藏離六塵的見聞覺知的時候,還必須要再加上幾句話來作說明:也就是說,如來藏祂雖然離見聞覺知,但祂卻不是完全無知的,祂的知是六塵外的了知,祂了知的範圍是六塵外的,六塵外的一切法才是祂所了知的;相對的來說,六塵所攝的一切法,事實上都是意識與意根所了知的。也就是說,如來藏雖然離見聞覺知,但並不是如同木頭或者石頭那樣的無情——沒有知性。所以祂並不是完全的無知,只是祂的所知範圍是在六塵外的。

可是錯悟的人,當他聽到人家說真心離見聞覺知,他就會認為:「那怎麼可能呢?離見聞覺知不就等於和木頭一樣嗎?那是無情啊!怎麼可能是心呢?」然而事實上,如來藏雖然離見聞覺知,但是祂是具有自性功能的體性,並不是名言施設的假法。只是說,有些人不懂得這個正理,所以他們往往就會立刻給人扣上一頂「自性見外道」的帽子。顯而易見,這就表示說,他們對於如來藏的自性是完全不懂的。因為他們沒有找到如來藏,所以當他們在閱讀第一義諦經典的時候,那是完全無法去猜測經典中的正理,始終是怎麼猜也猜不通、怎麼想也想不明白:「為什麼如來藏離見聞覺知,卻又能夠有種種的自性而能夠生起作用呢?」他們真的是想不通!他們認為離見聞覺知的法,應該就是無情物。那麼請問:是不是找一顆石頭來也可以說這個就是如來藏?因為石頭也離見聞覺知啊!但是這兩者怎麼可能會相同呢!如來藏祂雖然離六塵中的見聞覺知,可是如來藏卻是有祂的自性,而如來藏的自性與自性見外道所講的所謂常住不變不壞的識陰自性,卻是截然的不同;因為自性見外道所說的自性,那都是六識的自性,而如來藏的自性並不是六識的自性,而是祂另外有自己的自性;舉例來說,祂最為人知的自性,就是在《阿含經》中 佛所講的:祂是名色本、名色依、名色習。祂既然是名色的根本,也就是說,名色是由祂所出生的,如果祂沒有這個自性,那麼名色就沒有辦法出生。即使是中陰身入了母胎,那還是沒有用,照樣是不能夠出生名色的,所以說祂是名色本、名色依、名色習,這就確實清楚的說明如來藏祂是有自性的。

然而如來藏的這個自性,卻是從來不在六塵上生起任何的了別。如來藏祂既然有六塵外的種種了別性,那麼顯然祂不是完全沒有覺知的,只是祂所覺知的對象不是六塵。因為這個六塵外的覺知性並不是被出生以後才有的,而是無始以來本來就有的,所以叫作「本覺」。不管你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祂一直都有這種六塵外的本來就在的覺知性,但是這個覺知性卻是與生死無關的。然而,自性見外道所講的六識覺知性,那都是在六識出生了以後才有的覺知,那個覺知在死了之後是會斷滅的,所以那個覺知叫作妄覺,而不是真覺;再說那些當代佛門大師所錯悟的離念靈知,縱使天天靈靈覺覺而不昏沉,但是那也是在出生以後才有的,並不是本來就有的覺,所以那是妄覺。

回到本源,我們再來看如來藏在六塵外的覺知——本覺,那是在母胎中也有的,出生以後也有,正死位也有,悶絕了也有,無想定中、滅盡定中都有;甚至包括我們現在活蹦亂跳,醒著的時候以及到處打妄想的時候,也或者是到處追趕跑跳碰而一時都不得停歇的時候,祂仍然是保有原來的覺知性,而不會滅失掉。假使當你在證得如來藏的時候,那你就可以確定祂並不是如同木頭、石頭一樣的無覺無知,也當然就知道祂是有覺知性的;因此《華嚴經》說:如果證得阿賴耶識,那就獲得本覺智了。這就是說,你已經知道什麼是本覺了,你也有智慧能夠現前體驗觀察祂的本覺性。假使你沒有證得如來藏,那可就永遠都想不通了,因為如來藏這個本覺是沒有辦法思議的;本覺智——也就是實相般若——那絕對不是二乘聖人以及凡夫大師們所能夠測度的。

我們再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如來藏因為一向都不在六塵上加以了別,從來不領受六塵的境界,當然祂沒有貪厭,也沒有喜怒哀樂;既然沒有貪厭,也沒有喜怒哀樂,那麼祂就不會有煩惱相。沒有煩惱相,當然就不會生起有為性的心行。至於一般世俗人都愛名利,所以世俗人的識陰以及意根,在人間就不斷的想要去追求名聲,想要把自己弄得很有名,讓自己成為大家都認識的人。當然,求名是一般人的心態,等而下之的就是求財了;如果說求財是像儒家所講的取之有道,那倒也無可厚非,畢竟就是世俗人嘛!但是假使再等而下之的作為,就叫作取之無道;當你取之無道的時候,天下人就會罵你是昏君、貪君,或者說你是亂臣、賊子。而還有的人他求的是清譽、令名。清譽,就是怕人家講閒話,不願意讓社會人士講一些閒話,像這種人他的言行舉止都很嚴謹,常常是「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意思是說,在走過瓜田的時候,若是彎腰把靴子穿好,恐怕人家可能誤以為他要偷瓜,他不願意讓人懷疑他,所以即使他的靴子沒有穿好,他也寧可一瘸、一拐的拐出瓜田之後,再來整理他的靴子;又如果是冠帽快要掉了,而他正好走到了李樹下,他也一定不會去扶正他的冠帽,所以他就會把頭歪著,慢慢的走出李樹的樹林,然後再去整理他頭上的冠帽;這就是求清譽、求令名,而不願意讓人家講一句閒話的一類人。

因為時間的關係,這個單元就為您講到這裡。非常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2/5352-a22_07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