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單元。今天我們繼續來說明安慧《大乘廣五蘊論》錯解大乘法所造成對大乘佛法的危害。
在前面已經有親教師辨正說明過《大乘廣五蘊論》當中錯將阿賴耶識歸類在識蘊,還有後面還會有親教師辨正安慧師徒妄說阿賴耶識是有漏有記性、妄說阿賴耶識有法執等等,對阿賴耶識的錯解等等。凡此種種是安慧師徒對大乘法所說的如來藏阿賴耶識存心加以否定,所以創造出所謂的《大乘廣五蘊論》,將能出生識蘊的阿賴耶識顛倒歸類在阿賴耶識所出生的識蘊當中,並且以識蘊的性質來形容阿賴耶識,就這樣讓人家否定阿賴耶識,以為阿賴耶識是生滅法;就這樣子否定阿賴耶識以後,大乘法的勝妙與真實道理就消失了,他們這樣就可以理直氣壯與證悟的大乘法師一較長短了。
安慧的《大乘廣五蘊論》當中還有許多的錯誤,例如說意根是假名施設的存在、滅盡定當中沒有意根存在,或者說意識就是意根,或者說根能夠生識,或者是說識沒有見分、相分;這些錯誤百出的地方顯示出安慧師徒對八個識完全搞不清楚,這樣的《大乘廣五蘊論》怎麼能夠稱為是大乘佛法的論述呢?可是現在一些佛學院卻是將《大乘廣五蘊論》這個邪見論述作為教導眾生的教材,一些佛學院他們提出原本創建的目標是要住持佛法、續佛慧命,想要淨治身心,要弘揚正法、利濟有情;可是卻是信受了學術研究,不知道真參實悟,更以錯誤的邪見論著作為教導眾生的教材,就這樣子誤導佛學院的在家、出家二眾,以邪論取代正論而教導未來的佛門龍象,這樣子難道沒有壞法破法的因果嗎?難道沒有誤導佛門四眾的因果嗎?
誤導在家二眾,這個過失尚小,也就罷了;誤導出家二眾,過失極大。為什麼?因為在家二眾大多不會出世弘法,大多不是以弘法度生作為專責,只有極少數的在家二眾才會度眾。然而佛學院當中的出家二眾,大多是以弘法利生作為職志,他們被誤導以後,將來必定輾轉又誤導更多的眾生。又因為出家二眾身披福田衣,身現僧寶表相,多被初機學人所共同歸依跟學習,如果先被誤導,接著又誤導了眾生,那麼廣大的在家二眾必定跟隨著共同落入安慧師徒的邪見當中,久了以後一定共同成為抵制正法、破壞正法的龐大勢力,這將讓正法難可弘傳。如此,這些佛學院雖然標榜著住持佛法、續佛慧命,想要淨治身心,想要弘揚正法、利濟有情,結果卻是在誤導眾生、破壞佛法,這真是讓人難過而且難以理解。
安慧的《大乘廣五蘊論》的影響非常的嚴重,例如民初的圓瑛法師也是受到影響,在他所著作的《楞嚴經講義》第13卷,就將阿賴耶識認為是識陰,他更進一步將八個識分屬於五陰,這就是受到安慧的影響。這違反了《阿含經》當中所定義的五陰以及
如來所說八個識的內涵,因為五陰與八識是佛法的基本知見,對五陰與八識錯誤的認知,則會影響後續的一切的修行。
圓瑛法師在《楞嚴經講義》解釋「解結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選擇圓通,入流成正覺」的經文的時候,他說:「第八識本來叫含藏識,即如來藏,因受無明熏染,變成阿賴耶識。故由識陰先起而有行陰,即第七識,末那識又叫傳達識,專傳達六識之意思到八識處。然後有想陰,即第六識,再有受陰,即前五識;再有色陰,即內之根身,外之世界。」圓瑛法師說:如來藏因為受到無明熏染,變成阿賴耶識,故由識陰先起而有行陰,即第七識,他說末那識又叫傳達識。顯然他認為識陰就是阿賴耶識,行陰就是第七識意根。然後想陰就是第六識意識,受陰就是前五識,色陰就是內根身及外世界。
現代更有法師把圓瑛法師的說法講得更清楚,他在所講述的《楞嚴經講記》當中說:【圓瑛法師認為「受」是偏重在前五識,「想」是偏重在第六意識。當然「想」是通於八識,但是第六意識的功能偏強,這樣子也合理,所以我們姑且把它這樣子配──前五識是「受陰」,第六意識是「想陰」,「行陰」是第七意識,這個「識陰」就是第八識,這樣子更容易瞭解。】
五陰當中的想陰就是了知六塵境界,阿賴耶識並不了知六塵境界,阿賴耶識不能說有五陰的想,因此許多的經典在敘述阿賴耶識的時候都說「無覺無觀,是名心性」,又說【一切諸法無作無變、無覺無觀,無覺觀者名為心性。】(《大方等大集經卷11》),又說【法離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非求法也。】(《景德傳燈錄》卷28)也有說【不會是菩提,諸入不會故。】(《維摩詰所說經》卷3)這個不在六塵上面覺觀,如愚如癡的心就是指阿賴耶識,因此五陰中的「想」不能說是通八識。
其實 如來在《增壹阿含經》卷28當中已經將五陰的內容清楚地說明,所謂受陰,也就是痛陰,經文中聖教開示說:【彼云何名為痛陰?所謂苦痛、樂痛、不苦不樂痛,是謂名為痛陰。】受陰是指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這三種覺受會遮覆解脫道以及佛菩提道真實的義理,所以稱為受陰,受陰怎麼能夠說是偏重前五識呢?因為意識本身更有強烈而且清楚的一個苦受、樂受跟不苦不樂受!
經上又說:【彼云何名想陰?所謂三世共會,是謂名為想陰。】(《增壹阿含經》卷28)也就是說,能夠思索三世諸法,能夠把三世諸法合會起來共同思惟的,就是想陰。經上又說:【云何名為想?所謂想者,想亦是知。知青、黃、白、黑,知苦樂,故名為知。】(《增壹阿含經》卷28)所謂想就是知。經上又說:【若有想,是想陰。】(《中阿含經》卷7)眼識能夠了知青、黃、赤、白等顯色,意識配合了知形色、表色乃至無表色,顯然經上是說前六識都有了知,都有想陰。想陰不能說是意識,也不能說意識想陰的功能偏強。
經上又說:【彼云何名為行陰?所謂身行、口行、意行,此名行陰。】(《增壹阿含經》卷28)行陰是指身口意的變化過程。經上又說:【云何名為行?所謂行者,能有所成,故名為行。為成何等?或成惡行,或成善行,故名為行。】(《增壹阿含經》卷28)所謂的行,是指能夠有所成就,成就惡行、善行等等,例如我們曾經作過的豐功偉業、英雄事蹟等等善惡的身口意行就是行陰。行陰是身口意在時間與空間的變化過程,第七識則是八識心王之一,所以行陰不能說是第七識,而應該說行陰是意根思量造作的結果。而如來藏以第七識意根跟法塵為緣之後,可以出生意識,所以意根不能以意識來命名稱為第七意識,就像父親不會以兒子來取姓氏一般,說第七意識是顛倒了諸法的出生因緣。
經上又說:【彼云何名為識陰?所謂眼、耳、鼻、口、身、意,此名識陰。】【云何名為識?所謂識,識別是非,亦識諸味,此名為識也。】(《增壹阿含經》卷28)所以識陰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以及意識,因為這六個識可以識別各種滋味、味道,可以識別是非,因此稱為識陰。在《持世經》卷2當中 如來說:【是識陰從眾因緣生,無自性,次第相續生,念念生滅。】識陰是眾多因緣和合次第生起的,因此識陰沒有常住不壞的自性,而識陰的出生必須先有色陰,然後才能夠出生,所以識陰不可能是能出生萬法的第八識,識陰只是第八識眾多體性當中的一個體性而已。
現代這位法師在說明「唯識學裡第八識的相貌」的文中,他將第八識稱為第八意識,將能出生意識的第八識,以及意識生起後所依根第八識,都判定為意識的部分體性,所以他說阿賴耶識為第八意識,這種說法是以兒子為父親取姓氏的作法,倒果為因了,這都是受到安慧、真諦三藏錯誤觀念的影響。《持世經》當中說識陰是「從眾因緣生,無自性」,可是阿賴耶識卻是從無始以來就一直存在,祂的本體是本來無生、永遠不滅的,而且祂有自性的──祂有七種自性,這七種自性是: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種性自性、因性自性、緣性自性,還有成性自性。將阿賴耶識歸類在識陰,甚至直接說明識陰就是阿賴耶識或者說第八意識,這種說法就是延續自安慧的《大乘廣五蘊論》以及真諦三藏的主張,認為意識含攝阿賴耶識,認為意識與阿賴耶識體性相同,是同類的,意識是識陰,所以就將阿賴耶識歸類到識陰當中了。
他們否定於意識以外另外有阿賴耶識存在的主張,窺基菩薩在《辯中邊論述記》當中就將這種主張稱為一意識師,這種一意識師的主張是被
玄奘與窺基菩薩所破斥的。其實對佛法有所認識與實證的修行人,都能夠很清楚地分辨意識、末那識與阿賴耶識的差別,因為這三者的體性,可以很清楚地分辨出來。然而,從安慧、真諦一直到圓瑛法師,甚至到現在的某些佛學院的法師在宣講經論的時候,對八識與五陰的體性混淆不清,其始作俑者就是安慧師徒。這種錯誤的主張,不只讓自己修學佛法無法得力,更因為身為出家人的身分而弘傳錯誤的佛法,更是對受學的佛教人士造成嚴重的傷害。
修學佛法就是要具足解脫道與佛菩提道的修證,修學解脫道與佛菩提道最重要的就是要見道,就是要能夠清楚地看見真理之道。解脫道的見道就是斷三縛結,要能夠斷除我見、疑見跟戒禁取見;佛菩提道的見道就是要能夠明心,也就是要觸證阿賴耶識。如果不能夠見道,那就都一直在外門當中修行,所以五祖告訴六祖慧能大師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然而佛菩提道的見道,必須以解脫道的見道,也就是斷我見作為基礎;斷我見也就是確認五陰的無常、無有真實的體性,確認五陰之中沒有真實的我,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修學佛法必須能夠對五陰作詳細的觀察,這觀察當然就會牽涉到五陰與八個識的關係,如果對於五陰與八識無法清楚地觀行,智慧就無法生起,煩惱就不可能斷除,當然也就不可能斷我見,甚至於明心證真如了。
斷除三縛結是沙門果的初果須陀洹,也是解脫道的見道位,能證得初果才能夠稱為是佛門當中的沙門,才算是佛門當中的出家人。三縛結當中的我見,又稱為薩迦耶見,安慧在《大乘廣五蘊論》當中也說:【云何薩迦耶見?謂於五取蘊,隨執為我,或為我所;染慧為性。】五取蘊就是染汙的五蘊,是有漏的五蘊,也就是五陰。將五取蘊執著為是真實的我或是我所,就是薩迦耶見,因為它是染汙性的,所以是必須斷除的。也就是必須努力地去觀行,確認有漏的五取蘊不是真實的我。可是當安慧的《大乘廣五蘊論》當中說:【如是六轉識及染污意、阿賴耶識,此八名識蘊。】安慧定義的識蘊是八個識,包括意根末那識以及阿賴耶識,那麼當他觀行八個識都是虛妄不真實的時候,是不是就否定了一切法的存在,那不就落入了斷滅空呢?或者當他要觀行識蘊是虛妄的時候,是不是要先把八個識給找出來?可是當安慧把阿賴耶識歸類為識蘊的時候,他如何能夠正確地完成應有的觀行呢?
安慧在《大乘廣五蘊論》當中說:【阿賴耶識者,謂能攝藏一切種子,又能攝藏我慢相故,又復緣身為境界故。又此亦名阿陀那識,執持身故。】我們在前面曾經提過,在《持世經》卷2當中 如來說:【是識陰從眾因緣生,無自性,次第相續生,念念生滅。】識陰也就是識蘊,是從眾因緣所生的,祂沒有自性,是跟隨著根與塵次第而產生的,是念念生滅的,這是
如來所定義的。如果就這樣來看阿賴耶識,阿賴耶識能攝藏一切的種子,若把阿賴耶識歸類為識陰所含攝,那麼識陰念念生滅的過程當中,阿賴耶識所攝藏的種子不就全部漏失掉了呢?安慧又說阿賴耶識又名阿陀那識,能夠執持身。如果阿陀那識也是跟識陰一樣念念生滅,那眾生不就一下子有,一下子又沒有了呢?這許多的問題不可以說是安慧與玄奘菩薩是不同的唯識學派,所以主張不同,不要互相批判。這種想法是鄉愿而且對自己以及其他受學的佛弟子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古德說:離經一字即同魔說,依文解義三世佛怨。
真正負責任而且正確的作法,是應該讓今時後世一切的佛弟子們都能夠了知正量部安慧師徒他們所造《大乘廣五蘊論》、《破大乘論》等等這些邪謬錯誤的所在,能夠這樣子確實地舉證說明,讓廣大佛門四眾弟子都能夠了知這一個事實,讓一切的佛弟子以後都可以避免這種破法的罪過,這樣子才是真正護持正法的人,這樣子才是真正修集真實的功德跟福德的人。這樣子才是真正地住持佛法、續佛慧命、淨治身心、弘揚正法,真正地在利濟有情。
在此呼籲各佛學院,能夠正視安慧《大乘廣五蘊論》所造成對大乘佛法的危害,不可將《大乘廣五蘊論》作為佛學院的教材,否則將對佛弟子們造成嚴重的危害。
今天就為各位菩薩說明到這邊。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1/4925-a21_06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