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7日 星期日

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第26集 阿賴耶識不含攝在識蘊之中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問候大家身體健康、精神愉快!

「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今天要先與大家繼續談談「意根是否是意識之別名」?然後再和大家談談:〈阿賴耶識不含攝在識蘊之中〉。

從另一方面來說,一般人今世在人間入胎之時,是只有第七、第八兩個識;對一般人而言,假如不修學佛法,這兩個心都是無始無終的。前面已經說了:意識是緣意、法而生的識,意識所了別的是法塵境。安慧如是說:【意界者,即彼無間滅等,為顯第六識依止,及廣建立十八界故。】(《大乘廣五蘊論》)若是如同安慧這種「意根即是前滅位之意識種子」的主張,那麼某甲當世捨報後,在入胎的前幾個月,為何前一世落謝為意根之意識不再度顯現出來而了別塵境,而有入胎的前幾個月沒有意識的狀況?即便說入胎前幾個月後的胎兒,乃至是剛出生的嬰兒,因為前一世意識落謝為意根而來到了今世,便使得意識又可以在今世現前運作;卻為什麼不能延續前世的意識而能夠了知前世的種種呢?其實是因為:入胎識的前幾個月,雖然說意根一直都在,但是五色根並不具足,所以塵境無法現前,意識當然也就無法現起。

前面說對於一般不修學佛法的人而言,第八、第七識都是無始無終的;而一直都在的第七識意根,會與被執藏於阿賴耶識中的無明種、業種相應的緣故,因此不但是意根末那識不肯讓自我消滅,也使得受報的有情其下一世的五色根具足出生之後,見聞覺知心也因此而現行,當然新的一世的意識也出生了,而就有了我們的一期生死。所以,意識與意根都各自別有自身的種子,意識現前運作時,一定有其俱有依的意根同時現前運作,而不是此一剎那是意識,下一剎那就變成意根了;因此,這也可以證明意識與意根是兩個不一樣的心。

再者,安慧如是虛妄之說,而使得意識種子即是意根,因為種子現行而出生種種法;然而,安慧是否定有阿賴耶識的,所以此一說法又產生了「眼根能生眼識」,乃至是「意根能生意識」的重大過失了。簡而言之,若是「眼根能生眼識」等,則死人亦應還有眼等六識,因為現見其五根還沒有散壞,仍然具足存在而也面對五塵的緣故;然而,大家都可以知道這並不是事實。其次,既然「眼根能生眼識」、乃至是「意根能生意識」,這又產生了一個問題:難道說是個別獨立的運作嗎?也就是說,眼根想要生出眼識,眼識就可以出生;乃至是意根想要出生意識,意識就可以出生;彼此之間不需要有任何連結。然而,為什麼某甲在專心看一個物品的時候,常常會有忽略、甚至是沒有聽到別人在呼喚他的情形發生呢?為什麼行者在二禪以上的等至位,明明眼等五根也現前觸境,為什麼「眼根不生眼識」、乃至是「身根不生身識」呢?同時,若是意識想要進一步了別剛才所見的花朵,但是眼根卻說:「我想要休息一下,意根你就自己看著辦好了!」那麼生活中很多情況,必定會大亂而沒有辦法繼續了。當知一定有一個意根作為前六識的俱有依,而在前六識的運作過程中作主。

三者,若是沒有意根,而有「眼根能生眼識」等,則眼根依何、緣何而生眼識?即使說「緣眼、色生識」,那麼請問:「色塵如何現前?」然而《阿含經》中的開示:【緣眼、色生識;生識已,說眼識。】(《中阿含經》卷54)分明就已經指示出:眼識是緣眼根、色塵而由他法所出生,而不是說眼根能生眼識。如是種種,即足以辨正安慧這種「意根即是前滅位之意識種子」的主張,而引生出來眼根能生眼識等,這只是虛妄之說。

此外,安慧這種「意根即是前滅位之意識種子」的主張,其實是變相在主張:意根是假名施設而有;只有六個識,沒有第七識意根。然而,就一般人在現實生活之中,或者是睡著無夢,或者是因故而悶絕,意識都是不存在的;同時行者在無想定與滅盡定之中,意識亦復不存在的。這表示說意識是生滅之法,生滅之法當其已經滅了以後,則成為無有之法,自己已不復存在,又如何自己能夠又復生出來呢?而現見有人們的一覺醒過來,行者之出離定境等等,意識又再度出生的事實存在;這就已經表示出:意識出生的背後一定有其出生之處,以及促使其出生的依止了;而前者正是本來不生不滅的第八識阿賴耶識,後者正是處處作主的第七識末那識。

除此之外,安慧於《大乘廣五蘊論》中建立「意根即是前滅位之意識種子」,以及變相而說「意根即是意識的別名」,卻又於同一論中舉示:【復有十八界,謂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同一論中隨後又說:【幾有分別?謂意識界、意界及法界少分。】那麼在這兩段論文之中,卻又將意根與意識分列為二界,那麼這就跟前面所說「意即是意識」之自語相違。所以,安慧所說的「意根即是前滅位之意識種子」、以及變相所說的「意根即是意識的別名」,「只有六個識、沒有第七識意根」,那麼 世尊在經中所說的十八界,就會變成有缺陷的;這樣就變成謗法、謗佛之說了,因為 世尊是如實語者的緣故。

接下來,再和大家談談「阿賴耶識不含攝在識蘊之中」。安慧在《大乘廣五蘊論》中說到:【云何識蘊?謂於所緣,了別為性;亦名心,能採集故;亦名意,意所攝故;若最勝心,即阿賴耶識,……如是六轉識及染污意、阿賴耶識,此八名識蘊。】安慧變相的「意根即意識」之虛妄說,前已辨正,現在來看看這一段:「若最勝心,即阿賴耶識;……如是六轉識及染汙意、阿賴耶識,此八名識蘊。」安慧這麼一說,把阿賴耶識攝歸於識蘊,表面上看起來是說「我安慧也認為有阿賴耶識」,這其實是明修了阿賴耶識的棧道,其實卻是暗度陳倉而否定了阿賴耶識。

首先要說的,既然是「六轉識及染汙意」,則「識蘊」二字應改為「識陰」;這個部分現在就不再細說了。而前一集中的內容,已經說明《阿含經》之中已經開示:【緣眼、色生識;生識已,說眼識。如是,耳、鼻、舌、身,緣意、法生識,生識已,說意識。】(《中阿含經》卷54)換句話說,十八界之中歸屬於識蘊的眼等六識,都是根、塵為緣而生的識,生識已,依其根而立名;所以十八界之中是有六組的「根、塵、識」,眼識等的六識才合稱為識蘊。意根雖然是六識的俱有依,但是卻是屬於「緣意、法生識,生識已,說意識」的意識聚之中,所以識蘊所說的眼等六識,嚴格而言並不包括意根在內。識蘊等的六識,再加上六根中的意根,這七個心都含攝在十八界之中;若是再提到萬法所依的阿賴耶識,就合稱為八識心王。

再者,他說:「若最勝心,即阿賴耶識。」可是反過來卻把阿賴耶識攝歸在生滅法的識蘊之中。因為 世尊金口開示,阿羅漢入了無餘依涅槃是五蘊俱滅的,而識蘊含攝在於五蘊之中;如是阿賴耶識就變成名存實亡。因為生滅之法,當其已滅之後則成為「無有」之法,「自己」已經不復存在,如何又能夠像安慧在論中所說「阿賴耶識者,謂能攝藏一切種子」?法界中的三世因果就沒有辦法運作了,當然這個時候阿賴耶識也不會是最勝心了;所以,阿賴耶識不可能含攝在識蘊之中。而安慧在《大乘廣五蘊論》中,雖藉經論中所說,也說有阿賴耶識的種種性用,其實主要卻反而是在否定有阿賴耶識。

再來看看安慧在《大乘廣五蘊論》中,引用 世尊在《阿含經》中的開示而說有十八界。既然安慧也接受 世尊所說的十八界,世尊也開示阿羅漢入了無餘依涅槃也是十八界俱滅的。如同剛才的問題,且不再說識蘊在不在十八界中的問題,先要請問:「十八界之中的六根、六塵、六識,有哪一個部分它是會自己單獨無因、無緣而運作的?」為什麼要這樣問?經論之中在說明四緣的時候,譬如說到:要生起眼識及其相應之法,一定要有眼根為其增上緣、色塵為其所緣緣,而以意根為其等無間緣;當然眼識之生起還要有空、明……等緣,那就不細說了;而耳、鼻、舌、身、意識的運作,就可以比量而了知。而經論之中,依於四緣來說明十八界的運作,有時候只說到這裡,那麼四緣之中的「因緣」,又位在何處呢?當知十八界都不是常住不滅的法,十八界都是直接、間接、輾轉由萬法的本因出生;因緣所指的正是萬法的本因,因地的時候就是阿賴耶識。十八界之中的眼等六識就是識蘊,除了六識之外,只有六根中的意根是心法,其餘的五根、六塵都不是心法;阿賴耶識是第八識、意根是第七識,這在百法之中是同屬於心王;所以阿賴耶識也不是意根,兩者是不一樣的心。如此一來,如同前面所說的「阿賴耶識不在識蘊之中」,現在也可以知道:阿賴耶識也不在十八界之中。

再者、假如如同安慧所說「阿賴耶識是識蘊之所攝」,這又產生了一個問題。前面已經說過 世尊金口開示,阿羅漢入了無餘依涅槃是五蘊俱滅的,而識蘊含攝於五蘊之中;那麼阿羅漢一旦入了無餘依涅槃之中,法界還剩下什麼?本來只是六根、六塵、六識都不在了。現在依安慧所說,連阿賴耶識也不在了,那佛法就變成什麼?變成斷滅之法。其實,假如如同安慧之所說,一定不可能有阿羅漢會入那樣子的無餘依涅槃的;所以,這也是有著很嚴重謗法、謗佛的過失的。

從另外一個方面,若說十八界可以外於萬法所依的阿賴耶識,自己就會獨立運作:一者、如同前面所說「眼根能生眼識,意根能生意識」的重大過失,而無法了知六識出生的緣由,也無法界定彼此之間運作的互相關聯;那麼生活中很多狀態,必定會大亂而無法繼續了。二者、每一個有情的十八界,是什麼原因而各個不相同呢?因為現見眾生有著各個不同的外貌、技藝;難不成說各個的十八界的運作機率不同?只是這樣子的說法未免就太荒唐了,而使人沒有辦法接受;因為這一定又會回到運作的所依,而運作的所依的阿賴耶識,卻又被安慧排除在討論的範圍之內,那麼當然就沒有辦法繼續討論。三者、十八界假如自己就會運作,而不需要有一個不在十八界之中的阿賴耶識為其所依;而十八界是可滅之法,那麼十八界的出生、運作,其本因又是什麼?而運作之後造作未來世要受用的果報又寄存在哪裡?雖然說十八界之中的意根是可以往來三世,但是意根是處處作主的心,業種若是寄存於意根;處處作主的緣故,難道意根不會只挑好的業種而捨棄壞的業種?然而現見有三界六道,所以業種是不可能寄存於意根的。

否定阿賴耶識為萬法所依,或者是不認為阿賴耶識在十八界之外,那麼法界中因果之法要如何建立?同樣的道理,十八界的運作如此,識蘊的運作亦復如是,都不能離開萬法所依的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本然就不生不滅,不會繫屬於生滅的識蘊之中、也不會繫屬於可滅的十八界之中;阿賴耶識是生滅識蘊出生之所依,是十八界直接、間接、輾轉出生的源頭。

今天就說到這裡。祝願大家:幸福、健康,道業猛進!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1/4749-a21_026


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第25集 意根是否是意識之別名?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問候大家身體健康、精神愉快!

「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今天要和大家談談:〈意根是否是意識之別名〉?

要說明這個主題之前,首先要說一說其緣起。也就是說,因為安慧在其著作的《大乘廣五蘊論》中,認為意根就是意識之異名,而阿賴耶識也是繫屬於識蘊之中;然而這卻是具足謗法、謗佛的極惡知見。

安慧是生於公元六世紀南印度羅羅國,是與那爛陀寺住持護法菩薩同一時代,因為他精通於因明學的緣故,因而擅長辯論。因明學,用現代的俗語來說,大約指的就是邏輯學。安慧雖被後世學人高推為佛教唯識學派十大論師之一,但其實並不是如實的推崇。一者、窺基法師早就在其《成唯識論述記》、《唯識二十論述記》之中,就已經破斥了安慧諸多不如理的主張;再者、因為安慧就是一個六識論者,這一點從其所謂的《大乘廣五蘊論》中所說的,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來。而一個六識論者,是無法信受、更無法親證內明之法,即便是於世間法的邏輯通達而口才辯給,終究無法入於佛法之內門而與第二轉法輪了義的般若之法契會,所以就更不可能與第三轉法輪唯識之甚深法義相應。後世學人所謂的佛教唯識學派,恐怕就只是一個學派而已,徒於外門作佛學的研究而終究只是說食數寶,縱饒能將滿漢全席的菜名如數家珍地背得滾瓜爛熟,卻從來沒有真正地嚐過其滋味。而佛法修證之絕對不應該分宗立派,平實導師早於其《宗通與說通》之中,就已經很詳細地開示其道理了,大家可以自行請書參閱。

安慧在《大乘廣五蘊論》中先說到:【復有十八界,謂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讀過《阿含經》的學人,應該對這一段文字並不陌生,因為這十八界是 世尊在經中為學人的方便施設,要使學人可以現前觀察自他的十八界,進一步圓滿親證佛法的因緣。安慧在論中引用 世尊經中的開示,這對於學人而言本來就是正常的事;然而,安慧在論中引用 世尊所開示的十八界之後,進一步解說十八界的內涵時卻說到:【意界者,即彼無間滅等,為顯第六識依止,及廣建立十八界故。】(《大乘廣五蘊論》)也就是說,安慧是主張:意根即是前滅位之意識種子,只是為了顯示而作為第六識意識的依止而立名,這樣子才能夠方便建立十八界。再者,因為這一段文字之前的《大乘廣五蘊論》中,安慧就已經變相主張說:「意言者,謂是意識。」把兩者合在一起思惟,就不免露出司馬昭之心;他就是輾轉為了要讓眾生信受他的主張:「意根即是前滅位之意識種子,只是為了方便建立十八界而立意界之名」,「意根即是意識的別名」,「只有六個識,而沒有第七識意根」!那麼何以見得這是安慧之司馬昭之心呢?因為他先前已經說到:【云何識蘊?謂於所緣,了別為性;亦名心,能採集故;亦名意,意所攝故。】(《大乘廣五蘊論》)

然而安慧這樣子的說法,其實是有著很嚴重謗法、謗佛之過失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從很多層面都可以來證明:意根與意識都各自有其自身的種子,意根與意識其兩者的功能是不同的,意根與意識其實是兩個不同的心。先來看看他所說的:【意界者,即彼無間滅等,為顯第六識依止,及廣建立十八界故。】他主張「意根即是前滅位之意識種子」,這也就是說,意識是在當下或者是說現在運作著,運作過去而落謝了以後,就變成意根了;這樣子就產生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也就是說,意識運作的時候,意根不是同時運作著,那麼意識運作的所依將不復存在,意識變成可以自己單獨運作而不需要所依的意根了。為什麼這麼說?《阿含經》之中常常會看到類似的開示:【緣意、法生識,生識已,說意識。】(《中阿含經》卷54)換句話說,意識是要緣於意根及法塵才能出生,意根是意識的俱有依,是作為意識現前運作時所必須要的依止,不可能意識現前運作而了別法塵時,只有意識單獨緣於法塵。即使他狡辯而說:「意識運作過去而落謝以後變成意根,那這樣子意識、意根都在啊!」然而「俱有依」三字之中,就已經很明白地顯示「俱有」二字;也就是說,意識現前運作之時,意根一定會同時在而作為意識之所依。

然而,安慧才引 世尊在經中所說的十八界之後,在《大乘廣五蘊論》中接著又說:「識蘊即意處及七心界……」也就是說,安慧把識蘊與「意處及七心界」畫為等號,但他的前提是「此八名識蘊」。而古德所說的:「若取意處,即攝七心界及識蘊。」(《瑜伽論記》卷14)其施設的方便卻是不同的,這一點留到以後再來說明。而安慧其實只是想混淆意識、意根的差別,讓學人誤以為意識、意根雖然是不同名相的施設,其實是同一心;然而安慧施設這一謎團,正是因為不認同法界之中的實相心——阿賴耶識(這一點也會在後面的內容之中加以舉證);加上並沒有慧力可以觀察意識、意根的差別,因此而主張 世尊在經中所說的十八界,其中的意根只是為了滿足「十八界」而施設;所以就敢說意根與意識是同一個心。然而這樣的主張,卻是自誤誤人而果報堪虞的。

而若是要解開他所施設的謎團,其實也是很簡單的。首先要瞭解:十八界之中分為六根、六塵、六識;六根之中眼根等的前五根為色法,第六根的意根為心法。這就好像前面說的,《阿含經》之中常常說到「緣意、法生識,生識已,說意識」,這一類的開示《阿含經》中首先指出:【緣眼、色生識;生識已,說眼識。】(《中阿含經》卷54)然後再進一步說明:「如是緣耳聲、鼻香、舌味、身觸生識,乃至緣意法生識,生識已,說意識。」換句話說,十八界之中歸屬於識蘊的眼等六識,都是根、塵為緣而生識,生識已,依其根而立名,眼識依眼根而立名,乃至是意識之立名亦復如是——依意根而立名為意識。也就是說,十八界之中是有六組的「根、塵、識」,識蘊等的六識,都是根、塵為緣而生;而意識所依之根為意根,意識與意根是兩個不同的心,已經是再清楚不過了。識蘊等的六識,再加上六根之中的意根,這七個心都含攝於十八界之中;若再提到萬法所依的阿賴耶識,就合稱為八識心王。所以,意識與意根不但是異名,實際上也是兩個不同的心,這樣子十八界之法才能夠建立、施設,這樣子 世尊在經中所說的法義才不會前後矛盾。因此,為什麼前面要提到安慧那樣子的說法,其實是有著很嚴重謗法、謗佛的過失的,這個就是其原因之一。

再者,一般所周知:意根又名第七識、末那識,這就顯示出祂是意識的俱有依,祂是法界中八個不同體性的心其中的一個;又說明了祂有思量作主的體性,因地時正是具足地執我。然而,祂不只有這幾個異名,因為一般的眾生,要能夠知見意根的相貌都已經很難了,絕大部分的人,僅僅能夠看到意識的一些作用,甚至於說意識的細相,或者其種種的變相也是不知不證的。安慧正是不認有阿賴耶識,再加上沒有慧力能觀察意識、意根的差別,才會產生這麼嚴重的偏邪。而大約是同時期的應成派論師月稱亦復如是,現在也有人誤稱他是大乘佛教中應成中觀派的論師,其實也只是一場嚴重的誤會;因為他們的本質,都是六識論的外道見,對「中觀」二字不要說實質上,只恐怕是作夢也想不到的,根本就是碰不著邊的。

聽到這一段以後,有一些人心中就老大不高興了,然後也許就脫口而出:「你們正覺說的都是對的,都不准別人也是對的;佛法裡面有八萬四千法門,別人就不能有別的證,一定非要證如來藏嗎?」也許他興致一來接著又說:「佛法是講究平等、和諧的喔!你們正覺所說的卻是常常在罵人。」然而佛法雖說有八萬四千法門,但那是 世尊所施設入門的方便,而不是所證的標的;佛菩提道之中縱使說有八萬四千法門,初步應證的一定是要證如來藏,因為 佛的「果地覺」,正是因為這個因地心才有的。而我們有時候所說的,聽起來、看起來雖然是很犀利,但卻不是為了要罵人,只是為了要警醒某一些人罷了!這就好像說,中國古來養生療病之中,就已經有針砭之法;運用在弘法利生的作為上,就有類似的相貌,當某一些眾生沒有辦法信受善知識的某一種說法的時候,善知識為了轉易他的邪知邪見,就會採用更進一步看起來是更加嚴峻的說法,好使這一些眾生得以警醒而得到法益。世間法之中,以前或許有一種情況是很多人都曾經經歷過的,尤其是孩子還小的時候,當子女所作是有所偏差之時,父母一定會加以說明與勸導的;可是,假如孩子仍然繼續我行我素,這個時候父母因為愛之深、責之切,也許就可能動手來責罰子女,或許父母還會一面說:「我這一輩子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欸!你一定要聽我的勸解,不要再那麼作了。」為了求療病之故,就以針砭之法配合了;難道你要說此時父母所作的,是不如理嗎?

可是,說完這個譬喻以後,可又有人抗議了:「還說你們正覺沒有慢心,才這麼一會兒又要佔家便宜了!」我還是要說:那只是緣於世間法的一個譬喻,本意絕不是想要佔別人的便宜,所以有智慧的您,一定不會自己去對號入座的;再者,難不成你沒有見過經典之中,世尊多處指出有「外道」的名相嗎?你不知道 世尊為了方便調伏某一些外道,還特地指出某一婆羅門是釋迦奴種嗎?但那一些都是如實之說,都是為了方便調伏外道,完全不存在一絲一毫的慢心、瞋心。然而,如今卻有很多人不能信受,甚至是理解那一種情懷,多是內心具足慢心、瞋心,卻外現東施效顰,只是想要藉著這樣而獲得名聞利養,甚至是想把已經失去的名聞利養再要得了回來。

回過頭來說,如安慧所說:【意界者,即彼無間滅等,為顯第六識依止,及廣建立十八界故。】(《大乘廣五蘊論》)而若是「意根是前滅位意識之種子」,那麼在人法界之中,意識現前運作時,十八界就少了意根一界,又如何說有十八界之說呢?總不會強詞奪理說:「意識此一剎那現前,下一剎那變成意根,那在整體的運作之中,仍然是十八界具足啊!」再者,意識正在現前運作之一剎那,其所依、所緣的「意、法」之中的意根在哪裡呢?總不可能是像前面強詞奪理所說的「一剎那是意識、一剎那是意根」吧?法界之中不會有這樣的情況啊!因為作為意識出生的等無間緣的意根,一定是與意識等無間而存在;也就是說,意識現前運作的一剎那,一定就有其所依的意根,也同時現前運作一剎那;意識與意根是兩個不同的心,都各自別有自身的種子。然而,對於不學佛的一般人而言,第七識意根是無始無終的,因此在現前的生活中,意識會有暫滅的情況,而意根是絕對不可能有一剎那暫滅之時。所以,安慧所說之「意根即是前滅位之意識種子」、以及變相的「意根即是意識」之說,純粹是無稽之談,亦為謗佛、謗法之說。

今天就說到這裡。祝願大家:幸福、健康,道業猛進!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1/4748-a21_025


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第24集 意根在滅盡定中仍然存在(四)

 


各位電視機前面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的電視弘法節目;這個主題名為「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著的《識蘊真義》來加以說明。今天繼續上一集的子題:〈意根在滅盡定中仍然存在〉。

前一集已說明安慧否定意根的存在,由一個過失可以衍生很多的過失出現,導致有無量無邊的過失出現,使得自己無法自圓其說,必然為真善知識評論得一無是處。今天接下來談安慧第二個過失,那就是反墮意識心為常住法。

由於安慧否定意根的存在,使得 佛所開示的八識論成為七識論,乃至將意識當作是常住法,使得 佛的八識論成為六識論。譬如,安慧在他的《大乘廣五蘊論》卷1曾說:【意言者,謂是意識。】(《大乘廣五蘊論》卷1)也就是曲解意根就是意識,認為意識是常住法。然而這樣說法,是有很大的過失出現:

一者、意識是意識,意根是意根,祂們的體性完全不同,又如何是同一個法呢?譬如意識有審而非恆的體性,能對法塵作很詳細的了別,所以了別慧非常好;意根有處處作主的體性,也就是意根有恆審思量的體性,僅能對法塵作很粗略的了別,所以了別慧不好。由此可知,這兩者的體性完全不同,不可能是同一個法。

二者、意根尚且是意識的俱有依,也就是意識要依於意根的作意,才能從第八識現起及消滅,又如何是同一個法呢?譬如睡著了,意識斷了,須待天快亮的時候,意根有所警覺,於是意根作主促使第八識流注意識的種子,意識就出現了;意識出現了,前五識也就跟著出現了,於是有情從睡眠的狀態中醒來;所以唯識的增上慧學稱意根為意識的俱有依。由此可知,意識尚且要有意根的作意,才能從第八識流注意識的種子出現,顯然意根與意識是兩個不同的法,又如何是安慧所說的同一個法呢?

三者、意根把往昔的種子抓得緊緊的,於因緣成熟時,就會作意促使第八識流注意識的種子出來。譬如,某甲遇到某乙時,某甲的意識分析這個人是今生從來沒有遇見的人,可是意根就在意識觸到某乙的那一剎那,意根作意——就把過去世與某乙相處結果的種子——促使第八識流注出來,使得某甲的意識知道某乙是往昔的眷屬等等,因而有了貪染喜厭等行為出現。這已經很清楚證明:意識與意根根本就是兩個不同的法,又如何會是同一個法呢?

為什麼安慧會有這樣的主張出現呢?最主要原因:他本身是六識論者,僅承認一心只有六個識,那就是眼等六個識;而六識當中的意識,認為那是一切有情的真心,認為意識就是常住法。可是他這樣的說法,完全違背 世尊一心共有八個識的開示:那就是識陰六識、意根及第八識。他為了圓滿他的六識論,只好睜眼說瞎話,一會兒說意根是假名施設有,因而否定意根的存在;一會兒曲解意根就是意識,顯然他所說的法是前後顛倒的。如是說法前後顛倒的人,必然會衍生很多的過失出現,譬如他會主張意識是常住法等等。

又安慧認為意識是一切有情的真心,而他在書中又說意識是識蘊的一部分;而識蘊本身是生滅法,豈不是證明安慧所認為的真心不就是生滅法嗎?安慧自己都已經證明了識蘊是生滅法,卻將識蘊當中的意識當作是常住法,豈不是前後語顛倒嗎?豈不是睜眼說瞎話嗎?像這樣的行為不是很愚癡嗎?安慧連他自己的愚癡行都還不知道,還將自己的愚癡行寫在書上,讓今時、後世的大眾知道他的愚癡行,世上還會有什麼人比他更愚癡的呢?

如是,安慧的說法完全違背 世尊的開示,因而成為常見外道及造下謗佛的重罪。為什麼安慧會成為常見外道呢?因為在《勝鬘經》卷1中,勝鬘夫人曾開示如下:【妄想見故,於心相續愚闇不解,不知剎那間意識境界,起於常見。】(《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卷1)就是說由於有妄想及愚昧的緣故,不知道妄想所行的境界,是意識剎那、剎那所行的境界,就會把意識心當作是實相法,把意識心當作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來看待;以此來證涅槃、入涅槃,就會成為勝鬘夫人所開示的常見外道。所以,安慧認為意識心是常住法,不僅不是正確的說法、而且也成為常見外道。

又為什麼安慧會成就謗佛的重罪呢?在佛世,凡是佛弟子們在外面說法,回來一定會向 佛胡跪、叉手及稟白:「今天在外遇到某某人而說法,其所說的法的內容如何、如何。」說完之後,佛弟子們還會向 佛稟白:「不知道這樣說法,有沒有謗佛?」佛就會依照佛弟子們所說的內容來判斷,到底有沒有成就謗佛的重罪。如果佛弟子們所說的內容完全符合 佛的開示,佛就會開示:「你所說的是如實語,沒有謗佛。」如果所說的與 佛開示不同,佛就會開示:「你所說的是不如實語,已經成就謗佛的重罪。」也就是說,凡是依照 佛的開示如實而說,沒有成就謗佛的重罪;凡是說法異於 佛的開示,因而成就謗佛的重罪。

以此緣故,佛在《增壹阿含經》卷9曾開示如下:【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此二人,於如來眾而興誹謗。云何為二人?謂非法言是法,謂法是非法,是謂二人誹謗如來。復有二人不誹謗如來。云何為二?所謂非法即是非法,真法即是真法,是謂二人不誹謗如來。是故,諸比丘!非法當言非法,真法當言真法。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也就是說,凡是佛弟子們,應該依照 世尊所開示的法如實而說;正法就是正法、非法就是非法,不能將正法說是非法、非法說是正法。千萬不要像安慧一樣,將 世尊所開示的八識論正理說成為六識論的邪法,不僅成為常見外道,而且也成就謗佛的重罪。如果有人以修學佛法而修集福德在先,卻成就毀謗佛的重罪於後,那不僅是一件很冤枉的事,而且也成為天下最大的冤屈啊!

然而,古時就有安慧這一類人存在,在學術界亦有一位被尊稱為導師者,也跟著安慧的腳步,在他的書上主張意根就是意識、意根就是意識的細分等等;不僅如此,他還主張意識是一切有情的真心、是常住法,認為意識所攝的直覺心就是真心等等。以此緣故,這位學術界被尊稱為導師者,才會在他的書中主張:意識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心,意識所攝的直覺心就是真心等等,乃至於錯將解脫道當作是佛菩提道等等,也與安慧一樣,成就謗佛的重罪,未來要受無量苦。

第三個過失,安慧必然否定真心第八識的存在。既然安慧連意根都會加以否定、曲解,他本身又是六識論者,遇到 佛所開示的真心第八識,要不要如意根一樣加以否定及曲解呢?如果他不加以否定、曲解,他的六識論就無法成立了,所以他一定會想盡辦法否定及曲解第八識的存在。正如他在《大乘廣五蘊論》卷1曾說過:【如是六轉識及染污意、阿賴耶識,此八名識蘊。】也就是說,安慧將第八識阿賴耶識攝歸於識蘊的一部分,而識蘊是生滅法,理所當然將阿賴耶識認為是生滅法而加以否定掉。

然而這樣的說法,是有大過失的,因為佛菩薩在經典都開示:阿賴耶識是一切有情的真心。譬如,佛在《大乘入楞伽經》卷2曾開示:【大慧!以此四緣,阿賴耶識如瀑流水,生轉識浪。】佛開示:由於眾生有四種緣的緣故,導致阿賴耶識所生的七轉識,猶如瀑流水一樣不斷地出生,讓眾生不斷地攀緣、執取及分別種種境界相,使得眾生不斷地生起種種煩惱的煩惱雜染;有了種種的煩惱雜染,就會導致眾生不斷地造作種種善惡業的業雜染;有了種種的業雜染,就會讓眾生在三界當中不斷地輪迴生死而無法出離。既然阿賴耶識能生七轉識,使得眾生有了煩惱雜染、業雜染、生雜染不斷地出現,證明了阿賴耶識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心無疑。

又譬如,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卷51曾開示:【云何建立阿賴耶識雜染還滅相?謂略說阿賴耶識是一切雜染根本。所以者何?由此識是有情世間生起根本,能生諸根、根所依處及轉識等故,亦是器世間生起根本。】說明如下:「如何建立阿賴耶識雜染的還滅相?大略來說,阿賴耶識是一切染法與淨法的根本。為什麼?因為阿賴耶識是有情五陰世間生起的根本,能出生五根及其所依止的色身、七轉識等,也是共業有情共同變現山河大地器世間生起的根本。」彌勒菩薩已經很清楚開示:一切有情的五陰世間及共業有情共同生活的器世間,都是由有情的阿賴耶識所變現出來的,讓有情的五陰世間能夠在器世間裡生活;所以阿賴耶識,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不能外於此心而有。如果外於此心而有,那是斷見外道的說法。

為什麼外於阿賴耶識而有的見解,就是斷見外道見呢?勝鬘夫人在《勝鬘經》卷1曾開示:【妄想見故,作如是見:於身諸根,分別思惟,現法見壞,於「有」相續不見,起於斷見。】(《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卷1)也就是說,斷見外道在諸法當中思惟觀察,認為沒有一切有情的真心存在;以為人死了以後,什麼都沒有了,因此認為人的五陰面臨死亡時,什麼都沒有了。像這樣說法有很大的過失出現:

一者、曲解阿賴耶識是生滅法。正如前面所說,安慧將阿賴耶識攝歸於識蘊當中,而識陰本身是生滅法,安慧藉此機會來曲解阿賴耶識是生滅法,以此來否定、曲解阿賴耶識的存在。然而他否定、曲解的結果,有情的五陰世間及器世間仍然不斷地生住異滅,並沒有安慧否定、曲解的結果,一切有情的真心阿賴耶識就不存在。由此可知:安慧將 世尊所開示的一切有情的真心阿賴耶識加以損減,成為損減執外道;這樣的過失不僅非常嚴重,而且也成就二說的重罪。

二者、由於安慧否定、曲解阿賴耶識的存在,必然不相信業力、因果輪迴之事。為什麼?因為有情無始劫以來,所造的善惡業都由阿賴耶識執藏著,於未來世因緣成熟時就要受可愛、不可愛的異熟果報;正如 佛在《大寶積經》卷57的開示:【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也就是說,眾生所造的種種善惡業都由阿賴耶識執藏著,縱使經過一百個大劫沒有受報,於因緣會遇時,還是要承受自己所造的異熟果報。所以,世間人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由於安慧否定、曲解阿賴耶識的存在,表示他對 世尊所開示的法語不相信,才會說出違背 世尊的開示,因此成就了謗佛的重罪。

三者、安慧否定、曲解第八識存在,必定會落在現象界上,才會將無因唯緣、且生滅不已的緣起法當作是真實法。由於安慧否定、曲解阿賴耶識能夠出生一切法,當然無法實證法界實相的阿賴耶識;既然無法證得阿賴耶識,他所能觀察的必然會落在現象界上,必然會將生滅不已的緣起法當作是真實法。然而他這樣的觀察是有很大的過失出現,因為那是「沒有根本因,只有緣」而能出生一切法,證明了他就是「無因唯緣」的斷見外道。佛在《雜阿含經》卷2曾開示:【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也就是說,凡事都要有因、有緣才能成就,有情的五陰世間及有情所依止的器世間既如是,眾生所受用的一切法亦復如是,也要有根本因的阿賴耶識,也要有眾緣的和合運作,才會有眾生所領受的一切法而生住異滅,不能外於阿賴耶識而有。如果能夠外於阿賴耶識而有,那一定是外道法,不是佛法。

既然安慧否定、曲解阿賴耶識的存在,他所說的種種法不僅是外道法,而且過失極重。如果當時有真善知識出興於世,他一定會被評論得一無是處而無地自容。然而在世上不乏有這種人存在,譬如達賴喇嘛在他的書上公開否定阿賴耶識的存在,並且認為意識是一切染淨法的根本;又譬如在學術界被尊稱為導師者,也如同安慧一樣,在書上否定一切有情的真心阿賴耶識存在。像達賴喇嘛及被學術界尊稱為導師者,也如同安慧一樣,將自己的愚癡行公告於世而讓大家知道。所以,平實導師在課堂上曾開示:「如是之人,本身都有一些小聰明,可是這樣的聰明人專幹傻事啊!」

最後,針對這一個單元作個簡單結論如下:既然安慧是六識論者,他僅承認有識陰六識,對於 佛所開示的意根及第八識必然會否定、曲解祂們的存在;所以,在他的《大乘廣五蘊論》一書中處處可以看到他否定、曲解意根及第八識,以及反認意識心為常住法的說法出現。然而安慧這樣的作為,不僅成為斷、常二見者,而且也成就損減執、增益執的外道,更不用說成就謗佛重罪;不僅如此,他所說的種種法,必然為當時的真善知識評論得一無是處。

所以說,身為佛弟子們,一定要依照 佛世尊八識論的開示如實地聞、思、修、證,未來才有機會走上正確的佛菩提道,未來才有機會實證佛法因而列入菩薩僧數中,乃至於窮盡三大無量數劫以後,可以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如果是依照安慧、達賴喇嘛及被學術界尊稱為導師者這三人錯誤的說法而修行,未來要下墮三惡道受無量苦,那可不是一世、兩世而已,而是無量世、無量劫在受苦;不僅延遲了自己的成佛時程,而且在未來修學佛菩提道中會有種種的障礙出現,使得佛弟子們在修學當中窒礙難行,那可就是大大的不利了;像這樣一出一入的差別,何止相差兩倍,簡直是無法想像了。所以說,有智慧的佛弟子們,一定要依照世尊的開示來聞思修證佛法;不僅能夠利益自己及利益他人,而且還有今世的利益及後世的利益,使得佛弟子們在修學佛菩提道中,不僅沒有任何障礙,而且還可以快速成就自己的佛道,利樂有情無有窮盡。

說到這裡時間已經到了,今天就講到這裡。敬請各位菩薩下次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1/4747-a21_024


2022年11月19日 星期六

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第23集 意根在滅盡定中仍然存在(三)

 


各位電視機前面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的電視弘法節目,這個主題名為「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著的《識蘊真義》來加以說明。今天繼續上一集的子題:〈意根在滅盡定中仍然存在〉。

前兩集已說明《大乘廣五蘊論》的作者安慧妄說意根在滅盡定當中是不存在的,也就是他否定意根的存在;不僅如此,他還曲解:前一個已滅的意識種子,建立為意根,後一個意識種子出現,建立為意識;如是時而有意根、時而有意識不斷地交替運行著。然而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卷1曾開示:【意根真實存在,祂有五種名,那就是業識、轉識、現識、智識、相續識。】

所謂的業識,就是眾生無明心動的緣故,使得意根普遍計度與執著,不肯讓自己消失,因而有了種種的煩惱出現;使得見聞覺知心不斷地現行、不斷地造業,導致眾生不斷地在三界當中輪迴生死而無法出離。譬如眾生貪口味,聽到哪裡有好吃的,雖遠至他方,也會驅車、乃至於坐飛機到那裡去品嚐;待品嚐已,直呼那是人間美味,再也沒有比它更美味了。像意根這樣不斷地計度、執著與造業,所以意根又有「業識」的別稱。

所謂的轉識,是指意根從無始劫以來與第八識同為難兄難弟;每一剎那都在運轉、都在作主,從來沒有停止過。譬如天氣太熱了,因而中暑昏過去了,意識也就消失不見了,可是意根仍然剎那剎那在運轉、不斷地作主;須待身體的狀況漸漸恢復了,意根警覺到這一剎那的法塵相與前一剎那不一樣,因而作主,促使第八識流注意識的種子,使得意識出現了;意識出現了,前五識也就跟著出現了,於是昏迷者從昏迷的狀態中漸漸甦醒過來,乃至於完全甦醒過來。由於意根每一剎那都在運轉及作主,所以意根又有「轉識」的別稱。

所謂的現識,就是意根能夠顯現一切境界相動力的識,也就是意根有攀緣性、執著性;只要意根接觸法塵的當下,第八識不斷地流注內相分種出現、不斷地有境界相出現,意根就在這些境界相中不斷地分別及作主。譬如在正死位,眾生一口氣不來而死亡;由於眾生的見惑、思惑沒有斷除,使得意根不斷地作主,因而有中陰身出現。像這樣不斷地促使第八識顯示境界相的識,所以意根又有「現識」的別稱。

所謂的智識,就是意根與意識同時現起的稱呼;由於意識能夠很清楚分別諸法,意根就會變得很伶俐。譬如發生地震而天搖地動時,意根就在意識如理分析下知道現在已經發生地震了;意根就作主,於是眾生有種種逃避危險的行為出現。像這樣意根與意識同時現行而運作,使得意根變得很伶俐,所以意根又有「智識」之稱呼。

所謂的相續識,就是意根恆常在作主,不曾有一剎那間斷過,乃至於未來無量世都沒有中斷過,除非入了無餘涅槃以外。譬如意根會把往昔的種子抱得緊緊的,於今世有因緣遇到過去世的眷屬的那一剎那(今世的意識並不知道這是過去世的眷屬,但是意根作主),促使第八識流注往昔的種子,因而了知這是過去世的眷屬等等。像意根有任持種子的功能,能於一剎那促使第八識流注往昔的種子,所以意根又有「相續識」的別稱。

由於安慧否定及曲解意根的存在,不僅違背佛菩薩的開示,而且也成為 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卷36所開示的損減執外道。為什麼?因為 彌勒菩薩曾開示【於實有事起損減執】(《瑜伽師地論》卷36),也就是於真實而有的事相上加以損減而產生執著,這樣的人就是損減執外道。像安慧否定及曲解意根的行為是有很多的過失存在,而且每一個過失還會衍生更多的過失出現。今天就此來說明這些過失及衍生的過失有多嚴重,使得安慧的說法有了前後顛倒矛盾的過失出現:第一個過失,將 佛所開示的一心共有八個識,加以損減為七個識、六個識;第二個過失,反墮意識心為常住法;第三個過失,必然否定真心第八識存在。

首先談第一個過失,將佛所開示的一心共有八個識,加以損減為七個識、六個識。在前面兩集當中已說明一心共有八個識;不僅如此,《大方廣佛華嚴經》卷6解脫長者也開示如下:【善男子!諸業虛妄,積集名心,末那思量,意識分別,眼等五識了境不同。】(《大方廣佛華嚴經》卷6)說明如下:眾生不了知自心現量的緣故,就在種種見聞覺知的有為煩惱中造下了種種的善惡業;這些善惡業都是由第八識執持而帶到下一世,於因緣成熟時讓眾生受可愛、不可愛的異熟果報,故說第八識有執藏、積集眾生所造業種的體性,又名為心;第八識所生的末那識,也就是意根,於每一剎那都在思量而作主,所以意根有思量的體性;意識就在第八識藉著種種緣而出生的法塵相分之中作很詳細的分別,包括了前五識的粗相分別,及前五識所不能的細相分別;眼等五識就在各自所職司的有為境界中作種種的粗相分別。由解脫長者的開示可知:一者、證明了 佛所開示的法就是一心共有八個識的八識論,絕不會是安慧所說的眼等六識的六識論。二者、證明了當中的末那識就是意根,祂有思量的體性,於每一剎那都在作主。由此可以證明:佛所開示的意根是真實存在的,可以讓菩薩們親證而了知祂的存在。一旦否定了意根的存在,這樣的佛法必然是殘缺的佛法,也是外道法,根本不是 佛所開示的正法。

既然安慧妄說意根是假名施設有,妄說滅盡定當中沒有意根的存在;也就是將 佛所開示的八個識加以損減,使得 佛所開示的八識論變成七識論、六識論。像這樣的說法,一定會衍生很多的過失出現,但限於時間的關係,僅能列較大的過失如下,至於其他的過失,電視機前面的菩薩們略為思惟以後,就會知道安慧否定意根存在的過失有多麼嚴重了。

一者、如果沒有意根的存在,有情不可能於眠熟位、悶絕位等五位及重度麻醉中再度醒來。為什麼?因為有情在眠熟位,前六識已經斷了而不現行,所以不知道自己在睡覺;如果不是有意根的存在,如果不是意根每一剎那在作主,有情根本不可能於眠熟位再一次醒來,應該於眠熟位死亡。可是現見有情於隔天天亮了以後,再一次從眠熟位醒來,不是嗎?這證明了真的有意根存在,不是不存在,有情才能於眠熟位醒來。既然眠熟位中意根真實存在,在悶絕位、在正死位、在無想定中、在滅盡定中、在重度麻醉下,同樣也證明了意根真實存在,不是嗎?由此可知:安慧否定意根的存在,必然衍生眠熟位等五位及重度麻醉的過失出現。

二者、如果沒有意根的存在,當眾生遇到重大悲慘事故時,就不會有醫學所說的創傷後壓力症等病症出現。為什麼?當有情碰到重大且悲慘的經歷時,對眾生而言,那是非常痛苦的經驗,當然無法一時釋懷;使得痛苦的經驗得以不斷地在夢中等狀況中出現,讓有情再一次經歷痛苦,所以才會有醫學所謂的創傷後壓力症等出現。如果沒有意根存在,意識警覺這些病症的痛苦再次出現時,當然可以如理分析及作意而不領受這些痛苦,就不會有這些痛苦出現,世間也不會有這些病症出現。可是現見有情對於這些痛苦,卻是不斷地出現而重複經歷著,這不僅證明了意識沒有作主的體性,而且也證明了意根真實存在,使得有情於重大且悲慘的痛苦狀況中,得以重複不斷地經歷,讓眾生再一次受苦,乃至於苦不堪言而尋求心理醫師的諮詢與治療等等;所以,才會在醫學上有這些病症出現而加以研究及解決、以及發表相關的論文等出現。所以說,必然有一個意根的存在,才能讓有情一次又一次領受這些痛苦的出現。由此可以證明:安慧否定意根的存在,不僅是錯誤的,而且也無法阻止創傷後壓力症等病症的發生。

三者、如果沒有意根的存在,就不會有世間種種的貪、瞋、癡等習氣的問題出現。譬如,有情遇到不順遂的事情時,意識發現自己要起瞋、發起脾氣而有所警覺時,必然想要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不要起瞋及發起脾氣來,可是意根往昔所熏習的染汙種子沒有汰換清淨的緣故,導致意根因為習氣的關係而作主——自己不由自主地起瞋而發起脾氣來。可見意識理性地想控制自己的脾氣,意根卻根據往昔所熏習的習氣,不領受意識所分析的結果,因而促使自己不理性地起瞋而發起脾氣來;顯然有別於意識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心存在,那就是意根。這個意根並不是意識所能掌控的,祂比意識更深沉,而且更不容易發現祂的存在,也與四種深沉的煩惱相應——那就是我癡、我見、我慢、我愛。所以說,必然有一個意根的存在,可以讓有情現前觀察到世間種種貪、瞋、癡等行為出現時,還有一個與意識同時運作的心——那就是意根;由於意根往昔熏習的緣故而作主,因而有種種貪、瞋、癡等習氣出現。又如果沒有意根的存在,阿羅漢根本無法斷除煩惱現行,更不用說初地到七地的菩薩們能夠斷除習氣了。由此可知:安慧否定意根的存在,使得安慧無法斷除我見等三縛結,更不用說能斷除煩惱的現行及習氣與所知障了;可見他否定意根的過失非常嚴重。

四者、如果沒有意根的存在,禪宗祖師所說的禪門三關當中的第三關,也就不必施設了。為什麼?因為牢關所牽涉的內涵與意根有關。如果菩薩於明心見性後,能夠親證意根而破牢關,未來就可以斷盡煩惱障現行而成為慧解脫的阿羅漢。如果真的如安慧所說的沒有意根真實存在,三乘人又如何能夠斷盡煩惱障的現行而成為阿羅漢呢?二乘人又如何於捨壽時,願意滅盡自己的蘊處界而入無餘涅槃呢?乃至於菩薩不滅意根而久劫精進修行而成就佛道呢?所以說,必然有一個意根的存在。菩薩不僅透過參禪、破牢關而親證意根,而且能夠使三乘人斷除見、思二惑而成為阿羅漢,於捨壽時,二乘人願意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而入無餘涅槃;菩薩則不入無餘涅槃,願意在世間繼續清淨自己的七轉識來成就自己的佛道。由此可知:安慧否定意根的存在,過失極為嚴重。

五者、如果沒有意根的存在,菩薩明心時就不會有下品的平等性智出現,乃至於最後身菩薩明心後,不會有上品的平等性智出現。為什麼?當菩薩明心時,意識有了一分的下品妙觀察智出現,意根有了一分的平等性智出現。如果真的如安慧所說的沒有意根的存在,當菩薩明心時,當然不會有下品的平等性智出現,乃至於到了第十迴向位圓滿時,不會有下品的平等性智究竟圓滿出現。又,初地菩薩有了一分的中品平等性智,如果沒有意根的存在,地上菩薩不應該有中品的平等性智出現,乃至於七地滿心時,不應該有中品的平等性智究竟圓滿出現。又如果沒有意根的存在,八地以上的菩薩不應該有一分的上品平等性智出現,乃至於最後身菩薩,不可能在人間按地明心而有上品平等性智究竟圓滿出現。由此可以證明:必然有意根的存在,才能使菩薩轉意根為下品、中品、上品的平等性智出現。以此緣故,安慧否定意根的存在,導致安慧根本無法證得下品平等性智,更不用說能證得中品、上品的平等性智了。可見他否定意根的存在,過失非常嚴重。

六者、如果沒有意根的存在,就不會有唯識增上慧學的不可知執受出現。為什麼?譬如,某甲在娑婆世界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的意根隨順意識如理分析以後,發起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作意而作主,第八識就會配合去運作,因而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池裡面出生了一朵蓮花。這朵蓮花的出現,乃是某甲的願力與 阿彌陀佛所發的大願共同形成的;這朵蓮花,隨著某甲的意根在娑婆世界精進念佛與否而作主,因而產生越來越莊嚴,或者越來越枯萎的現象出現,乃至於完全枯萎的現象出現。然而,娑婆世界的某甲的意識並不知道,也沒有看見極樂世界這朵蓮花及其莊嚴與否的現象。事實上,這朵蓮花確實在極樂世界出現了,而且因為某甲精進念佛與否而產生了莊嚴與否的現象出現。這告訴大眾:在娑婆世界的某甲的前六識,不知也不見西方極樂世界的蓮花出現及其莊嚴與否等事,可是他的意根隨順著意識的發願及念佛而作主,不僅第八識促使西方極樂世界出生了一朵蓮花,而且也隨著某甲精進念佛與否,使得這朵蓮花而有莊嚴與否等事出現。這證明了:有別於前六識以外、還有一個意根存在,促使某甲因為發願及精進念佛的緣故,未來捨壽時就能藉著這朵蓮花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沒有意根的存在及 阿彌陀佛的大願等等,有情就算發願及精進念佛,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是不可能成就的。以此緣故,安慧否定意根的存在,將會使念佛人無所適從,不僅障礙念佛人往生西方的希望,而且也障礙自己的成佛之道。

由上面分析可知:一旦否定了意根的存在,必然有很多的過失出現,由一個過失可以衍生許多的過失出現,導致有無量無邊的過失出現,使得自己的說法處處矛盾、處處顛倒而無法自圓其說,必然為真善知識評論得一無是處。所以說,凡是宣說佛法,一定要依照 世尊的開示如實、如法而說,千萬不要否定及曲解 佛的開示,否則就會成就謗佛的重罪,那是非常嚴重的業,未來只有下墮三惡道受苦無量,並於下墮時一切都無所能為了,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了。

說到這裡,時間已經到了,今天就講到這裡。敬請各位菩薩下次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1/4746-a21_023


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第22集 意根在滅盡定中仍然存在(二)

 


各位電視機前面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的電視弘法節目,這個主題名為「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著的《識蘊真義》來加以說明。今天繼續上一集的子題:〈意根在滅盡定中仍然存在〉。

前一集已說明安慧所認為的意根,在滅盡定當中是不存在的,所以就安慧的說法,提出兩個結論來加以說明。在解釋第一個結論時,那就是安慧自己已經證明意根真實存在的事實,可是他為了睜眼說瞎話,認為意根是已滅的前一個意識種子;所以,他才會主張意根是假名施設有,根本不存在意根這件事。因為這樣的緣故,有四個過失出現,前一集已說明了兩個過失的內容,今天將繼續談第三個過失:那就是意根的體性是有覆無記性,意識的體性是有覆有記性,兩者的體性完全不同,又如何是同一個法呢?

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卷5曾對意根的體性開示如下:【末那心所何性所攝?有覆無記所攝。】當中的末那識,就是第七識意根的別稱。所謂的「有覆性」是說,意根有遮覆的體性;因為意根對意識如理分析之後會作主,使得意根有了雜染的種子出現,也就是意根有了深層的煩惱出現,能與四根本煩惱—我癡、我見、我慢、我愛—相應,使得眾生有了較深層的我見等煩惱出現而無法斷除,導致自己不斷地在三界當中輪迴生死而無法出離。所謂的「無記性」是說,意根祂沒有善惡性,所以不會有可愛、不可愛的異熟果報。合此有覆及無記的體性,唯識的增上慧學則稱意根的體性為「有覆無記性」。譬如眾生無始劫以來,在三界當中不斷地透過意識虛妄的熏習,使得意根有了習氣的出現,就在不知不覺當中表現出來;然而這些習性很微細的緣故,眾生很不容易發現,唯有破牢關的菩薩們才能證得意根,才能了知意根有很多很多的習氣需要斷除;乃至於地上菩薩,在第二大阿僧祇劫精進修行,才能在七地滿心時斷除這些微細的習氣。

意識的體性是有覆有記性,祂能作很詳細的了別諸法,使得眾生有種種的煩惱出現了;有了種種的煩惱出現,就會使眾生造作了種種的善惡業,因而讓眾生在三界當中不斷地輪迴生死而無法出離。這也是經中所開示的:有了煩惱雜染的緣故,眾生就會造作種種善惡業而有業雜染出現;有了業雜染的出現,就會使眾生在三界當中受生而遭受種種苦的生雜染出現。由於意識有遮覆眾生不能解脫的體性,以及讓眾生受種種可愛、不可愛的異熟果報,而有善惡的體性;合此有覆及有記的體性,唯識的增上慧學則稱意識的體性為有覆有記性。譬如某甲對某乙說了一些話,某乙心裡覺得很不高興,於是心裡記恨著,時時刻刻想要報復,乃至於最後報復成功了——像意識能夠遮覆自己的心性、以及有善惡的體性,這叫作「有覆有記性」。

既然意根的體性是有覆無記性,意識的體性是有覆有記性,這兩者的體性完全不同,又如何是同一個法呢?如果安慧及被學術界所尊稱的導師者所說的話能夠成立,難不成意根的心體內,或者意識的心體內,各自有了有覆無記性及有覆有記性嗎?不知他們是否能夠找出經典或論典,來證明他們所說的是正確的?但是後學可以很肯定地說:縱使他們翻遍所有的經典或論典,都無法找到有利的證據來證明。為什麼?因為不論是經典或者論典都開示:意根的體性是有覆無記性,意識的體性是有覆有記性;不是嗎?所以說,安慧及被學術界所尊稱導師者所說的種種法,完全違背佛菩薩在經論的開示。

這也證明了凡是誤會佛法的人,他所說的法一定是前後顛倒,而且似是而非。如果以此不正確的知見來籠罩無知的眾生相信,不僅成就了誤導眾生及破佛正法的大惡業,而且也沒有自、他利及今世利、後世利;如是二俱不利的事,還是不要作比較好,因為因果之恐怖,絕對不是他們所能承受的了。佛在《佛藏經》卷2曾開示:過去久遠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一尊佛,號大莊嚴如來。其佛滅度百歲之後,諸弟子眾分為五部,其中有四部弟子不淨說法;命終之後,墮阿鼻地獄,仰臥、伏臥、左脇臥、右脇臥各九百萬億歲;乃至於經歷了九十九億佛,於諸佛所都不得順忍啊!所以說,凡是佛弟子們都應該謹記因果之恐怖,莫作如此愚癡行,導致自己身受其害,無量劫來不得解脫,乃至延遲了自己的成佛時程。

接下來談第四個過失:意根有遍計執性,意識有依他起性,兩者根本不可能是同一個法。所謂的遍計執性,就是普遍計度而產生執著的體性;揆諸八個識當中,唯有意根有遍計執性。譬如意根從來都用不著語言文字,所以意根從來不說話,會說話的都是覺知心,都是識陰,特別是意識。因為意根有無記性,且於諸法有遍計執性,所以意根默容一切諸法;這證成了 佛在《楞嚴經》卷4的開示:【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間出世間法,惟聖與凡,無不包容,盡其涯際,當知意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4)也就是說,意根祂會把往世的種子抓得緊緊的,只知道不能放棄,因為種子也是諸法的一部分;可是意根不會講,也不會加以了別,祂也不會拿著世出世間法的種子給意識看,也不會講道理給意識聽;縱使意根能把往世世出世間法的種子拿出來跟意識說,這一世的意識也聽不懂,因為意識不是從上一世往生過來的。這證明了意根有遍計執性。

今天再舉一個真實例子來說明意根有遍計執性,而這個真實的例子有很多人經歷過,只是不知道這與意根的遍計執性有關。譬如某甲遇到今世從來沒有遇過的某乙,某甲卻對某乙產生莫名的喜歡、厭惡等念頭出現,乃至於知道某乙是自己過去無量世以前的眷屬等等;這是某甲與某乙在過去無量世以前曾經相處過,在互動之間造下了喜歡、厭惡等的種子而落謝到各自的八識田中。今世兩人雖然各自換了不同的五陰身而在世間裡生活,並且有因緣遇到,某甲的意識於覷見的那短暫的幾個剎那當中,分別及確認今世不認識某乙;可是,某甲的意根卻透過眼識、意識的接觸—意根直接接觸到自己第八識往昔的種子,促使第八識流注往昔對某乙的喜歡、厭惡等種子出現—使得某甲莫名其妙地對某乙產生了歡喜、厭惡等念頭出現,乃至於知道這是過去無量世以前的眷屬等等。這就是意根對過去無量世的種子抓得緊緊的結果,那是很微細、很微妙的境界,不是今世意識心所能知、所能行的境界。也就是說,雖然第八識執持種子不失,但是意根能任持種子,於因緣成熟時,意根得以接觸第八識所含藏過去無量世以前的種子,促使第八識流注往昔的種子出現,讓眾生領受、體驗及受報等等。像意根把過去世以前的種子抓得緊緊的體性,唯識的增上慧學稱之為遍計執性。因為這樣的緣故,佛才會在《楞嚴經》卷4開示:只要是有情,不論是聖人或者是凡夫,他的意根都默容三世一切諸法。

所謂的依他起性,是指自己沒有能力能夠現起,必須依於他法才能出現、才能存在的體性。譬如這個五根身,是依於他法而起的一部分,因為今世的色身,乃是本無今有的法:它是以第八識為因,藉著父母的四大,自己的無明、業種等緣而成就的;乃至於出胎以後,藉著四大來長養這個色身,使得這個色身漸漸長大、成熟,乃至衰老。由於這個色身是藉緣而起的法,也是依於他法而出生的法,未來一定會壞滅;所以當年紀大了,且色身不堪使用而面臨死亡時,這個色身就要毀壞了。由此可知,這個色身是依於他法才能存在的法,本身是不堅固,更不是恆常的法。

又譬如六識能夠現起,必須以第八識為因,藉著種種緣才能出現。也就是說,識陰六識都是依於他法所攝六根、六塵的和合運作才能現起;這六識當中的意識能廣分別,所以才會有諸法為眾生所領納及受用。如果沒有六根、六塵相接觸,意識尚且無法現起,更不用說於意識生起之後而有的諸法領納及受用了。又譬如睡著了,六識也就滅了,須待意根觸法塵警覺到天亮了,於是意根作意,促使意識出現了;意識出現了,前五識也就跟著出現了。既然在眠熟位必須依於他法而現行、而消滅,在悶絕位、正死位、無想定中、滅盡定中及重度麻醉中,也是同樣的道理,都須依於他法而現行、而消滅。既然六識都是依於他法才能出現及存在,未來也要依於他法的消滅而不再現行,所以六識都不是恆常不變的真實法。

由上面說明可知:意根有遍計執性,意識有依他起性,兩者的體性不同,又如何是同一個法呢?難不成意根或者意識的心體內,各有遍計執性及依他起性嗎?如果真的如安慧所說的,眾生在世間裡生活,一定是錯亂無章而天下大亂了;可是現見眾生,並沒有他們所說的錯亂無章及天下大亂的現象出現,反而是生活得好好的。由此可以證明:安慧所說的意根是前一個已滅的意識種子,那是不正確的說法,誤導眾生非常嚴重。又,古時的安慧就已經分不清楚遍計執性及依他起性這兩者之間的差異,今時在學術界被尊稱為導師者,也同樣分不清楚這兩者體性的差別,跟隨著安慧錯誤的腳步也提出意根能生意識、意根就是意識、意根就是意識細分等不正確的說法;以此來誤導佛門四眾及部分學術界人士,實在太不應該了。因此,有智慧的佛弟子們應該分辨假善知識所說的法,切莫被他們的花言巧語所矇騙而不知,未來跟著這些假善知識一起下墮三惡道受無量苦。

接下來談第二個結論:安慧認為意根在滅盡定中是不存在的,像安慧這樣的說法,分明與佛菩薩的開示完全顛倒。譬如,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卷13曾開示:滅盡定當中已無前六識的現行,是為六種無心地當中的一種;其經文如下:【分位建立者,謂除六位,當知所餘名有心地。何等為六?謂無心睡眠位、無心悶絕位、無想定位、無想生位、滅盡定位及無餘依涅槃界位。如是六位,名無心地。】彌勒菩薩已經很清楚開示:滅盡定是為六種無心位當中的一種,在那種狀況下,有情所能見聞覺知的六識心已經斷了,所以無法分別諸法。不僅如此,在滅盡定當中意根的「受」與「想」的心所有法也滅了,正如 佛在《長阿含經》卷9的開示:【入滅盡定,則想、受刺滅。】也就是說,在滅盡定當中,意根的助伴五遍行當中的受與想心所有法沒有現行,僅剩下觸、作意及思心所有法仍然在運作。從 佛與 彌勒菩薩的開示可知:在滅盡定當中,前六識已不現行,但是意根仍然在運作,只是滅了受與想的心所有法;所以,安慧主張「有情在滅盡定當中意根不存在」的說法,那是不正確的。

如果安慧的說法能夠成立的話,俱解脫的阿羅漢,於中午用齋已畢、洗足已,入了滅盡定,再也無法出滅盡定,再也沒有所謂的俱解脫的阿羅漢在世間裡出現了;可是現見並不如是,俱解脫阿羅漢入了滅盡定以後,於隔天中午前再一次從滅盡定當中出定了,再一次托缽去了。為什麼?因為阿羅漢入滅盡定以前,意識必先起一個作意——那就是意識事先設定隔天中午前在什麼樣的狀況下出定;意識如理作意以後,意根就會接受,於是入了滅盡定中,不僅前六識斷了,而且意根也斷了受與想兩個心所有法,僅剩下觸、作意、思三個心所有法仍然在運作。這表示在滅盡定當中,意根仍然存在,仍然在分別法塵,只是俱解脫阿羅漢所預設的狀況還沒有出現,所以繼續安住在滅盡定當中;須待隔天所預設的狀況出現了,意根觸法塵而有所警覺,發現所預設的狀況出現了,於是意根作主促使意識從第八識現行。意識現行了,前五識也就跟著現行了,於是俱解脫阿羅漢出了滅盡定而去托缽了。如果在滅盡定當中,沒有意根的存在,沒有意根在運作,也就是沒有意根在分別法塵而有所警覺;當俱解脫阿羅漢一旦入了滅盡定,再也無法出滅盡定了,世間也再沒有所謂的俱解脫阿羅漢存在了,更不用說於後會有俱解脫阿羅漢出滅盡定而去托缽了。所以說,在滅盡定當中,意根仍然是存在的,意根仍然在分別法塵;所以,安慧主張在滅盡定中沒有意根的存在,那是錯誤而且是荒唐的說法,誤導眾生非常嚴重。

最後,綜合這兩集所說的,作個結論如下:安慧妄說「意根在滅盡定當中是不存在的」,以此來否定及曲解意根的存在,可以證明安慧所說的根本不如法;他所著的《大乘廣五蘊論》當然是邪法,誤導眾生非常嚴重。古時的 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不僅廣破安慧的說法,而且在天竺求法時,也曾對安慧的弟子般若趜多所著的《破大乘論》,著作了《制惡見論》來廣破;在在證明了:安慧及其弟子般若趜多所說的法,乃是錯誤不正確的,誤導眾生非常嚴重。

有智慧的佛弟子們千萬不要被安慧的《大乘廣五蘊論》的邪說所迷惑,不僅成就破佛正法的大惡業,而且也成就誤導眾生的大惡業,未來也要跟著安慧一起下墮三惡道受種種苦,那可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說到這裡,時間已經到了,今天就講到這裡。敬請各位菩薩下次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1/4745-a21_022


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第21集 意根在滅盡定中仍然存在(一)

 


各位電視機前面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的電視弘法節目,這個主題名為「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著的《識蘊真義》來加以說明。今天所要講的子題是:〈意根在滅盡定中仍然存在〉。

前一位親教師已說明安慧在《大乘廣五蘊論》中,妄說意根是假名施設有,他的意思是說 佛所開示的一切有情都沒有意根的存在。像這樣的說法,分明違背 世尊在經中所開示的一切有情皆有八個識——那就是識陰六識、意根及第八識。既然安慧違背 世尊的開示,不管他之前所說的,以及後面所說的與意根有關的種種法,一定是前後顛倒,而且是似是而非。既然是前後顛倒且似是而非的說法,安慧的《大乘廣五蘊論》被收錄在《大正藏》裡而廣為流通,必然成就破佛正法及誤導眾生的重罪,未來的果報真的是很難以善了。

今天就安慧認為「意根在滅盡定中不存在」的說法,來證明那是錯誤、不正確的說法,因為意根在滅盡定中仍然存在,不是不存在,只是祂很微細,一般的眾生很難以親證。唯有已明心證第八識、肉眼見佛性,以及將欲界愛的煩惱斷除而發起初禪的菩薩們,於其他因緣成熟時,於參究中方有可能證得意根—也就是禪宗祖師所說的破牢關,因而成就四果慧解脫阿羅漢的證量—以此來證明意根是真實存在的,不是如安慧所說的不存在。既然菩薩能證得意根,在行住坐臥當中,當然可以現前觀察到意根剎那剎那在作主;以此來類推,當然也可以證明在滅盡定中,意根仍然存在、仍然在運作,不會如安慧所說的意根在滅盡定中不存在。所以,安慧這樣的說法,不僅是不正確的,而且也成為 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中所破斥的十大外道之一。

安慧在《大乘廣五蘊論》卷1曾談到「有情在滅盡定中,沒有意根的存在」,其論文如下:【最勝意者,謂緣藏識為境之識,恆與我癡、我見、我慢、我愛相應,前後一類相續隨轉;「除」阿羅漢聖道滅定現在前位。】說明如下:「最殊勝的意根,就是藏識藉著所生的五根去攝取外境而出生了六塵,意根緣於六塵當中的法塵而作粗略的了別;意根從無始劫來,與我癡、我見、我慢、我愛相應,而且意根的自類種子前後不斷地生住異滅而運轉著,除了阿羅漢證得滅盡定而不再現行以外。」從安慧的主張可以得到下面兩個結論:第一個結論,安慧自己已經證明意根真實存在,與前面所說的意根不存在,前後互相顛倒矛盾;第二個結論,安慧認為意根在滅盡定中是不存在的。

首先談第一個結論:安慧已經證明意根真實存在,與前面所說的意根不存在,前後互相顛倒矛盾。例如,安慧在他的《大乘廣五蘊論》卷1曾談到:【意界者,即彼無間滅等,為顯第六識依止,及廣建立十八界故。】安慧在論中所說的意根:為了顯示第六識依止之所在,以及為了建立十八界的緣故,所以將已滅的前一個意識種子建立為意根,後一個意識的種子建立為意識。由此可知:安慧所謂的意根,其實就是已滅的前一個意識種子。既然他認為意根是意識的前一個已滅的種子,所以他才會認為意根是假名施設有,意根根本不存在這件事。也就是說,安慧為了讓他自己的六識論能夠成立,也為了顯示第六識依止之所在,及為了建立十八界的緣故,特別建立意根這件事。他背後所要表達意思是說:不論是經中、或者論中所開示的意根,那都是假名施設有,根本沒有意根的存在。

然而他這樣說法,與他自己在論中證明有意根存在的說法,完全背道而馳。為什麼?因為他曾提到最勝意者;這個最勝意者,就是意根,表示他知道意根真實存在,不是不存在,否則何必多此一舉而提到最勝意的意根呢?可是他為了讓他的六識論能夠成立,不得不睜眼說瞎話,故意將意根加以扭曲而說意根是前一個意識已滅的種子,後一個意識種子出現就是意識。如是意根、意識的種子輪流交替出現,時而有意根、時而有意識出現。像這樣說法,有下面四種過失出現:一者、意根與意識是兩個不同的心法,又如何是同一個法呢?二者、意根的體性是恆審思量,意識的體性是審而非恆,怎麼會是同一個法呢?三者、意根的體性是有覆無記性,意識的體性是有覆有記性,兩者的體性完全不同,又如何是同一個法呢?四者、意根有遍計執性,意識有依他起性,兩者又怎麼會是同一個法呢?

首先談第一個過失:意根與意識是兩個不同的心法,又如何是同一個法呢?在經中或者論中都開示,一心共有八個識,正如 佛在《入楞伽經》卷8的開示:【復次,大慧!言善不善法者,所謂八識;何等為八?一者阿梨耶識,二者意,三者意識,四者眼識,五者耳識,六者鼻識,七者舌識,八者身識。】佛開示:一切有情都有八個識,那就是識陰六識、意及阿梨耶識,其中意就是意根,阿梨耶識就是阿賴耶識。

佛已經很清楚開示:意根與意識本來就是兩個不同的法,就在各自的境界中流注自類的種子而生住異滅,才能成就唯識學所謂的等無間緣;也就是自類的前一剎那種子落謝,必然引生自類的下一剎那的種子現行,中間不會有自類的種子插入,也不會有他類的種子插入。如果自他類的種子能夠插入,一者、表示那不是等無間緣。二者、有情的見聞覺知的境界必然是錯亂無章的;可是有情的意根與意識的種子在各自的境界中不斷地生住異滅及了別,而且眾生的見聞覺知境界都是井然有序的,並沒有一絲一毫的錯亂。這證明了意根與意識本來就是兩個不同的法,祂們的種子在各自所緣的境界中平等而不間斷地生住異滅及了別。譬如意根的種子流注出來,僅能對法塵作粗略的了別及作主,表示祂的了別慧不好;意識的種子流注出來,能對法塵作很詳細的了別,表示祂的了別慧很好,才能讓眾生領納及受用種種法。由此可證明:意根與意識的體性是不同的,表示意根與意識是兩個不同的法。

安慧明明知道意根與意識本來就是兩個不同的法,卻公然說謊而妄稱意根是意識的前一個落謝的種子,以此來引生下一個意識種子的出現,因而產生意根與意識不斷地交替運行,那是非常荒唐的說法。古時就已經有安慧這一類人的錯誤主張出現,今時的佛教界也有人踵隨安慧之後而提出同樣的主張,譬如在學術界被尊稱為導師者,在他的書上主張大約如下:「過去無間滅的意識種子,為後一個意識種子生起之所依,那就是無間滅的意根。」這位被學術界稱為導師者所說的法,與安慧所說的完全一樣而沒有任何差別,都是主張意識前一個種子落謝,因而建立為意根;意根的種子落謝了以後,必然引生下一個意識種子出現,那就是意識。如是意根、意識不斷地交替運作著,時而有意根、時而有意識出現。

為什麼他們會有這樣錯誤的主張出現呢?這是因為他們都是六識論者,心中只有眼等六個識存在,不承認 佛所開示的意根及第八識存在。如果他們不把 佛的八識論加以否定、曲解的話,又如何成就他們所謂的六識論呢?又如何在佛教界、學術界立足呢?所以,他們一定會想盡辦法加以否定、曲解,來成就他們所謂的六識論。所以這位在學術界被尊稱為導師者,在他的書中想盡辦法對意根加以否定、曲解,譬如曲解意根就是真心第八識、曲解意根能生意識、曲解意根就是意識、曲解意根就是意識細分等等。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卷36曾開示【於實有事起損減執】,也就是說,於真實有而存在的事實加以否定、曲解及損減而產生執著的人,就是損減執外道。安慧及這位被學術界所尊稱的導師者,都不承認意根真實存在的事實,故意曲解意根為意識前一個已滅的種子等等,不僅是 彌勒菩薩所破斥的損減執外道,而且也成就破佛正法的大惡業,未來的果報難以想像啊!

接下來談第二個過失:意根的體性是恆審思量,意識的體性是審而非恆;怎麼會是同一個法呢?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卷2曾開示:【識所變相雖無量種,而能變識類別唯三:一、謂異熟,即第八識多異熟性故。二、謂思量,即第七識恆審思量故。三、謂了境,即前六識了境相麁故,及言顯六合為一種。此三皆名能變識者。】玄奘菩薩已經很清楚開示:第七識,也就是意根,祂的體性是恆審思量。恆的意思是說:祂無始劫來就在,與第八識在一起,互為難兄難弟,故名為恆。雖然意根的體性是恆,但為第八識所生法,未來還是會壞滅,所以阿羅漢入了無餘涅槃,意根還是會滅的。審的意思是說:祂對五塵上所顯的法塵有所了別,只是祂的了別性,不是像意識那樣能夠作很詳細及專注的了別,僅能對法塵作粗相的了別,僅能對法塵重大的變動有所警覺,所以祂的了別慧不是很好。思量的意思是說:意根將第八識據為自內我、為我所擁有,執意識為我,所以每一剎那都在作主,沒有不作主的,除了二乘的四果人於捨壽時入無餘涅槃以外;因為無餘涅槃已無任何一法存在,當然也包括意根在內,僅剩下無餘涅槃的本際存在,也就是一切有情皆有的真心第八識獨處於極寂靜的境界中,就算佛也找不到祂了。由於意根有恆、審、作主的體性,因此唯識的增上慧學,稱意根有恆審思量的體性。

然而意識的體性是審而非恆,是為第八識所生法,正如 佛在《楞嚴經》卷3的開示:【意、法為緣生於意識。】(《大佛頂如來密因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3)也就是說:意識的出現,必然要以第八識為因,藉著意根與法塵相接觸,才會有意識從第八識出生;意識出現了,能對法塵作很詳細的了別,因而有眾生所領納及受用的諸法出現。這告訴大眾兩件事情:第一件事,證明了意根是真實存在的,不會如安慧及被學術界所尊稱的導師者,從根本否定、曲解意根的存在。第二件事情,意識既然是從第八識出生、是為第八識所生法,未來一定會壞滅,所以意識不是常住法——非恆。

譬如在睡著無夢時,意識一定會斷滅,因此在睡覺時,不知道自己在睡覺,才能成就世間所謂睡眠這個法。如果知道自己沒有在睡覺,表示意識現行了,意識也很清楚了別自己沒有在睡覺,不是嗎?當有情在眠熟位時,意識斷了,須待隔天天亮了以後,意根警覺天亮了,意根警覺法塵有重大的變動,於是促使意識現行;意識現行了,前五識也就跟著現行了,因而成就世間醒來這個法。所以世間有睡眠及醒來這兩個法出現,表示在眠熟位意識斷了,所以不知道自己在睡覺;醒來時,意識現行了,所以才知道自己醒來了,這證明了意識不是常住法。

既然意識在眠熟位會斷滅,在昏過去的悶絕位、在正在死亡的正死位、在無想定中、在滅盡定中、及重度麻醉中亦復如是,意識也會斷滅。從這裡可以證明:意識不是常住法,所以不是恆。然而意識有其特性,那就是能夠很專注地了別法塵,因而了知世出世間的種種法出現,而為有情所領納及受用。譬如,祂不僅能夠了別前五塵的粗相分別,如青黃赤白之顯色等,而且也可以了別前五塵所不能了別的細相分別,如高矮長短之形色、屈伸俯仰之表色、氣質氣色之無表色等。由於意識不是恆常的法,但能夠作很詳細的了別法塵,所以唯識的增上慧學,稱意識有審而非恆的體性。

此外,可以再舉一個譬喻,來說明、來證明意根與意識本來就是兩個不同的法。譬如遇到逆境而違逆己心時,意識觀照到脾氣就要發起來了,意識也警覺自己要有理性,不要隨便發起脾氣,可是意根依據往昔所熏習的習性而作主,因而發起脾氣而有非理性的行為出現,因而有了種種瞋恚的行為顯示於外。這已經很清楚地告訴大眾:意根與意識本來就是兩個不同的法同時在運行著,各自在自己所緣的境界中流注自類的種子而運行著。顯然意識觀照到而且理性地吩咐自己不要發起脾氣,可是自己還是沒來由地發起脾氣。如果意根與意識是同一個法的話,當意識觀照到脾氣要發起來時,應該可以很理性地控制自己的脾氣不要發起,可是現見並不如是,脾氣還是照樣發起來而顯示於外,不是嗎?這證明了意根與意識本來就是兩個不同的法,又如何是同一個法呢?

又意根有恆審思量的體性,意識有審而非恆的體性,祂們兩者的體性截然不同,又如何可以說是同一個法呢?安慧及被學術界所尊稱導師者,當他們面對真善知識評論時,又如何能夠自圓其說呢?又如何能夠全身而退呢?如此可知:他們主張意根是意識的前一個已滅的種子,不僅是錯誤的說法,而且還誤導眾生走上外道法,實在太不應該了。為什麼這些人會有錯誤的說法出現呢?這都緣於他們不相信 佛的開示。既然連 佛的開示都不相信了,又如何證得意根的存在呢?也因為如此,他們才會主張一切有情僅有六個識的說法出現,也就是他們是六識論者,不相信一切有情皆有八個識;所以,才會有安慧及學術界被尊稱為導師者這一類人出現。像這樣的人,在菩薩五十二階位當中,屬於十信位的新學菩薩,都還在熏習對 佛的開示產生信心;他們在十信位熏習圓滿以後,才能轉入十住位的初住位,開始行六度的布施度,開始行菩薩的六度萬行。

說到這裡時間已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1/4744-a21_021


2022年11月12日 星期六

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第20集 意根非假名施設有,是攝歸現象法界十八界之一法(四)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佛教正覺同修會所為您製作的三乘菩提系列電視弘法節目。這個單元是探討「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今天題目子題是〈意根非假名施設有,是攝歸現象法界十八界之一法〉,這是第四集的節目。我們這個題目總共四個單元,這是最後一個單元的題目探討。

上一集節目中,我們談到這一個題目的第三項綱要,來探討意根跟意識這兩個法界所不同的自性,來證明意根是十八界當中另外一個獨立的法界,並不攝歸意識這一界。上一集節目,我們已經為大家說明第一小項意根末那所具有的自性。

我們繼續來探討說明第二小項──意根的自性跟意識的自性有什麼樣的差別法相:第二個意根自性說:意根末那具有「遍計所執」的法性,而且能夠默容諸法,能夠緣一切境界相。這個意涵在講:第七識意根末那具有「遍計所執」的自性,這樣的自性是不同於意識這個法界;意識在同一剎那只能緣於同一境界相,但是意根這個法卻能夠默容諸法,因為祂能夠同時緣於一切境界相。由於意識這個法,祂在同一時間、同一剎那,只能緣於同一境界相,所以祂必須要專注於一境,也因此對於祂所緣的這個境界相,祂能夠作非常詳細的了別。

我們可以舉日常生活當中的例子來說:當我們在跟別人對話的時候,這意識心的我,只能專注聽對方一個人說話,才能夠清楚分明他說話的內涵,但是如果同時間有兩個人以上,甚至更多人跟你說話,意識心我就不能夠同時聽得很分明,必須要回來專注在同樣一個人身上的話語當中,祂才能夠很分明瞭解說話的內涵;但是當然就對另外一個人或者其他的人同時間所說的話,祂無法作詳細分別。這就是意識心我所具有的自性,這個心只能專注一境,不能夠緣於一切境界相。

但是我們剛剛說到第七識意根末那我,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自性,這個心能同時緣於一切境界相。我們來舉上面剛剛的對話例子來看:說有幾個人同時間跟你對話,這個時候是我們身中的意根末那我,在緣這一切境界相,那麼當時的意識心我,如果想要清楚分別對方說話的內涵,意識心必須要專心聽其中一個人講話,才能夠詳細分別話語的內涵;可是另外一個心意根末那我,在同時間卻能夠緣你以及所有人所有對話的這些境界相,但是就是因為意根末那會遍緣一切境界相的關係,這也造成這個心祂對外的了別慧變得非常差,也就是意根末那我是完全無法知道這些人跟你講話的內涵。

那麼我們就繼續進到下一小項──意根末那的自性,就能夠知道第三項意根末那的自性說:祂不了別五塵,同時祂了別的法塵,但是祂的了別慧卻非常差。意思在講:意根末那不能了別五塵境相,只能了別六塵中的法塵,可是意根因為遍緣一切境界相的關係,這個心只能了別法塵有了變動相,可是對於法塵真正內涵,其實祂還是完全不能知道,祂需要依賴意識心的我伴隨現前,藉由意識心才能夠去作詳細分別。

這就談到下一項意根的自性說:意根的了別慧很差。原因在於祂是遍緣一切境界相,祂對於六塵上的了別性,需要伴隨意識心同時生起才能夠分別。意思就在說:意根祂的遍緣非常的廣,祂遍緣難以計數的境界相,當然會讓祂沒有辦法去詳細分別所緣的每一個境界相;由於無法分別所緣這些法塵境相,可是又因為這個心—意根末那—具有遍計所執一切法的這樣自性,所以意根末那我,也會內執意識覺知心為自己,就會作意令第八識如來藏來配合流注意識心的法種,使得意識心我能夠同時現前,藉由意識心我來了別所想了別的法塵內涵。

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也是可以經常去體會上面說的情形──上面說的八識心王運作的情形。譬如說在天將亮、快要睡醒的時刻,我們八識心的運作情形是這樣子的:首先有意根末那我警覺到有了外法塵的變動(比如天變得明亮,有了種種聲音的擾動等等),末那警覺到了這樣的法塵變動相,但是末那無法知道這個法塵的詳細內涵,因此會作意令這個意識心我現前幫祂作分別,乃至繼續令前五識心的我,比如耳識或是眼識一一來現前,最後藉由前六識心的分別,才會知道說天已經亮了、是起床的時候了,意根末那我因此就會作最後的決定,要起床了。但是如果當時色身還是疲累的,雖然經由六識心的我,已經知道天亮了、該起床了,但是這個時候意根末那我就會作出另外一個決定──繼續睡覺的決定,就不會作意讓第八識來配合流注,繼續現前這前六識心,於是你又昏昏沉沉地睡去了。這樣八識心王的運行非常的完美,彼此合作無間,因此才能夠成就一個有情眾生能夠在世間生活以及生存。

所以,意根的自性是截然不同於意識心的自性,意根了別慧非常差;相對來說,意識心卻能夠作非常詳細、細微的分別,原因已經剛剛前面說過,因為意根遍緣所有的境界相;而意識心同時間,只能專注同一個境界相的關係。在十八界中,意根這一界跟意識這一界,祂們的自性有種種的自性差別法相,當然是要攝歸不同法界,主要就是因為祂們有自性差別的關係。但是安慧在他的《大乘廣五蘊論》當中卻妄說佛法。他無法瞭解意根跟意識這一界具有如此截然不同的自性,因此才敢大膽把意根攝歸到意識去,甚至說現象界中根本沒有意根這個法,說意根只是假名安立的法。這當然在妄說佛法,所有學法大眾切莫信受,避免被誤導而入了六識論的邪見中。

意根末那還具有哪一些不同於意識心的自性?我們繼續舉出下面這幾點自性來說明。第五項意根自性說:意根末那沒有「證自證分」,這個末那我是不能返觀自己的存在,也就是我們有情眾生都不知道我們身中有個意根末那我。

那麼第六項意根的自性說:意根末那是善惡業果受報的主體。我們前面有說前六識心都是世世每一世都會斷滅,只有意根末那我會去到下一世,當然第八識也是會去到下一世。但是善惡業果受報的主體就是這第七識意根末那。

第七項自性,意根末那就是一般人口中所說的你、所說的我,祂是真實存在的自內我。

第八項意根的自性:唯識學把意根末那分成有「染汙末那」以及「清淨末那」。

由於有染汙末那、清淨末那,所以第九項自性說:凡夫眾生要修學佛法、要修行,最後能夠轉凡成聖。這個關鍵就在轉易意根的染汙末那的法性,轉成清淨末那。因為這個意根末那在佛地已經能夠全部轉染成淨,所以第八識的佛地心,能夠跟五遍行、五別境、善十一,總共二十一個心所相應。這樣的法理極為甚深,只有近於佛地的妙覺菩薩,才能夠了知一、二當中的道理。

時間的關係,以上的自性,沒有辦法每一個每一項詳細來說明,另外經論當中,其實還有非常多的意根末那自性,不同於意識這一界,篇幅所限,我們也沒辦法詳細一一列出。總之,這兩個法界有種種的自性差別,是不可以如安慧妄將把意根攝歸到意識去了。

在第三項綱要的第二小項,我們要由 玄奘大師所造的《八識規矩頌》,當中就已經有說明「意識界」跟「意根界」各有各的規矩,也就是祂們的自性是有差別的,是不可以把意根攝歸意識。

我們先介紹一下 玄奘大師:玄奘大師在唐朝荷擔起如來家業,將 釋迦如來一代清淨正法教,重新復興於中土,使我們末法後世學人才能夠繼續聞熏佛的八識正法教,是我們中國傳統佛教能傳續至今的最重要代表人物。在大師所造《八識規矩頌》中,大師傳續 釋迦如來八識正法教,也在當中清楚界定有情眾生的心,總共具有八個種類的識心;而且在偈頌當中,一一說明各自的規矩,因為有情眾生總共有八個識心,每一個識心,各有祂的運行法相,有祂的功能體性,也就是各有各自的規矩、各自的自性,所以這一部論才會立名為《八識規矩頌》,主要就在說是各有規矩的,一一心是不會互相逾越的關係。

我們下面就引用部分的頌文,玄奘大師怎麼樣來建立意識界、意根界的規矩,就能夠瞭解這兩個法界有什麼自性差別。

在頌文當中談到第六識意識這一界的自性規矩說:【六識頌: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輪時易可知;相應心所五十一,善惡臨時別配之。】(《八識規矩頌》)

論文當中談到第七識意根這一界,說祂的規矩是:【七識頌:帶質有覆通情本,隨緣執我量為非;八大徧行別境慧,貪癡我見慢相隨。】(《八識規矩頌》)這個偈頌談到了意識界跟意根界相應的心所法是有不同的。頌文當中就說意識界「相應心所五十一」,意思在講第六識意識心功能非常的強大,這個心王祂相應的心所法,祂是具足跟五十一個心所法全部都能相應;而第七識意根末那這個心,卻只有相應十八個心所法,所以上面頌文才說「八大遍行別境慧,貪癡我見慢相隨」,就是因為意識心祂有具足的心所法作支持、作為助伴,尤其意識心具足有五遍行、五別境心所法支持的關係,所以這個心能夠詳細分別六塵境相;但是另外一個法界,另外一個心──意根末那,祂在別境心所法上面,祂卻只有相應「慧」心所,所以之前本文才會說「末那了別慧很差」,原因就是因為末那沒有「欲、勝解、念、定」這幾個心所法作支持、作為助伴,來為祂作分別境相。

簡要來說明這個偈頌的部分義理,就知道意識、意根是兩類不同的識心。這兩個識心的自性是截然不相同;意識心能夠勝解詳細分別境界,但意根卻沒有足夠心所作支持,所以只能分別法塵的大變動。所以這兩類識心,當然不是同一種心,不可以如同安慧及其後代隨學者之所說,把意識的細心或是意識的一分,假名安立說就是第七識意根,藉著這個方式來說意根根本不存在,是假名施設的,本來就屬於意識。這就是安慧在他的《大乘廣五蘊論》當中所妄說自己的創見,這當然不是世尊的八識正法教,是附佛外道法教。

玄奘大師《八識規矩頌》論義很深,期盼未來緣熟時,平實導師會詳細來註解這些頌文,大眾未來就能依地上菩薩的詳解,能夠正確瞭解頌文當中的義理。今天節目的時間篇幅很有限,只能簡略提出這部分法義,為大眾來證明:意根跟意識這兩個法界,存在種種自性差別,不可以把意根攝歸意識,甚至否定第七識意根的存在。

本文的第四個綱要:要由法出生的四緣來論述,意根不是無間滅之前位意識。在第一集節目中,我們有引用安慧的外道文,安慧在文中說:意根就是無間滅之前位意識,而且認為只是意識無間滅之前一分位意識種子,主要為了顯示現前第六識意識心依止之所在。所以安慧就把這已滅之「前意識種子」,也就是這現前意識心能出生的「等無間緣」,建立成意根。

我們來看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卷3就有談到:一切法出生需要四緣。這當然包括意識心能出生也是依照這四緣,在卷3的文說:

【又有四緣:一、因緣,二、等無間緣,三、所緣緣,四、增上緣。因緣者,謂種子。等無間緣者,謂若此識無間,諸識決定生,此是彼「等無間緣」。所緣緣者,謂諸心、心所所緣境界。增上緣者,謂除種子,餘所依;如眼及助伴法望眼識,所餘識亦爾。】

所以意識心能出生的第一項「因緣」,就是在說一切法出生的根本因──第八識如來藏心,又名阿賴耶識,以及這個阿賴耶識如來藏所含藏的識心法種。

第二項是等無間緣,意識心能夠出生須有兩種等無間緣具足才能出生,一個是意識心自類種子,前後相續相等無間斷。第二項等無間緣就是第七識意根。至於論中談到所緣緣跟第四項增上緣,時間關係,我們這裡暫不作解釋。

意識心能出生,簡單說就是意根觸法塵,根塵觸和合眾緣具足,才有意識心的出生;也就是一定要具足上面所說的四緣。安慧把意識心能出生四緣當中,也就是兩種等無間緣的第一項「等無間緣」,就是意識心自類種子前後相續相等而無間斷,或說為無間滅之前位意識。安慧把這個錯建立成意根,強將意根歸入回意識界。

實際上,意識心能出生的第二項等無間緣,才是意根末那。依據 彌勒菩薩論中的開示:意根末那是現前的意識心能出生的四緣當中的「等無間緣」。也就是意根末那是意識心能夠被出生的眾因緣法之一。

經中經常開示意根觸法塵,藉由根塵觸和合能夠出生意識心;但是安慧卻錯亂地把能出生意識這個「子法」的這些「母法」,這個母法也就是眾因緣之一的意根末那,又回歸攝入到被出生的這個子法,但是被出生的子法又可來含攝母法,甚至說是上於母法。如此我們可以知道安慧是沒有智慧的,強把能出生意識的「意根法界」,說成是意識法界的一分,甚至直接說意根就是意識,甚至在論中說意根只是假名施設,現象法界根本不存在這個法。這個說法當然是他的胡亂創見,是嚴重謗佛、謗法的惡行,大眾切莫信受這樣的附佛外道見。

由以上四集總共四大綱要的論述,學法佛弟子們就可以清楚知道:安慧等人否定了第七識意根末那跟第八識如來藏,他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六識的邪見,來否定 世尊的八識正法教。這當然不是 世尊的正法,所有學法大眾應當遠離這樣的附佛外道邪見,避免被他們所誤導。

今天時間的關係,我們就說到這裡。謝謝大家的收看!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1/4733-a21_020


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第19集 意根非假名施設有,是攝歸現象法界十八界之一法(三)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佛教正覺同修會所為您製作的三乘菩提系列電視弘法節目。這個單元是探討「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今天題目子題是〈意根非假名施設有,是攝歸現象法界十八界之一法〉,這是第三集的節目。

在上一集節目中,我們已經為大家舉出 佛在哪一些經文當中,已經有宣講十八法界,而且是具足宣說這十八界,當然不是安慧論中否定「意根」這一界所講的十七法界。在本文的第二項綱要的第三小點,我們要繼續為大家舉示 佛菩薩經論當中,曾經有對「界」這個意涵作過開示。所以第三小項的子題是「十八界中一一界各有法種,界者又名種子、界限、功能差別」。

十八界當中一一界各有各自法種,也有各自的自性,也就是都有它的功能差別。因為有差別,所以用「界」這個名相,主要就是要告訴學法大眾,這一一界之間是有各自的法界界限,各界不會互相來攝屬。十八法界就是把「現象法界」用這十八界來含攝說明一切法。因為一一法界各有自性差別,所以 世尊才建立十八界,因為這樣才能夠具足含攝說明世間一切法。

在彌勒菩薩的《瑜伽師地論》卷21,就有這一段對「界」的意涵的開示:【答:或名種子、或名為界、或名為性,是名差別。】這段論文意思,就在界定「界」的意涵:說界就是種子,種子就是有自性;而這個「界」也在代表說:各種子之間是有自性差別。所以說,這個名詞是代表一一界彼此間有各自法種,各自法種的功能自性上,都是有差別的,建立界就是有界限不會相踰越,一一界之間不會互相攝屬,所以才會建立這十八法界。

世尊在阿含的經教中就把蘊處界現象法,用這「十八界」來含攝說明一切法,這個數量不可以增加也不會減少,更不會如同安慧所說:要妄將把意根這一界,要用意識(就十八界當中的意識)來含攝,也就是妄將把十八界就減少成十七界。這原因是因為:意根界跟意識界之間各有各的法種,就是祂的功能自性彼此是有界限的,是有自性差別的,世尊才會須要立成兩個不同法界。

由以上經論舉出對「界」的意涵解釋,大眾可以瞭解安慧論中是妄說:「十八界中的『意根』只是 佛方便施設,是 佛當年為破外道才廣建立意根這一界,說這樣經中才會變成有十八界」;甚至說:「意根只是假名施設,根本不存在於現象法界當中,其實祂就是意識法界的一分。」這當然在妄說佛法,也是毀謗 世尊、謗法的嚴重惡行;這樣子在否定 佛說的八識正法教,建立他的六識論邪見,這樣的邪見誤導了無數後代學法的人,造作的惡業果報真實不可思議啊!

接下來在本文的第三項綱要,要詳細為大家說明意根法種的內涵,也就是「意根」這一界有什麼自性?而且跟意識這一界具有什麼樣的自性差別,才會建立成兩個不同的法界。能瞭解意根這界所具有的獨立自性,學法大眾就會知道「意根」這一界的自性,都不是「意識」這一界所具有的自性,這兩個法界之間的自性,是有自性差別的,有種種的差別法相,是不同的法。由這樣的知見建立就會知道:「意根」當然不會是安慧所妄說的是「意識無間滅之前一分位意識種子」,更不會進一步說「意根就是意識的一分」,或乾脆直接說「意根就是意識」,而來主張說「其實有情眾生不是有八個識,是只有六個識」,這就是他們所建立的六識論邪見,不同於世尊所說的八識正法。

所以第三個綱要的主題就是:意根界為十八界之一界,具有獨立的自性,跟意識這一界有種種自性差別,不可以把祂攝歸意識界。

在這個綱要的第一小項,我們先來說明:第七識意根末那到底具有什麼樣不同於意識的自性?在三轉法輪諸經當中談到了「意根」,就是十八界當中的六根當中的第六根,名稱就是「意根」;而這意根也就是 佛說有情眾生總共有八個識心的第七個識心,也是唯識經論中所說的末那識。在經論當中之所以建立這第七識心名為意根,原因是因為第六識意識心是以這第七識心為根,也就是意根是意識心能出生的所依根的緣故。十八界當中的意根,是心、是識心,並不是色法,也就是祂不是物質的法。過去就有佛教界的某位導師認為意根是色法,甚至說就是我們身中的大腦,就是因為知見上有了錯誤。

世尊在阿含經教中教導弟子們要去觀行「現象法界」諸法時候,應當運用「四尋思」的方法,也就是要去尋覓、思惟、觀行,在這現象法界中十八界諸法的運行。在你靜坐的時候,或者是在經行的時候,去思惟觀察現象法界所現前的這一一法界的諸法,也就是在性境現量上,去觀察這一一界的「名、義、自性、自性差別」。

經由這樣的觀行來確認一一界所建立的「名」其實是虛妄假有法,而所建立的「義」更是虛妄假有安立的法,而說這個界所擁有的「自性」,也就是所有的功能體性,事實上也是緣生緣滅、因緣和合,無常生滅、虛妄假有的法;乃至最後要去確認,你所觀行的這個法界跟其他法界各自的體性,也就是各自的自性,有什麼樣的差別法相。由這樣的差別法相,你就能夠確認一一界的自性是不相同的,因為它們自性是有差別的,就不會把十八界彼此之間混淆不清,甚至把某一法界誤會成為十七法界當中的另外一界。

要完成這樣的四尋思觀行,當然要對一一法界的內涵自性必須有正確知見,才能夠開始真正去作觀行,作四尋思的觀行。經由這樣的觀行,主要的目的要斷除眾生的身見(或者叫我見),來確定蘊處界這十八界我都是因緣生滅無常、終歸壞滅的法,是苦法、是虛妄空相法、也是無我的法性。這樣的我見能斷除,就不會執取蘊處界我為真實常住不壞的我。在阿含經教中,與 平實導師的教導中,都再三指出我見的斷除,是我們學佛法人學法首要之務。

在逐一細講「意根」界的自性之前,我們先為大家略說「意識」這一界有何種自性;大家就能在下面解說意根自性的時候,可以從法理上先作比量思惟:這兩個法界自性上確實存在什麼樣的差別法相,兩者是攝歸不同法界的,並不是同一個法。

第六識意識心的自性,或者說第六識心的體性,簡單說就是:這意識心是能夠分別六塵當中的法塵,當這個心與前五識心和合運行時,也同時能分別五塵的細相。但是當你入睡之後,進入作夢的階段,所現前的夢中獨頭意識,不僅能分別夢中五塵境相的粗相,也可以分別五塵的細相境界。所以,第六識意識心功能體性非常的強大,這個心祂能:記憶思惟、能歸納分析、能作整理比對,也能回憶過去之種種,也能憧憬未來,祂更能天馬行空作種種的創造、發明等等,所以祂的體性很強大。意識心這些自性,都不是意根所擁有的自性。也就是說,上面所談的意識心的自性,都不是意根所能作為,不屬於意根的自性。

以下就逐一為大家來說明:「意根」具有何種不同於第六識意識心的獨立的自性,大家就能夠瞭解這兩個法界到底存在什麼樣的「自性差別」,也就是說祂的自性是不相同的,那你就不會把這兩個界混淆在一起,當然就不會如同安慧等人分不清意識界跟意根界這兩界的差別,而把祂混淆在一起。

第一項意根的自性說:第七識意根末那具有恆審思量、處處作主分別,具有恆而審之、從未斷滅;也就是說,祂從來沒有斷滅過,只有阿羅漢要離開三界,進入無餘涅槃才會滅盡。這個意思在講:意根末那是眾生真正作主決定的心,這個心是恆審思量,剎那剎那都在為意識我作主決定。舉例來說,如同電視機前的觀眾聽法到這一刻,其實每一剎那剎那在作主決定要不要繼續聽下去的那個「心」,是我們的第七識意根末那在為你的意識心我作最後決定。一般沒有學法的人,或者是不具有八識心正知見的人,他們並不能知道自己身中有個「意根末那我」在為他作主決定。凡夫眾生沒有這個知見,總是認為是我現前的「意識心我」在思量作主決定一切的事。

我們可以舉現實生活當中大家比較容易體會的例子來作說明,大家就比較能瞭解,確實是由第七識意根末那在背後決定了你的所有一言一行,而你現前知道的意識心我,其實根本作不了主。

舉例來說,有一位有心想要戒菸的老菸槍,當他辛苦忍了幾天的菸癮,可是到後來雖然意識心我很理智思惟知道:如果我又不能安忍抽了一根,這戒菸就不會成功,會功虧一簣;但最後終究還是抵不過菸癮,戒菸到最後那一剎那,他還是投降了,因為他又抽了所謂的最後一根菸,使得這次戒菸又無法成功。

那麼,是誰在最後一剎那違背意識心我作了再抽一根的決定?其實就是他自己身中的「第七識意根末那我」。所以,日常生活中如果意識心我跟背後的意根末那我所作決定相一致的時候,眾生是很難察覺有一個真正在作主決定的我,就是末那的我;但是當兩者所作的決定是不一致的時候,你才會隱約警覺好像有那麼另外一個我,真正在背後為我作主決定,其實那就是意根末那我。上面只是生活當中一個可以舉出的例子,其實我們還有非常多生活中無數的例子,學法的人都可以現前去體會隱藏在意識我的背後,這個末那我確實是存在的。這也就是我們修學佛法的人,在日常中應當經常在歷緣對境中去作觀行的功課。

又說意根末那識這個心,具有「恆而審之」的體性,不同於第六識意識心我是「審而非恆」;也就是說,這兩個心的自性,是有很多的差別法相的。比如意識心的我每天是夜夜眠熟無夢的時候,就會斷滅不會現前;乃至這一世意識心我,最多也只能運行到這一世捨報之後;當然如果有經過中陰身的階段,這一世的意識心最多也是運行到中陰身捨報的時候,是沒有辦法去到後世的;那麼捨報的時候就會進入唯識五個無心位所說的「正死位」,捨報進入此位,這一世意識心的我就斷滅了。也就是這一世意識心的我,其實無法去到下一世,原因就是因為有情眾生每一世意識心的我都是全新的意識心,是因為祂都是依重新再出生的這個大腦勝義根為緣,才來出生另一個全新的意識心我。所以這個就是為什麼我們每一世再來人間受生,有情眾生都是沒有辦法知道我們過去世的種種,原因就是在這裡,因為每一世的意識心都是重新再出生,都是全新的緣故。

但是相對來說,這個意根末那我祂卻是世世常住,沒有一刻斷滅的時候。每一世末那我在捨報之後,這個意根末那我跟第八識如來藏就會一起去到下一世,入住到下一世有緣父母的受精卵位中;也就是每一世捨報後,去到下一世有情身中的第七識意根跟第八識如來藏,都是同一個第七識意根、同一個第八識如來藏。這第七識、第八識,就是有情眾生所具有的八識心王當中唯二的兩個識心;因為這兩個心,都是恆而常住不壞滅的心。

對於還沒有能力出離三界生死的凡夫來說,或者是已經有能力出離三界生死卻世世留惑潤生,發願要在人間行菩薩道的大乘聖位菩薩(也就是初地以上菩薩)來說,意根末那我都是恆而永無壞滅的時候;但是,如果對於一位定性聲聞阿羅漢來說,他在捨報的時候,仍然是需要滅盡意根末那我;因為捨報的時候,一定是要滅盡一切法,才能夠入無餘涅槃。所以阿羅漢入涅槃,是包括意根在內一切法都是要滅盡的。

這也是第七識意根跟第八識眾生的真實我如來藏,這兩個心所不同的地方;因為有情眾生第八識是真正的常恆,永無壞滅的時候。從凡夫位一直到阿羅漢位入無餘涅槃,乃至到了大乘的究竟佛位,這第八識心都是常住不壞滅的,祂是眾生真正不生不滅的真實我的緣故。

所以意識心我,祂的體性是「審而非恆」,但是第七識意根末那我卻是「恆而審之」的自性,這兩個心的自性存在這麼顯著的差別,當然是攝歸不同法界;不會是安慧所妄說的,說意根這個法是假名施設來的,甚至說意根是意識之所含攝。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安慧等人他們是具足我見的凡夫,並沒有依 佛世尊的教導去作界差別的尋思觀行,但是安慧卻自己妄加揣測,甚至大膽否定。佛宣講一定具足十八法界,安慧卻敢妄說成只有十七界,主要就是他要把現象界當中「意根」這一界給否定掉,把法界說成只有十七界。

那麼第七識意根末那在唯識經論當中,還有釋義這個心,還有非常多不同於第六識意識心的自性。比如祂的第二項自性說:意根末那具有遍計所執的自性,而且能夠默容諸法,能緣一切境界相。第三項自性說:意根末那這個心是不了別五塵的,祂只有對法塵的大變動能夠作分別,也就是祂的分別、了別慧是非常差的。第四項意根末那自性說:祂的了別慧很差,原因來自於祂遍緣一切境界相的關係;而且祂對於六塵上說祂能分別,主要還是需要伴隨意識心同時生起,才能藉由意識心去作分別。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上面談到第七識意根所具有這些不同於第六識意識心的自性,我們要留到下一集節目當中,再逐一為大家詳細介紹這當中自性的內涵。

歡迎大家繼續收看下一集節目,謝謝大家收看。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1/4732-a21_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