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電視弘法節目《菩薩正行》系列。今天要談的題目是:什麼樣的人能夠得到三歸依?
在上一集當中我們談到了四聖諦,也說明了聲聞的四聖諦和菩薩的四聖諦是不同的。而菩薩的四聖諦的觀行是不共於聲聞解脫道的,在六種諦現觀當中最關鍵的就是要能夠明心見道;明心見道是大乘菩薩修行的最重要的起步,由明心見道以後,才能夠繼續完成「現觀智諦現觀」以及明「現觀邊智諦現觀」,乃至於成就佛道的「究竟現觀」。
那今天呢,我們今天就是要繼續為大家說明:如果說一個人他相信了 佛陀說的法以後,他如實地修行,這樣的人能夠信受佛語,就算是能夠真正得到三歸依;但是也有些人他是無法得到真正的三歸依,他的三歸依只是依於表相,或者是跟人家湊熱鬧。所以善生菩薩就問
佛陀,在《優婆塞戒經》是這樣說的:【善生言:「世尊!何等之人得三歸依?何等之人不得三歸?」「善男子!若人信因、信果、信諦、信有得道,如是之人則得三歸。若人至心信不可敗,親近三寶、受善友教,如是之人則得三歸,優婆塞戒亦復如是,若能觀是優婆塞戒,多有無量功德果報,能壞無量弊惡之法。」】(《優婆塞戒經》卷六)所以這一段經文,佛陀如實地開示說:「如果有一個人能夠信因、信果、信諦、信有得道,這樣的人才是得到三歸依。」如果對於因果不相信,對於
佛陀所開示的聖諦義理不相信,對於能夠修行見道不相信,這樣的人是不能證得三歸依的。所以 佛陀這樣的開示,對於善生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信」這一件事情其實是三歸依的首要。
信因,譬如相信一切法一定有其因,不論是任何法,只要造了就一定會因這個「因」而成為後面的「果」;如果心中起了善念、惡念,未來也就會有善因、善果的呈現,或惡因、惡果的呈現;所以如果能夠信因的話,就知道現在所有的起念其實就是因,縱然只是我們的身口意行當中身行、口行沒有動,只是意行動了,意念當中造了貪業,這樣就沒有辦法把善法欲增長,而這樣子雖然是微小的惡,但是這微小的惡心,也都會記持在我們的第八識如來藏心當中,心就無法清淨。所以這樣子未來,或者是說因為起了貪念,在下一念當中,心就沒有辦法平靜;這也是我們常常會聽到許多人會有這樣的ㄧ個心念:「奇怪!我明明沒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因為他沒有感覺到,其實自己前面心已經動念了,所以會產生不好的結果。所以經典當中會告訴我們:「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對一個菩薩修行人而言,他如實瞭解因果酬報,所以任何的一個作意、任何的一個心念起行,都會非常的謹慎;「如是因,如是果」這個部分是絕對不虛的!
接著就是信果。信果就是相信一切法莫非是果的呈現,也相信一切法都會有它的結果。也是因為這個樣子,目前在承受了什麼樣的果報現前,會去思惟到:「那是因為我過去世有造這樣的因。」所以菩薩對於目前所呈現的果報不會怨天尤人,也就是經典常常說:「隨緣消舊業,更勿造新殃。」因為信因、信果就會相信四聖諦,乃至於大乘法第一義諦必定是真實的諦理,所以就會努力地清淨自心,三歸依就會更加清淨的。
還有就是要相信世間必定有得道的人,也必定有讓人家修證能夠證道的法門。這個並不容易!因為一般世間人都是迷於表相,在表相上檢視:這樣的道場是不是大山頭?是不是徒眾很多?是不是有高學歷?或者這個弘法師是不是口才很好?他有特別的功能?或者這一個弘法師是能夠得到元首或者富豪的認同?乃至於是不是長相特別端嚴?也有是以他的修行來看:看他持戒很清淨,或者他曾經在山洞裡面窩過,或者這個人不說話,或者這個人天天打坐修苦行,以這樣子就認為這個人是得道的;這都是隨著世俗群想來認定。另外有一類的人是不相信!我們知道廣欽老和尚他是一位得道的高僧,在他示現滅度以後,就有人不相信說現在還有能夠得道的。也有人說:「只要一句佛號打到底,不要管他什麼解脫道、佛菩提道,這不可能會有人證得的!」所以平實導師在弘法的初期,他把明心見性的法和盤托出,親自送去給人;可是當時那些能夠得到平實導師親自送上門的法師們,他們都不相信!因為他們看平實導師只是一個在家居士,怎麼可能會有深妙的法?這就是依人不依法,而不去如實檢視:法的內涵是什麼?只是依於表相。所以在這個部分,他們雖然有福報能夠得到平實導師親自把法送上門,但是因為他們的信不具足,所以有這樣的福報,也沒有辦法得道。所以是否信因?是否信果?是否信諦?是否信真的有得道的人?這四個條件如果都具足,我們才說這個人是有清淨三歸了;如果這四個條件差一個,都不能算是有清淨的三歸。
另外,要得到清淨的三歸,而且能夠真的得到這個三歸依戒,修行人自己還必須要有至誠心,除了具足這四個不可破壞的信心以外,還要能夠親近佛法僧三寶,並且能夠接受善知識的教導,這樣這三歸依的戒體才能夠真實安止在這一個人身上。換句話說,這個人如果歸依了三寶,但是他不去親近三寶,或者他雖然親近了三寶卻接受了惡友的教導,那樣也是沒有得到三歸依戒。什麼叫作惡友的教導?例如說:他雖然進入了佛門,但是這一個佛門是依於六識論的佛門,這個佛門是否定大乘的佛門,那麼這個部分呢,雖然他是佛門,就大乘了義法的看法來看他,其實他是屬於佛門中的外道,不是實義的佛門修行人,所以他們會說「《阿含經》當中沒有講第七識、第八識」,他們會說「大乘非佛說」。也因此有些人雖然受了三歸依,但是他依止的是否定大乘了義法的,他依止的是否定八識論的,他依止的是主張六識論的,那這樣子呢,也就沒有真正地有歸依三寶的實義了!
因為我們知道:歸依三寶,首先就是歸依佛。但是歸依佛以後呢?就是要能夠相信確實有成佛之道。如果說歸依佛以後卻不相信有成佛之道,那又怎麼能夠叫作歸依佛呢?所以才會說要「體解大道」。另外,我們說歸依法,歸依法的這個目的呢,就是要能夠深入經藏。但是什麼樣子叫作真正地深入經藏呢?因為從前面的體解大道以後,你深入的經藏就是先從知見上說要能夠依著這個第八識如來藏心的知見去熏習,由熏習到自己能夠現觀,才能夠真正地叫深入經藏。深入經藏並不是只是把大藏經的那些本子拿來翻,叫作深入經藏;深入經藏是要能夠如實現觀,才是深入經藏。也因此我們說,這個人如果他是否定如來藏,那麼他就不會相信佛,也不會相信法,所以更不可能所謂的「體解大道、發無上心」的成就,這樣的人他就不可能得到三歸了!不可能得到三歸,就不是真正的佛弟子!這樣話當然很重,不過這是
佛陀所開示的。
同樣的道理,如果這個人受了三歸依以後,他能夠正確觀察優婆塞戒戒律的持受,他能夠依著優婆塞戒的戒律去作他身口意行的典範,他就會獲得無量的功德果報;那麼有什麼樣的弊惡之法,有什麼樣會造成他三界輪轉之法,他的身口意行就會產生遮止的勢力。也就是他的身行、口行、意行起行的時候,他曾經所受的優婆塞戒的內涵會變成一個作意,這個作意會隨著他的身口意行而起行,由於這樣的一個起行就能夠遮止他不會造惡業。
佛陀又進一步地為善生菩薩說:【眾生無邊受苦亦爾,難得人身;雖得人身難具諸根,雖具諸根難得信心,雖得信心難遇善友,雖遇善友難得自在,雖得自在,諸法無常:「我今若造惡業,因是惡業獲得二世身心惡報;以是因緣,身口意惡即是我怨。設三業惡不得惡報,現在之惡亦不應作。是三惡業,現在能生弊惡色等,死時生悔;以是因緣,我受三歸及八齋法,遠離一切惡不善業。」】(《優婆塞戒經》卷六)佛陀進一步地這樣的說明,就是告訴我們:眾生無量無邊,所以受苦也是無量無邊。那麼我們來思惟一下:眾生真的是無量無邊嗎?我們不要看外面的世界,光是我們的身體裡面,就不知有多少的眾生?數也數不完!如果我們再看到外面,有多少的動物?有多少的昆蟲?乃至在海中又有多少的生物?這些生物到現在我們都無法盡其了知到底有多少種!再說到世界的國土,也都是不可限量啊!宇宙的浩瀚,所以才會說:「到底有多少眾生呢?」所以眾生真的是無邊!因為眾生無邊,當然所受的苦痛也是無邊的;特別是傍生有情,牠所受的苦是我們所難以想像的,一切的傍生的眾生,牠們不斷地受制於自己色身業報的繫縛而無法解脫,一世又一世!所以
佛陀曾經說:祂看到一隻螞蟻,現在是一隻螞蟻,在八萬大劫之前,牠也是一隻螞蟻;乃至八萬大劫以後,牠還是一隻螞蟻!所以眾生所受的苦是無量無邊的,因此要得到人身是非常難得的;更何況我們得到這個人身,是能夠修學佛法、能夠值遇了義正法的,那更是難得!所以縱使得到了人身,能夠五根具足,能夠值遇了義正法,能夠學佛,那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也因此我們如果對有些人說:「學佛很好!你要趕快來學佛啊!」但是這一個人他沒有辦法知道,他現在的這一個色身,他現在的這一個五根具足,能吃、能喝,色香味法他都能夠接受,那只是一時的福報顯現,而這樣的福報是無常的!也因此,一切的修行人當他的無常的現觀能夠如實成就的時候,他就會非常珍惜現在所有的福報;對於這個五陰身他會瞭解:那只是一個修道的道器,應該要用這個五陰身好好地依著解脫道,乃至於佛菩提道上面來修學,而不應該讓這一個五陰身再來造身口意的惡業。
所以一個有信心的人,他因為相信佛語,也相信真的有開悟的法,所以他就會積極地去追求「什麼地方有可以讓他明心見道的法?」當他追求到了以後,他就會如實地安止在這個法門上好好地修學。但是如果遇到惡知識的時候,他因為有福報依止到這樣的善法,或者因為有福報得到這樣的一本可以讓他解脫三界,乃至於讓他證得佛菩提的書;但是因為有人跟他說:「那是一個在家人,那是邪魔外道,不要去學!」因為這樣,又會耽誤了他這一世修學佛法的時間。所以一個人他能夠得到人身不容易!他能夠得到了義法不容易!但是得到人身、得到了義法,必須過去世曾經有修過善緣,因為有修過善緣,所以自己身邊所值遇的人都是善友,而這些善友都是能夠讓他在佛菩提道互相增上的因緣,這些善友都不是會讓他下墮的因緣。也因為值遇善友,能夠依止於大乘佛菩提道的修學,經過自己的修學,由五根進入五力以後,這時候所遇到的是不是善友?對他來說就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他從信根變成信力以後,他自己就能夠簡擇;由信根到信力能夠簡擇,那麼當別人跟他說這個是不是善法,或者跟他說這個法不是善法,他不會再隨便聽人言說,而能夠自己簡擇、判斷,這就是依止實證的善知識所能夠產生的效益。如果今天我們所依止的不是一個實證的善知識,那麼在修學的一個過程當中,我們的心就會搖搖擺擺,那麼這個五根就無法產生五力;無法產生五力,就無法正確地安止在佛菩提道上面修學,佛道的成就也就遙遙無期。尤其是我們如果值遇的人,不斷地對我們說出破壞佛法的惡業,那這樣子,我們因為根不穩、力未生,所以也很可能會隨順或者是隨喜的隨著這些惡知識的言說,造下誹謗第一義諦、誹謗大乘的言說;也因為這個隨喜的心,而讓自己沒有辦法成就佛道的修證,乃至於成為下墮的因緣。
所以在佛菩提道中,身口意是要相當注意的。
今天就為大家說明到這裡。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0/2278-a10_06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