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5日 星期六

三乘菩提之菩薩正行(一)–第57集 何謂假名菩薩(下)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我們繼續來跟各位說明:何謂假名菩薩?
上一集講到了第九種的假名菩薩是喜歡親近惡友,難免懈怠與亂心。喜歡親近惡友的人,特別是跟隨謗法者,而在謗法者被人破斥以後,心裡面會有更大的壓力,而喪失了信心,對佛法的進修就會懈怠下來;以後在一起時就會少說佛法,這一週去角板山郊遊,下一週去某某山參訪,下下週又去東勢林場遊山。只好變成這樣了,不然又能怎麼辦呢?所以親近惡友以後一定會懈怠。而且會亂心,因為心中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心中老是想:「可能正覺的法義才正確,我們跟隨別人人云亦云,所說的都是在誹謗正法。」心中一定會自生衝突,一定會很掙扎的:「能不能離開謗法者?怎樣才能消除自己支持謗法者的共業呢?」這時,心還能定嗎?還能靜嗎?什麼念佛不念佛的?早就忘光光了!成日裡面只是在那邊思想:「我護持了謗法者,這共業要怎麼辦啊?這個要怎麼辦啊?」心都亂掉了!這就是親近惡友的結果,一定會導致懈怠、亂心,這就是第九種的假名菩薩。
第十種假名菩薩,譬如有人樂處於無明之中,受了菩薩戒以後卻不很相信六度的行門。你告訴他正確的法義,他也不很信受;人家說覺知心是虛妄心,因為祂與五別境相應,與惡心所、煩惱……等等相應,所以是虛妄心;又告訴他:「如來藏才是真實心。」他始終不信。你要幫他破掉這個無始無明,他也不接受,偏執離念靈知才是真心,這類人就是樂於處在無明之中。你又告訴他:「修學大乘佛法與聲聞法是不同的,聲聞不必有福德資糧來助道,只要努力去觀行,把我見與我執斷掉那就行了,所以聲聞法不必修六度。」他聽了就歡喜,雖然也還是貪著世間五欲境界,但終究肯修一點聲聞法了。但是有一天他想:「聽說聲聞法不究竟,我來修大乘法看看。」他不是真修,是修看看!結果終於來到正覺同修會,親教師開始傳授無相念佛的法門,接著說到布施,又說持戒。可是他聽到布施度時,心中生起煩惱!因為:「我口袋裡有錢很好啊!為什麼要叫我拿出來利益別人呢?」第一度他就通不過了,這就是樂處於無明的人。修菩薩道的人一定要六度具足,缺了一度都不行,而且有次第性;後面也會說到次第性,布施是持戒的基礎,持戒是忍辱的基礎,六度有次第性。可是他不信菩薩六度,樂處於無明中,這個人也是叫作假名菩薩。
第十一種的假名菩薩是:不樂修福、不觀生死。身為菩薩,對於修褔應該是永不厭倦的,有時還會被人家嫌,譬如有些同修有時會說:「老師遇到修福的事情總是要參一腳。」那是當然的啊!因為菩薩修褔永遠都不嫌多的,哪有菩薩嫌修褔太多呢?佛陀尚且為阿羅漢縫衣服植褔,人家問:「世尊怎麼還要做這件事情呢?」佛說:「修福還有嫌多的嗎?」這就成了佛教中的至理名言:「修福不嫌多。」所以不樂修福的人就是沒有發起菩薩種性的人。既不樂修褔,又不觀生死,不樂於觀察生死中的種種過失;只是樂意到各大名山去做義工,每次都是嘻嘻哈哈的很歡喜!覺得法喜充滿而回家,以為真的有法喜。這其實不是法喜,只是因為助人而得到對方的感恩,所以心生歡喜而已;法喜,應該是在佛法上親證而得到的歡喜,這個才是法喜。這種人,做義工修福他都願意做,可是如果教導他說:「你修福時,也要同時觀察如何是生死的過失,生死過失的原因是什麼?其實就是我見與我執,你得要真修解脫道。」你告訴他解脫生死的真實義時,他就聽不進去了!這就是不觀生死,這種人也是假名菩薩。第十二種的假名菩薩是:常樂受持他人惡語。假使聽到有人講:「某某人做了某件壞事,另一個某人又做了某件壞事!」他一聽就全部記住了,絕對不會忘記,然後就到處去傳揚;你若是為他說佛法,他一聽就忘了,永遠都記不住;這叫作常樂受持他人惡語。你若問他:「剛才講的佛法,懂不懂?」他回你說:「不懂!」可是說別人的是非的閒話,他可是一聽就記住了!這也是假名菩薩。以上這十二種,都是假名菩薩;假使遇到了假名菩薩,我們應該廣設方便,讓他們離開假名菩薩的境界來成為實義的菩薩。
接著 佛又開示說有另外十種的假名菩薩,佛告訴我們:「善男子!復有眾生發菩提心,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聞無量劫苦行修道然後乃得,聞已生悔,雖修行道,心不真實。……是名假名菩薩。」(《優婆塞戒經》卷2)佛說:這另外的第一種是發了菩提心—也就是說他發了四宏誓願—想要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可是發心之後,當他開始修學佛法的時候,聽到開示說:「想要成佛,得要無量無數劫苦行來修道,才能獲得佛果。」他聽了,腳底都涼了,心想:「這樣還行嗎?人生已經夠苦了,還要去修苦行?苦上加苦,我才不要呢!」聞已生悔,雖然他仍然在佛門中繼續修行佛道,可是他心中已經不太真實修證佛道了;只是應付應付,表相裝著在學佛,這就是第一種的假名菩薩。
佛接著又開示說這個下面的幾種的假名菩薩就是:「無有慚愧,不生憐愍,樂奉外道,殺羊祀天……是名假名菩薩。」(《優婆塞戒經》卷2)這另外的第二種假名菩薩雖然也在修行佛法,可是他心中無慚無愧。無慚,是做錯事情卻賴皮而不肯承認。譬如謗了正法以後,被人舉證確實是謗正法,但他仍然不承認;誹謗賢聖以後也一樣不承認,所做的一切惡事都不承認,這叫作無慚。無愧,是不肯改正。做了以後承認有做,這是有慚;但是有慚不一定就有愧,承認了以後並且願意改正,公開聲明以後不會再做,才叫作有愧。有慚有愧是善法,不是惡法;無慚無愧,那才叫作惡法。譬如誣謗阿賴耶識心體是生滅法的人,如果知道自己是妄謗正法,卻仍然不肯公開的承認,也不願意公開宣布「以後不再誹謗阿賴耶識正法」,這就成為無慚也無愧了!也有一些人自稱是「慚愧比丘」,既然是有慚有愧的人,為什麼已經知道自己是妄謗正法了,為何還不肯認錯呢?為何知錯而又不肯悔改呢?這怎能自稱為慚愧比丘?所以慚愧沙門、慚愧居士、慚愧比丘都一樣,應該要有慚也有愧;可是他們對於慚與愧的意思似乎是不懂的,所以自稱為有慚有愧,實際上仍是無慚無愧,這個正是假名菩薩。另外第三種的假名菩薩是不生憐愍。當他看見眾生有痛苦,卻不願意幫助,心中沒有憐愍心。或者看見眾生被世間財富、權勢、名位所繫縛,他們正在繫縛之中卻仍然不知有二種繫縛,仍然樂在其中,我們也應該有憐愍心來救度他們;換句話說,對於別人要有憐愍心。憐愍心是上對下的一個觀念,在中國有一句古老的名言:「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這句話本來是沒有錯的,但是被錯用了!本來是說:自家門前的雪要趕快掃除,否則就沒有辦法出入;別人家的門前雪,你有空時可以去幫忙,但是不用進一步去管他家的瓦上霜,若你去管了,就是管得太多了。但是現在已經被錯用成不管別人的正事、閑事了!別人的閑事當然可以不用管,但是別人的生死正事,可就得要由你來參與啊!這才是有悲心的實義菩薩。修學佛法者應當要有悲憫心,看見眾生生在生死苦海當中輪迴而不知出離,應當要悲憫他們,想辦法救助他們。又看見學佛人被外道常見、斷見、無因論誤導,卻沒有悲憫心來救助,這個人就是假名菩薩,不是真正的菩薩。
第四種的假名菩薩是樂奉外道,殺羊祀天。殺羊祀天是在印度才有,在中國是殺豬祀天。印度的民間信仰是不准吃豬肉的,他們認為牛是聖牛,所以也不准吃牛肉;他們的習俗也不太吃豬肉,大多吃羊肉。哪天有機會去朝聖的時候,就會看到路邊的肉案子大多是羊肉,是找不到豬肉跟牛肉的。殺羊祀天,是當時外道的想法。假使有人修學菩薩法以後,仍然樂於信奉外道神祇,而以牲畜的肉來祭祀諸天,這種人一定不是真正的菩薩;修學菩薩的法道以後,結果卻仍然在拜外道的天神乃至鬼神,這個就是假名菩薩。而在藏密裡面的護法神,也都是外道法中層次很低的鬼神,不但青面獠牙,而且必須以生肉、鮮血等不淨物來祭祀,不可用水果、花香等物來祭祀,才能感應他們的護持;所以藏密的喇嘛從來都是如此的信奉這一類的鬼神,藉這些鬼神來處置背叛他們的信徒,所以藏密喇嘛們也都是假名菩薩。而且他們不但如此,還精修外道的雙身樂空雙運之法,極力追求淫樂中的第四喜淫觸境界,又以樂空雙運中的覺知心認作常住的真如心,所以他們縱使身披佛教法衣,本質上仍是外道,連假名菩薩都談不上。不過有一點還是要說明一下,有一些學佛人誤會 佛意了,佛雖然說「歸依三寶以後不可再歸依外道」,但是有的人卻做得太超過了;他們看見外道的神廟、神祇時,把下巴抬得高高的,心想:「我是三寶弟子。」有些輕視的意思。其實也不必這樣子,因為外道也有存在的價值,不是所有外道都像藏密一無是處。就好像我們常說:台灣的四大山頭也有存在的價值,我們評論的只是因為他們把法弄錯了,誤導了極多的學佛人!所以並不否定他們在社會上的貢獻,也不否定他們接引初機眾生的功德。同理,不管它是一神教、多神教或是外道,乃至一貫道都有存在的價值;但都不是究竟法,不是正確的佛法。因此說:歸依佛教三寶之後,雖然不再信奉外道,但也不必就全面排斥。但是菩薩如果仍然樂奉外道殺羊祀天的世俗殺生惡法,這一個人一定是假名菩薩。
佛又接著開示說:「雖有微信、心不堅固,為五欲樂造種種惡……是名假名菩薩。」(《優婆塞戒經》卷2)佛接著又開示說:第五種的假名菩薩,是對三寶稍微有一點信心,但是他的信心不夠堅固,搖擺不定;心不堅固的原因是因為對三寶的信心不足,對因果的道理沒有完全信受,所以有時為了五欲上的享樂,就去造作種種惡事,因此壞了他自己的菩薩道,這就是第五種的假名菩薩。
緊接著 佛又開示說:「猗色命財,生大憍慢,所作顛倒不能利益……是名假名菩薩。」(《優婆塞戒經》卷2)第六種的假名菩薩是說,倚靠自己色身的強健或壽命長遠,譬如倚老賣老的人或者依靠大財富,對他人生起大憍慢。菩薩若是倚色命財,生大憍慢,就會使眾生產生對佛法的不信受、對三寶的排斥心態,所以有這種心態的人就是假名菩薩。那第七種的假名菩薩是:所作顛倒,不能利益。在世間法中如果所作顛倒,輕者事業不能成功,重者身家敗壞;在佛法中也是一樣,如果所作顛倒,對自己的道業不可能會有利益,對眾生更無法發生利益。有很多世間人,他們在世俗法中希望事業成功,但是所作所為卻都是會導致他的事業失敗。在佛法中也是一樣,想要成就自己的道業,就不能心生顛倒;如果心生顛倒,所作的事與業都會使他在佛法修證上不能得力,乃至產生無量世的災害;所以在佛法中特別不可心生顛倒而作弘法等事。不過,這事實真的是很困難!因為眾生沒有能力去判斷真實與顛倒,所以很多人在積非成是的狀況之下,眾口鑠金而繼續堅持意識心為常住法。沒什麼價值的黃銅,當所有的人都說它是黃金的時候,不知道的人聽了就會信受,跟著大眾說這個黃銅就是黃金;當一萬個人說黃銅是黃金的時候,只有一個人把黃金拿出來說這才是黃金,往往只被少數人接受,其餘的多數人都會誹謗真黃金,說不是真黃金;這些人,當然永遠找不到真正的黃金,這叫作心行顛倒而產生誹謗,這就是所作顛倒、不能利益。
佛緊接著繼續開示說:「為生死樂而行布施,為生天樂受持禁戒;雖修禪定, 為命增長,是名假名菩薩。」(《優婆塞戒經》卷2)這是又再說幾種的假名菩薩。佛說:第八種的假名菩薩,是為了生死中的五欲之樂而作布施的事業,也是為了來世的生死之樂而造作善業。譬如有人求世間的善名廣大,而不是為了累積自己的布施波羅蜜的功德,這就是為生死樂而行布施;又譬如有人行布施行時,他的目的不是迴向解脫、迴向佛菩提,而是在佛教界中獲得大名聲,或者獲得許多人的恭敬,這也是為生死樂而行布施,這些人都稱作假名菩薩。第九種是為生天樂受持禁戒,這個也是假名菩薩。有人聽說持五戒可以保住人身,假使聽說持五戒之後再加受菩薩戒,或加受出家戒,捨報後就可以生天而享受欲界天樂;他為了希望生在欲界天中享受勝妙的五欲樂,不是為了求取解脫或親證佛菩提,只是為了來世可以生天,這樣的人只是假名菩薩。出家以後,不管你有沒有修證,只要不犯戒,一定可以生欲界天享福,所以有的人就想:「那我去受菩薩戒,去受出家戒,我來世可以生天享福,何必在人間受苦!」以這種心態而去受戒,就是為了生天之樂而受禁戒,這種人就是假名菩薩。
第十種假名菩薩是說,雖然在人間時也修學禪定,不過他修學禪定的目的,不是用禪定來作為幫助修道的資糧,也不是為了幫助自心降伏煩惱,他的想法是為了增長壽命,這種人就是第十種的假名菩薩。也有人他學禪定的目的是為了發起神通。但是五神通其實也不是不好,神通也是菩薩所應該修證之法,但是應該依照佛道次第來修;應該入了三地心以後,如果你沒有什麼弘法上的大責任,那就可以隱居起來修學四禪八定、修學四無量心,然後再修五神通,這就是三地菩薩所修通外道的禪定和神通。三地菩薩為什麼要修五神通呢?是因為如果專修無生法忍,將無法滿足三地心的現觀功德;必須在三地所應修的無生法忍即將完成的時候,因為最後一分無生法忍的實證,要藉四禪八定、四無量心和五神通作為助緣,才能完成最後一分無生法忍——成就猶如谷響的現觀。所以諸地的法道是有次第性的,但是有些人不想照這個次第來修,明心或見性之後,就想要修神通;這樣修神通或禪定,都不是依照佛道十地次第來修的,將會導致事倍而功半的結果,從長遠來看待,反而是耽誤自己的道業,所以愛樂神通或禪定境界而不重視無生法忍的智慧境界,當然也是假名菩薩。這十種人都稱為假名菩薩,都不是實義菩薩。
以上所說,就是假名菩薩的意涵,佛所開示這幾種都是屬於假名菩薩。我們下一集將為各位說明:何謂實義菩薩?今天就先跟各位分享到這裡,我們下一集再繼續為各位說明。阿彌陀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