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4日 星期六

三乘菩提概說–第130集 綜論(五)




各位電視機前面的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三乘菩提概說」。今天要繼續談論「綜論(五)」的部分,也是「三乘菩提概說」這個系列的最後一集了。今天我們將繼續說明三乘菩提的差異,最後再總結三乘菩提終歸要匯歸唯一佛乘的道理。
首先談的是,二乘人只有斷煩惱的現行,沒有斷習氣,也沒有斷無始無明;而實義菩薩,則不僅能夠斷除煩惱的現行,而且還能夠斷除習氣以及無始無明。
當菩薩明心見性了之後,就能夠打破無始無明,知道什麼是一切有情的生命實相,於是能夠發起般若智慧;然後,就以這個智慧來啟發菩薩的別相智、道種智,乃至最終能夠成就佛陀的一切種智。雖然菩薩明心的時候打破了無始無明,但是這個時候只有打破無始無明很少很小的部分而已,還有許多的無始無明,譬如心上煩惱、止上煩惱、觀上煩惱、界上煩惱等等的過恆河沙數的上煩惱,菩薩仍然沒有斷除,所以還有很多的無始無明有待菩薩努力去斷除。而一旦菩薩把煩惱的現行、習氣以及無始無明究竟斷除之後,就可以成為福慧圓滿的兩足尊——如來,繼續不斷的利樂有情無有窮盡。
然而二乘人,則僅僅是斷除了煩惱的現行,也就是斷除了我見、我執以及我所執;所以在捨壽以後,可以滅盡自己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從此在三界消失不見,這時候就算是佛陀也找不到祂。
由此可以知道,菩薩不但斷除煩惱的現行,也斷除了習氣還有無始無明,也就是斷除煩惱障的習氣種子還有所知障的隨眠;而二乘人,則僅是斷除煩惱障的現行而已,包括煩惱障的習氣以及無始無明,都還沒有足夠的智慧來斷除、來和所知障相應,更不用說是斷除所知障。
而且,菩薩親證了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知道真心如來藏沒有生死,才會有自己的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生死,也知道生死都是依於這個本自清淨的如來藏而有的。所以,《勝鬘經》當中說得非常好:「生、死者依如來藏……有如來藏故說生、死,是名善說。」(《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也就是《勝鬘經》當中已經很清楚的開示:是因為有了如來藏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緣故,才有世間所謂的生死現象可說;因為生以及死其實都只是名言施設,都不能夠離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而有;因為有了本來無生、沒有生死的真心如來藏,才會有一切有情的生、老、病、死,以及萬物的生、住、異、滅的種種現象可說。像這樣的說法,才是正確的說法。
菩薩了知了這樣的道理,現前觀察本來如來藏祂的真實存在,也觀察一切有情的蘊處界法,都是依於如來藏才有生住異滅的現象出現;如果把蘊處界的相空諸法,攝歸於本來無生的如來藏的話,那麼一切有情的蘊處界以及相空諸法,也就都可以說是不生不滅了,可是這個時候,卻也不妨礙有過去、現在以及未來三世的蘊處界以及諸法的不斷的生住異滅。菩薩能夠這樣子了知以後,知道自己現在就是處於如來藏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之中,這也就是二乘人滅盡自己的蘊處界之後,處於沒有任何世間有為法後的寂滅境界。所以,菩薩並不會急著把自己的修所斷煩惱急著把它斷除,也不急著滅盡自己的蘊處界法而入無餘涅槃;反而是不斷的去投胎,去取得未來生生世世的五蘊身,然後去熏習、去親證菩薩所應該有的別相智以及道種智。像菩薩這個樣子,在親證了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之後,並不急著斷除煩惱,反而故意留惑潤生的作法,已經不是二乘無學所能夠了知的境界;這也是菩薩之所以被稱為大乘,而聲聞、緣覺被稱為小乘的原因。
另外,菩薩在親證了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之後,就發起了般若的總相智,像這樣的智慧已經不是二乘人所能夠了知的;更何況是菩薩再繼續進修別相智、道種智的內涵,當然更不是二乘人所能夠了知的。譬如說,菩薩在明心之後,可以現前觀察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真實存在;像這樣的智慧,二乘人根本無法了知,因為他們都還沒有親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如何能夠知道菩薩的般若總相智呢?又譬如,菩薩繼續進修般若的別相智,了知空性心和空相,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是非一非異的;這對二乘人而說,那都是聞所未聞法,因為二乘人所知道的蘊處界諸法都是虛妄的,但是卻不知道,蘊處界都是從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藉緣而出生的。所以,當菩薩說起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種種自性,以及祂和蘊處界諸法之間的關係的時候,二乘人當然是無法了知的。
所以說,三乘菩提有共道也有不共道的地方。共道的地方,三乘菩提同樣有「解脫德」,也就是解脫於三界生死的功德,也就是三乘人都有能力來滅盡自己的蘊處界而入無餘涅槃。但是,菩薩不以滅盡自己的蘊處界為己任,反而故意留惑潤生,取得未來世的五蘊身,繼續修學佛道,這也是三乘菩提的不共道。這是因為,實義菩薩能夠親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而出生了法身德,以及因為親證法身德而發起般若智慧的般若德;法身德以及般若德這兩德是不共二乘的,所以菩薩是以這兩種德,才能夠來進修菩薩道的大菩提果;由這裏可以證明,菩薩的法身德以及般若德是不共二乘的。所以,菩薩的法道和二乘的法道是大不相同的;二乘法最終的目標是要證入無餘涅槃,而解脫六道生死輪迴;而菩薩法最終的目標,則是要證無住處涅槃,也就是究竟成佛。
接下來,在「綜論」的最後,我們要來談談三乘菩提終究要匯歸唯一佛乘的道理。
佛陀在《妙法蓮華經》當中說:【十方世界中,尚無二乘,何況有三?……諸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謂阿羅漢、辟支佛者,不聞不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羅漢、非辟支佛。】(《妙法蓮華經》卷一)
《勝鬘經》卷一當中也說:「聲聞緣覺乘皆入大乘,大乘者即是佛乘,是故三乘即是一乘。」(《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也就是說,三乘菩提皆匯歸於一乘。而佛菩提的精髓就是第一義諦如來藏,所以大乘佛法是以如來藏為根本。但是,由於如來藏法難知、難解、難修、難證,所以並不是二乘愚人以及世間凡夫所能夠知道的;而能夠真實了知唯一佛乘妙義的,只有能夠了知二轉法輪、三轉法輪的別教菩薩而已。
聲聞菩提主要是在於現前觀察蘊處界的諸法相空,緣覺菩提則是現前觀察十二因緣法的緣起性空,所以,聲聞菩提以及緣覺菩提都是 佛陀的權巧方便施設的法。他們的法義、行門以及所證,都是以實際證得解脫為主,並不是究竟無上的法,沒有辦法觸及到第一義諦;這是因為他們的福德以及智慧,大多還不足以讓他們能夠實際觸證法界的實相。只有不共二乘的大乘菩薩法道,才是依著法界的實相來修學,因為能夠證得法界實相的真如心以及佛性的緣故;所以說,唯有大乘佛菩提是第一義諦,是最為究竟無上的法。佛菩提的空性法函蓋二乘菩提的相空諸法,含括了三界有為法的相空以及法界實相的空性。
所以說,二乘菩提是從佛菩提當中單獨抽出來談的,是用來度化畏懼生死輪轉的二乘人,讓他們在現生就可以實證無餘涅槃;等到他們有能力斷除三界愛的現行,有把握能夠在死後不再生死輪轉,心裏不再畏懼生死,而安定下來之後,佛陀會再教導他們佛菩提道,讓他們發起悲心,願意來度化眾生,迴心大乘,而樂於修學菩薩道,不再想要去取滅度。所以,二乘菩提本來就是佛菩提道的局部內涵,所以說二乘菩提並不是究竟圓滿的法道。
佛陀在《法華經》當中也特別以「化城之喻」來說明這個道理。就好像帶領商旅的明師、嚮導,為了讓這些疲累困頓的旅人,能夠在半途當中安止歇息,所以就變化出一座大城。這些旅人既然已經找到了安歇之處,經過休息而不再疲倦之後,佛陀就把化城滅去,然後告訴他們:「你們所要找的珍寶已經在不遠之處了,而這座城並不是真實的,只是我所化現的。」這個時候,大眾就有信心以及氣力再往前追尋究竟珍寶之處。
所以顯然,包括聲聞以及緣覺菩提,只是唯一佛乘當中最粗淺的基礎。聲聞菩提就像是小學,而緣覺菩提就像是中學,而佛菩提道就像是大學或者研究所。想要讀大學,一定要先讀過小學以及中學;若沒有讀過小學以及中學的基礎,就想直接讀大學,必定就會有眼高手低的情況,而很難學好大學的學業的。同樣的,如果沒有聲聞、緣覺菩提來作為基礎,也很難把更為艱深微妙的佛菩提修學成功。
所以,佛陀在世度眾的時候,必定是先初轉法輪,以較為簡單易懂的解脫道,來教導眾生快速證得解脫;等到大部分的佛子已經實證了解脫之後,然後再開始二轉法輪,解說大乘法的微妙法義,讓聲聞、緣覺弟子樂於追求佛菩提,迴小向大來成為菩薩。當這些弟子逐漸對於佛菩提道,以及對自己將來可能成就佛菩提道,生起了信心之後,然後才開始說難知、難解、難修、難證的般若實相妙義;並且也讓一些因緣成熟的弟子實證般若實相——非心心、無心相心、金剛心,也就是如來藏。然後,在三轉法輪講述唯識的增上慧學,讓已經證悟般若的菩薩們,能夠逐漸進入到初地乃至於十地、等覺;這就像 善財童子在一世當中就證入了等覺位中,這是大菩薩的方便示現。
我們再以修學的時劫來探討。成就佛菩提是需要三大無量數劫的時間。而成就二乘聲聞菩提,如果是夠精進的人,可以在一世當中就可以修學成功的;即使是最為懈怠的人,只要經過最多七次人天往返,就可以成為阿羅漢。而這和成就佛菩提所需要的時間,相差可以說是非常的懸殊,確實是沒有辦法相比較的。
從這裏我們可以知道,前後三轉法輪諸經都是 佛陀所親口宣說的,所以說,大乘以及小乘之間,其實是沒有什麼好互相排斥或互相攻擊的。大乘以及小乘,無非都是成佛之道的一部分,如果光只是修學二乘法,就只能夠成為阿羅漢或者是辟支佛,而沒有辦法究竟成佛;而如果光只是修學大乘法,而不屑修學二乘法的話,則可能會不斷的掉回世間法,錯把凡夫世間法當作是在修學佛菩提的世出世間法,更可能造作謗佛謗法的大惡業而下墮無間地獄。所以說,不論是二乘菩提還是大乘菩提,都含攝在唯一佛乘之中。在娑婆世界人壽百歲的這個時候,眾生的善根淺薄;因為這個緣故,世尊不得不觀機逗教,方便施設三轉法輪,而把唯一佛乘區分為兩大甘露法門,也就是解脫道以及佛菩提道,這是為了順應眾生的因緣而來弘揚佛法。
然而,深究這兩大甘露法門的根本,其實都是依著自心如來藏而出生、而顯現的,也就是說,不能夠離開自心如來藏而說有二乘菩提解脫道,或者說有佛菩提道的存在的。這就如同 世尊在《法華經》當中所說的:「諸佛都是為了一大事因緣而示現在人間,就是要開示諸佛的所知以及所見,並且讓眾生能夠悟入。」然而,諸佛的所知以及所見,都同樣是屬於真如心的體、性、相、用,所以才說三乘菩提是方便法,其實都同樣屬於唯一佛乘。如果不依於如來藏而說佛法,就會成為空想的戲論,遠離了佛法的真實義。所以我們說,諸菩薩如果實證了自心如來,就能夠進入佛菩提之門,就能夠依著這個真心佛性的般若智慧,漸次的圓滿三賢位,也能夠次第進修諸地,乃至於到達佛地。所以說,唯一佛乘是以如來藏為根本,也是大乘佛法的精髓。所以我們說,如來藏才能夠稱為勝義諦,也稱之為第一義諦。
由於時間的關係,整個「三乘菩提概說」只能談到這裏。相信各位菩薩在收看了一百三十集的「三乘菩提概說」之後,已經大略的對佛法的三乘菩提有了概略的瞭解;也瞭解三乘佛法匯歸唯一佛乘,終究是要回到佛菩提的成佛之道上面來,進而發起菩提心,願意求取無上正等正覺。如果諸位菩薩們想要再深入瞭解整個三乘菩提的詳細內涵,可以請閱 平實導師的著作,或者是到正覺講堂來參加禪淨班的課程。我們也期望所有的佛子,都能夠努力培植福德資糧,早日證悟自心如來以及佛性,進入內門來修學菩薩道。
最後,我們就敬祝各位菩薩:身心安泰,道業增進,早日成就佛道!
阿彌陀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