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我們這一集要繼續來跟各位分享上一集還沒有結束的「四聖諦的總說」,我們繼續來說明:何謂四聖諦。
我們上一集有講到,所謂四聖諦,就是苦諦、集諦、滅諦還有道諦。諦的意思,就是真義、實義、如義、不顛倒義、絕虛妄義;所謂的四聖諦,是聖者所見真實的義理。四聖諦更有它的重要性!四聖諦有什麼重要呢?四聖諦它是讓我們修學解脫道,能夠趣向於解脫、趣向於涅槃最主要的一個方法;所以《阿含經》裡面才會說,世間一切善法,皆為四聖諦所攝。
因為從二乘菩提來說,三界一切法都是攝入四聖諦當中,一切法都不離開色受想行識五蘊,乃至於十二處、十八界等法;如果離開了蘊處界,就沒有一切法可說了。由蘊處界的具足,進而輾轉出生了一切法,這二乘四聖諦中的苦聖諦,說的都是蘊處界的內容,不曾外於蘊處界等世俗法;所以,二乘四聖諦中的苦聖諦,也是由蘊處界的內容來開演出來的,所以從來沒有外於蘊處界這樣子的一個世俗法;那也是在說蘊處界都是緣起法〔編案:緣起所生法〕,五蘊的自性都是生滅無常的,十二處跟十八界亦終歸壞滅〔編案:意根唯在入無餘涅槃時滅〕,其性本空,並沒有一個常住的本體,所以無有常住不壞的真實性。身心以外的一切法,都是緣於蘊處界而輾轉生起的,而蘊處界正是令眾苦具體實現的藉緣,這些都納入了苦聖諦當中,所以緣蘊處界而生的一切法,當然也得要攝入苦聖諦當中了。苦聖諦之上更有苦集諦,還有苦集滅諦,也就是說,苦聖諦上面有苦集諦,苦集諦之上更有苦滅諦與苦滅道諦。〔編案:基於苦聖諦,而更進一步說明眾苦所集的道理,以及滅苦的原理與方法。〕所以,二乘法當中說一切法都是攝入在苦聖諦當中,都是依苦聖諦而發展出苦集諦、苦滅諦、苦滅道諦;而世間最善之法,其實都不出苦諦、苦集諦、苦滅諦、苦滅道諦。所以說:【無量善法,彼一切法皆四聖諦所攝,來入四聖諦中,謂四聖諦於一切法最為第一。】(《中阿含經》卷7)
又,二乘菩提還有大乘菩提中的四聖諦有什麼差異呢?我們在講四聖諦的時候,大部分都只是偏向於二乘菩提來談四聖諦,但是大乘法中有沒有說四聖諦呢?大乘法當中一樣有說四聖諦,所以四聖諦並不是只有二乘菩提中才有的,其實四聖諦是通三乘菩提的。
大乘法又是依什麼來講四聖諦呢?大乘法是依實相法界,也就是依實相法的如來藏心為體,以如來藏為中心,依實相般若而說蘊處界緣起性空〔編案:緣起所生法其性本空〕的四聖諦;並且進一步修學如來藏所含藏一切種子的智慧,而成就一切種智,而成就佛道。但是,二乘法則只是依著蘊處界的緣起性空來說四聖諦,純依世俗法蘊處界的立場來觀察蘊處界的無常故苦,苦故無我,無我故空。所以,二乘與大乘四聖諦其最主要的差別是:二乘的四聖諦是依於蘊處界的緣起性空,也就是依於世俗諦(依於俗諦)來說明蘊處界諸法是無常,無常故苦,苦故無我,無我故空的這樣子的一個「五蘊空相」的道理。〔編案:二乘四聖諦於「五蘊空相」的觀行,也必須要依於信受實相法空性心─涅槃本際─的真實存在才能成就。〕但是,大乘是依著法界實相,依著如來藏(依著出生萬法的本源)這一個心體來談四聖諦,而且是依著實相般若來說蘊處界緣起性空的四聖諦,透過依著如來藏心體為中心(轉依如來藏心的體性為中心),去觀蘊處界緣起性空的四聖諦,透過這樣子的一個過程,來修學佛菩提道所要完成的一切種智(完成諸地菩薩的道種智)。這是大乘四聖諦與二乘四聖諦最主要的差異。〔編案:此部分較詳盡的解說,學人可以請閱平實導師所著的《大乘無我觀》、《宗通與說通》等論著。〕
四聖諦在二乘法當中,以及在大乘法當中,都是這麼的重要,所以四聖諦在佛法的修行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法;我們現在就正式地進入說明四聖諦之一一諦的內涵。
我們首先來說明何謂苦聖諦。什麼是苦聖諦呢?苦是三界中生滅無常的有漏有為法。那為什麼會稱之為聖諦呢?「苦」每個人都知道苦,有的人因為求不得苦,有的人因為生活困難而感覺到苦,這些同樣都是苦,但是這些苦是不是聖諦呢?為什麼佛弟子所認識到這樣子的苦才叫作聖諦?為什麼一般眾生所知道的苦不是聖諦呢?這個苦於眾生來說的話,有於苦不知不覺者(有的人根本不知道他是在苦裡面),有的人於苦中卻作樂想,根本不知道他就是在苦裡面;凡夫外道也有凡夫外道所知道的苦,凡夫外道所知道的苦大部分都是不離於我所的苦,也就是離不開對於財、色、名、食、睡等求而不得的苦,大部分都是離不開這些苦;而聖者有聖者所知的苦,這個聖者所知的苦才能叫作苦聖諦。所以,如果不能如實地了知苦的內涵,不能如實地了知苦的生起的原因,不能如實地了知如何去滅這個苦,不能如實地了知如何去修學滅苦這樣子的一個修行道理,這樣就不是聖者的所知;這樣所知的苦,是有苦而沒有諦——只有苦而沒有聖諦。所以,不是說知道苦就是聖諦,一般人所知道的苦,其實是知苦而沒有聖諦。
《瑜伽師地論》裡面這麼說:【唯諸聖者於是諸諦同謂為諦,如實了知,如實觀見;一切愚夫不如實知,不如實見,是故諸諦唯名聖諦。】 1 (《瑜伽師地論》卷27)彌勒菩薩在這裡就講得非常清楚了,說只有聖者在諸諦當中(只有諸聖者——諸修行的聖者,在四聖諦:苦、集、滅、道諸諦當中),如實地觀見,如實地了知,這樣子才能夠同樣稱為是「諦」。是諸聖者在苦、集、滅、道的修行過程裡面,如實地了知苦,如實地了知了苦的內涵,如實地了知了苦生起的原因,如實地了知這個苦生起的原因如何的去滅除,如實地了知如何的去修行;要這樣子的如實了知、如實觀見,這樣才能夠稱為諦。彌勒菩薩又說:「一切愚夫不如實知,不如實見,是故諸諦唯名聖諦。」所以,一切愚夫他是不如實知、不如實見的。諸諦之所以名為聖諦,必須要如前面所說,如是聖者,是如實了知、如實觀見的,所以知道苦不一定是有聖諦。所以說「苦」,有於苦不知不覺者,有凡夫外道所知的這樣子的苦;但是,四聖諦當中所說的聖諦是聖者所知的「苦」,聖者所知的苦才叫作苦聖諦,如果不是聖者所知的苦,這個就不名為聖諦。
所以,什麼叫作苦聖諦呢?苦聖諦它是四聖諦當中的第一個聖諦,因為苦、集、滅、道這四聖諦,是必須先要對於苦聖諦的如實了知,才有辦法往前再去探究這個苦所集起的原因,乃至於想到說如何的去滅苦,甚至於去探究如何的去實行;所以,苦聖諦是四聖諦的第一個聖諦。對於苦聖諦如實知、如實見三界六道的苦報,也就是說,必須要如實知、如實見三界六道的苦報的內涵;如果不是如實知、如實見三界六道的苦報的內涵,就不能夠成為聖諦。那些三界六道的苦報,都是在有情世間和器世間中,也就是去了知我們這個三界六道的苦報,都是因為有這個有情世間還有器世間,都是由於業煩惱的勢力而生,因為業煩惱的勢力而起,這個世間就是受苦的地方,這個世間完全都是苦性,所以就叫作苦,就叫作苦聖諦。
那麼苦聖諦的內涵有哪些呢?這些三界六道—因為有情世間、器世間是由業煩惱所感生六道—的苦報,最主要是有哪些內涵呢?這些苦聖諦的內涵,最主要的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所求不得苦,有這七種苦;而生苦、老苦等等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所求不得這七種苦,這七種苦合起來而說,它的根源其實是因為五陰而來的,是因為眾生執著於五蘊,所以這個根源是因為五陰熾盛而來的,因此稱為五陰熾盛苦。所以,前面的七種苦,再加上因為執著於五蘊的這個五陰熾盛苦,合起來就是所謂的「八苦」。這個就是眾生輪迴於六道當中所受的八種苦果。
這八種苦果,我們就從生苦開始來探討。那什麼叫作生苦呢?什麼叫作生苦——是什麼為「生」的這個苦所逼迫?「生苦」第一個就是因為「生為眾苦所逼」,也就是說「生」這個法它是眾苦所逼的;第二個,生這個法是「餘苦所依」。所以「出生」的這個法,它是眾苦所逼,它也是餘苦所依。
那何謂出生的這個法它是眾苦所逼呢?因為我們在母胎當中,要經過十個月的時間,在內熱煎煮的狀況之下身形漸成,就住在生臟的下面,熟臟的上面,受到生臟跟熟臟的夾壓,這樣子猶如夾壓地獄(堆壓地獄)一樣,更受種種不淨物的逼迫,就猶如在夾山地獄一樣;所以在母胎當中(處於母胎當中),因為內熱煎煮的關係,所以猶如處於地獄中。這種狀況下,母親要是喝一杯熱湯的話,如是灌注其身,就令胎兒像是入到熱滾滾的湯鍋裡面去;那母親只要喝一杯冷水的話(喝一杯冰冷的水),那胎兒的身體就猶如受寒冰切體;當母親飽食之時,又迫逼身體痛不可言;當母親飢餓的時候,因為腹中了了(空空),所以胎兒就像倒懸著一樣(像倒掛著一樣)受苦無量;乃至於到足月的時候,當要出生之時,因為業風催促,頭下向產門,因為頭往下向產門,又如兩石夾山,猶如夾山地獄;在出胎以後,又因為冷風觸身,苦痛甚於刀針刺灸,難以言喻——胎兒剛出生的時候,因為皮膚非常細嫩,只要有微細的這樣子的冷風接觸身體,或是說有粗重的東西接觸到身體的時候,就猶如刀針(刀刺、針灸)刺痛著他的身體,那是難以言喻的。
第二個,生是餘苦所依。生為什麼是餘苦所依呢?因為有了這個身體的出生以後,所有其他的老苦、病苦、死苦都會接踵而至;也就是說,老、病、死苦是因為我們有這個身體出生以後,才會緊接著有老苦、病苦還有死苦。所以,生苦不僅僅是說「生」的自體是苦。也就是說,生苦它的道理,不單單是說你出生的這個自體是苦;而且它也說,因為由生而引起的種種身心上的苦受,這個都叫作苦,這個都是屬於生苦所攝。也就是說,除了你自體出生的這樣子的苦以外,加上因為你出生了以後,所引生的這樣子老苦、病苦、死苦,這樣子的諸苦接踵而至;因為這樣子的諸苦接踵而至,所以說它是餘苦所依。因此,生苦是包括「生」自己的苦,也包括所引生之其他的苦。
接著我們再來說明一下:什麼叫作老苦呢?老苦也是有兩個道理:一個是增長的意思,一個是壞滅的意思。
「老苦的增長」的意思是什麼樣的道理呢?也就是說,當我們眾生由少至壯,也就是說當我們出生以後,從有生命開始,從少至壯,由壯至衰,氣力漸漸地羸弱,舉止動靜不得安寧;舉止動靜不得安寧,所以讓你這個「老」逐漸地、慢慢地增長;因為你增長,而造成了這樣子的一個「老」,這樣子的一個「苦」,這個就是因為增長所得來這個老苦。
第二個是壞滅。「老苦的壞滅」的義理是在什麼地方呢?那是因為我們由盛趨衰而來,因精神耗減,所以生命力日漸短促,逐漸地到達毀壞的一個階段。所以我們人從出生以後,經歷了嬰孩位,經歷了幼童位,經歷了少年位,而至於中年位、老年位,乃至於到耄耋位、耄熟位,這個色身由原來的強盛這樣子的一個階段,一直到衰弱的階段,慢慢地頭髮白了,牙齒也掉落了,由原來盛壯的色身,慢慢逐日地衰弱下來;身形也慢慢地變得彎曲了,雙腿也慢慢地變得不聽使喚了,身體也變得粗重,而且呼吸的氣息也慢慢地急弱、慢慢地上揚;走路的時候,身體也慢慢地沒有辦法非常平穩,只能夠靠著拄柺杖來走路;逐漸地肌肉慢慢地萎縮,皮膚也慢慢地鬆垮了,不但皺了而且全身老人斑也多得像麻子一樣;這個時候五根漸漸地在毀壞,而且慢慢地趨於成熟爛壞,我們的顏面色澤也慢慢地變得醜惡,這就是老。
也就是說,我們經過了這樣子的一個增長,經過了這樣子的一個壞滅的過程,讓這個色身逐漸地趨向於熟爛(趨向於透熟、爛壞),這就是老的一個過程。那在這個時候,我們全部的色身,都承受了老的痛苦,也覺知到這個「老」這樣子的痛苦,因為覺知心也跟著領受了老的痛苦,老的痛苦是色身跟心理同時在領受,而且是全面性的領受;乃至色身跟心理共同生起了強烈的熱惱,這個熱惱、憂戚、憂悲惱苦,全面地領受著老的痛苦,這個就是「老」最主要的一個現象。也就是說,老是因為我們爛壞以後(成熟而爛壞),由我們的色身跟我們的心理共同地在感受,同時地、全面地領受了這樣子的強烈的熱惱;因為色身跟心力的壞滅,所以引起了憂悲惱苦,這個就是老的痛苦。
今天我們先跟各位分享到這個地方,下一集我們繼續再跟各位講苦聖諦。
阿彌陀佛!
1.《大正藏》冊30,頁434,下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