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6日 星期二

三乘菩提之宗通與說通–第108集 法相唯識宗在佛法中之定位(一)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我們在這一集裏面要繼續來跟各位說明的是「法相唯識宗在佛法中的定位」。
那什麼叫作法相唯識宗呢?有的人把法相唯識宗簡稱為「法相宗」,但是這樣的一個說法是錯誤的,這是錯誤的一個稱呼。如果一定要簡稱這個法相唯識宗的話,應該是要把它簡稱為「唯識宗」,而不應該簡稱為法相宗,因為唯識宗是含攝了法相唯識的。法相唯識宗它所開示的宗旨是八識心王是一切法的主體,宣說的一切法都是依八識輾轉而生的,所有的一切法都是依八識輾轉而生而顯的。所以法相唯識宗,它是為了要令一切學人能夠廣知人無我還有法無我,所以舉各種的法相讓諸學人能夠了知人無我還有法無我,透過人無我以及法無我的一個親證,來證實人空與法空。所證實的人空與法空,所舉的這些法相,都是依藏識而顯,都是依藏識而生的,所以叫作法相唯識,因為一切法都是唯識所生。那也就是說,法相唯識的意思是指,所有的一切法的這些法相,是因為有第八識這個八識心,所以會生出、會顯出這些諸種的法相。
那這些法相在什麼地方呢?這些法相從三界六道眾生的角度來看的話,不管是地獄道、畜生道、餓鬼道乃至於人道或是說天,諸種六道眾生,他們所顯出的這個八識的作用的法相,這個都是攝屬在法相裏面。而聲聞人要斷除我見乃至於斷除我執,這個是攝屬在人我的我相裏面。也就是說,人我的我相是攝屬在我們所要去斷除的我見,乃至於五下分結、五上分結這一部分的因為蘊處界之我所產生的這個我相。還有另外一個是因為法我所產生的這個我相,這個是屬於八地以後的菩薩所要斷除的這一部分。這個法我的法相跟人我的法相,都是屬於唯識所現的諸相。
修學佛法其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斷除人我與斷除法我:斷除人我最主要就是要斷除我見還有我執;法我的部分其實就是要斷除因為意根對於諸法所產生的遍計所執性,而妄執諸法為我。所以這一部分都是因為有如來藏心,所以才會有這些法相的產生。如果要瞭解這些法相的話,必須要先證悟這個第八識如來藏心,才有辦法進入斷除人我還有法我的修行過程;也才有辦法透過斷除人我還有法我,而親證人無我、法無我,而從人無我與法無我裏面去觀諸諸法的法相,來證實因為斷除了人我還有法我所顯出的人空還有法空的所有的諸種的法相。因為人空與法空所顯的諸種法相,這個都是依著藏識而顯而生的,所以,法相唯識是因為一切法都是唯識所生,才說它是法相唯識。所以才會說,如果有人簡稱法相唯識宗為法相宗,這個是錯誤的。因為法相唯識宗,它是因為有這個第八識心,所以才會有這些法相,所以如果真正要簡稱的話,應該是簡稱為唯識宗。
而法相唯識宗又有其他的另外的幾個名字,它的另外的一個名字又叫作「中道宗」。為什麼叫作中道宗呢?因為法相唯識宗它所說的是契入中道的正理。也就是說,法相唯識宗它所說的其實就是契入這個萬法唯識的第八識如來藏心,而第八識如來藏心又叫作般若心,這個般若心衪本身就是屬於中道觀了;這個般若心本來就是讓我們進入中道觀而發起的這個般若智慧,所以它是契入中道的正理,所以它又叫作中道宗。
小乘的學人依涅槃本際而偏說我空,而般若依藏識而偏說一切法空。這個所有的這一切小乘、二乘人雖然是偏說我空,但是還是依於本際而說人我空的,還是依於本際而說蘊處界諸法它是空的。而般若是依於藏識而偏說一切法空,般若是依於藏識所生所顯的所有的一切法而說一切法空。這一切法其實是不許外於藏識而說一切法緣起性空的,因為如果外於藏識而說一切法緣起性空,就會落入了斷滅見,會落入了以無常為常的這樣子的外道的邪見裏面。因為一切法緣起性空是在說,諸法從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蘊處界諸法的生顯,都是依著如來藏而生顯的;那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的蘊處界諸法的依緣而起、依緣而滅,這個都是依於藏識而有的;如果沒有藏識的話,沒有這個如來藏,沒有這個真如本心的話,就沒有所謂的蘊處界諸法的緣起性空的。所以,這個法相唯識宗它所依的這個藏識,已經完全具足地說明了我空還有法空的究竟中道的道理,也是正確的顯示出中觀的境界,所以又叫作中道宗。
那法相唯識宗又有另外一個名字,它叫作「應理圓實宗」。為什麼叫作應理圓實宗呢?因為法相唯識宗的宗義,它完全真正的顯現出真理圓滿真實。因為法相唯識宗依於如來藏所顯,依於如來藏、證悟了如來藏以後,而慢慢的依著佛菩提道修學佛菩提的次第,而慢慢的圓滿這個如來藏法界的真實。應理圓實宗就是法相唯識宗,其實它是依著《解深密經》、《解深密經》的勝義諦圓成實,依著《解深密經》的勝義諦圓成實的正理而立宗。也就是說,依著《解深密經》勝義諦圓成實的修行,而知道說這個教相的觀行法門,其實是契應三乘菩提的正理;契應三乘菩提的正理,所以說它是圓滿真實,所以說是應理圓實宗。因為法相唯識宗完全符合三乘菩提的修學的正理:法相唯識宗不但符合了二乘解脫道的修學道理;也完全符合了大乘佛菩提道別教修行的一個法門,如何透過法相唯識宗證悟這個第八識如來藏心;而進入佛菩提道的修學,地地增上,而完成圓滿佛果。這個叫作應理圓實宗。
那法相唯識宗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它又叫作「普為一切乘教宗」。為什麼叫作普為一切乘教宗呢?因為它所攝的根基遍三乘的種性。也就是說,法相唯識宗它的教理、它的宗旨、它所含攝的,是含攝了三乘菩提的;也就是說含攝了聲聞菩提,含攝了緣覺菩提,也含攝了大乘佛菩提,那能度三乘學人各證所契菩提。法相唯識宗因為它函蓋了三乘菩提,所以能夠度三乘的學人能夠各證他所想要契入的菩提。
那三乘學人所要契入的菩提。二乘學人他所要契入的菩提其實就是二乘的菩提果。那二乘的菩提果就是斷除我見、斷除三縛結證初果,乃至於薄貪瞋癡進入二果,乃至於斷五下分結進入了三果,乃至於斷了五上分結進入了四果,乃至於因為四果以後得到四禪八定五神通,具足了俱解脫阿羅漢的功德。這個就是二乘菩提聲聞菩提的最主要果證的一個功德。
緣覺菩提的話是依著因緣法,依著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緣受、緣愛、緣取、緣有、緣生、緣老死憂悲惱苦,是因為這個樣子而依著因緣法,了知了我們有一個本識心叫作本際;這個本識心就是識緣名色的這個識。依著這樣子的一個觀行,依著這個十因緣識緣名色的觀行,而了知十二因緣的觀行而斷除了我執。這個就是緣覺菩提的一個修證。
大乘菩提也是依著大乘心這個如來藏,禪宗所悟、唯識宗所說的這樣子的一個第八識如來藏心,而有大乘菩提的一個親證,也就是說悟了這個大乘心以後,所以入了佛菩提道的修行的次第裏面。也就是說,從這邊開始悟後起修,漸漸的圓滿了十住、十行、十迴向位這個三賢位的修證;慢慢的進入了十地,進入了初地乃至於二地、十地的修證,進入十地的修證,這個就是修道位。這個是大乘菩提的修證的一個過程。法相唯識宗就是因為它能夠函蓋三乘菩提,所以它能夠度一切的三乘學人,它所證的都能夠契應這個三乘的菩提。
而法相唯識宗還有另外一個名稱,就是我們剛剛所說的,法相唯識宗如果真的要簡稱的話,它是必須要簡稱為「唯識宗」,而不能稱為「法相宗」。為什麼呢?因為從法相來說,從一切諸法的法相來說,譬如說我們剛剛所說的人我相或是法我相,乃至於三界六塵萬法的一切法相,從這法相來說,法相唯識宗有說「五種唯識觀,五位理事觀」;而這一切有為、無為法,其實都是匯歸於八識心王,尤其是匯歸於八識心王的這個自心如來藏,也就是匯歸八識心王——眼、耳、鼻、舌、身、意還有意根,還有第八識心。也就是所有的一切法是匯歸這八識心王,那這八識心王,這八識心終究匯歸到第八識如來藏心,所以叫作「一心通八識」。祖師在說的一心通八識,其實就是在說這個道理。一心通八識也就是說,這個八識心王都是匯歸於這一心藏識——如來藏心。因為匯歸於如來藏心,所以能夠藉著法相……我們修學佛法必須要藉諸種的法相,也就是說藉著人我的法相;因為你如果不了知人我的法相,如何去斷除人我相呢?你不斷除人我相,如何去斷除我見乃至斷除我執呢?你如果沒有辦法去了知這個法我相的話,那如何去斷除這個法執呢?所以必須要藉著這個法相,來明萬法唯識的道理,乃至於能夠究竟勝妙,所以這樣子就叫作唯識宗。因為所有一切萬法這些法相,都是從這個自心如來藏、這個唯識所現的這個心來的,所以它叫作唯識宗。
法相唯識宗還有另外一個名稱,它就叫作「瑜伽宗」,這個瑜伽宗是在印度本土的名稱。為什麼會稱為瑜伽宗呢?因為法相唯識宗這個法義具足敍述了世出世間諸地的瑜伽師的境界,而瑜伽師其實就是禪師——禪師不是只有悟了如來藏,只得到總相智開悟明心的一個境界。瑜伽師因為悟了如來藏以後,所以因為如來藏的正理了知了以後,慢慢通達了唯識,慢慢進入了見道位的通達位;進入到見道位通達位以後,進入了初地、地地進修,地地進修的各種境界,這個就是瑜伽師的境界。所以,法相唯識宗其實就是在敍述這個瑜伽師諸地修證的境界,所以法相唯識宗又叫作瑜伽宗。
而法相唯識宗是怎麼樣開始宣揚、開始宣演流傳下來的呢?法相唯識宗它的沿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法相唯識宗其實是從 佛滅度於人間以後,無著菩薩從 彌勒菩薩受學五論,然後造了《阿毘達磨》也就是《對法論》,以及《顯揚聖教論》;但是這個東西並不代表說是佛世的時候就沒有。雖然說這個從 彌勒菩薩所受學的五論,還有所造的《阿毘達磨對法論》,還有《顯揚聖教論》,是因為 佛滅後,無著菩薩從 彌勒菩薩所受學的;但是 彌勒菩薩所開演的這些法,彌勒菩薩所宣說的《瑜伽師地論》,完全是依止著 佛三乘菩提所說的法,所開演出來的。也就是說,其實法相唯識宗如果真的要說源頭的話,其實 佛在四阿含裏面,其實就已經具足的說明了唯識的真意,只是隱覆密意,沒有用顯說的方式。所以大部分之前的人都沒有辦法去瞭解到 佛其實在阿含的時期,就已經說了這個唯識了。
從 無著菩薩受學五論以後,那 無著菩薩又傳到祂的弟弟叫作 世親菩薩。世親菩薩又造了《百法論》,還有《攝大乘論釋》、《往生論》、《唯識三十頌》、《唯識二十頌》等等。那又過了大概兩百年左右,由護法還有難陀等諸菩薩等十大論師各釋《唯識三十頌》等,也就是說護法還有難陀這十大論師,依著 彌勒菩薩還有 無著菩薩、還有 世親菩薩所造的論,詳細的去再作闡釋,慢慢的成就了這個法相唯識宗的一個體系。那護法菩薩的弟子戒賢論師,因為窮究瑜伽,還有窮究唯識、因明還有聲明的奧妙,繼護法菩薩以後,繼續的弘揚此宗的妙義於那爛陀寺。戒賢大師是繼承了護法大師、護法菩薩,所以弘揚這個宗門正義、唯識宗的宗門正義在那爛陀寺。
這個那爛陀寺就是 玄奘菩薩過去取經受學的最主要的一個地方。法相唯識宗因為這樣子輾轉的傳到了中土,輾轉的傳到了中國。在唐太宗貞觀年間,因為 玄奘菩薩周遊天竺十七年,也就是周遊印度十七年,因為受學於戒賢論師等人,所以兼通了三乘妙義以及因明、聲明之學,所以智慧冠全印度,智慧能夠超勝於全印度的人。後來因為堅辭供養,才返回唐朝,盛弘此宗。在回到唐朝以後,大譯經論,也就是廣譯 玄奘菩薩所帶回來的這些經論;雜揉了十大論師的說法,雜揉十大論師弘揚唯識的正義來成就唯識正理,這個就是很有名的這一部論典,就叫作《成唯識論》。《成唯識論》是由 玄奘菩薩雜揉了十大論師,雜揉了《瑜伽師地論》,雜揉了《顯揚聖教論》等等諸大菩薩的論點,完成了唯識宗裏面很重要很重要的一本著作。
玄奘菩薩的弟子叫作 窺基大師,叫作 窺基菩薩。窺基菩薩祂親得 玄奘究竟正義,也因為擅長因明之學,祂著作了《唯識述記》,而且廣疏經論。法相唯識宗這一宗,才因為 玄奘菩薩還有 窺基菩薩這兩者大力的弘揚於中國震旦,也就是大力的弘揚於中國、中土裏面。而 窺基大師的弟子叫作慧沼菩薩,慧沼菩薩繼承法相唯識宗的宗義;他作《唯識了義燈》等論,評定諸師等等其他的異論。佛教在這個時候一時歸於宗門正義,也就是說在 窺基大師的弟子慧沼菩薩的這個階段裏面,法相唯識宗一時大盛。慧沼弟子智周大師也作了《唯識演秘》等,用來解釋《唯識述記》等等玄旨,佛法大興。但是這個法相唯識宗一直到晚唐以後,也就是說到唐朝末年,因為後繼無人,宗風就漸漸的頹失了,就不如禪宗的繼續闡揚、光耀門庭。這部分是屬於法相唯識宗的最主要的一個沿革。
今天時間已經到了,就跟各位先分享到這邊。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05/1630-a05_108

三乘菩提之宗通與說通–第107集 華嚴宗在佛法中之定位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我們這一集要繼續跟各位說明的是「華嚴宗在佛法中的定位」。
那何謂華嚴宗呢?華嚴宗是因為《華嚴經》為宗,因為經名而立名;因為以《華嚴經》這樣子的經名,所以立名為華嚴宗。而華嚴宗的沿革是如何而來的呢?華嚴宗的諸祖、各祖師,還有他的相關著作,是說了哪些東西呢?
華嚴宗的初祖是杜順禪師,杜順禪師是南北朝的時候陳隋年間,他因為總括了華嚴妙旨,所以造《法界觀》一卷,也造了《五教止觀》一卷;他專宗《華嚴經》,所以從這邊慢慢的成為一宗。也就是說,華嚴宗在中土這邊的開始,其實是從初祖杜順法師;他因為總括了華嚴妙旨而造《法界觀》還有《五教止觀》,因為專宗《華嚴經》,所以因為這樣子慢慢的成為研究的一個方向,就變成華嚴宗。
那二祖智儼、三祖法藏、四祖清涼澄觀、五祖圭峰宗密,都各有他的著作。而二祖智儼他通華嚴十地相,造了《大方廣佛華嚴經搜玄分齊通智方軌》十卷,也造了《華嚴五十要問答》二卷,也造了《華嚴經內章門等雜孔目章》四卷;而且他會集了他的師父杜順法師所說的這個法,而寫成《華嚴一乘十玄門》一卷。這個是二祖智儼法師他所作的相關的著作。
而三祖法藏法師,他所作的是什麼呢?他作了《華嚴經探玄記》二十卷,也造了《華嚴經一乘教義分齊章》四卷,也造了《華嚴經旨歸》一卷,又造了《華嚴策林》一卷,又造了《華嚴經問答》二卷,又寫了《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一卷,又寫了《華嚴經文義綱目》一卷。法藏法師所寫的這些著作,其實數量是最多的。法藏法師綜合了杜順禪師還有智儼法師,所以造了這樣子的著作。法藏法師因為集華嚴的教義於大成,所以華嚴宗的教義其實是在法藏法師的這個階段集於大成的。
那法藏法師的後面有誰呢?法藏法師的後面,有清涼澄觀法師。清涼澄觀法師他作「大疏」及「演義鈔」。據傳一直到賢首歿後,有靜法慧苑者,他是違背師說,作《刊定記》三十卷。也就是說,靜慧法師他其實是違背了華嚴宗的宗旨,他違背了華嚴宗諸祖師的說法,作了《刊定記》三十卷。但是,後來清涼澄觀知道這樣子的一個過誤,所以作了「大疏」及「演義鈔」以駁正靜法慧苑的說法,而恢復了華嚴宗的正統,所以成就了第四祖,他就是成為第四祖,所以第四祖所指的就是清涼澄觀。
清涼澄觀以後還有哪一位呢?清涼澄觀以後是清涼澄觀的弟子;清涼澄觀的弟子他接續清涼澄觀的衣缽盛弘華嚴,而著有《禪源諸詮集都序》,也注有《華嚴法界觀門》,還有注有《原人論》,還有注《盂蘭盆經疏》,還注《圓覺經疏》。
這個華嚴宗一直到明清兩代都還有弘揚者,從杜順禪師一直到明清都還陸陸續續有人弘揚。可是華嚴宗的各個祖師,有證悟的人,也有錯悟的人。為什麼清涼澄觀會對於靜慧這些錯誤的說法會作刊定?很顯然就是他的說法其實就是違背了宗旨,違背了宗門,所以他作了刊定。還有華嚴宗的這些祖師如圭峰宗密,其實他是以意識心為真如的;也就是說清涼澄觀的弟子圭峰宗密,他是以意識心為真如,他是一個錯悟者。可是,我們在這裏不是要評論什麼人有開悟,什麼人沒有開悟;我們不是依著華嚴宗自己的教判,要來談論它在佛法中的定位;而是要依著華嚴宗這個宗旨的歸向,依著華嚴宗所歸向的《華嚴經》的意旨,來大概說明華嚴宗在佛法中的定位。
那華嚴宗在佛法中的定位是怎麼樣的一個說明呢?華嚴宗在佛法中的定位有哪些重要性呢?我們先來說明一下《華嚴經》的妙旨。《華嚴經》所說的,是在說什麼呢?《華嚴經》的全名又叫作《大方廣佛華嚴經》。那什麼叫作「大方廣」呢?「大方廣」指的就是,「內自心地無量三昧,外至十方佛土世界,小而無內,外而無際,森羅萬象,無所不包」。那「華嚴」所說的呢,就是「萬德莊嚴具諸菩薩行,果德圓滿如眾色蓮華悉皆具足」。
那「大方廣」為什麼說是「內自心地無量三昧」呢?這個指的是從佛地或是說從因地來講我們這個自心如來藏,也就是說,不管華嚴宗也好,或是禪宗也好,都必須證悟這個自心如來藏,以這個自心如來藏為入門的開始;這個自心如來藏是「內自心地無量三昧」,也就是說,這個如來藏本身祂就具足了無量三昧,祂本身就是在定中,祂本身不需要修定而具足了無量三昧。而「外至十方佛土世界」,這個如來藏本身含攝所有三界六塵萬法,三界六塵萬法全部都是從祂這邊出生的;每一個眾生所出生的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這樣子的三界六塵萬法,全部都是自心所出生的,所以祂外至十方世界,「森羅萬象,無所不包」。而這個十方佛土世界是由誰來成就的呢?這個十方佛土世界,是因為佛的願力再加上跟佛願力相應的這些眾生,這些眾生因為共業的業力所共同成就的,也就是說因為這個共業的業力,共同成就了這樣子的十方世界佛土;而這個十方世界佛土是依於如來藏心所成就的,沒有這個自心如來藏的話,就沒有十方世界的佛土成就。而這個如來藏心,「小而無內,外而無際,森羅萬象,無所不包」,所以祂叫作「大方廣」;無所不至,所以是叫作「大方廣」。
那「華嚴」的意思就是說,菩薩證悟了如來藏以後,因為進入了佛菩提道的修學,進入了佛菩提道的修學,所以進入了菩薩道的萬德莊嚴。進入菩薩道的萬德莊嚴,必須要經歷了菩薩的十住、十行、十迴向乃至於十地的果位,乃至於等覺、妙覺,成就圓滿的佛果;這樣子的一個成就佛果的果位,祂是萬德莊嚴的。那這個萬德莊嚴的這樣子的菩薩行,必須要具足菩薩的六度萬行,乃至於具足菩薩十度萬行,地地修行、地地增上,才能夠圓滿果德如眾色蓮花,這樣子才有辦法具足的。因為這樣子萬德莊嚴,佛菩提道菩薩行的果德圓滿成就佛果,這樣子就像眾色蓮花具足圓滿,所以它叫作「華嚴」。
所以,「大方廣佛華嚴」,大方廣華嚴所指的不外乎就是在指從自心如來藏證悟開始,進入了佛道地地果位的修行;所以華嚴顯示的其實是成佛之道,菩薩五十二位階修證的次第,它從十信凡夫位開始,一直到究竟佛地的修證。而且它是為後時三乘教法方便敷演,也就是說,華嚴是 佛成佛的時候,以二十一天的時間,在菩提樹下為有緣的天人眾所說的佛法,這個其實是一時頓說的佛法。也就是說其實它是頓教,但是也是始教,但是它所說的佛法其實也含攝圓教佛法;因為 佛在這個時候其實已經一時頓說了,已經把一切佛法全部都是開演出來了,為了就是要讓後面三乘的教法,就是聲聞、緣覺乃至於大乘別教的教法,能夠方便的開演,能夠方便的宣說。所以華嚴所宣示的是以如來藏的因地果地,來具足宣說;所以華嚴宗所示的是兼攝三乘解脫果,華嚴宗顯示藏識法界的無盡緣起。
華嚴宗顯示藏識法界的無盡緣起,其實這個無盡的緣起,這個華嚴的法界緣起,華嚴的一真法界的緣起,其實是因為含攝「業感緣起」,也含攝「賴耶緣起」,也含攝了「真如緣起」。因為有阿賴耶識執持業種,所以才會有業感緣起;因為阿賴耶識執持著這些業種,因為修行,地地的轉依、地地的轉進,所以這個就叫作真如緣起。那業感緣起與賴耶緣起跟真如緣起,我們在前面的老師已經詳細的說明過了;但是這一部分,其實是攝屬在華嚴一真法界的法界緣起裏面的重要的一個道理。
那華嚴所宣示的果地究竟成佛的佛菩提果圓滿功德,華嚴宣示的佛果的果地是究竟成佛的佛菩提果圓滿,而三身應化、四土圓成。也就是說,透過證悟了如來藏以後,證悟了如來藏以後,乃至於依著如來藏地地的修行,進入佛菩提道的修行,那這樣子能夠了知賴耶緣起的真正的道理。而業感緣起其實是含攝在三界九地裏面的各各眾生,其實都是屬於業感緣起,因為業感其實有善業也有惡業;但是業感其實如果沒有如來藏執持這些業種的話,就沒有所謂的業感緣起。那因為有如來藏執持這些業種,再加上佛菩提道的修行能夠轉易這些種子,所以能夠成就真如緣起,才能夠成就佛果的三身應化,能夠成就佛地的四種圓成,也就是說這個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還有常寂光淨土。
那 佛說《華嚴經》,佛為什麼要說《華嚴經》呢?佛說《華嚴經》的因緣是?為什麼 佛在前面的二十一天裏面就先開顯《華嚴經》呢?因為 佛在佛菩提道場,對諸天以二十一天時間,說華嚴的莊嚴,是為了要杜絕後面的人謗佛說「佛法是次第說,佛是次第成佛」。其實現在有一些佛學研究者就已經有這樣子說了,說「大乘佛法是後面的人才慢慢圓滿的」。那其實大乘佛法,佛在這個二十一天的時候,說華嚴的時候,就已經全部都已經把它說完了;所以這個就是為了要杜絕這些人誹謗佛法。這個其實在部派佛教的時候,就已經有這種人了。所以《華嚴經》它是攝屬在五時三教的第一時裏面,所以又叫作始教,也叫作頓教。這個是 佛在菩提道場裏面,為了度這些人天眾,其實最主要是為了要杜絕後面的人會去謗「佛是次第成佛,佛法是次第圓成的」。但是很可惜,佛雖然是這樣子的教示,但是還是有人陷入這樣子的一個狀況裏面。所以我們不應該單單以《華嚴經》的宗旨、華嚴經旨來立宗;應該將華嚴宗旨遍攝諸宗派,懸示於一切宗派內。
華嚴宗也不可自外於佛教諸宗派。為什麼呢?因為《華嚴經》的宗旨其實是攝盡了一切宗派的教法,它是具足顯示成佛之道。而華嚴是令所有的行者能夠了知佛果內涵,還有修證的次第;而華嚴是佛教中一切宗派行者所應當知解、所應當修證的;而華嚴是讓我們了知佛果內涵還有修證次第。證入華嚴一真法界,可除狂密、狂禪還有誤會般若的弊病。華嚴宗的行者如果了知一真法界,其實就是證悟同於禪宗所說的這個第八識如來藏心的話,就能夠了知佛果的內涵,也能夠逐漸了知修證的次第;不至於說「一悟即至佛地」,不至於像狂密一樣,到處「活佛」滿天飛,不會說「活佛的證量跟佛一樣,甚至於超勝於佛」。所以華嚴宗其實如果真正的證入了一真法界,同於禪宗所悟的這個第八識如來藏心的話,是可以除掉狂密與狂禪誤會般若的這樣子的一個弊病。
而華嚴宗其實也不可自外於佛教諸宗派。因為華嚴宗其實本身跟佛教的各個宗派都是一樣,各派各宗要真正進入佛法的修學,都是必須要悟入這個第八識如來藏心;所以華嚴宗應該跟俱舍宗、禪宗、三論宗、唯識宗、律宗、淨土宗合併為一佛教,不應該分宗分派。因為華嚴宗所攝的這些修學佛法,華嚴的宗旨所攝的這些修學佛菩提道的一個次第,這佛菩提道的修學次第的前提,是以一真法界的證悟為前提,所以華嚴宗所證的跟其他宗派所證的完全一樣。所以,華嚴宗也不可自外於佛教諸宗諸派,也不能離於佛法二主要道。如果離開這兩個主要道,就沒有華嚴宗的宗旨可言,所以華嚴宗也不能離開佛法的這兩個主要道。
而這兩個主要道——佛法的佛菩提道與解脫道,其實都是從一真法界的海印三昧裏面所悟入的。所謂的海印三昧所指的就是無量三昧的如來藏海。華嚴宗的無量三昧都必須依止著這樣子的一個一真法界的海印三昧,才有辦法悟入這樣子的無量三昧。所以,如果不能夠如實了知二乘菩提的十八界空,就不能證知解脫果,也不能夠會通解脫道;如果不能證知領受自心藏識,那就不能入佛菩提道的修學之門。如果離開這兩種佛法二主要道的修學,而說有華嚴宗旨,可作華嚴三昧觀、華嚴普賢觀、華嚴唯識觀等等的觀門,則無有是處。因為如果離開佛菩提道的修學而說「華嚴宗的修學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超勝於其他各宗的,一真法界是最殊勝的,一真法界是比任何各宗各派都更超絕、更殊勝的」,這個其實是誤會了華嚴宗的宗旨。
一真法界之所以殊勝,一真法界之所以能夠超勝於其他的各宗各派,其實是因為一真法界祂本身就是我們悟入的這個佛心,我們所悟入的這個真心如來藏。依著這個真心如來藏,所以能夠入到這個佛菩提道的修學裏面,能夠次第的完成佛菩提道的修學的證果。所以一真法界之所以殊勝,是因為這個樣子才是殊勝的。但是祂的殊勝一樣是不離於各宗各派證悟如來藏心,乃至於依著如來藏心次第修學的殊勝,所有的殊勝全部都是匯歸這個如來藏;所以祂就叫作無上法,祂就叫作微妙法。依止著這個無上微妙法,依止著這個無上法,依止著這個微妙法,所以能夠入於佛菩提道的修證與次第,乃至於成就佛果。
所以,華嚴宗其實是不應該分宗分派的,因為華嚴宗還是以證悟如來藏為宗旨的,所以華嚴宗是不應該分宗分派的。華嚴宗的修學法門只是一個方便的修習的一個名相,真正的修習的理地還是以證悟如來藏為主。
那今天時間已經到了,跟各位分享到這邊。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05/1569-a05_107

三乘菩提之宗通與說通–第106集 禪宗在佛法中之定位(四)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要繼續跟各位來說明的是「禪宗在佛法中的定位」。
我們上一集有講到說,有一些佛學學術研究的人,他寫的書叫作《以佛法研究佛法》,來研究佛法、研究禪宗。這個在以學術研究裏面的人,沒有真正的證悟如來藏,甚至於因為這樣子,反而墮入了密宗應成派中觀的邪見裏面,而成就了建立、誹謗見,也就是成就了建立見還有誹謗見這兩個邪見。因為這兩個邪見,所以否定了三乘佛法的根本識如來藏;否定了三乘佛法的根本識如來藏的人,佛說這個叫作一闡提人,也就是悉斷善根之人。這個在《楞伽經》裏面 佛說這個是一闡提人,是悉斷善根之人。所以我們在修學佛法一定要非常的謹慎,不要隨邪見的人誤謗佛法。因為禪宗開悟,乃至於各宗各派的開悟,全部都是依止著這個根本識如來藏,依止著這個 佛所說的第八識心而入了一乘道,入了別教大乘的修學之門;所以,如果說要以佛法研究佛法,卻反而墮入了密宗的應成派中觀邪見當中,而墮入了一切法空的這樣子的一個斷見裏面,也墮入了意識細心的建立見這樣子的兩個邪見裏面,來否定三乘佛法的根本識如來藏,那這樣子將會成為一闡提人。
那有的人說如來藏學,「強調如來藏學是貶斥阿含與中觀的」,那這個是不如理說的,這個是錯誤的說法。其實如來藏學,正是阿含跟中觀的根源,所以說「強調如來藏是貶斥阿含與中觀」這樣子的說法,其實是根本不懂中觀,也不知道禪宗真正的道理;不知道中觀所悟的就是同於禪宗所悟的如來藏心,所以才會這樣說。那就是因為不知道,其實 佛在阿含裏面早已說了這個第八識心,叫作欣阿賴耶、憙阿賴耶,祂叫作本際,祂叫作所知依,所以早已經說了這個心了;因為讀不懂阿含,所以認為說「強調如來藏就是在貶斥阿含」。其實如來藏本身就是般若智慧啟發的根源,也就是說中觀般若其實是依著如來藏而有;所以,強調如來藏不但不是在貶斥阿含,也不是在貶斥中觀,反而是其實就是在弘揚阿含與弘揚中觀。這些人因為不知道如來藏學其實是阿含與中觀的根源,也不知道說四阿含中 佛早已經隱說藏識的密意,早己經宣說中觀般若,並不是沒有說。
佛早已經在阿含與中觀裏面講了如來藏了,佛在阿含裏面說的這個心,就是前面所說的欣阿賴耶、憙阿賴耶,還有本際,還有所知依,還有有分識,都是在講這個心;那在般若裏面也早已經說非心心、無心相心、非一非異的這個心,這個心在中觀般若裏面,其實早已經宣說了。
所以,平實導師所著作的《真實如來藏》一書,祂其實也是依止著阿含正理所作;雖然書名是叫作《真實如來藏》,其實裏面所說的這個《真實如來藏》裏面的真義,全是依著阿含正理所著作的。平實導師所著作的《阿含正義》一書,那更是依著阿含正理,貫通了三乘的菩提。這裏面把三乘菩提裏面,阿含早已經說的 佛所說的這個第八識心,從一開始的時候,「初、中、後善」、「純一滿淨」。這個佛法在阿含期的時候,其實就已經隱覆密意在這裏面已經說出來了。那我們正覺教團所依循的禪淨班的教材,也大多是取材於《阿含經》;而 平實導師所著的諸書當中,多年來所弘揚的法無非是中觀的境界,也無非就是菩薩般若慧。正覺教團在我們現在法界衛星所弘揚的三乘菩提之法,也無非就是中觀的境界,無非就是般若。所以般若中觀的總相智還有別相智、種智,它是甚深極甚深的,未知未證的人怎麼可以妄評呢?未知未證的人,怎麼可以就隨便批評說「講如來藏就是在貶抑中觀,講如來藏就是在貶抑阿含」呢?
有智慧的人是一定不會隨這些佛學研究者,將佛法分割得支離破碎的。因為如來藏學其實正是阿含與中觀的根源,這個當中對於佛法的宣說,只有深淺廣狹的差別;對於法義的根本,則是「初、中、後善」、「純一滿淨」,並沒有差別的。所以若想要證悟中觀般若智慧,必須要證悟自心如來藏,因為證悟自心之法門,從七住位的中觀開始,乃至於到初地道種智的般若智慧,乃至於到最後佛地的四智圓明的究竟中觀般若,都不能外於第八識。
如果有人主張「外於如來藏的這個第八識心而有佛法可證」的人,如果不是方便說是證悟二乘菩提的話,那一定是外道的邪見。也就是說,如果有人主張「外於如來藏而有佛法可證」的人,這個就是一定是執著外道以意識心為常住不滅心,或是說以一切法空的這個常見跟斷見的外道邪見。那如果有人主張說「外於第八識如來藏而有般若可證,而能成就中觀」的人,這個就是大乘的凡夫;如果進一步否定如來藏,那這個人就是破壞佛法的人。如果他只是主張「外於第八識如來藏而有般若可證,而能成就中觀」的人,這個只是大乘的凡夫,這個是因為凡夫的邪見;但是如果因為這樣的凡夫邪見,進而否定如來藏的話,這個人就是成為破壞佛法的人。如果以意識覺知心為真如,以這個意識覺知心為真如,以意識覺知心為如來藏的人,這個人一定會墮於常見的外道法裏面。這樣子的人連別教的六住位的修行都還沒有滿足,他是墮於能取心裏面;這個能取心,這個覺知心的能取心,因為能取六塵的緣故,所以祂叫作能取心。
那如何親證般若中觀這個大乘別教明心開悟呢?我們如何去親證般若中觀呢?親證般若中觀的般若心,想要證悟般若中觀,一定要知道般若中觀的意涵,其實就是如來藏的本來性、自性性、清淨性還有涅槃性。因為有這樣子的本來性、自性性、清淨性、涅槃性,所以如來藏具足了不生不滅的體性,具足了非一非異的體性,具足了非有生滅、非無生滅的體性,具足了非斷非常的體性;所以祂是具足了中觀的中道性,也就是具足了真正的般若的中道性。
自古以來的祖師,藉教悟宗的人雖然是不乏其人,但是比之於禪宗的教外別傳而開悟的數量,是非常懸殊的。所以想要證悟中道般若的人,想要證悟三論宗所說的中道般若的人,法門雖然有八萬四千,但是還是以禪宗的參禪法門為最直接、最迅速的法門。有一天如果證悟自心藏識,般若慧就會依著自心藏識源源而生,這個般若慧沒有必要人教,自己就能夠會通《般若經》,能夠證知《般若經》的意涵;也將逐步會通方等經典,將逐步會通大乘方廣經典;乃至漸漸能證入初地的道種智,也漸漸的能夠了知佛菩提道的修學次第。這都是依於證悟自心如來藏所發起的般若智慧,才有辦法達成的。而證悟自心的無量法門當中,則以禪宗教外別傳的法,最為殊勝、最為迅捷。因為證悟了如來藏以後,一念相應便證中觀,便入中觀見,便入中觀的佛法見地裏面,生般若的總相智。所以禪宗在佛法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是入道的關鍵。
所有一切佛法的修行,也就是說別教大乘佛菩提道的修行,它的最主要的一個門檻,就是禪宗開悟明心證悟如來藏的這個門,它是最主要的一個入道的關鍵。所以一切宗派種種法門的修行,如果能夠悟得自心如來藏,那這個法門就是禪宗的法門,並沒有什麼不一樣。如果沒有這個頓悟自心的歷程,不知道自心是什麼,就不能會通般若中觀;不能通般若中觀的人,就沒有辦法證入初地的無生法忍,那成就佛果就更不用說了。而三論宗所說的般若,其實就是證悟禪宗所悟的標的,也就是說證悟禪宗悟入的第八識如來藏心;禪宗的參禪法門,也就是證悟三論宗的般若最便捷的一個法門,兩者不應該分宗的。不應該把禪宗跟三論宗把它切割開的,因為三論宗所說的般若,其實就是禪宗所悟的標的;而禪宗參禪的法門,也就是說證悟三論宗般若最便捷的法門,其實就是必須要透過禪宗的參禪,所以兩者不應該分開的。而三論宗的人若不經禪宗的證悟自心,也一定不能會通三論的宗旨,如同斷見外道一樣,以一切法空為般若;以一切法空為般若,就會離三乘菩提道很遠很遠啊!
而禪宗既然是居於佛道超凡入聖的關鍵,所以進入此門以後,才能進入佛菩提道的修學,所以禪宗的重要性不言可喻。然而,卻有執著一切法空為般若的斷見外道的法師,對於禪宗的重要性渾然不知,卻妄評禪宗而貶抑禪宗,暗示禪宗的思想同於外道梵我神我,暗示禪宗的思想同於外道梵我神我的常見外道見或斷見外道見;所以成就了誹謗大乘正法的重罪,這叫作凡夫愚人邪見。修學佛法的佛弟子千萬不要效法。
禪宗學人也不能以見道畫地自限。雖然如此,也就是說禪宗的證悟,禪宗證悟自心的這個標的,其實是各宗各派所必須要證悟的最主要的一個標的;但是禪宗的學人也不能因為這樣子就以見道畫地自限,以為這樣子就滿足了。古時候,有很多的禪宗祖師證悟了自心以後,就開山度眾接引學人,終其一生以見道為主,這樣子的一個行為其實是不可取的;因為禪宗其實悟了以後,他只是一個入道的開始,必須要從這個地方開始進佛菩提道入門去修學。一切宗派的見道人,既然已經悟得了自心,通明了這個法界的實相,應該要求見道的通達;不只是見道位的總相智的獲得而已,應該要求取見道位的通達。見道位通達以後,才能夠入到初地中修證初地所證的鏡像觀,乃至於二地的光影觀,乃至於三地的谷響觀,乃至於一直到究竟佛地之道。
所以,禪宗的學人不應該以見道為自足,不應該以見道為自滿,必須要求進入通達位;乃至於於通達位以後,進入修道位,進入佛菩提道十地的修道位。所以禪宗不應該以古來破參明心、重關見性、牢關涅槃三關自限,應該在接引有緣的眾生之外,明確地建立佛菩提道的修證次第,以唯一佛乘自許,以教令有緣人遍證佛菩提道內涵而自我期許,不應該以三關畫地自限。所以,禪宗對於令人證悟自心,令人進入大乘佛菩提道的修學,是最有能力擔任此重任的。所以,各宗各派的開悟,都不離禪宗的證悟如來藏;而禪宗其實也是必須以證悟如來藏以後,開始慢慢地進入通達位、進入修道位為自我期許,不應該畫地自限的。
所以,我們說「禪」就是思惟觀,就是參禪,「宗」就是佛心;禪宗的意思就是透過參禪、思惟觀,而悟入了這一個眾生皆有的這個本來的佛心,也就是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這個自心如來藏心,所以禪宗才會又叫作佛心宗。而歷代的祖師各宗各派,所悟的都是同樣的這個第八識如來藏心;並沒有外於這個第八識如來藏心,而有能夠開悟的這個心。那開悟了以後,一切宗派種種法門的修行都必須以開悟如來藏心以後才次第地展開;一切宗派種種法門的修行,如果能夠悟得自心如來藏,那這個法門其實就是禪宗的法門。所以只要能夠悟得自心如來藏的法門,都是攝屬在禪宗的法門。
那禪宗在佛法中的地位,是因為它是入道的關鍵。也就是說,我們修學佛法,都必須依止著禪宗開悟自心如來藏的這個不二門,為入道的關鍵。也就是說,以這個入道關鍵為分水嶺,在這個前面所修學的就叫作菩薩外門修六度萬行,悟了以後所修的就叫作菩薩內門修六度萬行;因為這樣子的開展,才有辦法進入佛菩提道的真正的修學。要進入佛菩提道的修學,也就是說要進入菩薩的十住、十行、十迴向乃至於十地道種智的修證,乃至於一切種智的修證,一直到佛地究竟圓滿,這個都是必須要依止禪宗開悟明心的最初階的階梯為入門的一個開始;所以,這個地方是我們修學佛法,入道的一個最主要的關鍵。
各宗各派全部都是必須要依止了這樣子的這個入宗門、入這個佛心、入這個禪宗心宗的這樣子的一個關鍵,為入門的開始,才有辦法進入佛菩提道的修學。所以其實各宗各派所悟的,同樣的都是這個真如如來藏心,不外於其他的這個心。如果外於其他的心,一定是佛門外道;外於其他的心而求證如來藏心的話,那一定是佛門外道;外於如來藏心而說能夠修學佛菩提道乃至於二乘的解脫道,那個叫作緣木求魚,那個是絕對不可能的。是一定必須要悟到這個真如,悟到這個如來藏心。也就是說,各宗各派所悟的如來藏心,其實祂都是同一個的,沒有另外的一個心,所以它是不二門。所以,所有各宗各派其實它是不應該分宗分派的。
各宗各派其實所悟的、所修學的這個次第,都必須依止著這個如來藏心,必須依止著禪宗所說的這個如來藏心,才有辦法進入別教的修行,進入大乘佛菩提道的修行;如果不是悟得這個如來藏心的話,就沒有辦法進入佛菩提道的修行的階梯。也因為這個樣子,我們必須要再一次的強調說,其實各宗各派所悟的都是這個如來藏心;各宗各派雖然是方便有多門,但是歸元無二路;各宗各派其實是不應該分宗分派的,各宗各派其實所依止的全部都是這個如來藏心。所以各宗各派嚴格說來,其實就是只有佛心宗,其實就是只有釋迦宗,沒有其他各宗各派。各宗各派是方便所攝,是因為方便行門,所以說有各宗各派的行門;但是方便雖然有多門,但是歸元無二路,歸元無二路全部都是要匯歸到這個真如如來藏心。所以,禪宗的佛法就是攝於各宗各派,修學佛法必須要入到宗門理地裏面,才有辦法修學佛法。
那我們「禪宗在佛法中的定位」到這裏已經說完了,今天就跟各位分享到這邊。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05/1641-a05_106

2019年2月24日 星期日

禪:冠絕古今的大善知識—— 平實導師


禪:冠絕古今的大善知識—— 平實導師

在五濁惡世的末法時代, 平實導師的出現無疑是正信佛子夢寐以求的恩賜,其高超的出世智慧和圓融的入世態度,都將成為佛教史上難以逾越的豐碑。下面,末學願以個人淺薄的智能,勉強歸納出 平實導師的四大卓越貢獻,希能成就某些有緣人的信心。

第一大卓越貢獻:讓禪宗之變得具可操作性
禪這個字,在末學未學佛之前,總是在文人騷客(包括一些大法師和大居士,也屬於文人騷客之屬,如星雲、如鈴木大拙等)的作品中出現,基本上代表了說不清楚,但意境高遠的意思,末學總感覺,文人騷客們使用這個字,多少帶著憧憬和附庸風雅,實際他們自己根本不懂,說什麼語言無法表達,只能用心去體會,這只是籠罩別人的手段。但是這個情況,終於被平實導師的《禪悟前與悟後》打破了,此書對詳細而具體的講述,使得其內涵和外延都變得不再神秘,而且修證過程更是具體到無以復加,真的是第一次,有人使用現代白話文,把變得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大卓越貢獻:釐清三乘菩提的區別和聯繫
三乘菩提的區別和聯繫,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就沒有人知道了,聲聞、緣覺、菩薩,這些詞已經成了擺設,隨著每個人想當然的解釋而解釋,無人知道其真實內涵和外延, 平實導師以目前90餘冊的鉅作,讓三乘菩提的區分變得清晰可見,讓佛弟子對佛教的全貌有了認識。

第三大卓越貢獻:把成佛之道做出了全次第的鋪就成佛,是佛弟子的目標和願望,但是,要怎樣做才能成佛?這是一個大問題。末學曾經看到,說不分別一切,不牽掛世事便是成佛,總感覺這種成佛沒有價值,只能算自欺欺人的成佛,彷彿成佛就像成了白痴,而平實導師鋪就的次第,秩序井然,有條不紊,必須一步一步有修有證才能進步,白痴和投機取巧者是絕對無法成佛,這樣的次第,才符合事實。

第四大卓越貢獻:讓一切附佛外道無處容身
平實導師所宣揚的如來藏正法,吻合佛經原意,回歸佛陀本懷,自然使一切附佛外道原形畢露,比如喇嘛教、比如常見外道——以意識心為修行標的佛門外道、比如打著佛教招牌專做世間慈善的天魔外道等,無一不被光明所照,讓人清楚看見其公然違背佛經聖教之處,從而避免有緣人上當受騙,勤修而無所獲的悲慘命運。

平實導師的四大卓越貢獻,如日月光明,在末法時代必將產生深遠影響,直至未來之佛運。願天下有緣人值遇 平實導師,受學 平實導師,踐行菩薩道,直至光輝的頂點。

作者案:請各位有緣人,將此文章廣為宣揚,讓苦無門路的修行人早日得到真善知識的指導。
(作者:六度菩薩)

2019年2月23日 星期六

三乘菩提之宗通與說通–第105集 禪宗在佛法中之定位(三)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我們這一集要繼續跟各位分享「禪宗在佛法中的定位」。
我們上一集講到說,如果不證悟自心如來藏的話,就沒有辦法通般若;如果不能通實相般若的話,就沒有辦法在三論宗,也就是說沒有辦法在般若宗的三論裏面,產生真正的一個慧解,一定會對三論宗的般若宗產生誤會。那這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對於佛菩提沒有證悟的證量,因為對於佛菩提沒有證悟的證量,所以沒有辦法因為證悟了如來藏心以後發起的現觀;所以因為沒有證悟了如來藏心,沒有辦法發起現觀,所以沒有辦法在這個地方去作詳細的觀察,這個是因為沒有證悟的證量。那沒有證悟的證量,在這個地方,沒有辦法因為悟了以後所發起的這樣的智慧的觀察,必定會落入意識思惟的臆想情解,所以對佛法都是凡夫的臆想情解所得。這樣子的人對於般若產生誤會,也將對於二乘菩提產生誤解。如果對於般若產生誤會的人,不但對於佛菩提道會產生誤會,也將會對於二乘的解脫道、對於二乘菩提會產生誤解;那對二乘菩提產生誤解,也將無法斷除我見,入二乘的見道位,更何況是進入大乘別教的見道位——開悟明心!所以,各派各宗如果想要通般若的話,想要會通般若的話,一定要證悟同於禪宗所悟的這個自心如來藏,必須要證悟自心第八識如來藏。
那有人說,「其實禪宗的證悟不一定得證悟如來藏」,這個是有很大的過失的!這個就是像我們前一集所說的「其實如果要契入般若的話,也不一定要證悟如來藏」,這個禪宗的證悟,如果不是證悟如來藏的話,那到底是證悟什麼東西呢?禪宗的證悟如果不是證悟如來藏,那麼禪宗的證悟是悟什麼呢?禪宗的這些學者,禪宗的這些學人明心破參,是明得哪一個心呢?難道是明這個意識心嗎?禪宗開悟的明心,是明常見外道這個一念不生的人所說的意識心,還是斷見外道一切法空——促成一切法空所產生的這個意識心呢?是明得這個心嗎?那這個心還需要各位努力的去修學佛法來證悟嗎?這個意識心在座各位都能夠現前觀察得到的,你還需要去悟嗎?你還需要去找嗎?再來,這個意識心祂本身就是 佛在解脫道裏面、佛在四阿含裏面所說的要斷除的我見。明這個心是要幹什麼呢?明這一個心是要讓你繼續落入輪迴生死嗎?所以禪宗明心破參所悟的心,絕對不是這個意識心。禪宗明心破參,禪宗的證悟,一定得要證悟這個如來藏;如果不是證悟這個如來藏,就會有很大的過失。這個如來藏就是 佛所說的,在四阿含裏面所說的八識心。
其實,佛在阿含裏面早就說有八識心了。佛在阿含裏面說,有眼、耳、鼻、舌、身、意六個識;但是 佛在阿含裏面也說有意根,意根是心法,所以意根祂是一個思量心。意根是思量心,所以祂是另外一個心,祂就叫作第七識心,祂就叫作第七識心!但是除了這七識心以外,還有一個能夠「識緣名色」的識;這個「識緣名色」的識就叫作第八識心。識緣名色的識,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那名色本身就已經具足了七識心;名是受想行識,再加上色,所以名色加起來本身就是七識心。那識緣名色,是哪一個識緣名色呢?名色所緣的識是哪一個識呢?這個識當然就是阿賴耶識,這一個識當然就是 佛所說的入胎識,這個識當然就是 佛所說的「齊識而還」的這個第八識心。所以,佛在阿含裏面並不是沒有說第八識心,佛在阿含裏面並不是沒有說八識;佛在阿含裏面早就說了,我們有眼、耳、鼻、舌、身、意六個識,再加上意根,再加上識緣名色的這個識,所以總共有八個心。
而這前六個心,也就是說眼、耳、鼻、舌、身、意這前六個心,佛在阿含中說都是因緣而起的,祂不是本有心,這個前六識心都是緣起性空的;六識心才是緣起性空,但是第八識並不是緣起性空。這個六識心是因為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所以叫作蘊處界諸法。這個蘊處界諸法它是緣起性空,但是蘊處界諸法是依於意根、依於第八識才能夠產生的,所以祂是緣起性空,祂不是本有心。
而這個第七識意根呢,佛在阿含中說,祂是入無餘涅槃的時候,也必須要自我捨棄的。也就是說,聲聞解脫道的修行,最後證得聲聞四果的時候,也必須要斷除我執的這個我;那斷除我執的這個我,是必須要斷除意根的。也就是說,必須要斷除意根的執著,也就是必須要滅掉第七識的,所以這個第七識祂本身不是涅槃本際;如果第七識是涅槃本際的話,那祂就是生滅法,那涅槃本際就是生滅法,所以第七識不是涅槃本際。
最後剩下的就是識緣名色的這個識。識緣名色的這個識,就是阿賴耶識,就是第八識,就是真如,就是如來藏,這個識祂是不能捨棄的。這個識如果捨棄的話,我們就沒有辦法生存在這個世間;這個識如果捨棄的話,就沒有眾生、沒有三界六塵萬法能夠產生。所以佛說這個識是涅槃本際。而前七識心祂是虛妄的,只有第八識祂是真實的。這個第八識就是如來藏,這個第八識就是 佛在經典裏面所說的本際,佛在阿含四部裏面所說的本際,佛在阿含四部裏面經常所說的欣阿賴耶、憙阿賴耶;這個也是 佛在般若諸經裏面所說的非心心、無心相心;這個也是在唯識方等經典裏面所說的真如、真實心、真心。
那禪宗所悟的就是這個如來藏這個真心,禪宗祖師的證悟,一定是悟到這個恆不壞滅的涅槃本際、這個第八識的如來藏心。自從菩提達摩祖師各祖以來,從菩提達摩到東土,所有的禪宗祖師乃至於西土祖師,乃至於 佛所傳的這些法,所悟的同樣都是這個第八識心;包括近代的廣欽老和尚乃至於正覺諸明心的菩薩,所悟的都是 佛所說的這個第八識心。如果所悟的不是這個第八識心如來藏的話,那一定會落入 佛所訶斥的外道所悟的意識或是意識的各種變相裏面;要不然就會變成落入了斷見,認為說一切法空就是如來藏,認為一切法空就是佛法的根本,認為一切法空就是般若。這樣子的話就會落入了斷見,乃至於落入了建立見或是誹謗見裏面,這個過失是非常大的。
禪宗大乘別教佛菩提的證悟跟般若宗的證悟,它所悟的內涵有沒有相同呢?禪宗,也就是大乘別教不共二乘的佛菩提道,它證悟的內容跟般若宗證悟的內涵一定是相同的;不可說「有些人證悟是證得如來藏,那有些人證悟不一定要證得如來藏」。有的人誤會了這樣的禪宗的真正的一個道理,說「禪宗的證悟不一定要證悟如來藏」;這樣子的話,如果禪宗的證悟是有兩種情形的話,也就是說證悟是有兩種心。
證悟的標的是兩種心的話,那這樣子會有哪些過失呢?如果我們所證悟的標的,是像這些人所說的是這種情形的話,那這樣子法界的實相就變成有很多種法界的實相了。如果每一個人所證悟的心都不是同樣一個心的話,那法界的實相就成為多種,那就不叫作實相了,那個就叫作虛相;法界的實相那是一定只有一種實相而已。如果這個樣子的話,法界的實相就變成不是絕待的,不是唯一的,這樣子就會有種種的大過失。所以說禪宗、三論宗的見道,所悟的內涵唯有一種:觸證自心如來藏。只有這一種觸證自心如來藏這一種,才是真正禪宗或是說般若宗、三論宗所悟的真正的標的。除了這樣子以外,並沒有其他見道可說為佛菩提的見道;除了悟了如來藏第八識心以外的這樣子的法,沒有任何一法能夠說為是佛菩提道的見道。也就是說,佛菩提道的見道,一定必須要契入這個自心如來藏的本源;如果你不是契入自心如來藏的這個本源,不是契入這個法界唯一的實相,那這個就不是見道。
那有人說:「方便有多門啊!所以說法門八萬四千,門門可入,何必一定要修如來藏法門呢?」這個聽起來好像有道理。有人說:「這經典裏面不是說法門八萬四千,這個八萬四千就是門門可入;祖師也說方便有多門,那為什麼一定要執著如來藏呢?」這個其實是似是而非的,聽起來也好像有道理,但是其實是似是而非的。這句話他只說了一半,人家祖師雖然說「方便有多門」,但是後面又說了「歸元無二路」。所以,法門雖然是八萬四千,門門可入;但是入得門已,也就是入了門以後,入了禪宗的門以後,所悟的、所證的,同樣都是這個如來藏。所以說,如來藏不是八萬四千法門的其中之一。
如來藏能生八萬四千法門所要悟入的標的,也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這個標的就是不二門。我們必須要悟入這個不二門,才有辦法發起後面的智慧,發起後面的般若智慧,慢慢的進入佛菩提道的修行;如果不是這個樣子的話,就沒有辦法地地的漸修。所以說,八萬四千法門雖然是門門可入,但是所悟的都是同樣這個標的。
譬如佛法殿堂有八萬四千門,門門可入;但是入得門來,所證的全部都是如來藏;入得門來,都是入到同一個佛法的殿堂。如果入得門來,不是同一個殿堂,而是有不同的殿堂,那一定是外道的殿堂,一定是外道的門,一定進到外道的門裏面去了。因為這一個門是只有一個,它就叫作不二門;不二門的意思,就是沒有另外其他的門了。進到門之前,雖然有非常多的道路,也就是所謂的「條條道路通羅馬」;但是這些道路,到最後都是匯歸一個門,就是這一個不二門,就是禪宗所悟的這一個門。所以,佛法的證悟、大乘別教的證悟,雖然有八萬四千門,但是所證悟的都是同樣的這個第八識心,祂叫作不二門。
所以在《宗鏡錄》裏面祖師說:【故云:「祖師頓悟直入名禪宗,諸佛果德根本名佛性,菩薩萬行原穴名心地,眾生輪迴起處名識藏,萬法所依名法性,能生般若名智海。」】(《宗鏡錄》卷四十二)這裏就已經在說明了,禪宗祖師頓悟直入的這個禪宗,這個思惟、透過禪宗的思惟觀、參禪所悟的這個佛心,這個佛心宗,這個佛性,這個菩薩萬行的原穴的根源的這個心地,眾生輪迴起處的這個阿賴耶識識藏這個根源,這個萬法所依的法性,能生般若的這個智慧海,所依的就是這個第八識如來藏心。
所依的就是這個第八識如來藏心,才有辦法依著悟入第八識如來藏心以後,悟入禪宗的本心;才能夠依於佛果、依於佛菩提道的修行的功德,慢慢的證入這個佛性的功德;知道菩薩萬行的原穴,知道眾生輪迴起處、眾生這個煩惱種的修除,這個是依於阿賴耶識所含藏的這些種子的轉依;乃至於能夠瞭解這些萬法所依的這些法性;能夠逐漸的出生般若智慧,出生般若別相智,乃至於慢慢的因為佛菩提道的修學,能夠發起菩薩道種智,乃至於圓滿一切種智,所以,這個出生般若的如來藏心,就叫作智海。這個出生般若的如來藏心,就叫作智海,所以,其實因為祂能夠出生般若,所以祂就叫作「佛母」。
所以,佛母的意思就是指,我們這個第八識如來藏,祂能夠出生菩薩這個修學佛菩提道所出生的般若智慧。所以這個佛母,並不是密宗所說的雙身修法的這樣子的一個佛母。佛母的真正的道理,這邊其實已經講得非常清楚了,這個在《華嚴經》裏面,乃至於祖師的各種論典裏面都說明了:般若的出生,其實就是依著這個智海;般若的出生,就是依著這個智海佛母;那這個智海佛母,就是我們的第八識如來藏心,第八識真如心才有辦法出生般若。所以說,必須要依著如來藏,必須依著禪宗所證悟的這樣子的一個如來藏心,才有辦法真正的發起般若智慧。
另外有一種人說:「所悟不一定是要第八識。」如果所悟不是第八識,如果所悟的標的不是第八識,只有兩種悟;那這兩種悟,其實還是成為二乘菩提。但是,這個如果從佛菩提道來講的話,是方便說悟,因為二乘菩提並還沒有證悟本心自心如來藏,沒有證悟這個自心的本源,所以他並不是真正的開悟;但是如果從二乘菩提來講的話,悟到二乘菩提來講的話,可以方便說是開悟。所以說,如果所悟的不是第八識,我們這一種悟可以方便說是開悟,但是這一種悟一定是悟到的二乘菩提。
悟到的二乘哪幾種菩提呢?
第一個就是悟到覺知心的我見及無常性,也就是悟到的這個意識心、意識覺知心的這個我見還有無常性、祂的依他起性。因為悟到祂的無常性還有依他起性,而斷了我見;因為斷了我見,所以成就了聲聞或通教菩薩的初果須陀洹果;因為斷除了我見,所以成就了須陀洹果的斷除我見、戒禁取見乃至於疑見——斷除三縛結的功德,所以成就了這樣子的功德。所以這個是解脫道的悟,但是這個是方便說他是悟;但是如果從佛菩提道來講的話,他是還沒有證悟了如來藏心。
第二種的方便說悟,他是悟得思量心,也就是悟到意根末那的我執性還有遍計所執性。因為悟到的這個意根的我執性還有遍計所執性,所以斷除了我執,而成就了聲聞或通教菩薩的四果。這個其實也是方便說是開悟、證悟,但是其實他還沒有悟到佛菩提的真如本性,他是悟到了意根末那的我執性還有遍計所執性。所以聲聞俱解脫阿羅漢、聲聞四果人,或是說通教菩薩的四果人,他所悟的其實是悟到意根的執著性,而斷除了這個執著性。
所以說如果所悟不是第八識的話,只能夠方便的說是有這兩種悟,但是這兩種悟並不是佛菩提道所說的悟到真如本心。如果有人對上面的兩種開悟都沒有證得,連二乘菩提的見道都沒有見道的話,那也不可能進到大乘通教的佛菩提道。如果不肯承認禪宗所悟的心是如來藏,那跟別教見道大乘開悟明心那就無緣了。如果三乘菩提的見道都沒有,那不可能有見地評論諸方大德。對於初悟七住般若現觀還不能知,更何況能夠評論地上菩薩的道種智!而道種智並不是由研究經論可以證得,必須依於禪宗的證悟如來藏自心所發起的般若慧,然後按部就班熏習正念種智方能證得。試觀有佛學學術研究者,以佛法研究佛法,窮究禪宗的這個證悟,他的過失是非常大的。
我們今天時間已經到了,今天就先跟各位分享到這邊。我們下一次再跟各位繼續分享。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05/1639-a05_105

三乘菩提之宗通與說通–第104集 禪宗在佛法中之定位(二)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要繼續跟各位來分享「禪宗在佛法中的定位」。
我們上一集有講到說,禪宗的開悟是悟得這個第八識如來藏心。悟得第八識如來藏心以後,不能說一悟即至究竟佛地;因為悟了以後,還有悟後所要修學的十住、十行、十迴向乃至於十地的這樣子的一個果證必須要去完成,才有辦法經過這樣子的一個佛菩提道的修學,透過別教的大乘的修學,才有辦法因為這樣子的修學完成究竟佛果;所以不能說一悟即至佛地。那也就是因為這個樣子說,禪宗所悟的這個真如心,祂並不是真常唯心。也就是說,在悟的時候其實祂還不是真常唯心,因為他還沒有到佛地;因為他還沒有到佛地,所以說祂所含藏的這些種子,都還會有變異;還會有變異,祂就不是真常。但是這個心體祂是真常的,這個心體是真常,可是祂心體裏面所含藏的這些染污種子,乃至於所有一切有為法的這些種子功能,這部分都還沒有究竟圓滿,還沒有變異成熟,所以這一部分還沒有能夠圓滿佛果,所以祂不是真常。
也就是因為這個樣子,所以禪宗所悟的這個真心,從佛菩提道的角度來講的話,其實祂還不是真常唯心。如果說禪宗是真常唯心的這樣子的人,很顯然他是一個淺悟者,要不然就是一個未悟者,才會說禪宗它是真常唯心。也就是,因為禪宗開悟的知見,或是說禪宗悟後修學的這樣子的一個佛菩提道的道路,是這麼的重要;所以如果未悟的人如果沒有隨已悟的善知識來修學佛法,那一定會對禪宗產生誤解的,如果沒有跟隨善知識來修學佛法,那一定會對禪宗產生誤會的。
譬如說,有人主張「未證如來藏也可以契應甚深般若」,有人主張說「其實要悟般若的話,也不一定要證悟如來藏」。這個是外行人說的外行話!這種人很顯然是對佛法他是不瞭解的,這個其實是癡人說夢話。譬如有人說:「不用到台北市,我就能夠上101,不用到台北市,我就能夠上101大樓。」這個是天方夜譚,因為101大樓就在台北市裏面;也就是說,當你要上101大樓,一定要進到台北市。禪宗證悟的這個如來藏,其實就是菩薩修學般若智慧的一個開顯的一個最基礎的地方、最基礎的一個開始,所以沒有入到如來藏門,絕對不可能契應甚深的般若。這個就有如剛剛所說的,這個癡人說沒有進到台北市而能夠上到101大樓一樣。所以像這樣子的人,一定會墮到意識的境界裏面去;像這樣的人一定會這樣子的一個妄生知解、這樣子的一個妄見、這樣的一個邪見,就墮到意識境界裏面去。他會以一念不生的時候的朗照覺知性為真如,他以為我們一念不生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樣子的一個朗照的覺知性的這個意識心就叫作真如。但是這個還是意識心啊,這個並不是真如,這個只是意識心的另外的一個變相。
那有的人會以為說,初醒的時候無妄想心這個率爾初心(我們剛初醒位的時候,因為還沒有進入微細的思惟,或是說還沒有進入我們要去思惟做什麼事情,或行住坐臥這樣子的一個行止的時候,這樣子的一個無妄想心),就以為這個初醒的時候的這個率爾初心、這個無妄想心這個是真如。但是這個率爾初心一樣是意識心,這個一樣是意識心的作用,這個都不是禪宗祖師所悟的真如;這個是世俗人所說的我,這個是外道梵我神我所說的我,因為這個意識心就是世俗人所堅持、世俗人所執著的這個意識心的我。這個意識心的我其實就是五蘊我,這個五蘊我其實最主要、執著最嚴重的,其實就是我們這個識蘊。也就是說,因為有這個識蘊的我,所以會去執著我們這一切。這個識蘊的我,最主要最主要的就是這個意識心;識蘊讓眾生最迷惑的、讓眾生最執著的,就是這一個意識心。
這個意識心也是外道梵我神我所說的我。外道梵我神我之所以會有這樣子的一個觀念,之所以會有這樣子的看法,也是因為外道無法知道這個宇宙根源、宇宙萬法的本源;所以透過意識心去思惟,說有一個梵我、有一個神我能夠去生出這個山河大地。那這個外道的梵我神我,它的本質也是這個意識心。這個我有分為外我,有分為內我:內我的部分,其實就是意識心的部分;外我就是我們執著外面有一個能夠主宰這個世界的一個我。能夠主宰這個世界的我,就稱為「上帝」;能夠主宰這個世界的我,有人把他稱為「老母娘」。這個主宰世界的我,其實是我們這個意識心所妄想施設出來的;這個我其實是我們聲聞初果所要斷的我見的我,這個我其實是聲聞初果所要斷的三縛結——我見、戒禁取見、疑見,這個我見的我。
這個我見的斷除,是要讓我們斷除輪迴;但是這個我,是讓我們進入輪迴的最主要的一個根源;所以這一個我其實是聲聞初果所要斷的我見的我,這個我就是聲聞初果所否定的意識心。聲聞初果必須要否定這個意識心的我,才有辦法依於斷除我見的功德,然後能夠發起斷除戒禁取見乃至於斷除疑見的這樣的功德。因為這樣子的功德,才能夠在解脫果上面次第的進修,經過薄貪瞋癡,斷五下分結,斷五上分結,然後能夠取證解脫果。
那十八界我全部都是與我們意識心的我有關係,這個意識心的我其實本身就是十八界所攝的,祂是無常變異、依他而有的法。這個法祂是無常變異的,這個法祂是依他而有的,依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依緣而生。這個法必須依什麼而有?必須依如來藏、必須依意根而有辦法依次出生的。所以這個法祂並不是常住的,祂是依他起性的法,祂是依他而有的法,祂是無常變異的法。這個法是菩薩證悟如來藏的時候,就要斷除的我見;這個是聲聞初果證解脫果的時候,就要斷除的我見的我;所以這個我不是我們所能夠依止的我。
那另外有一種人他墮入了「誹謗見」還有「建立見」這兩種邪見。那什麼叫作誹謗見呢?誹謗見的意思就是說,他自己沒有辦法證悟、證得這個如來藏第八識,沒有辦法證悟如來藏,那索性的就否定如來藏,就把如來藏把祂否定掉,說「沒有如來藏,如來藏是方便說,佛沒有說如來藏」;所以因為這樣子的一個邪見,就主張,般若它是說一切法空。他說其實般若所說的是一切法空,但是般若所說的並不是一切法空;佛所說的一切法空,是在阿含四部裏面講的說「蘊處界諸法是一切法空」。為什麼?這個就是前面所說的,因為蘊處界諸法是依他起性,它沒有自體性,它沒有自體性所以是一切法空。但是般若並不是一切法空。所以,這種人主張般若是一切法空,這個就是誹謗見;這個會讓佛法會落入了斷見裏面,因為一切法空就落入了無常空。
我們說的蘊處界諸法,雖然它是一切法空;但是這些一切法是依於如來藏所生所顯,是依於如來藏這個般若心、這個如來藏心所生所顯。在如來藏心裏面,因為這些種子的變異,這些蘊處界諸法與如來藏的和合運作,所以說般若其實是非斷非常的;所以,般若它其實是非有變異非無變異的,因為這個樣子,所以說般若它是非一非異的。跟什麼東西非一非異?也就是說,其實般若跟五陰它是非一非異,這個我們在後面再作詳細的說明。所以,說「般若即是一切法空」的人,就會落入了斷見裏面。
這種人又會落入了建立見。因為這些人他有看了一些經典,他知道說,如果說一切法空,這樣子一定會被人家質問說落入了斷見;他又怕落入了斷見裏面,所以就順從了應成派中觀的邪見,另外立了意識細心為主體識,另外立了意識細心為持業種識。但是這個意識細心祂還是意識啊,因為意識細心不管是再怎麼細,祂都還是意識。譬如,有人說這個「廖添丁」,廖添丁這劫富濟貧就叫作「義賊」;義賊還是賊,義賊還是不脫離賊的本質。所以說意識心,你再加上意識細心,或是說極意識的細心,或是極極意識的細心,你再加幾個細心上去,祂都是意識的變相,因為意識有好多的變相。你執著這個意識的細心是我們的主體識,這樣子又落入了常見裏面,這種人又變成了建立見。其實 佛本來就說有一個常住的如來藏心,祂就叫作第八識,祂就叫作真如,祂就叫作般若心,祂就叫作中道心,祂就叫作實相心,祂就叫作非心心,祂就叫作無心相心。人家 佛早就已經講說,有這一個心祂是主體識,何必勞駕這些邪見的人再來建立意識細心為主體識呢?所以說,建立意識細心為主體識,這個就叫作建立見。
這樣子的人哪些人最多呢?這個就是應成派中觀邪見;應成派中觀邪見,就是依止著這樣的誹謗見跟建立見,所以墮於誹謗見跟建立見的斷常見裏面。那這樣子的過失,其實是遠遠大於錯悟以意識心為真如的常見外道者。也就是說,建立見跟誹謗見的人,這個過失其實是遠遠大於前面所說的,「執著一念不生的這個意識心為真如」的這個常見外道者。
祖師有說過「寧准常見如須彌山,不落斷見如芥子許」,就是這樣子的道理。因為如果你落斷見了以後,一定會讓已經很難證悟的這樣的一個禪宗的理地,已經讓眾生很難證悟的這樣的如來藏,因為這樣子而更少有人願意去修學。因為這樣子的緣故,一定會令般若宗墮於玄學,一定會令般若宗墮於玄學裏面的一個玄思、墮於學術的一個思惟裏面,會讓如來藏的義學理地完全斷絕掉,讓眾生沒有辦法真正的進入如來藏——開悟明心的一個境界,乃至於沒有辦法真正進入參禪,因為參禪的方向已經完全錯誤了。因為參禪的方向錯誤,就是導因於、就是來自於因為我們錯指意識心、錯指意識心的各種變相為常住心,乃至於落入了一切法空的邪見裏面。這個是非常嚴重的。
所以在《佛祖綱目》卷三十裏面這麼說:「禪宗學者,應遵佛語一乘了義,契自心源。不了義者,互不相許,如獅子身蟲。」(《佛祖綱目》卷三十)這裏就講得非常清楚了。也就是說禪宗的學人,也就是說想要修學禪宗的人,或是說已經證悟禪宗的這樣子的一個自心如來藏的人,應該遵從佛語契入一乘了義,這一乘了義所說的就是第八識如來藏心。這個了義心,也就是說一乘了義所說的,就是因為契入了如來藏心以後,所以才有辦法進入佛菩提道的修學,才有辦法進入佛菩提道修學以後,逐漸完成佛菩提果。這個就是一乘了義它真正的道理。這個了義心的根源,其實就是自心如來藏。也就是說,從悟了如來藏以後,才是修學佛法的一個開始,所以說「應遵佛語一乘了義,契自心源」,也就是說必須要契入自心如來藏的這個本源。修學禪宗的學人,必須要遵從佛語,遵從佛語入一乘了義,入一乘了義必須要先契入自心如來藏的這個本源。
不了義的人「互不相許,如獅子身蟲」。也就是說,誤解這個了義法的人,誤解這個如來藏心,誤解這個真如心,誤解這個第八識心的人,這個就是不了義的人。以不了義為了義,也就是說以意識心為真如,以意識心為常住不滅的第八識心,以意識心為常住不滅的如來藏,這個就是不了義的人,這些人他互不相許。
跟哪些人互不相許呢?跟這個執著一切法空的人,也就是說,前面所說的應成派中觀邪見的人。這些應成派中觀邪見的人,因為執著說般若就是一切法空,般若是一切法皆空;所以認為說一切法空就是了義,而如來藏其實是只是方便說;這個就是不了義的人。那這些執著意識心、一念不生的意識心為常住心的人,很容易落入了常見;執著一切法空的人,很容易落入了斷見。那這就是常見跟斷見的人,其實是互相的譏評的,這個就是猶如中國古人所說的「文人相輕」。其實這些文人根本沒有契入自心的本源,根本沒有契入這個一乘了義心,所以才會互相的譏評。
這些人不管你是執著著意識心常住不滅,或是說像應成派中觀邪見執著一切法空,這樣子都是像獅子身中蟲一樣,猶如獅子身中蟲吃獅子肉;佛法就是因為「獅子身中蟲」所破壞的,因為這些獅子身中蟲才會毀壞了佛法。所以其實佛法真正的毀壞並不是來自於外道,並不是來自於外面;佛法真正的毀壞是來自於,佛弟子自己不懂佛法,而且錯解佛法,而且因為錯解佛法以後誤導了眾生,所以才會因為這樣子造成佛法的滅亡。這樣子 佛在經典裏面說的,像這樣子的人就叫作「獅子身中蟲」:「獅子」所指的就是佛法,「身中蟲」所指的就是這些邪見。身中蟲所指的就是這些只有邪見的這些人,只有邪見的這些相似佛法的佛弟子;因為有這些相似佛法的這些人,所以才會造成獅子因為這些身中蟲的咬噬,所以才會讓獅子滅亡。所以,修學佛法,修學禪宗,必須是以這個第八識心如來藏心為標的。而不能以錯誤的意識心為真如,不能以一切法空為般若;如果是這個樣子的話,就是獅子身中蟲。
禪宗的修學,如果不證悟自心如來藏,那一定沒有辦法會通般若的。如果不能會通實相般若,那一定會對三論宗,也就是對般若宗這個三論宗,一定會產生誤會的。因為三論宗還有一切宗門,全部都是以證悟自心如來藏為修行的一個根源;三論宗的法理、三論宗的道理,全部都是依著證悟自心如來藏所開顯的;那三論宗所說的其實就是在講般若中觀,那這個般若中觀其實就是依著自心如來藏、依著自心真如,才有辦法開顯般若中觀、般若實相乃至於般若別相;都必須依止著般若中觀,才有辦法有後面所修學的佛菩提道的諸種法相能夠產生;如果沒有這樣子的話,就不會有般若的智慧能夠產生。所以如果不證悟自心如來藏,絕對沒有辦法通於般若的;如果要通般若,一定要證悟自心如來藏。
那我們今天時間已經到了,今天就先跟各位分享到這邊。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05/1640-a05_104

三乘菩提之宗通與說通–第103集 禪宗在佛法中之定位(一)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是「禪宗在佛法中的定位」。
我們先來談一下何謂禪宗。禪宗又叫作佛心宗,那是什麼心呢?這個佛心指的是哪一個心呢?這個佛心指的就是,歷代祖師所悟的都是同樣的這一個第八識如來藏心。那一切宗派種種法門的修行,如果能夠悟得自心如來藏,這個法門就是禪宗之法。那禪宗在佛法中的地位於是非常的重要,因為有禪宗的證悟,才會有入道的開始,所以禪宗是入道的關鍵。我們一個一個來說明一下。
何謂佛心宗呢?因為禪宗的禪,就是思惟觀的意思,也就是說透過參禪、思惟觀,來證悟這一個佛心;宗的意思就是佛心,宗就是心宗的意思。也就是說,透過參禪、思惟觀,來親證這個第八識自心如來藏的這個佛心,所以它就叫作佛心宗。
那這個在《宗鏡錄》裏面,永明延壽禪師在這裏面說:「祖師頓悟直入名禪宗,諸佛果德根本名佛性,菩薩萬行原穴名心地,眾生輪迴起處名識藏,萬法所依名法性,能生般若名智海。」(《宗鏡錄》卷四十二)這邊就講得非常清楚了,也就是說,歷代各祖師頓悟直入的這個心就叫作禪宗;因為透過參禪而悟入了這個心,所以它叫作禪宗。那禪宗這個本來自性清淨心,也就是說這個如來藏心,是諸佛果德的根本,所以叫作佛性。因為能夠依著這樣子的一個自心如來藏而修行佛地、完成佛果,再來因為自心如來藏裏面所含藏的諸種功德,所以能夠完成佛性的功德,所以又叫作佛性。菩薩萬行的原穴名心地,指的就是說菩薩六度萬行。也就是說菩薩從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乃至於十地、等覺、妙覺,一直到成佛,這樣子的一個修行;從外門六度萬行一直到內門六度萬行,乃至於到菩薩的十度行、十度波羅蜜,這樣子的一個修行的過程;這個根源都是來自於這樣子的一個自心如來藏,所以這個叫作萬行原穴,這個萬行原穴就是如來藏心,就是這個心地。那這個也是眾生輪迴的根本的地方,這個是因為眾生含藏了這些分段生死的業種,也就是含藏了這些輪迴的染污業種,所以這個是眾生輪迴的起處,所以這個心又叫作識藏。這個心也是萬法所依,所以祂叫作法性,因為三界六塵萬法全部都是從這個心所出、所生、所顯。這個心能生出般若,因為悟了這個如來藏心,就入了般若中道觀,所以能夠生出菩薩的般若智慧,所以就叫作菩薩的智海,所以能生般若名智海。
這個在《廬山蓮宗寶鑑》裏面也這麼說:「其所謂禪宗者,佛祖之心也。佛說一大藏教,未嘗不以心為宗也。」(《廬山蓮宗寶鑑》卷三)其實這個《蓮宗寶鑑》是屬於淨土宗所尊崇的論典,但是其實淨土宗的諸師都是因禪入淨,也就是說,淨土宗的這些祖師,其實也都是大部分悟得這個禪宗的如來藏心。這邊《蓮宗寶鑑》就說,所謂的禪宗是佛祖之心,也就是同樣是在指這個第八識如來藏心。佛所說的一大藏教,未嘗不以心為宗也,也就是說,佛所說的三藏一切教法,都是以這個心為宗,從這個心所出生的;三藏的一切教法,從聲聞解脫道一直到佛菩提道所說的這些教法,全部都是以這個心為宗,所以全部從這個心所開顯出來的,這個心也就是歷代祖師所悟的這一個第八識如來藏心。也就是,一切宗派種種法門的修行,如果能夠悟得這個自心如來藏,這個法門就是禪宗之法;因為悟得自心如來藏以後,才能夠入到修道之門。
那入什麼道呢?也就是入大乘的成佛之道,因為悟得這個如來藏以後,才能夠入到大乘的成佛之道,這個大乘的成佛之道又叫作別教。為什麼叫作別教呢?因為是不共二乘的,它是大乘修行的特別的一個法門。也就是說,透過這個禪宗悟道以後,入了佛菩提道,進入菩薩的內門六度萬行,修學佛菩提果,所以這樣子的一個修行是不共於二乘的。那共於二乘的解脫道的部分,這個我們後面再來說明這一部分的問題。
那修學大乘應入此不二門,千萬不要妄自菲薄。也就是說,如果有心修學大乘的菩薩,應該立志要入此不二門;這個不二門指的就是我們的第八識如來藏心。為什麼叫作不二門?因為所有一切法,全部都是匯歸到此心,只有此門才能夠入到成佛之道,所以這個門是成佛之道之門。所有一切修行,雖然有很多的方便,但是終究是匯歸到成佛之道,也就是如來藏心——禪宗所悟的這個心、別教各宗各派所悟的這個心。那如果要修學大乘,不入此——這個如來藏門的話,就沒有辦法真正的進入內門修學菩薩的六度萬行,乃至於逐漸的慢慢成就佛果。所以,佛子如果要修學佛法的話,應該要立志要入此不二門,千萬不要妄自菲薄。
證悟此心其實是內門外門之間的分水嶺。證悟此心其實只是證悟了菩薩七住的果位,也就是佛菩提果進入內門六度萬行,所以我們剛剛所說的這個心又叫作不二門。那這個不二門為什麼叫作不二門?也就是入此門以後,才能夠真正的進入佛菩提道的修行;也就是說入此門以後,入了佛菩提道的修行,這個時侯才是真正的內門六度萬行;那在證悟如來藏心之前,這個就叫作外門六度萬行。所以,證悟這個心其實是內門跟外門之間的一個分水嶺。
但是證悟此心並還沒有成佛。有很多人誤會了,認為說「一悟即至佛地」,這個是受了「見性成佛」的這樣子的一個錯誤的觀念。但是,其實六祖在《六祖法寶壇經》裏面所講的「見性成佛」,其實指的是因地佛,並不是在指果地佛。也就是說,見性成佛成的這個佛,其實是因地佛;那這個因地佛就是悟入了第八識如來藏心,並不是果地佛。所以,悟了這個如來藏心,其實還沒有成佛;因為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修學,還有菩薩內門六度萬行,要完成菩薩的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乃至於等覺、妙覺,才有辦法完成佛果。所以,證悟此心並還沒有成佛,這個必須要認清楚這樣子一個正確的觀念。
但是也有人說「禪宗是真常唯心系」,那這樣子說對嗎?禪宗真的是真常唯心系嗎?這個是因為淺悟或是說未悟的人才會這麼說的,而大悟的人他一定不會這麼說。因為大悟的人一定知道佛道次第,一定知道悟了以後其實還有很長很長的一段路需要修學,離佛地其實還是很遠的,因為真常唯心其實指的就是佛地的無垢識。那大悟者一定知道說,佛道次第的修學必定是必須依此心才慢慢的進入佛道次第的修學;所以,真常唯心其實是佛地的境界,而不是初悟的人或是說未悟的人能夠說這個就是真常唯心。
那淺悟的人為什麼會誤會為說,這個禪宗所說的這個是真常唯心呢?因為淺悟的人他只是悟得總相,他悟的總相就像《五燈會元》裏面所說的:「夫禪宗示要,法爾常規,圓明顯露,亘古亘今。」(《五燈會元》卷十)他就是悟了這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心的總相:悟了這個心,就像圓明顯露,從來都沒有生滅;悟了這個心,祂圓妥妥的,圓明顯露在那邊,從古至今祂本來就常住在那邊。但是他沒有發現說,其實這個偏於「空性」;這樣子的悟到總相,其實還沒有契入這一個如來藏心的「有性」,也就是說還沒有發起別相智。其實如來藏不只是有空性,而且祂有有性,所以才叫作真空妙用。這個有性其實是依於悟後修學別相智,才能夠了知到這些有性祂的這樣殊勝的功德。有性與空性非一非異,這個就是入了中道觀;這樣子中道觀具足的時候,才能夠真正的瞭解到說,何謂的真常唯心。所以淺悟的人因悟了總相,所以會說是真常唯心;但是其實這個心,其實還不是真常唯心。
那未悟的人也以為禪宗所悟的這個心是真常唯心。因為未悟的人從禪宗的典籍裏面,經常在看到祖師裏面講說:有一個真心,這個真心恆常,這個常住不滅,這個真心能夠出生萬法。那就以為這個心是像外道的神我,也就說像外道的神我能夠出生……外道以為有一個能夠出生這個山河大地的這樣子的一個上帝,那這樣上帝是「真常」,就以為把禪宗的如來藏心類比成外道的神我,所以他說禪宗所說的是真常。這個是錯誤的見解。那再來,未悟的人往往會以虛空的能量為真常,也就是說,認為這個虛空能量它是常住不滅的。再來,是以意識心為真常。未悟的人就是因為以外道神我為真常,也以虛空能量為真常,再來以意識心為真常,所以誤會禪宗的如來藏心祂是真常唯心。
但是大悟的人就不是這麼說的。大悟的人他知道有別相智、有一切種智需要修學。也就是說佛地之前,這個如來藏心其實祂不是真常;這個如來藏心祂的心體雖然是常,雖然是常住不滅的,但是祂的種子非常。也就是說,這個如來藏心裏面所含藏的這些有漏種子也好,無漏種子也好,有為法的種子也好,這些善染種子,這些種子其實它是非常,因為它還有變異;如果它已經沒有變異的話,那就是已經成佛了。所以,無論是任何一個人,不管是三界六道的任何眾生,乃至於聲聞果地的這樣子的一個修行人,乃至於佛菩提道十地果位的這樣子的菩薩,祂的種子都還是有變異的;所以這個種子還有變異,所以祂就不是真常。
這個種子的變異,其實是從阿賴耶識乃至於異熟識,它本身都還有變異。那阿賴耶識位是攝屬在我們分段生死之前,這個如來藏心因為含藏了分段生死的種子,所以祂稱為阿賴耶識;當斷除了這個分段生死的種子以後,祂稱為異熟識,但是這個異熟識其實祂還是有變異的。那等到什麼時候才沒有變異呢?必須等到佛地無垢識的時候,這個時候才是真常;因為佛地的無垢識、這個真如唯帶舊種、不受新熏,不再有內種變異的緣故。如果還沒有到究竟佛位,都還有變易生死的異熟果種還沒有斷盡,所以必須要等到佛地的時候,才能夠叫作真常唯心。所以說一切眾生其實只是「萬法唯識」,也就是說,所有的一切三界六道這些法,這些三界六道的一切法,都是從這個如來藏心所生。但是佛如來藏心裏面所含藏的一切法,祂不但是萬法唯識,而且祂是真常唯心;因為佛無垢識裏面所含藏的這些種子,它已經不再變異了,祂不再變異,所以就叫作真常,這個才是真常唯心。
所以說,有人說「禪宗是真常唯心系」,這個是對禪宗沒有真正的瞭解。如果透過禪宗證悟了以後,透過佛菩提道的修行,悟了佛果、圓滿究竟佛果,到佛地的時候,這個才是真常唯心;這在佛地之前,都不能叫作真常唯心。
禪宗在證悟的證量上面,在佛法中如何定位呢?也就是說禪宗的證悟的果證,它在佛法中是站在哪一個位階呢?我們分成佛菩提果還有解脫果來作說明。
禪宗的證悟在解脫果上面,相當於解脫道的哪個證果呢?我們看一下,如果證悟了如來藏的菩薩,如果他在證悟的時候還沒有先修得四禪八定,但是他能夠斷除三縛結,證悟的時候一定能夠斷除我見,也能夠同時斷除三縛結,這個果位相當於通教的初果。如果性障稍微輕微的人,他能夠入於通教的二果。如果具有四禪的定力,也就是說證悟的時候兼具有四禪的定力,那通於通教的三果。如果具有四空定的人,破參了以後入定,可以證滅受想定,也就是能夠證滅盡定而成為通教俱解脫的四果。如果性障極微的人而未證禪定,也就是說性障非常的微薄,但是雖然沒有證禪定,但是他破牢關以後,相當於通教的三果或是慧解脫的四果。但是,雖然沒有具足證禪定,如果要入通教的三果,他必須一定要證初禪的,因為沒有不證初禪的三果人;所以,這個性障極微而未俱證禪定,接著破牢關而後入了三果,相當於慧解脫四果的菩薩,他是一定會證初禪的。因為這樣子的一個證果的功德,所以他通於通教的三果或是說慧解脫的四果。
那禪宗的證悟在佛菩提果的證量上面,它是相當於是哪一個證地呢?如果證悟了如來藏心而不退回常見意識心的話,那相當於別教七住位的菩薩,也就叫作位不退。如果眼見佛性,就入到十住位常住不退。這個見性的見地是常在的,不會因為定力喪失而退失;如果因為定力喪失而退失,只要補修定力,就可以復見眼見佛性這樣子的一個功德。如果隨於定力、慧力、性障、福德的差別,在見性了以後,就證悟了世界如幻觀而入十住位;有的在見性了以後,同時證得自心七識如陽焰觀,而入於十行位;也有的人見性以後,再證得一切行如夢幻的如夢觀,所以入了菩薩的十迴向位。這個都是因為菩薩在修行上,過去的修行的多世熏修,於福德還有差別。所以佛菩提果在別教上面,為何有這樣子修證的這樣子的一個差異呢?也就是因為過去世、往昔所熏修的福德有差別,所以這一世證悟的時候,所證悟的果位也會有差別。其實如果以最低標準來說的話,真悟藏識的人如果不退轉而取意識心,他是能夠入七住位的;但是還必須依大乘別教修行次第,依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乃至於等覺、妙覺,才能夠慢慢的成就佛道。所以不是一切人證悟了以後都是究竟佛。
如果說證悟了以後就是究竟佛,這樣說的人就是狂禪;如是說的人,就是不懂佛菩提道的修證次第。所以破參明心其實是大乘所修佛菩提智的見道而已,也就是說,破參明心其實是修學佛法、修學佛菩提道的修道位開始;還必須經歷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等等果位的修行,才有辦法成就佛菩提果。所以,我們修學禪宗不可以說一悟即至佛地,如果這樣子說的話,那個就是狂禪。必須要了知:修學佛法必須要以證悟禪宗的自心如來藏第八識心為標的;證悟了這個第八識心完以後,必須要依著這個第八識心往前繼續修行,才有辦法逐漸完成菩薩的地地的果位,乃至於因為完成地地的果位以後,圓滿究竟佛果。
我們今天時間已經到了,先跟各位分享到這邊。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05/1638-a05_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