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上一集我們跟各位介紹到有漏法種跟無漏法種。簡單的解說,也就是我們所產生的一些有漏的習氣跟現行,或者是一些無漏的習氣跟現行,這都是因為如來藏有這樣的功能性,所以流注出這樣子的種子而產生了現行。所以我們會脾氣很大,那也是因為如來藏有這個功能;可是有些事情我們也可以冷靜下來,那也是因為如來藏有這個功能性。既然有有漏的部分,也有無漏的部分,我們怎麼樣讓我們能夠無漏?當然,這個無漏,我前面說用不貪、不瞋,而用世間之法來稍微解說;可是不要就誤會如果有一個人常常不生氣、對財物都不貪,他就是證得無漏。事實上不是這個意思,這個無漏所說的,一定是在聲聞菩提、緣覺菩提或是大乘的菩提裏面,他確實有所實證;因為能夠有所實證之後,他才能夠真正斷除這一些有漏的部分。譬如說不貪,有些人確實是這一世不貪,可是下一世是不是能不貪?不確定,所以那樣子就不是真正的無漏。所以我們前面所解說的,那個是一則譬喻,來讓大家能夠瞭解怎樣叫作漏,什麼叫作無漏。
能夠無漏一定是對於解脫,也就是對於聲聞法裏面的解脫,有所真正的實證。譬如說他斷了我見,我見斷除之後,他才能夠真的生起一分的無漏的功德。因為他才能夠實證蘊處界的無常、苦、無我的實證,他見解上能夠認知;這樣他才能夠開始有所謂的無漏法種的真正的實證,他才能夠真正邁向「薄貪瞋癡」。而且薄貪瞋癡是他往前邁進,他就一直往前邁進;當他能夠實證聲聞果到第三果的時候,斷除欲界愛的時候,欲界愛就真的斷除,而且斷除之後永不再生起,這樣子才能夠稱為真正的無漏。所以,如果只是在世間法裏面,偶爾的不生氣、不貪財,或是說這個人個性就是不貪財、很少生氣,那個不能稱為真正的無漏;因為他沒有在佛法中有真正的實證,因為他不能永遠的把不貪不瞋永遠持續下去,所以那個不是真正的無漏。真正的無漏一定是當他能夠把現行斷掉之後,他的現行不再生起了,這樣的話才能夠說是無漏法種的真正的發起。
第一能變祂有有漏法種跟無漏法種。然後依於有漏的法種,依於我們對於世間的貪瞋癡慢疑等等的這些諸法有漏的這些法種,然後依於有父母、有這些業種,然後就變現出我們的五扶塵根、五勝義根;然後又有跟一切眾生的共業的這些種子,就變現出器世間,讓眾生在這器世間裏面受種種的果報,承受種種的喜樂、悲傷、痛苦種種諸法。這個都是因為阿賴耶識祂能夠有這種變現的能力,也就是說有初能變的這種種子功能,而且祂能夠讓我們眾生在三界流轉裏面能夠獲得「異熟果」、「等流果」、「士用果」、「增上果」或者是「離繫果」。
離繫果就是依於修學三乘菩提之後,能夠有所實證,能夠發起的離繫的果報,也就是離開三界繫縛的果報;這是屬於無漏法種的逐漸的發起。那什麼是異熟果?就是前面所說的,五扶塵根還有五勝義根的這些根、塵、識的這種流注,這個就是屬於異熟果。那也會有等流果,等流果是說,譬如小孩子生出來之後,每個個性都不一樣,雖然他剛出生出來了,可是他逐漸就會顯露出他過去世的那個習性出來,那個個性出來,那就屬於等流果。什麼叫士用果呢?就是士夫之用,譬如說有些人他就是比較聰明,有的人就比較愚笨一點;或者是說他對某一件事情他就做得比較好,有那一方面的天分,可是對某一些事情他就比較不會;有些人就是對某些事情、對別人不會的部分,他反而有才華;所以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獨特的那種功用,那叫士夫之用,那叫士用果。那什麼是增上果?也就是對於這些等流、異熟或是士用,他有所增上,譬如說每個人都會有點脾氣,可是有些人脾氣特別大,那就是他的增上果——增上的果報;或是說有些人,如果學學鋼琴,他也可以學,可是有些人他就特別增上,他只要稍微一學,他什麼都會,他鋼琴就特別厲害,那就是他有增上的那種果報,所以增上果就是這個意思。
離繫果就是依於修學大乘或是二乘法,他能夠產生解脫,能夠離開三界諸法的繫縛;當他逐漸顯發,他就是獲得了離繫果,因為這裏面就是有無漏法種的功能的顯發。所以眾生就是因為有第八識有這個初能變,有這種功能性,所以能夠變現出種種的果報。因為這樣子,所以說初能變是一切三乘有學、無學的有漏、無漏,統統都是由第八識所成就。
同樣的,三乘有學、無學的無漏有為法。譬如說聲聞的阿羅漢,雖然他有一些有為法,譬如他還要照樣吃飯、看東西,可是當他在進行吃飯、吃東西,或是做種種的事情的時候,他不會產生一些有漏性,因為他已經把我見、我執斷除了;那個時候他雖然有些有為法,可是他這個有為法,它是無漏性的,因為不再產生漏失功德法的煩惱了,所以那個就是屬於無漏的有為法。所以二乘的聲聞他去行頭陀行,他就能夠依於他的無漏有為法去行頭陀行。
而且菩薩世世所獲得的可愛的異熟果,事實上一樣是無漏有為法。為什麼?因為菩薩獲得世間的種種的資財,或者是說在世間所運為,事實上一樣是有為法,可是它是無漏的。譬如說菩薩獲得世間的財富,這是有為,他也是工作,他也是去獲得世間的資財,這都是有為,可是它是無漏。為什麼無漏呢?因為它都如法而得,而且怎麼樣呢?他獲得世間的資財之後,他是行種種布施,布施給眾生;然後說種種法,讓眾生能夠依於他的說法,能夠獲得三乘菩提的實證。所以,菩薩如果說祂是個大乘初地以上菩薩,依於祂的實證,祂是可以入無餘涅槃的;祂在三界裏面,祂要生到色界天去是沒有問題的。可是為什麼祂要來人間繼續獲得世間的資財?所以表面上是有為,可是祂來人間獲得世間的資財,不是因為祂的喜樂,不是因為祂的貪著,而是因為祂要利益眾生的悲心。可是這個悲心它是無漏性的,因為不是含藏了煩惱,不是含藏了對眾生的貪愛、眷屬欲,也不是為貪愛世間的資財,而是為了眾生的法身慧命而來。所以依於這樣子,它就是稱為無漏的有為法。雖然它有為,可是它這個有為法在運作的時候,它是沒有煩惱的,不是依於煩惱、不是依於貪愛而行的,而是為了讓眾生獲得利益;這樣子所運作出來的有為法,就稱為無漏的有為法。所以這個是三乘有學、無學他所顯現出來的無漏有為法的意思。
這個無漏有為法的產生,就是因為初能變識,祂能夠變現出這樣子的功能,所以可以讓三乘的有學、無學,他可以顯露出無漏的有為法,因為祂也有無漏的法種。對於其他的眾生來說,他就是有漏法種的顯現,可是不是只有初能變就能夠產生這些結果。因為如果阿賴耶識祂只有初能變性,祂也不能產生運為的。所以事實上,祂還有所謂的次能變性。
第二能變性所說的就是祂能夠變生意根,也就是第八識如來藏祂不能單獨說「我只有一個第八識的心體自身的運作」,祂還會變生出意根,來跟祂和合而一起運作。因為第二能變識,變生出意根之後,依於意根跟第八識如來藏的和合運作,所以能夠引生出第八識如來藏變現出器世間種種一切法。所以有漏法種跟無漏法種的引發,也要有第二能變識來跟祂配合,也要有第二能變識所變生的意根來配合,所以第二能變識就是第二能變所變的意根、這個第七識,祂也叫作現識,能夠現前一切諸法。如果如來藏沒有第二能變,沒有依於第二能變而變現出意根,來作為彼此相依之法,那如來藏也沒有辦法來變現出五根身跟器世間的。所以,一定有第二能變,然後變現出意根,而讓意根跟如來藏和合運作,而變現出所有的一切法。
意根事實上也是我們在修學三乘菩提所應該重視的一個法。因為第八識雖然能夠貫穿三世,可是祂不是單獨貫穿,不是只有第八識自己能夠不依於其他法就能夠貫穿三世;事實上祂還有意根,就是第二能變所變現的意根,跟祂和合運作而來貫穿三世的。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我們知道,第二能變識的這個意根,在我們修學佛法裏面,祂有很重要的意義。也就是說,我們要實證佛法,事實上都是要依於「現量」的實證,而對意根能夠有所對治;因為能夠對治到意根,才使得三乘菩提所實證的智慧,可以從今生到未來世,然後從未來世一直延續下去。
因為五陰之法、六識之法,在捨壽的時候全部滅除,就剩下第八識跟意根,因為含藏了有漏法跟無漏法的這些修學的業果,所以就能夠貫穿三世。譬如說二乘的聲聞人,他證得初果之後,他就依於他證得斷我見的這種實證的見道的智慧,能夠對治到意根,意根就把我見的部分對治掉了。所以當他往生到欲界天去的時候,他的意根還是原來的意根,而可以把他原來對於見道所獲得的現量的境界的那種智慧,也可以在欲界天的時候能夠繼續存在;他照樣能夠了知,他在欲界天所了知的所有的境界,它也是無常,也是虛妄的,也是無我的,因為這樣子才能夠讓他的解脫果能夠延續。所以第八識如來藏因為祂有第二能變,所以能夠變現出意根,而意根是從無始劫以來就跟如來藏和合運作,所以從來沒有間斷的時候;唯除阿羅漢入無餘涅槃的時候,才把意根斷除掉;可是菩薩是永不斷意根的。
而意根是由如來藏的第二能變所變現,而意根就把阿賴耶識執為自我。也就是說,第八識阿賴耶識祂依第二能變變現出意根之後,意根跟如來藏和合運作,跟阿賴耶識和合運作的時候,就把阿賴耶識執為自我。因為執為自我,所以兩個法就在三界裏面永不分離,而一直持續運轉而不停止。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我們在修學的時候,就要對於意根特別注意。而這個意根祂就能夠令如來藏祂能夠一直流注出四種煩惱,然後來跟意根相應。這個四種煩惱就是我見、我癡、我慢、我愛。我們剛剛說,聲聞人斷了我見,就是因為他對於意根所相應的煩惱的四種煩惱裏面的我見的部分產生了對治;因為產生了對治之後,意根就把祂的四種煩惱裏面的我見的煩惱,就給它斷除了;因為斷除了,所以才可以讓一個聲聞人初果人能夠七次人天往返,而能夠把他的我執也把它去除掉,然後最後邁向究竟的解脫。所以三乘菩提所修的法,都在對於意根進行對治,也就是對於意根所相應的四種煩惱能夠產生對治的效果,這樣子才叫作對於三乘菩提的內容有確實的實證。
而意根祂有個特性,就是祂對於現量之法,祂才能夠相應而產生對治;如果只是意識所思惟的,並不能直接對治到意根。譬如我們有諺語說:「不到黃河心不死。」也就是說,如果還沒有到那個境界,那個心是没辦法下決心的。為什麼沒辦法下決心?因為那不是現量之境;除非是現量,讓意根說這個是已經成為事實了,它是現前所現的一個境界,那祂才接受;因為接受,祂才願意改變祂的見解。所以意根的對治,一定要由現量才能夠產生對治。如果只是語言文字的思惟,那對於意根沒有產生對治的效果。
所以我們說,《宗通與說通》裏面所說的內容,為什麼要強調宗通?就是因為只有宗通,也就是對於禪門所實證的明心見性乃至過牢關等等,能夠有所實證,而這個實證就是對於意根所產生的對治;因為有這個對治,才讓意根能夠把祂所相應的四種煩惱的種子,能夠產生對治而改變它的功能。所以,意根原來在眾生沒有修行的時候,祂是染污的意根,因為祂跟四種煩惱一直相應著;可是因為經過修行之後,有所對治之後,意根就開始生起了一分的無漏法種,就能夠因為有所對治,所以讓意根能夠逐漸的清淨,令意根能夠慢慢的顯發出清淨的部分。這個時候意根就慢慢的,也有祂煩惱的部分、染污的部分,也有祂清淨的部分,而讓一個修學者逐漸的修學,然後慢慢的增加意根的清淨性,來邁向成佛之道。這個就是意根在三乘菩提修學裏面的一個重要性的內容。
因為我們的時間又已經到了,所以我們對於這一節,就先跟各位介紹到這一邊。我們下一節,再繼續跟各位說明。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05/1552-a05_04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