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我們再繼續來說,剛剛已經唸過了這位已故老法師他在他的《如來藏之研究》裏面所說的,這一段內容到底有沒有道理呢?我們來以下幾點來探討。
第一個我們要探討的是,他說的業到底存在哪裏呢?因為我們剛剛已經知道這位老法師的主張,不認為有一個真實心第八識如來藏的存在;他又認同犢子部所說的不可說的補特伽羅我,又是不可知不可證。他剛剛說的這些業滅過去,到底這個業又有作用,又存在哪裏呢?假如說沒有一個能夠來實現生死輪迴的這些果報的主體的話,如果不是他所認為的第八識如來藏這個主體的話;那麼以五蘊法來看,沒有一法是可以從過去世帶來到這一世,也沒有辦法從這一世去到未來世;那麼到底這些業是存在哪裏?是存在虛空裏嗎?如果是存在虛空裏,那麼會呈現什麼樣的可能性呢?就有可能是某甲所造的惡業,由某乙去承受三惡道的生死果;某乙所造的福業,由某丙去天上受天界的果報。那既然這樣的話,還有什麼因果軌則可說,因果律不就失壞了嗎?所以,如果沒有一個主體能夠把這些業種儲存起來而保護它——沒有任何一法可以毀壞它的前提,是這個主體本身就是不可毀壞的法;可是就前面所說的「補特伽羅我」,它其實是屬於一種我執;而從五蘊法的每一法,又都沒有能力可以來承受從過去世來到未來世——所以第一種,他的業存在哪裏呢是會受質疑的。既然這樣的話,怎麼能依照因果律的軌則來感受生死呢?
第二個,他主張一切的業都是緣起性空,他說:在性空的法性中,可以不受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障礙,可以自然存在以及起用感受生死果,成立因果。
那麼我們就要來探討這個問題,也就是說性空的法性中,他指的是什麼呢?因為五蘊本身都是因緣所生法,五蘊本身的法性,也是藉因藉緣出生以後才能現起的,色受想行識都是如此;五蘊本身的法性,其實是因緣而有,所以稱為什麼?稱為緣起性空。也就是它們是被藉緣聚合而出生的法,五蘊的色受想行識是被藉緣聚合而有出生的法,而不是本來自己有這樣的法;被聚緣而出生的法,所以這樣的法性沒有自體、本無今有、終歸壞滅;所以稱五蘊是被出生的,是緣起性空的。可是我們剛剛有說,它是被藉緣而出生的,所以本身它的法不是本來自在的。這個老法師所主張的性空的法性,指的難道就是五蘊色、受、想、行、識的這種沒有自體性的性空嗎?既然它不是本來就在,要被藉緣而生的,被藉緣而出生的,它如何可以說自然存在,還可以感受生死果,來成立因果呢?這不是已經呈現出道理不能成立的矛盾性了嗎?所以我們說,真正能夠感受生死果、成立因果的,是那個能出生五蘊的法;能夠藉緣來出生五蘊的法,那個法本身才是能夠感受生死果、成立因果的。
他認為五蘊就是性空的主體,以他前面這樣的一個敘述,所以他會認同犢子部所說的不可說的補特伽羅我,也不知不證,不能知、不能證。最後他又在他的書裏面敘述,敘述著說:只要這個業本身是性空,以性空的法性就可以本來存在,可以不受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障礙。那麼我們要告訴大家,這五蘊法是有障礙的,因為它不自在,它得需要這些因跟緣聚合,才能現起,怎麼會自在呢?自在的法,祂是不需要藉因藉緣的。所以只要需要因緣的,那都有障礙。為什麼?是因緣而有、因緣而壞,那這個不就是它的障礙嗎?怎麼可以說它可以自然存在,然後來感受生死果,來成立因果?
所以我們要告訴大家,五蘊它不是能生緣起性空的主體——五蘊不是!而能生緣起性空的主體,就是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因為祂本身具有真實不壞的空性,所以祂又含藏種種緣,在這個業緣成熟的時候,祂自然能讓這些緣,以及祂自己為因,來讓五蘊出生。而祂出生了五蘊以後,這些五蘊法一一都是生滅,都是有生有滅,都是沒有自體性的;可是祂自己卻能不斷地藉所藏的這些緣成熟以後,來將這個五蘊生了,又讓五蘊壞了。所以,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才是能生緣起性空諸法的主體。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要說他的主張,說中觀師不必來立第八識阿賴耶識就能成立因果,這完全是誤解中觀的實質。因為我們剛剛有說,他自己主張裏面這種性空的法性,其實是屬於什麼呢?屬於生滅有為,不是常住法,是生死法的這種「空」,落在無、落在滅的一邊的法。那這種空、這種無、這種滅的法,又有何真實法性可以持業種呢?沒有真實法性,如何說它能夠持業種呢?
所以他主張「中觀師不必立阿賴耶識,就能夠成立因果」——為什麼他會這樣主張呢?他就是認為在他否定了第八識如來藏以後,他認為五蘊法本身的這種生滅有為所呈現出來的緣起性空,是屬於真實的。他片面的在這種生滅法的一邊,來認取五蘊的生滅有為呈現出來的緣起性空是真實的,而否定了緣起性空的主體——能生緣起性空的主體以後,來認定說,五蘊法出生了是三界有;可是五蘊法它卻是不是真實有體性的,會壞滅的;以這樣來看待五蘊的有以及無,認為這樣就是中觀了。所以他就主張,不必再立阿賴耶識就能夠有中觀的這樣智慧,那這是完全誤解中觀的實質了。因為五蘊的緣起性空,僅是一個現象界的有無,是五蘊生滅的現象,它本身五蘊不是這個主體,不是緣起性空的主體。
應該大家有個正確的觀念就是:能出生五蘊的這個主體,祂才是緣起性空的主體;而五蘊的生滅有為,只是一個現象。這樣的道理,你感覺說不容易瞭解,可是它就是要慢慢地去建立,慢慢地去熏習思惟;我們藉這個機會,也這樣子藉這個例子,來解釋給大家瞭解。
因為中觀就是中道,中道它不落於有與無;那哪一法是中道的法,你才能夠以這樣中道的法,來觀察這些生起的法是三界有,可是這個三界有本身,又不是突然沒道理又出生,沒有因就出生?一定要有因!這個因的法是什麼?這個因的法就是這個中道法,又不落於三界有,又不落於這種五蘊壞滅的無,那當然這樣才叫中道法。可是中道法是真實法,它是一個實體的法呈現出來的一個法相。所以我們要告訴大家,真實不虛的中觀指的是什麼?指的就是說,你一定要實證這樣一個具有中道法性的理體,就是第八識如來藏,現在稱為阿賴耶識。當你實證了以後,你可以以你實證的智慧,以及你在實證以前所建立的虛妄法與真實法的這些知見內容來檢查:你所實證的法,有沒有落入空無的一邊?有沒有常見的過失?有沒有自性見的過失?這個法是不是本來就在的?祂是不是本來就具有能出生萬法的這種空性?祂這種空性就是真如佛性,祂是否真的具有這種五蘊法以外的真如佛性?這個能出生五蘊法的這樣一個如來藏出生五蘊了以後,你可以檢查:你的五蘊法是否就是自己實證的如來藏所生的?那麼自己的如來藏出生了五蘊法以後,有沒有墮在五蘊法的三界有的過失裏面?同時這個五蘊法,它真的是離如來藏而有的嗎?結果你發現到,原來這個五蘊的法性,都是如來藏本來具足而有的種子功能;因為祂具有這個種子功能,所以能夠在自己造的業緣的這種某一分——不管是善業、惡業或是其他業的成熟以後,來呈現出這樣一個五蘊的果報。所以在祂呈現的五蘊果報以後,又發現到說,這個五蘊法確實是從如來藏的種子功能現起而出生的,可是這些種子功能歸屬於如來藏,如來藏本來不生,從來沒有出生過;雖然有五蘊在三界中本無今有的現起,可是這種法性歸於如來藏本來不生。這樣一個觀察你才能說,你具有依止於中道法來觀察這種——法性不落於三界有、又不落於三界有的這個五蘊壞滅的空無,這樣才叫中觀。
所以我們說,如果否定了第八識,就像剛剛說的那一位已故的老法師,他否定了第八識以後,在理論上自己否定又不能實證,同時又怕墮入斷滅;再來建立有一個意識細心常住不滅,同時具有空性能持種入胎。為什麼會這樣子呢?因為他也是受到影響的。因為我們剛剛說到,兩千五百多年前
佛示現滅度以後,因為小乘沒有實證解脫果的阿羅漢存在以後,對這種實相法也具諸揣測;因自已沒辦法真正知道、實證這個根本理體的存在,所以小乘部派佛教對於大乘這個根本理體,其實多有揣測;而且認為一定有這個法存在,但是對於這個法,又是各部派自己建立。所以,佛雖然在經典裏面有說到所謂的入胎識、本際、如、真實、清涼這些法;可是因為小乘基本上沒有實證的因緣,接著又沒有實證解脫果的阿羅漢可以來對法作一個真實的闡述,所以各部派自己去立了一個對真實法的想像。因為這位老法師,就是受到部派佛教這樣一個錯解大乘的影響,所以才呈現出說,去建立一個意識細心常住不滅,然後能夠有空性、能夠持種入胎的這樣一個錯誤的觀念。
在前面解釋過他在書裏面所說的這些過失以後,我們再來說,他受到部派佛教影響其實蠻深的。他又在他所寫的《唯識學探源》中這麼說,他說:「說一切有系,是主張過去心的:他們不許前後二心同時現起,不許六識外別有細心,所以說剎那過去的六識,能引後念的六識,叫意根。」也就是這位老法師,非但是否定有第八識的真實存在,同時他也否定有意根的存在。因為他會這樣子來否定第八識、否定第七識,就是受到部派佛教理論的影響;前面他受到犢子部的影響,現在又受到「說一切有部」的影響。這裏面他所說的這個部分,我們也來探討:這裏面過失在哪裏?也就是說,說一切有部它是主張「一切行皆是剎那滅」,它是不認同一切實我法的;前面的犢子派,他們主張「有一個不可說的、真實的補特伽羅我」,這個是被一切有部所破斥的。那麼一切有部呢,它現在這裏主張一切行皆剎那滅,也就是,其實對於意根也是否定的。
前面我們說,這個老法師在書裏面說:就是剎那過去的六識,能夠引後剎那的後念的六識,說這樣一個勢力——能引後六識的勢力叫作意根。這樣的說法就在告訴我們什麼?告訴我們,沒有一個真實的意根存在;只是那個六個識滅了以後,剎那再引起後六念的那個勢力叫意根,把那個勢力假名說意根。可是,假如說沒有意根這個心真實存在,那麼我們來看,這裏面會呈現什麼問題呢?佛在經典裏面不是說有十八界法,那如果沒有意根界的存在,那不就等於在挑戰
佛所說的十八界法的可信度嗎?因為 佛所說的十八界法,一一法都有它的種子功能範圍,也就是自己有自己的功能的,而不是由某一法假名而說的。那麼我們說,如果沒有這個真實的意根,那意根不就等於歸屬於六識嗎?那這樣子,十八界不就等於十七界法了嗎?那與
佛所說的十八界法又相違背了。那麼相違背以後,我們當然要以 佛所說的為主。所以否定有意根的這個地方過失很重!
所以第一個,他說「剎那過去的六識,能引後念的六識叫意根」,這個是緣於小乘的對於整個八個識的功能不完全瞭解、而且沒有實證第八識的情況之下,所揣測出來的這個部分,這位老法師,不能把它當作究竟說!因為對於這位老法師而言,他是認為他自己是學大乘法;假如說他是學大乘法,對於小乘部派佛教的主張,在引用的時候就要特別小心。如果說你知道小乘法他沒有實證第八識,那麼對於意根的內容就不可能完全究竟了知,因為這個是大乘菩薩所修學種智的內容;所以,我們在看小乘所寫的經論的時候,要有這一點的前提的認知。
那麼第二個過失是什麼呢?就是說,假如說意識就是意根,那麼我們來看,在「五無心位」裏面的內容是什麼?眠熟無夢的第一個,第二個悶絕,第三個正死位,第四個無想定,第五個滅盡定;在這五位裏面都沒有意識,意識都滅了,所以稱為無心位。我們說眠熟無夢以及無想定,或者悶絕、滅盡定,那意識滅了,不就等於沒有意根了嗎?如果沒有意根的話,意識也滅了,就沒有思心所可以用;用哪一個心能夠有思心所來思著,要意識現起呢?是不是這樣的道理,也要能夠思考呢?因為你每天睡著無夢的時候,意識滅了,到底是哪一個心有思而要你醒來呢?所以意識不是意根。因為意識滅了以後,意根的功能就等於跟著滅了,不是嗎?所以我們要知道,意識不可能有另外一個心體叫意根;意根也不是意識某一個勢力可以來假名而說的。
那還有過失呢!然而那個過失呢,我們就等待下一堂課來為大家繼續解說,今天就到這裏了。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05/1657-a05_02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