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您正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單元。
繼續上集親教師所談的,我們先來談六法——六個識。六個識,眾生就已經很難理解了;且不說一般未學佛的社會人士,乃至學佛而成為大法師了,對於六識都還是體、用不分的。六識其實函蓋了這六個識的心所法,但勝鬘菩薩把心所法另立為心法智。六個識,諸位都知道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可是這六識還是各有內我所的。一般所說的我所,都是指身外之物,在世俗人來講即是財色名食睡,對學佛人來講即是色聲香味觸,總而言之,是在講五陰所擁有的身外之法,這是最常看見的解釋。比如說,從最親近的父母、子女、兄弟姊妹,都屬於我所——是由我所擁有的,所以說是我的父母、我的兄弟姊妹;再擴大則是我的師父、我的徒弟、我的名聲。譬如企業的名稱也可以賣,是從所建立的品牌名聲而產生的,叫作商譽;因為經營得很好,所以這家企業的名號如果可以賣很多錢,那屬於企業的我所。所以一個人的名聲也是我所,換句話說,人的信用也是我所的一種;所以有的人單憑一句話,兩百萬就借到手;可是有人拿了地契、房屋權狀去借,都還借不到錢,因為他的惡名昭彰;所以名聲也是我所。依此類推,凡是屬於五陰所有的都叫作我所;可是這個我所,我們都叫它為外我所,因為這都是五陰整體所擁有的外法。
可是還有內我所,是講八識心王的所有法,通稱為心所有法,心所有法又可簡稱為心所或是心所法,心所法是最正確的說法。譬如眼識有五個遍行法:觸、作意、受、想、思。可是眼識配合著意識,就會連同意識同時運作而產生了五個別境心所法:欲、勝解、念、定、慧。這五個心所法導致識陰六識會貪愛三界法,所以眼識生起時有個俱有依——就是意識;當意識與眼識配合而看見了漂亮的事物時,就會端詳:這書法是誰寫的?真漂亮!就會愛上著,愛著以後就會特別地端詳它;因為意識與眼識有個欲心所——想要欣賞它。可是欲心所其實也跟慧心所有關(那個慧不是講學佛的智慧,是講境界分別慧:分別那個色彩好看否,意識就分別它的形狀、韻味),由於慧心所能了別及領受,所以欲心所就想要繼續觀賞。欲心所之後,一定是因為勝解,所以使得眼識、意識一旦生起,就不想遠離色塵;也就是說,想要對色塵生起勝解:這是什麼樣的色塵。有了勝解,記持在心以後就常常會想:哇!那個風景好漂亮,我以後還要再去觀賞一遍;由於有勝解而記持在心了,就叫作念心所。這個念心所生起了,心就決定了;心得決定時就是定心所,所以未來還會安排時間再去玩一遍。
所以,有的人每年國外旅遊時,有些地方其實已經去過了,卻還想要再去玩,心中決定要再去——心得決定——成就定心了。有這五個心所法,就能夠了別六塵中的種種境界。由於五遍行與五別境心所法,眾生的六識心就產生了作用,所以這十個心所法其實就是識陰六識的自性,所以識的自性就是識的作用。識的自性產生了識別作用,使得六個識可以在三界中運作,這六識自性產生出來的作用,就是識陰六識的內我所。這也是我所,因為六識的自性從心體出現就產生了能見、能聞、能嗅乃至能覺、能知等自性出現,就有六個作用,所以都屬於識陰六識的內我所。
可是這識陰六識,都各有祂們自己相應的識別境界心所,這叫作「心法智」,這都屬於內我所。但是這個心法智,也有人解釋作第七末那識。這第七末那識為什麼也能夠叫作心法智?意思是說,意根末那識能瞭解六識在想什麼,主要是在瞭解意識。因此意識作了判斷之後,意根會自己作決定,但祂不一定會完全依照意識的思惟判斷而作決定。有時意識判斷某件事情不該作,原因很清楚,後果也很清楚。可是意根偏偏下決定要作,這表示祂也有自己的決斷能力;這種情況,通常都是憑著以往的習性去下決定;但是下決定之前,祂會參酌意識所給的判斷,所以有的人就把意根解釋為心法智。
可是,不管是識陰六識及心所法合說為七個法,或者識陰六識及意根合說為七個法,這七個法都是剎那剎那不斷生滅而不曾停住的,因為這七個法一直都有功能差別不斷在流注。但在勝鬘菩薩所說的法義中,應該確定為六識心及六識的心法智。眾生由於不瞭解這七個法都是剎那剎那不斷生滅,所以產生了無明而執著自己為常住。假使沒有如來藏,只有這七個法——一切有情最多只能有六個心及心法智,那麼死後就會成為斷滅空,就會因為執著自己或我所而造作種種惡業。正因為有如來藏能夠來往三世,才能有有情被無明籠罩而造作種種惡業,種下種種未來世苦果的種子。假使知道有如來藏收存業種,就知道不該造惡;不去造惡,未來世就不會有苦的果報。但因為不知道有如來藏,誤以為這一世入了正死位以後就成為斷滅空;由於這樣認知,所以就會造作種種惡業而種下苦果的種子,就會有未來世的生死。有了未來世的生死,就會有種種痛苦,因此就會厭離這一些痛苦;由於厭離痛苦,想要遠離生死,所以樂於追求不生不滅的涅槃。
所謂的斷見,一般斷見外道都以為自己心中確實認定是沒有未來世的;但其實世間沒有真正的斷見,假使他是真正斷見外道論者,死時又何必恐懼呢?可是斷見外道死時卻總是很恐懼的,那表示他們心中其實還是有個常見者,心中還是在懷疑著:我滅了以後,應該還有個真實我存在;而我這一生追求享受,造了許多惡業,假使有下一世,我可就痛苦了。所以一世堅持斷論而一毛不拔——拔一毛以利天下都不願意作——死時卻又覺得自己沒有任何善業可以作往生的依靠,因此他們心中仍然有恐懼。由於有恐懼,所以就死得很痛苦,因為深心中其實也是疑著:我可能還是有未來世。雖然口中堅持說沒有未來世。所以世間其實沒有真正的斷見外道,斷見外道只是一個思想,但他心中的本質還是常見論者。
眾生也是一樣,有的人以為有未來世,把意識心當作可以流轉三世的法;為了這一個執著,就從意識心出發,貪著意識心相應的境界,貪著以後心中就會存著僥倖心理,暗地裡欺詐、拐騙、殺人越貨,無所不為而希望不會被人發覺;這是因為造作惡業所得的享受,都會與意識心相應,所以是常見論者,但是這種人畢竟不會公然造惡。可是斷見論者往往會公然造惡、無慚無愧,不像常見論者造惡以後還是會有羞愧。眾生都因為常見與斷見,不離這兩種邊見而造惡;只是所造的惡有多有少,但是會造惡的本質並沒有差別。
所以,因為深心中還是認為有一個常住法;而這個常住法不論叫作如來藏、真心或大梵天,或者叫作如來、阿羅漢、上帝、阿拉,不論叫什麼,其實都是如來藏。正因為有如來藏,所以他們深心中知道還會有未來世的自己要受樂或受苦。因為貪求世間法中的樂,所以造惡業,就種下未來世的苦果種子。所以如果沒有如來藏,就不會因為貪著世間法而造作種種未來世苦果的種子,沒有苦就不會有厭惡苦的覺受;正因為有苦的覺受,所以會厭棄種種受苦的境界,所以會厭離未來世可能還會發生的苦受;所以修行人想要證涅槃的最根本原因,仍然是因為如來藏能出生後世的苦果。
也許有人不相信,心想:「活在人間很好,有什麼苦?因為我在人間五子登科,所以在人間真的好快樂。」譬如有人說:「你看,我有車子、金子、房子、兒子,還有夫子,我這先生對我好得不得了。」但我告訴您:「您要提防,因為他對您越好,萬一他出了問題,或者金屋藏嬌,或者突然間離世了,您就會非常難受了。」正因為他對您非常好,那就是您未來苦的根源。苦與樂是伴隨在一起的,是一體的兩面。所以有的丈夫很體貼,知道自己再也活不到一年,從此他就開始故意變壞,故意對他太太不好,讓他太太恨他;後來他死的時候,太太就很快活啊:「啊!死得好!」可是她先生不小心在日記裡面寫了一句話,他說:「我從今天開始要對她不好,我死的時候她才不會痛苦。」啊!被太太讀到了,她又開始痛苦了。
這就是說,苦是一直存在的,只是它沒有因緣顯現出來而已;苦一直都在,這叫作諸行無常。所以眾生都是因為無明而貪愛自己、貪愛我所,造作種種惡業,這些惡業一定會導致未來世的種種痛苦;正因為有如來藏才會這樣,若沒有如來藏就不會有未來世的苦果;可是因為這樣反而刺激他厭惡痛苦,想要遠離痛苦。而且
佛也是說諸行無常,覺知心只要存在,便有心行;一念不生之際,仍然是心行故。有許多人不知道行苦,以為覺知心不動時,便是沒有了行苦,卻不知這正是想陰的想;並不是沒有打妄想時就沒有了心行,沒有打妄想時,仍然是心行;乃至阿羅漢入了滅盡定中,仍然還有意根的心行未曾完全斷盡,所以覺知心存在之時,必定仍有心行。如果覺知心可以入涅槃的話,這個涅槃一定不是佛所說的無餘涅槃,因為仍有心行的緣故,只要有心行就是苦的現行,佛所說的涅槃沒有覺知心的心行緣故。
既然想要遠離痛苦,就只有一個辦法:追求涅槃。涅者不生、槃者不死,涅者不來、槃者不去,涅槃就是中道,您可以自己發明:涅者不黑、槃者不白,涅者不善、槃者不惡,隨您說,反正涅槃永遠處於中道,而事實正是如此。只要抓住了這個要領,把相對法湊成一百對,就可以一直講下去:涅者不增、槃者不減,涅者不垢、槃者不淨,涅者不一、槃者不異;當您講了許多來解釋涅槃,若真想要考您,於是問:「為什麼涅者不黑、槃者不白?」您就告訴他:「不白是造惡業,但是涅槃是如來藏,祂從來都不會造惡業,所以祂不黑。那為什麼說涅槃不白呢?因為如來藏從來不造善業,所以祂不白。涅槃不黑又不白,就是因為如來藏心體從來不造善惡業,自然不黑又不白;可是祂所生的七轉識會去造惡業,所含藏了七識心相應的惡種,所以不白;有了惡種,未來世七轉識要受苦果,而如來藏不受苦果,不必逃避苦果,所以祂自己不黑。不黑不白之中就顯示了如來藏的中道性,這就是涅槃,因為涅槃裡面就是如來藏。」對方一聽,真的要刮目相看!
想要這樣說法並不困難,重要的是有沒有善知識為您傳授。已經明心的人,今天回去以後可以想出一對又一對的相對法來,可以說「涅者不香、槃者不臭」,因為涅槃中確實如此,與香臭相應的是七轉識,如來藏不與香臭相應,所以如來藏不香也不臭。中道,隨您怎麼表示都行,反正就是把世間法相對的都湊著,湊足了百對,就可以把它們記起來;以後不論去到哪裡,都可以講一百對的涅槃。就因為您講了一百對涅槃,使大眾越來越有信心。學法本來就該如此,這才是真的佛法;如果都要靠腦袋瓜一字又一字記憶,那不是真正的佛法啦!
什麼是真正的佛法?就要知道什麼是第一義,就是《心經》、《金剛經》、《維摩詰經》、《大般涅槃經》、《法華經》所說的即為第一義。如果他所說的與經典不相符,那就是魔、鬼神。什麼是三法印?也就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什麼是四依啊?就是依法不依人、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把握這些原則就能夠判斷示現佛菩薩者究竟是鬼神還是佛菩薩;在此要奉勸諸位,一百個之中有九十九個是鬼神。所以在體究念佛時,佛菩薩是絕對不會示現的,因此我們心中不可期待世尊、菩薩示現,幫助我們開悟。雖然我們心中沒有期待,但是佛菩薩會很自然的在冥冥中來加持我們,如果我們有期待就錯了,已經失去了正念。
佛對勝鬘夫人開示說:「如來藏是如來的境界。」聲聞與緣覺只能以自己的覺知心來猜測如來藏,所以
佛說:【此如來藏識藏,一切聲聞緣覺心想所見。】他們都是只能在心中想像而已,所以 佛又說這個如來藏識藏:【非聲聞緣覺及外道境界。】又說:【如來藏識藏,唯佛及餘利智依義菩薩智慧境界。】(《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4)因此 佛又跟大慧菩薩開示說:如來藏、如來藏識、阿賴耶識(這裡翻作阿梨耶識),這個境界,是您跟這一些有深妙智慧的菩薩們才能夠分別這兩種法,其他的聲聞、辟支佛、外道、凡夫,他們執著「名」的相,以及執著「事」的相,是沒有辦法了知這個如來藏常住而不生滅、卻與生滅法的種子流注生滅和合運作的道理的。所以,佛又說偈:【甚深如來藏,與七識俱生;取二法則生,如實知不生。】(《入楞伽經》卷7)那就很清楚了!就是說「如來藏就是阿梨耶識」的境界。那意思就是說: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了嘛!
世尊示現大般涅槃,告訴諸弟子:捨此無常生滅之五蘊身,不再受後有的五蘊身,一切因為五蘊身而有之行苦亦隨之永滅;此諸苦永滅、不生、寂滅之法,才是真實之樂。此寂滅的法,不是佛門外道所主張之一念不生以後萬法不起的法(其實一念不生際仍然是生起萬法的,所以才能對六塵了了分明),一念不生本身尚有能取境界之意識我與所取定中法塵境界的我所故,不是真實無我的法。要能與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三法相印證者,才是真實佛法的道理。
因為時間關係,留待下一集解說。
祝願福慧增長、學法無礙!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2/5380-a22_09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