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您正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單元。這個單元依聖
平實導師的《勝鬘經講記》內容來說。
我們現在就來談二種無明。二種無明,悟後必須深入了知一念無明及無始無明的異同,以了知二者間的關聯,若欲釐清佛道及二乘道的異同所在,皆應深入理解此經義理;若對此已有實質上的理解,不論對於選擇三乘菩提,或者對於選擇大乘入道的善知識及道場,則有能力自己選擇真正善知識及真的能幫助自己實證佛法的道場,然後次第修學,由此可知此經之重要。然此《勝鬘經》義理深邃難知,今由聖
平實導師能作深入淺出而完全正確的解釋,實難得見。今此講記中,能令讀者深入理解而建立正知見,確有如是功德,對於久修佛法而深覺茫無所趣的老參,誠屬難得之講記,應要熟讀可幫助入道。
我們接續經文說:【哀愍覆護我,令法種增長;此世及後生,願佛常攝受。】(《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既然讚揚了
釋迦牟尼佛的種種功德,而自己顯然距離佛地還很遙遠,未來世還有無量阿僧祇劫要修行,如果不求 佛哀愍、遮覆、保護,在還沒有離開胎昧的情況下,如何能順利地修行呢?所以勝鬘夫人說:「請釋迦牟尼佛哀愍我、覆護我。」求佛的目的,是要讓自己的法種增長;法種,是說一切法的功能差別。種子又稱為功能差別,又稱為界。各種功能差別一定會有界限,譬如眼識一界,會有侷限:一般情形下,眼識不能去分辨聲音,眼識不能去分辨香塵、味塵、觸塵以及法塵,所以眼識的種子就是眼識的功能差別,就是眼識界。表示種子(功能差別)有一個界限,不能超越這個界限。除非您在某一種三昧狀態中六根互通了,否則在人間一定是有界限的,這叫作功能差別,又名為界。所以眼識成為一界,耳識又成為一界,耳識的種子就是耳識的功能差別,就是耳識界;眼根乃至意根,色塵乃至法塵,各自有界限,所以合稱為十八界。法的種子就是諸法的界,又稱為法界;所以法種就是法界,法界、法種其實就是諸法的功能差別。只要它還沒有現前時,就叫作種子——法種;現前了,就叫作功能差別——法界。
勝鬘夫人求 佛哀愍覆護的目的,是希望 佛加持,使她的法種增長。法種有本有的,也有增長而得的;一切法種都是本來具足,但是要經由熏習加以增長廣大。就是求
佛加持增長法種的目的,當然不是為她自己,而是為了眾生。假使菩薩學任何一法都是為自己,就不是真實義菩薩;縱使到了菩薩法中學菩薩法,他仍然是聲聞人。假使他是為眾生而學,為眾生而求
佛加持,他就是菩薩。即使他修學的是解脫道的法,但由於是為眾生而學,永不入無餘涅槃,他也稱為菩薩,他是大乘通教的菩薩——通於聲聞法。
再說大乘通教之菩薩阿羅漢與菩薩辟支佛。通教的菩薩阿羅漢者,是有學人屬菩薩根性,有慈愍心,不樂一己趣寂取滅,不樂無餘涅槃;然未具足受學第一義諦的因緣,所遇的老師皆是傳授二乘法者。此菩薩所遇若是二乘法中的真正見道者,乃至所遇是聲聞阿羅漢,則受學四聖諦、十二因緣等,因為聽聞二乘真實正法而斷我見;我見斷已,又因思惟及各種觀察,以現觀蘊處界空故斷我執,成菩薩阿羅漢。成四果已,因慈愍心及菩薩根性故,不樂取證無餘涅槃,恆依有餘涅槃而住,捨壽時更起受生願,不入涅槃,不畏隔陰之迷而入母胎,重新受生為人;出生示現像凡夫一般有癡、有過,重新受法,有成為菩薩阿羅漢而度有情,像這樣世世自度度他,這是通教的菩薩阿羅漢。
另談通教之菩薩辟支佛者,所謂有一類菩薩,有慈愍心,不樂一己趣寂取滅,不樂無餘涅槃,然未具足受學第一義諦因緣,未曾熏習故;菩薩辟支佛於無佛、無阿羅漢住世之時,因於種種緣,自行覺悟四諦、十二因緣等,成辟支佛。然以悲心及菩薩根性故,捨壽不取涅槃,發受生願,不畏隔陰之迷而受生人間,出世示現像凡夫一般有諸五欲;後來又自觀四諦、十二因緣等法,又成菩薩辟支佛而度有情,像這樣世世自度度他,這是通教的菩薩辟支佛。
通教的大乘無學,解脫果同於別教的六地心(俱解脫)或初地心(慧解脫),然皆不入別教菩薩位次;別教以般若中道觀慧而定位,別教中道觀慧以證如來藏為修證的因故,因通教菩薩無學聖人皆未證得如來藏。若有通教無學菩薩開示般若中道義者,或將以一切法空闡示般若中道,則違背佛般若真旨。再說,通教菩薩的最高修證果位是斷分段生死的解脫果,位在阿羅漢位及辟支佛位,若不觸證藏識起中道智,永遠不入別教,永不能成佛。
第一義諦智慧有三:一者般若總相智,就是禪宗真悟者的開悟明心——觸證領受自心藏識,能親現觀,這是種智中所說大乘真見道的根本無分別智。二者般若別相智,就是證悟者於悟後,依般若總相智,多方領受及體驗藏識的中道性,因而發起了種種別相智,像《大般若經》所說者,因之而起中觀智,就是種智中所說的大乘相見道後得無分別智。三者般若種智,就是依別相智而熏修八識心王之一切種智,未圓滿具足前名為道種智,圓滿具足者名為佛地一切種智。如是三智名為第一義諦之智慧,函蓋三乘一切佛法。而第一義諦智慧以自心藏識─第八識如來藏─為根本,若不觸證第八識,皆唯能於外門修菩薩行,不能入第一義諦而生般若慧,永劫不能成佛,是故二乘定性無學及大乘通教無學菩薩,皆應迴心轉入大乘別教修學般若。欲修般若必須親證第八識如來藏,當以禪宗參禪之法而修。一旦悟入即可循序而進,一世便超第一無量數劫,歡喜無盡;唯除性障深重、慧根淺薄、心量不雄偉、不廣闊者,以及不遇大善知識以致不能熏習種智。
之前所說通教菩薩乃是依戒慧直往之慧解脫,然通教之無學位菩薩中,也有依戒定直往之有學菩薩及無學菩薩,乃至有具足四禪八定、滅盡定及五神通者,然因係依通教法門修證,同於二乘俱脫無學,不證第八識如來藏,縱有神足通,終不能入別教初地,下至七住也不能得,何況未來能成佛道。同於聲聞一切智之十智,這個智慧不與大乘般若相應。是故奉勸一切通教菩薩,應修般若波羅蜜,速求開悟明心而起般若智。
既然是菩薩而永不入涅槃,他終究有一世會接觸到別教的唯一佛乘大法,有一天終於也能實證,那當然更是菩薩。您看勝鬘夫人求
佛之後,表明她歸依於 佛,所以她說:「我勝鬘此世以及未來的無量生中,希望佛世尊常常攝受我。」這就是歸依佛的意思。
然後 佛就開示:「我釋迦牟尼很久以來就不斷地安立妳,而且妳前世已經開悟、覺悟過了,這一世我又攝受妳,未來世仍然將會繼續攝受妳。」從這裡,請大家來判斷一下,勝鬘夫人因為
佛示現攝受加持,把她忘失的佛菩提智慧又引發出來了,請問她當時有沒有離開胎昧啊?當然是還沒有。請問離開胎昧是幾地滿心的境界?當然是三地滿心!諸位是知道。可是現在會外有誰知道離開胎昧是三地滿心?所以您們現在的智慧真的已經是很厲害了。
我們現在來看勝鬘夫人究竟是哪一地的菩薩。有人說她是八地菩薩,也有說她是七地菩薩,這不是只有某些法師這樣說;古時到現在的祖師們真的是眾說紛紜。請問這樣說法對不對?其實都不對!因為三地滿心時已有了無生法忍、四禪八定、五神通具足,可以修證滅盡定就已經離開胎昧了,有能力成為俱解脫的阿羅漢。勝鬘夫人在兩千五百年前見
佛時,她還沒有離開胎昧,所以顯然那時候她還沒有滿三地心,當然是在三地滿心以下。那些大德們中,有人說她是七地菩薩、八地菩薩等等,顯然他們都還沒有道種智,所以無法作判斷。假使有了道種智,您就能判斷她當時還是在三地滿心之前的階位中,但絕對不是初地境界,因為剛入初地而被加持不久之時,還沒有辦法去理解無始無明、一念無明之間的微細差別,沒有辦法像她一樣一悟就能說法。最重要的是,她所說的法又是深妙法,不是單單只有初地入地心的智慧;更不是像禪宗祖師說禪那樣粗淺的智慧,所以應該是二地心或三地初心的菩薩。
也就是說,能通達般若別相智,即是初地入地心位;若能進修而通達增上慧學之百法明門時,則能了知諸地之地相,此時已至初地滿心位,則有能力斷盡最後一分思惑,而不起念欲斷;自知不應取證無餘涅槃,當起受生願,留此一分思惑以潤未來世中、自利利他。而她在這部經中所說的,已經包含了法種的內涵了,她很清楚地向
佛祈求:「幫助我勝鬘增長法種。」顯然她對法種的證解是很深入的。
可知阿賴耶識具有無為法的體性,又因為阿賴耶識的諸法種子之所集起心,能夠集藏與現起諸法種子的心本體不可能有生滅,真心不可能隨著種子有生滅,妄心才會有生滅,故知阿賴耶識不是妄心、故知阿賴耶識是一切因;因此阿賴耶識就是眾生心、眾生法身、真心、法性,也是眾生的實際根本處。阿賴耶識,依據佛經梵語的翻譯解釋,其義為集藏識──集藏眾生一切染法、淨法種子,具有能藏、所藏與集藏的體性。真如既然含藏著貪瞋等法種,而這個含藏貪瞋的法,依據諸經所說,只有阿賴耶識這個心才有這個功能,所以因地眾生的真如,仍然還有不淨的法種含藏著。唯有阿賴耶識方能具足染淨諸法種子故,唯有阿賴耶識心體,才能使染淨一切法種現行。
我們再來看看這個法種,某某法師是怎麼說的:【法種,是法身的種子。一切眾生本有法身的種子,所以人人皆可以成佛,使本有的功能,生長發展起來,才有成佛的希望。】(《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四月新版二刷,頁40~41。)一般人讀了,不會感覺他的說法有什麼錯誤,但是他講「法種是法身的種子」,其實是有弦外之音的,這就像他有些書裡面的類似說法「阿賴耶識是由許多種子集合而成的」,意思是暗示說:阿賴耶識是合成之法,不是自己存在而本有的,也不是能生萬法的心體,阿賴耶識心體是緣起性空的。這就是他所暗示的意思。這裡他對法身的解釋也是一樣,說法種就是法身的種子而不是法身的功能差別,他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是說:法身在因地是不存在的,法身是佛地才有的,法身是修行而成的,要經由法身種子的增長以後才有法身。這就是他心中的想法,但他只用暗示的手法來說。
但是大乘法的經典、論典中並不是這樣說的;法身是本來就已經存在,而法身的種子是指法身的功能差別,這與種子積集而成為法身,變成說法身是由種子合成而為變異法,意思完全不同。我們再詳加說一次,法身的功能差別—法種—在因地時,由於所含藏的七識相應種子尚未究竟清淨,所以使得法身的功能差別仍沒有完全顯現;要到達佛地,法身的種子才能完全顯現出各種功能差別。所以法身是因地就已經存在的,並且也有法身自己的功能差別,只是沒有辦法完全發起運作而已。
法身就是第八識,第八識不但含藏著七識心相應的法種與善惡業種、無記業種,祂並且有自己的法種,也就是有自己在諸法上運作的各種功能差別,這就是法身的種子,簡稱法種;所以,法身就是第八識如來藏,法身的種子即是第八識的功能差別。但這個第八識不是成佛以後才有,而是因地就已經存在了,在因地就可以證得,也就是我們現在學正法時期可以證得,不是成佛時才證得的。所以有些人主張:明心就是開悟,開悟了就不用修行,因為已經證得法身時,就已具足證得法種了。所以他們才會講:一悟了就成為究竟佛了。若有這種說法的人,代表這個人不解
世尊密意,稱名「未見道者」。或許他們講得振振有辭說:「你們沒看見嗎?釋迦牟尼佛悟了就成佛了。」可是問題來了,他們有沒有想過,古時那麼多的禪宗祖師證悟了,為何沒有成佛?當來下生
彌勒尊佛早已證悟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大精進菩薩、持世菩薩…等也都早已證悟了,為什麼他們都還沒有成佛?這就有問題了!
這是個很顯然易見的問題,為什麼他們都沒有注意到呢?聖 平實導師當年明心見性兩關一起過的時候,他說他就注意到這個問題所在,他想:「明心也明了,佛性也親見了,可是為什麼還不是佛?」所以我們要探討這個問題,沒有賢聖菩薩敢自稱為佛,因為他們很清楚知道自己還不是佛啊!可是那些還沒有悟以及悟錯的人,卻公開說他們已經成佛了。他們為什麼不探討:他成佛,有跟佛一樣的證量與境界嗎?為什麼跟佛相差那麼遠?雖然聖
平實導師帶領著有證悟的菩薩數,證悟的菩薩群裡也沒有人自稱為佛。所以法身不是成佛時才有,法身是本來就存在,第八識法身有祂自己相應的法種,同時又蘊藏其他無量的法種;但不能夠在初悟時就顯現出全部的功能,而要經由悟後不斷地進修,不斷地歷緣對境斷除煩惱,使心清淨以及各類法種增長圓滿之後,才能顯現祂所有的功能差別。
由七識心「內貪愛、外貪愛」正現在前作為助伴,就是貪、瞋、無明三類法種現前;在母胎中運作變化而有種種的差別,這就是因為含藏貪、瞋、無明法種,需經過一段時間、階段修行才能運作。
因為時間關係,留待下一集解說。
祝願福慧增長、學法無礙!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0/4706-a20_0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