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8日 星期六

三乘菩提概說–第108集 二乘菩提依如來藏而建立(上)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概說」這一集我們要來探討的是:二乘菩提依如來藏而建立。
二乘菩提指的就是聲聞、緣覺所證解脫道,他們的最後果證,也就是我們在前面單元中為大家解說的有餘涅槃與無餘涅槃。然而,二乘解脫道修證的過程,以及最後果證的有餘涅槃與無餘涅槃,卻是依不為二乘人所知、不在二乘解脫道修證範圍內的第八識如來藏而建立的。我們不妨就以聲聞解脫道的修證來加以說明。
聲聞解脫道的修證就是四向四果,其中初果須陀洹所要修證的是斷三縛結——我見、疑見、戒禁取見,而斷我見就是要不認見聞覺知六識心以及處處作主的第七識意根為真實不壞我。四大部阿含中處處記載了,佛陀開示眼耳鼻舌身意六識都是根與塵為緣所生。
例如在《雜阿含經》卷九中:【佛告比丘:「眼因緣色,眼識生。所以者何?若眼識生,一切眼色因緣故。耳聲因緣、鼻香因緣、舌味因緣、意法因緣意識生,所以者何?諸所有意識,彼一切皆意、法因緣生故。是名比丘!眼識因緣生,乃至意識因緣生。」】(《雜阿含經》卷九)
也就是說,六識的見聞覺知性,要有六根、六塵為緣才能夠出生運作,所以覺知心虛妄,當然不可能是真實的自我。但這樣斷我見,只是三縛結中的我見的一部分。接著還要瞭解覺知心所依的六塵是如何生起,六塵也是要依六根才能生起及存在,那由此就可以證明六塵的虛妄性,那就又斷了一部分的我見。然後再觀察六根的生起,是否能夠無因無緣而生起呢?推究的結果是,五色根必須有阿含中 世尊所說「本識」為因才能生起,本識就是如來藏;而意根也必然是由本識為因而生起的。這樣子觀察及推究的結果,以十八界五陰為真實自我的邪見就可以斷除,並且在深心中確實接受了,這樣才是聲聞初果。
那外道的凡夫呢,把五陰十八界執為真我,導致五陰我見出生而無法斷除,歸結起來,都是因為誤認六識心是真實所導致的。因為不知六識心虛妄,所以就有雖然斷除色陰我見,卻不肯斷其他四陰我見的人,佛門中離念靈知的信受者就是屬於這一類;乃至有雖然斷了色陰我見、識陰我見,但是仍然不能夠斷受想行陰我見的這一類人,這是原來堅持「離念靈知心常住」,後來改為主張「六識自性就是常住佛性」的人他們的落處。這二種人都是不知道:解脫道的親證是要探討「識滅」的道理,特別是意識滅除的境界,並且要能夠接受意識自我的永遠滅除;否則就只能夠跟常見外道同流,連取證聲聞初果解脫道都不可能,因為意識心正是常見外道所說的「常住不滅心」。雖然意識在眠熟、悶絕、正死位、滅盡定、無想定這五種情況下會斷滅,但嚴格說,畢竟都只是暫時斷滅,只要離開這五種情況,意識就會再生起,並不是永遠斷滅而不再現起;必須是意根斷滅了,意識才有可能永遠的斷滅,這才是 佛在阿含解脫道中所說的「識滅」。
也就是說,聲聞修行人透過意識正確的思惟與觀行,讓意根能夠完全接受「自己是虛妄,只有本識入胎識就是第八識如來藏真實存在」,而能夠讓意根自己不再從本識如來藏中出生,意根斷滅了,識陰六識乃至五陰十八界便永遠不再出現於三界中。這樣滅盡自己的五陰十八界,才是 佛所開示的能夠親證無餘涅槃解脫果的解脫道的真實義理。
佛在經中也教導弟子,應該要滅盡色、受、想、行、識五陰,然後入涅槃。譬如《雜阿含經》卷三中,佛這樣子開示:
【彼色是無常、苦、變易之法。若彼色受陰,永斷無餘,究竟捨離、滅盡、離欲、寂沒。餘色受陰更不相續、不起、不出,是名為妙,是名寂靜,是名捨離一切有餘愛盡、無欲、滅盡、涅槃。】(《雜阿含經》卷三)
接著,佛又進一步的針對受、想、行、識這四陰,也同樣這樣子為弟子們來開示。然後最後 佛再告訴弟子們:
【比丘!若於此法以智慧思惟、觀察、分別、忍,是名隨信行。超昇離生,越凡夫地,未得須陀洹果,中間不死,必得須陀洹果。比丘!若於此法增上智慧思惟、觀察、忍,是名隨法行。超昇離生,越凡夫地,未得須陀洹果,中間不死,必得須陀洹果。比丘!於此法如實正慧等見,三結盡斷知,謂身見、戒取、疑。比丘!是名須陀洹果,不墮惡道,必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然後究竟苦邊。】(《雜阿含經》卷三)
意思就是說,對於五陰是無常、苦、變易之法的道理,以及對於五陰「永斷無餘,究竟捨離、滅盡、離欲、寂沒,不相續、不起、不出」就是涅槃的道理,都能夠以智慧思惟、觀察、忍,然後就這樣隨信行乃至隨法行的聲聞法道修行人,而中間不死,必得須陀洹果,也就是當生就能證得聲聞初果,能夠斷盡我見、疑見、戒禁取見——三縛結,不再墮入三惡道;進而再經過七次人天往返受生,就能夠證得四果阿羅漢的有餘涅槃,究竟到達諸苦的邊際。
初果人正是因為這樣子如實的現觀,接受了識陰六識都是緣生的虛妄法,乃至於接受五陰是無常、苦、變異之法,所以斷除了識陰為我乃至五陰為我的我見,而能安忍於五陰永斷無餘、究竟捨離、滅盡、離欲、寂沒的解脫道正見中,因此斷除了五陰我、十八界我是真實不壞的世間我見;依憑這樣的斷我見的功德,疑見隨之也就斷除,所以對於初果是否真的可以實證,對於諸方大師是否已經斷我見,都能明確判斷而不會有所懷疑;又因為在解脫道上的疑見已經斷除的緣故,對於諸方大師所施設的戒禁是否能夠幫助學人得到解脫,也能夠判斷而無所懷疑,就是也斷了戒禁取見。到這個地步,就能夠讓人流轉生死的三種繫縛都斷除,那就成為佛法中的聲聞初果人。這樣的初果人對於 佛所說,無餘涅槃是未來世的五陰「更不相續、不起、不出,是名為妙,是名寂靜」,必定是心無恐懼,顯然已經能夠安忍接受無餘涅槃是滅盡五陰十八界我的正理。
但是,五陰十八界滅盡無餘的無餘涅槃,卻不是落入斷滅空。為什麼呢?就如同空的村落,是因為無人,所以稱為空村,並不是因為村子本身不存在而稱為空村。而五陰十八界本來就是因緣所生法,也是依如來藏為因,藉緣所生起;也會依如來藏為因,藉緣而滅沒。因此,聲聞解脫道修行人滅盡未來世的名色,是以如來藏為因,斷盡了見、思二惑現行為緣的和合運作下,如來藏不再出生未來世五陰名色,而說為滅盡名色;可是呢,能生五陰名色的根本因如來藏,並不會因此就斷滅,只是不再出生蘊處界等這些的法,而安住在一切法滅盡的自住境界,這也就是 佛陀開示五陰「更不相續、不起、不出」的滅盡境界,是一切法滅盡無餘、唯有如來藏獨住的涅槃境界。
然而,這種滅盡一切法的涅槃境界,連意識自己都要滅盡。如果又否定有如來藏常住,那就會讓依聲聞法修行的二乘學人,在觀察及思惟意識永滅的境界後,誤以為這樣是一切法都斷滅的境界,所以心生恐懼駭怕,卻不自知是墮入了斷滅見中。正如 佛在《中阿含經》卷五十四中這樣開示:【比丘者,如是見、如是說:「彼或昔時無,設有,我不得。」彼如是見、如是說,憂慼煩勞、啼哭椎胸而發狂癡,比丘!如是因內有恐怖也!】(《中阿含經》卷五十四)
因為有一類二乘學人,依 世尊開示的解脫道,觀察到應當滅盡一切法才能得到解脫;卻將一切法滅盡的斷滅空相,執為是 佛說的解脫道。所以這類人說「五陰是過去沒有的法,現今存在的五陰其中沒有我可得」,卻將這種五陰無我的解脫道正見,當成是「五陰斷滅時的斷滅相才是真實解脫」的斷滅論邪見;因此,他們就會心生憂慼煩勞,啼哭椎胸而發狂癡。這類人其實是錯解了 佛陀依有如來藏獨住所宣說的解脫道涅槃境界,而落入了一切法斷滅的斷滅見中。所以,佛說這樣的人,其實是持一切法滅盡的斷滅見以為解脫的人,因此他們才會落入對於解脫心生恐懼駭怕的內有恐怖之中。
可見,聲聞初果也是因為弟子們信受而安忍於「無餘涅槃雖然五陰十八界一切法滅盡無餘了,卻還有如來藏獨住,不是斷滅」的 佛陀聖教開示,然後隨信行乃至隨法行,才能夠證得的。聲聞初果是這樣子,四果阿羅漢當然更不會認可蘊處界壞滅時的寂滅相為真,這從《雜阿含經》記載了舍利弗尊者破斥焰摩迦比丘「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無所有」這樣惡邪見的一段經文,就可以得到印證。
在這段經文中,舍利弗尊者指出問題,來問焰摩迦比丘。首先是問:「五陰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在這五陰中能夠見我、異我、相在不?」就是在總問這五陰與真實常住我的關係。接著,就一項一項的來提問,問說:「五陰是如來耶?異五陰有如來耶?五陰中有如來耶?如來中有五陰耶?非五陰有如來耶?」這就是在問焰摩迦比丘:「五陰是如來的常住身嗎?五陰與如來的常住身是和合在一起,五陰中有如來,如來中有五陰,二者無法分別嗎?以及,離了五陰能找到如來的常住身嗎?」就是藉著提問,有次第地引導焰摩迦比丘一步一步去思惟觀行。終於讓焰摩迦比丘承認,自己所說「阿羅漢身壞命終無所有」,是因為不解與無明所生的惡邪見;而如今聽聞舍利弗尊者開示後,這些邪見一切悉斷。這段經文當中還記載了:「尊者舍利弗說是法時,焰摩迦比丘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就是證得聲聞初果。
這段經文中,舍利弗尊者向焰摩迦比丘提問的問題,其實就是阿含聖典中多處所記載,佛陀有關「五陰非我,不異我,不相在」,或者是「五陰非我,非異我,不相在」的聖教開示。比如《雜阿含經》卷三:【佛告比丘:「善哉!善哉!色無我,無我者則無常,無常者則是苦。若苦者,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當作是觀。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多聞聖弟子於此五受陰觀察非我、非我所。如是觀察已,於世間都無所取;無所取者,則無所著;無所著者,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雜阿含經》卷三)
都是在強調變異生滅的五陰都是非我,這就是已經隱含著,五陰之外其實還有一個如來常住身真我存在。而這個真我如來是不能離開五陰來說祂存在於世間,但也不能夠說祂是與五陰和合不可分的。那這個與眾生五陰十八界同在,卻不是眾生五陰十八界的如來常住身真我,當然就是眾生的第八識如來藏。
但是,聲聞人觀行的標的都是無常變異的五陰十八界,那麼阿羅漢身壞命終以後,究竟是不是一無所有的斷滅空呢?對於不以取證大乘別教見道,就是不以親證如來藏為必要的聲聞人,就只能夠隨信行、隨法行。所以,經文中舍利弗尊者要向焰摩迦比丘強調說「如來見法真實、如,住無所得,無所施設。」就是信受佛語:有一個法是真實存在,不是施設建立的,祂是如如不動,常住於無所得的境界中。這樣觀察五陰之後,就不會像愚癡無聞凡夫一樣,把五陰當作常住不壞法,當作安隱的法,當作不病的法,當作是真實的我及我所。因為這樣子錯誤認知,就會時時保持護惜著五陰,結果卻是被這五陰怨家所害,而不能解脫。那就能夠對世間五陰都無所執取,無所執取所以就無所耽著,無所耽著最後就能夠證得涅槃解脫;然後向 佛稟白:「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可見,能夠真實修證聲聞解脫道初果乃至阿羅漢果的二乘聖人,他們信受安忍的涅槃,是一切法滅盡無餘,可是卻有如來藏獨住的涅槃境界;也就是說,他們都是認同有如來藏存在,才能夠實證解脫果的。因此,如果否定如來藏,就會讓二乘人所求證的涅槃落入斷滅中,使得解脫道中有餘涅槃、無餘涅槃的親證成為空談,佛陀初轉法輪所宣說的解脫道,那就成為無法實證的戲論。然而,佛陀是實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怎麼會以戲論空談來教導弟子呢?況且,阿含經典中 佛陀處處隱覆而說有常住法,有本住法,就是說有如來藏;並且也處處可以看得到,弟子們因為 佛陀這樣教導之後,那就能夠證得解脫果。所以,從這樣的說明中就可以來證明說,二乘菩提的解脫道,他們所要證得的有餘涅槃及無餘涅槃之所以不會落入斷滅,就是因為這個解脫道確實是依如來藏而建立的,這樣才能夠修證。
今天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就為大家解說到此。
阿彌陀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