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日 星期五

三乘菩提之宗通與說通–第30集 邪見(四)+宗通之歧路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我們剛剛講到這個邪見,就是觀想明點說是證得不壞菩提心,或者說主張要以男女合修,受遍身樂成為即生成佛或者是即身成佛這樣的法門。這樣的一個邪見詳細內容,您可以參考《狂密與真密》這本書,一共有四輯;這一本書,總共引用了二百四十五本這個教派所寫的書籍,您看了就能夠詳細瞭解。
這個邪見主要——他們就是在這個教派裏面,他們上師認為二千五百多年前,釋迦佛在入涅槃前,並沒有將成佛的實修法門傳承下來;他們認為只有他們祖師口耳相傳的所寫的密續,才是真正成佛的實修方法;認為密續所寫的證量,超越 佛於三乘經典所說的證量。可是我們檢討下來,這個密續所寫的,其實都是男女在欲界的淫樂上種種的境界,這是屬於意識心在受樂,在受這個身觸之樂的境界。這樣的一個境界,與 佛歷經三大阿僧祇劫,轉依祂所實證的金剛心如來藏而所修的智慧完全是兩回事。這樣一個落差,大家如果有時間看了《狂密與真密》,就可以完全瞭解這個邪見的詳細的底細。
我們要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他們說的法到底合不合理。我們從世俗的道德觀來看,在世俗裏面,不論你是明星球員也好,或者說你是有名的演員也好,或者是政治家也好,或者是說是節目主持人——他有影響大眾情況的人物,如果有了邪淫的事情發生,不管你是東、西方國家,那是不能接受的,都是唾棄他們的。世俗的道德觀都是這樣子,又何況佛教中的主張有清淨解脫法的法門,然後佛法僧三寶受到的尊敬,受到的景仰,是因為信受了佛法僧三寶裏面所說的清淨解脫法;同時能夠因為三寶的引導,能夠讓自己也實證清淨解脫法,得到清涼解脫。這樣的一個法,佛又在制戒裏面——所制的佛戒裏面,包含了這個聲聞戒以及菩薩戒,都是禁止邪淫的;禁止在家人過度的放逸,過度的沉溺於這個淫樂,不管你是在家自己的眷屬夫妻之間,都是禁止過度放逸在淫樂法上面;對於出家人更是禁止淫行的。因為 佛的制戒,為什麼制戒?因為佛法本身是要你能夠解脫於所有的煩惱繫縛,而這種淫樂之法,正是欲界最粗糙的煩惱;況且這種淫樂之法,過度沉溺過度貪愛到最後,沒有所謂的道德存在以後,都是下墮沉淪的,下墮沉淪到三惡道的。在家人的部分、出家的部分,都是因為仰求於佛教裏面的清淨解脫法,所以才來依止佛法僧三寶,不是嗎?佛教裏面的出家,也是因為本身因為清淨解脫法才受到供養的。既然是這樣的話,他應該要以清淨法來供養他的信徒,供養他的徒眾;怎麼可以還用這種淫樂之法來傳給徒眾?所以我們說,這個教派裏面說的密續,檢驗起來全部都是追求淫樂為修證方法的,為他的目標的;與 佛所說的至教量完全相違背。
檢查起來,所以他們用了一個名相——所謂的「無上瑜伽」;無上瑜伽的意思是什麼?其實無上瑜伽的意思是說,這個在佛門中修道的、有實際修證的人,他們在一切的觀行所得的智慧、所能解脫的內容,到最後成就佛地的時候,完全究竟圓滿,才可以稱為無上瑜伽。可是他們密續所說的內容,完全是沒有離開欲界的淫樂;這樣的法欲界都不能解脫了,都還有色界法不能到達,還有無色界法不能到達,更還有說我見都不能斷除,哪有無上瑜伽這個名稱可以及得到呢?所以我們說,他們除了名相以外,你看到的名相好像是佛法中的名相,其實內容與佛法完全不相同。所以,學佛人要謹慎來選擇法門,謹慎來選擇善知識,同時要如理來思考:佛法中的法最重要是什麼?就是清淨法,就是解脫法,這兩個大原則。清淨法一定是要能夠讓自己解脫於欲界裏面最粗糙的煩惱,這是最基本的一個簡擇。所以我們在這裏解說,為大家說明的目的也在這裏,希望大家能夠不會不小心踏入了邪見這條路裏面去。
在前面為大家解說了邪見、外道見、自性見以後,接下來我們就要進入「宗通岐路」的結論了。為什麼會走上宗通的岐路,最大的原因就是不能信受,也沒辦法熏習佛法清淨解脫法的基礎。我們要特別強調,清淨解脫法的基礎是什麼呢?就是我見的內容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我見是生死病的因?我見到底要如何斷除?斷我見的初分解脫功德到底是什麼?這幾個要項,其實就是清淨解脫法的基礎;所以請大家在這裏,要把它作一個簡單的記憶,作一個簡擇的基礎。如果你要詳細知道的話,建議大家可以閱讀一本書叫作《阿含正義》,它的副書名叫作「唯識學探源」,總共七輯;如果您能夠仔細的把這套書看完,您就會知道:佛法的清淨解脫法的基礎原來是這樣子,理路上原來都是這麼容易瞭解的,次第上原來是說得這麼讓人容易信受的;因為與 佛所說的這個道理,完全相符合。
那為什麼不能斷我見呢?為什麼會造成落入邪見呢?最重要的是不能信受有一個第八識如來藏心體的真實存在,不能信受阿賴耶識本身就是如來藏。因地的阿賴耶識,雖然含藏了種種染污的這些煩惱習氣隨眠,可是阿賴耶識心體就是如來藏沒辦法信受;所以否定了這個識,就否定有第八識的存在,就否定了第七識,結果全部落在意識心的層次、意識心的境界裏面;再來施設一個意識的細心,或者意識的極細心,然後以這樣為基礎,去想像種種的所謂解脫的境界是什麼,所以才會造成不能斷我見。
不能斷我見,其實它最重要的還有一個根本,就是認為說涅槃就是斷滅法。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剛剛有說明,不能斷我見的前提,不能信受有個涅槃本際——第八識如來藏,不能信受現在的這個第八識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那麼他否定了以後,去觀察自己的五陰十八界,確實五陰十八界沒有一法是常住法,沒有一法是可以堅固不壞的;如果說,要把這個五陰十八界都滅了,那會成為斷滅法的。所以不能斷我見的人,他就在這裏生起恐怖想;因為沒有辦法建立正知正見的關係,所以不能如實現觀十八界法確實是虛妄的;那如果再加上否定了有一個真實如來藏的存在,再不能如實現觀十八界法虛妄;或者說能夠觀察十八界法虛妄,可是卻不能接受、否定了有一個真實如來藏心的存在;因為不能實證的關係,就因為恐怖斷滅而執取意識,寶愛這個意識覺知心。所以不能斷我見的原因,除了前面說沒有辦法建立正知正見以外,那最重要的是,他在知見上、理路上,不能接受必然有一個外於意識心、外於意根,還有一個真實的識存在。真實的識存在並不是你用現觀就可以觀察得到的,你一定要經過斷我見的前提,要認定五陰十八界確實虛妄的前提,同時信受 佛所說的一個真實、一個本際、一個清涼、如的法,祂不是五蘊法,不是六識、意識覺知心的法;在這種前提下,你才能夠如實進入佛法裏面的清淨解脫法的基礎。
可是他們認為,主張有個意識細心、意識極細心入於涅槃,這樣就不是斷滅法嗎?我們來探討一下。因為六識論者他們主張,意識細心、意識極細心入涅槃就不是斷滅。那我們來看意識細心、意識極細心,祂難道不是意識嗎?祂就是意識,是意識的一分;既然是意識的一分的話,就是屬於五蘊中識蘊所攝,五蘊的法都是本無今有,都是有生有滅的法;既然有五蘊的法存在,表示有生,有生就會有死,有生有死就是在生死輪迴中。有一分意識細心、意識極細心存在,我們來說最細的莫過於四空定裏面的心,因為四空定裏面意識心是非常微細的,又沒有五根這個色法;可是衪卻仍然是在三界中的無色界裏面,沒有脫離三界;無色界的果報、壽量盡了以後,還是得再生死輪迴。所以,有一分意識細心、意識極細心,本質上就是在生死輪迴中了,怎麼可能就是涅槃?所以,涅槃的意思是什麼?涅槃的意思就是說,這個五蘊不再出生,可是五蘊不再出生,本身不是涅槃的真實義;涅槃的真實義是,如來藏不再出生五蘊;如來藏不再出生五蘊,不在三界中的任何一界出生五蘊中任何一法,而唯獨如來藏自己,處於自己自性清淨涅槃的境界,沒有任何一個五蘊法出現在三界,這個才是涅槃的真實義。所以,如果認為這個意識細心、意識極細心可以入涅槃,這個本身就是矛盾;因為祂就是生死法,祂不是涅槃。所以我們說,其實害怕斷滅法的人,今天抓住了一個意識細心,抓住了意識極細心,其實就是以為意識是常住不變的,那就變成落入常見裏面,那也是過失。
所以我們說,懂得涅槃的意思,然後懂得真實有一個法界實相——金剛不壞心如來藏存在,再來觀察五陰十八界的虛妄不實斷我見,這才是佛法裏面一個基礎。那麼我們說,深信 佛所說的,你要能知道有一個能出生五蘊,而與五蘊同處所的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真實存在;這個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就是涅槃本際。假如不知道這個道理,其實就是無明、就是愚,就是我們說了你要求「斷愚證智」裏面那個愚。說愚癡、說愚不是在罵人,而是在說,不能知道一切有情都有一個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一切有情的五蘊身,都是由他自己的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所出生的,這個如來藏阿賴耶識,就是涅槃本際。我們要來舉《雜阿含》的經文,來為大家作證、解說。
在經文中,佛這麼說:【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繫著?何所見我?令眾生無明所蓋、愛繫其首、長道驅馳生死輪迴?生死流轉,不知本際?」】(《雜阿含經》卷六)
這一段,我們來先為大家解說一下:【世尊告訴諸比丘說:「到底是有什麼法呢?有了什麼法以後,才生起了什麼法?又是被什麼所繫縛了呢?又是在什麼樣的法裏面,來以為這個祂是真實我,而生起我的見解呢?而因為這樣子來讓眾生受到這樣的無明所遮蓋;因為這個無明的遮蓋,而貪愛了這個不是真實我的我,而來繫縛著他,讓他在生死的長道中,在奔馳著,在被驅策著,在這樣子輪迴一直流轉不停;而不知道說,眾生本來就有一個涅槃的本際,就有一個本來不生不滅的法,這個才是真實我。」】
接著 世尊又說了:【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諸比丘!色有故、色事起、色繫著、色見我,令眾生無明所蓋,愛繫其首,長道驅馳生死輪迴,生死流轉;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雜阿含經》卷六)
這一段我們也先來為大家解說:【佛說,要大家仔細的聽,仔細的思惟。說什麼呢?就是有這個色的業種存在,也就是說,有這種色法的業種存在,它這個業必須要去異熟呈現果報,所以才會有三界的色法現起。譬如說,我們以欲界來說,我們就有欲界的五根的這個色法生起;因為這個五根色法的繫縛的關係,所以就在這個欲界的五根身以為是真實的,來把它當作是真實我;讓眾生因為這樣子被無明遮蓋,然後又來貪愛這個欲界的五根身的色,以為是真實我來貪愛它,從此在漫漫的長道上驅馳,生死輪迴,生死流轉;色法是這樣子,受、想、行、識也是這樣的道理。】
接下來 佛又繼續說:【是故諸比丘!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在,是名正慧;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雜阿含經》卷六)
佛又繼續告訴我們:【諸所有色,不管你是過去、未來、現在,內外等等,這一些色法都不是真實我,但是也不是異於真實我,為什麼呢?因為這一些色法,都是由這個真實法所生的,都是在真實法的表面運轉的,不能說是異於這個真實我。不相在,為什麼不相在呢?因為這個色法,基本上它並不是與真實我合為一法而不可分離的,所以說不相在;因為色法壞了以後,就與真實法分離。所以,如果能夠這樣的正確觀察所得智慧,這叫正慧。那麼色法這樣子觀察,受、想、行、識也是這樣子觀察,觀察說色、受、想、行、識非我,非異我,不相在,是名正慧。】
接著 佛又繼續說:【如是,見聞覺識,求得隨憶、隨覺、隨觀:彼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在,是名正慧。】(《雜阿含經》卷六)也就是,這樣再繼續觀察,這見聞覺知基本上都是因為五蘊而有,這五蘊既然本身是非我,非異我 不相在;也就是五蘊本身不是真實我,但是卻由真實我所生,因為真實我的支撐,所以能夠生、住、異 滅;可是又不是跟真實我合為一法,它壞了以後會與真實法分離的。這個見聞覺知也是同樣的道理,因為見聞覺知就是五蘊裏面識蘊的行相,所以如果能夠這樣瞭解以後,隨時憶持、隨時來覺知這些法,隨時來現觀這些法,說這五蘊諸法以及見聞覺知,一切都不是真實我,可是又不能說異於真實我,但是又不是與真實我合為一法不可分離,能夠這樣的正確的觀察,就是真正的智慧。
這個經文還有下一段,我們現在就暫停在這裏,下一堂課繼續為大家說明。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05/1670-a05_03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