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日 星期六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二)–第63集 邊見(三)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我們今天要探討的題目是「邊見」。本集的節目,我們繼續上一集的論述,關於攝屬在惡見中的邊見,而我們談論到邊見中常見的代表——外道五現涅槃。

第一種外道涅槃:認為覺知心住在一念不生的境界中,雖然欲界境界是前後念念相續不斷,但是就在這種自認為是恆常不斷的享受五欲境界念念相續狀態中,眾生就這樣安住下來,永遠都不會滅失,永遠存在三界中,這就是不生不滅,符合涅槃「不生不滅」的定義;就以這樣的認知,將欲界中的覺知心住在五欲中享樂時,由於行陰恆常不斷而認定為不生不滅的涅槃,就這樣安住於所謂的涅槃中。喇嘛教密宗的男女雙修「樂空不二」的說法,就是佛所說的第一種外道涅槃,也就是正在淫樂中的能觀與能見的功能是圓滿而光明的,所以密宗就將這種樂空雙運中的快樂境界認定為涅槃境界。由此可知,喇嘛教密宗其實就是外道五現涅槃中的第一種。

第二種人知道欲界五欲汙穢不淨,也是生滅法,所以遠離欲界愛而證得初禪;但貪愛初禪境界中的這個覺知心意識的變化相——在定中初禪(也就是說在定中初禪)是不受香塵、味塵一心不亂的境界,妄認這個意識心可以常住於此無念的境界中,以為這就是涅槃;但其實仍然是意識心存在的境界相,不知意識覺知心存在之時,所領受的種種自心定境中的境界相,也是屬於意識運作意行的範圍,都是墮於意行法味之中。他們因為聽聞佛說涅槃寂靜,也是究竟樂,所以認為涅槃中也有快樂存在;而他們在初禪中離欲界生,是離生喜樂,而且遠離欲愛染汙的境界,就已經不在欲界染汙法中流轉了,所以心中無憂而有妙樂;並且又是一心無念而寂靜的,比欲界中的離念靈知心更加清淨,應該就是涅槃的境界;就以初禪的覺知性作為涅槃的實體,這是第二種外道的五現涅槃。

第三種外道的五現涅槃,就是捨離了初禪的身樂,離開了五塵而使得前五識斷滅了,那只剩下意識覺知心獨住於這個定境當中;這樣五塵與五識都已經滅盡了,而可以住在二禪等至位的定境當中,這樣一心不亂而沒有五塵以及定境()法塵的攀緣,因此心中大喜而住於定境之中。凡夫並不知道這是什麼樣的境界,就誤以為這一個就是寂靜的涅槃,但是其實這只是第二禪等至位的定境罷了,仍然是依於生滅的覺知心而有的境界,仍然是三界中的生滅有為法。所以當他們進入二禪中,住在二禪等至位而不觸五塵,已經能夠安住於自心內境的時候,不再有初禪中憂心失去初禪樂的憂苦,認為這樣就符合涅槃寂靜的定義,所以心中歡喜而認定二禪等至位中即是涅槃境界。因為貪愛二禪等至位當中的定境,由覺知心自住的境界中所生的法味,是不接觸五塵,輕安無比而無負擔,因此心喜湧動;也因為證得二禪的時候心喜湧動,因為久修之後才終於能夠住在自心內境,不緣外境、不觸五塵,心中歡喜,所以也說為「心無苦故」。二禪等持位之中的樂觸,也是虛妄不實的緣生法,將來捨報以後,意識覺知心都會壞滅,並不能生到未來世,更何況是意識所擁有的二禪等至以及等持位的境界呢?當然更不是常住的不生滅法,而且這一個境界也必須要依靠色身、依靠定力以及意識覺知心等種種的緣來共同運作,才可能證得或存在這個禪定境界,所以這也是有為法;而涅槃卻是無為法,無為法不可能是以有為法來成就的,所以這是第三種外道的五現涅槃。

第四種外道涅槃是證得第三禪時,由於三禪等持位中享受身心俱樂,有非常悅意的境界相隨不散,就認定是涅槃境界。這是捨離了二禪的等至位當中的心中大喜,因此而進入到第三禪的等至位當中,一樣是不墮落在五塵之中,這樣再度發起了二禪等至位當中所捨棄的初禪身樂,而自己卻仍然保有二禪中的大喜,同時又發起了身中更微細的樂觸,因此而領受了身心俱樂的境界。當然,三禪的實證者,若是不住在等持位中,而是住於等至位中,一樣也是離五塵而住於自心內境的定境中,表相上符合涅槃寂靜的通說。若是轉入等持位又可以獲得身心俱樂,這時身中有樂觸而覺知心中有大歡喜,他們往往誤以為這樣的情形就是涅槃之樂,可是這個仍然是生滅法,仍然是有為法,仍然是變異法。因為當你定力出生以後,這個境界就出生了,這是有生的;當定力退失了以後,這個境界也跟著失去了,這也是有滅的,這正是標準的生滅法。而當自己的定力增長或是減退的時候,這個三禪中的境界相其實是會變異的,那當然就是變異法;若是沒有色身以及意識覺知心配合定力的修證或者保持的話,那就無法繼續存在,所以這是有為法,也是生滅法。既然是生滅的、是變異的、是有為的,那就與真實可證的涅槃純然屬於不生不滅法、不變異法、無為性的,是不能夠來契符的,當然就會成為虛妄見的涅槃。這是第四種外道的五現涅槃。

第五種的現見涅槃,就是捨離了三禪的身心至樂,只住於捨受之中而正念一心,不再有極微細的妄念生起,這樣來善護自己的心,不墮入一切法的想念境界當中,也不再有微細的善惡法的罣礙了,因此沒有身樂與心樂;這個時候乃是呼吸、脈搏都停止了,也就是說息脈都停止了,這樣寂靜住於自心內境當中。還有人認為從初禪到三禪中的快樂,並不是真正的涅槃,因為是生滅法。既然有樂,就會有憂心失去禪定快樂的苦,心中總是會恐懼這種禪定之樂何時會失去?而且三禪中的等至位若是涅槃,那其實也不堅固;因此潛伏在心中恐怕失去三禪的恐懼,有時會突然現前,於是又會轉入等持位中來照看,再受身心之樂,這也是無常變異之法,不符涅槃常住不變的通說。所以,他認為三禪不是真正的涅槃,當證得四禪時,息脈都停止了,苦、樂都全部離了,這個時候的親證者往往會誤以為這個就是究竟的涅槃;但是覺知心意識卻仍然存在不滅而且極寂靜,所以就被凡夫們稱為最究竟的涅槃。但是這個仍然是生滅、變異、有為性的境界,那當中的道理,也是同第四種現見涅槃一樣,仍然是與不生不滅、不變異、無為性的真實涅槃是大不相同的。這就是第五種外道現見涅槃。

由於都是虛妄想所見的緣故,這一些由虛妄想產生的見解,是因為對於實相心如來藏非斷非常的正理,有著超過的甚解,或是有著愚昧性而無法理解實相心的正理,因此就作出種種不同的瞭解以及錯誤的分別,所以就有了或者斷見、或者常見出現,與《勝鬘經》中所說【妄想見故,作如是見】——都是由於妄想所見的緣故,而作出了斷見或常見的說法與見解。常見是外道及佛門凡夫們對於五陰的內涵不如實知,也無法了知五陰的虛妄,所以不能離開這樣的妄想見;又對於本識的真實常住又不能信受,所以也無法離開斷見。由於無法看見現法識陰的虛妄,也就沒有智慧現觀「現法見壞」,所以落入常見之中,總是認定識陰或是意識為常住不壞心。假使有智慧現觀「現法見壞」,但不信有本識常住涅槃,結果觀行所得就變成妄想見中的斷見;然而斷見外道的智慧是遠比常見外道要好很多,因為他們至少能夠現見五陰全部虛妄;只是由於不知或是不信有第八識本識常住不壞,所以主張死後斷滅,落入斷見之中。

這些邊見者認為所謂的開悟,就是悟得離念靈知,說覺知心離開語言妄念時就是真心如來藏,落入常見之中。有些更愚癡的邊見者,連離念都不用,妄說現前的這個覺知心意識就是常住不滅的真如心;都是對於三界有背後真實有的本識相續不斷的狀況不能得見的緣故。原因都是因為虛妄想和錯誤的見解,或者說是由於虛妄想的所見,導致對於真實心的相續不能瞭解,或者對於虛妄心的剎那變異而相續不斷的道理不能夠如實瞭解;不能真實理解,就產生了一個如同《勝鬘經》中所說的【妄想見故,於心相續,愚闇不解;不知剎那間意識境界,起於常見。】

而常見之所以會被稱為常見,之所以會在佛法中被破斥,問題不是出在於有心常住不壞的看法,而是出在把虛妄法誤認為常,在佛法中就判定他是在真實心以外追求常住法的外道——也就是所謂的心外求法的常見外道。如果是被作了緣起性空的教導以後,去觀察蘊處界全部虛妄,但是又找不到常住法如來藏心,因此就會否定一切法。因為他有智慧能觀察:但是所見的蘊處界全部都會壞滅,沒有一法是不壞滅的。可是他始終找不到一個相續的、常住的、不變異的心,因此就堅持死後斷滅而無來世,便落入了斷見當中,這就是《勝鬘經》所說【於有相續不見,起於斷見】;對於真實有相續不斷的如來藏心不能夠了知或證得,所以生起了斷見。

其實斷見與常見這兩種邊見存在,都是因為「於有相續不見」的這種原因而導致了斷見與常見;都是妄想見的緣故,因此對真實的道理產生過或是不及的異想分別。過的異想分別就是頭上安頭,譬如未悟及無智的人說:「萬法歸一,一歸何處?」「我們現在證得真如了,可是真如應該歸依什麼呢?」這就是頭上安頭!真如是無所依的,萬法都依祂而起,必定由祂才能出生一切法,所以第八識是無所依的;這樣的妄想見就是過的異想分別。不及的異想分別,就是無法離開意識,一直在意識上打轉作文章,意識常住的邪見斷不了;幫忙斷了意識心是常住的邪見,他們又去抓另一個意識細心是常住,或是將意識的變化相「五現涅槃」來當作是常住真心。所以異想分別都是不及及太過而引生出來的。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的課程就到這裡。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2/5326-a22_063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二)–第62集 邊見(二)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而我們今天要討論的題目是「邊見」。

上一集中我們談論到「邊見」的問題,攝屬在惡見當中,也稱之為邪見;邪見就是不正確錯誤的見解,邪見是佛教界的大危機,因為邪見會導致佛法的斷滅。如果不能把邪見從佛法上來根除,而讓邪見滲入於佛教之中,在佛教中繼續弘傳,讓佛子誤以為那些錯誤的見解就是佛法,那麼佛教就會變成和外面的一神教及民間信仰一樣,會變得和常見外道、斷見外道沒有差別。若到了這個地步,佛教就是名存實亡,只剩下寺院、經典以及一些出家人的表相,而本質也就消失掉了。因此,我們應該為眾生建立正確的佛法知見,我們要繼續更深入的來談邪見,以免眾生被邪見籠罩而誤入深淵。想要斷除邪見妄想是不容易的,如果他自己本身的條件不夠,不願意實事求是去探討看看、去嘗試看看,那他就跟正法無緣。

在《阿含經》記述中,佛世尊特慈悲為這一個五濁惡世拙劣的眾生,示現一一親歷眾多外道,去證實他們所修所證的是不正確的究竟,不是真實成就佛道。這意思是告訴大家不要迷信、不要盲從,你要實際去理解外道所說的法到底對或是不對;要親自去瞭解經歷以後,你才能夠判定說:他是外道、或是邪魔、或是破法者。這是 佛世尊特地示現給眾生看的,示現從凡夫而一世成佛,由中間的過程,譬如經歷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麥為眾生示現修苦行;同時背後的意涵,就是告訴眾生修禪定苦行是無法成佛的,這是祂要告訴眾生最重要的訊息。可是現在的人往往急功好利,凡事求便利快速、不求甚解,總是人云亦云,因眷屬欲及情執深重,單憑錯悟的法師一句話就信受了,而不知道心中敬仰的師父是錯悟的大師,或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師父沒有開悟。但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呢?都是因為他們的世間智還不夠,所以無法作基本的抉擇,因為他們都是迷信的、盲從的。

不幸的是,迷信與盲從是人間的正常事,理智與抉擇反而是人間的非常事;而這個迷信與盲從是一個習慣性,你很難去扭轉它。正因為這一個迷信、盲從,所以會造成共業的不可轉。共業的不可轉的產生,所以很多人就走不進正法當中,對悟錯者還以為是真的悟了,沒有證果的人也真以為他證果了,然後反過來把真正的證果者當作是沒有證果,這也是邪見的一種狀況,都是由這一個異想分別而產生。因此,生起異想而作出錯誤分別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很值得探討。異想分別,其實說穿了,就是對經中所講的起不如理作意。由於不如理作意,所以猜測臆想而產生了異想,於是就產生了與經中真義不同的分別,也就是所謂的異分別;由於異想、異分別,就使眾生走入歧途。

可是維持正確的作意要靠什麼呢?這又值得深究了。想要離開不如理作意,要一直維持正確的作意,其實也不難,佛也早就講過了,就是多聞熏習。多聞熏正法一定要經由多聞,如果肯多聞,固然惡法也聞熏進來,可是必然也會聞熏到正法,所以想要離開不如理作意的最好方法就是多聞熏習。因為聽聞多了以後,你就增加了一分的抉擇力,對其他錯誤的表相佛法,你就有能力分辨。佛陀座下證悟的弟子都是由於離開了不如理作意的異想,能夠離開不如理作意的異想分別而成為聖弟子,都是由於多聞而來,多聞的重要就在這裡。異想分別就是對經中的真義生起不同的想法而作出來的不同分別,想要離開異想分別,就得要從離開不如理作意而來;想要離開不如理作意,就一定要從多聞熏習而來。

我們就來舉些例子來說明異想分別。《勝鬘經》中有段話很適合拿來作說明:【見諸行無常,是斷見,非正見;見涅槃常,是常見,非正見;妄想見故,作如是見。】(《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第一句「見諸行無常,是斷見,非正見」:從五陰的每一陰去作詳細的觀察,觀察之後看見五陰有種種行,並且在身口意行中看見每一陰都是無常,都不可能延續到後世去,這就是斷見,這不是正見。因為對於色身五根作了分別與思惟,現前看見色身會毀壞,看見色身當中有受想行識,而老死以後全部都會毀壞消失,所以生起了斷見。由於都是虛妄想所見的緣故,這一些由虛妄想產生的見解,是因為對於實相心如來藏非斷非常的正理,有著愚昧性而無法理解實相心的正理,因此就作出種種不同的妄解以及錯誤的分別,所以就有了斷見。

印順派是最佳的例子,他們一天到晚在講:諸行無常,緣起性空。緣起性空當然是講諸行無常。但是否定了如來藏心以後而講諸行無常,就是斷見;因為他們認定一切法空,不承認最後還有一法真實不空。當他們在講一切法空的時候,就應該要反省:這是不是斷滅見?印順一定會作這個反省,所以不得不創建意識細心常住說。他一定要建立這一個創說,否則就無法與別人應對了。人家一定會說:「那你這樣入涅槃以後,是不是要全部滅盡呢?」他不能夠說「不」,一定要說「是」,因為四阿含中明明白白寫著要滅盡五陰十八界的。

可是在滅盡五陰十八界以後,佛為眾生開示說:滅盡十八界以後是真實、清涼、寂靜、常住不變的如來藏獨處的境界,不是斷滅。印順既然否定了如來藏,當然要另外抓一個法來作依靠,從哪裡抓呢?抓如來藏來依靠嗎?他不能抓如來藏來依靠,因為由於他證不到如來藏,就乾脆把祂否定了,否定了以後,當然就不能拿如來藏來作依靠,而且他也怕別人質問有沒有證得如來藏,所以就只能從識陰中的意識加以細分而建立一個比較細的法,作為常住不變的心——也就是意識細心,這樣就逃避了斷見的評論,人家就不會說他是斷見者。假使真的有人抨擊他,他會這樣說:「我不是斷見,因為還有個意識細心常住。」

但是這是違背佛所說的「意、法為緣生意識」、「諸所有意識,彼一切皆意、法為緣生」的聖教。我們就再請問他:諸所有意識有沒有包括極細意識呢?說句老實話:極、極、極、極細意識都還是意法為緣生,都逃不出「諸所有意識」的範圍。所以他不能夠說「不是」,他不能矇著眼睛說瞎話,因為他已經說了「意識的細心」,怎能說不是呢?「既然你說是意識的細心,請問意識是不是由意根、法塵為緣而出生的呢?」他也只能答「是」,只是心不甘情不願回答你;既然不甘願而回答,就只好迴避而說:「我不屑跟你們談話,你太膚淺了,你不懂!」只好這樣。如果有人質問說:「意識細心一定會被人堵住的,那我們就說意識極細心。」那麼請問:「意識極細心算不算意識呢?」還是逃不出佛說「諸所有意識,彼一切皆意、法為緣生」的這個聖教,還是落入將意識心當作是能夠貫通三世的常住心這種錯誤妄想見中,結果又從斷見轉變成常見了,應驗了《勝鬘經》第二句【見涅槃常,是常見,非正見】。佛開示涅槃是常住不變的,但無法證得涅槃心如來藏的眾生,就誤以為五陰中的識陰或是意識就是涅槃心,這就是常見,這也不是正見。

由於不如理作意而產生虛妄見解的緣故,對於有一個真實心一直相續不斷的存在,但因為他愚癡無智而又不能理解這個事實,然後又由於不知道每一剎那都在不斷變化的意識境界,誤以為意識心及意識所住的境界是恆常不壞的;對於意識所住的境界全部都是剎那變異的事實不能夠理解,因此誤認為意識是常,所以就生起了常見。這部分的最佳例子就是外道五現涅槃,佛法中說的二乘菩提「無餘涅槃境界」是不可見的;因為無餘涅槃境界中已經滅除了五陰十八界,無一法繼續存在,所以二乘無餘涅槃境界是不可現見的。但菩薩所證的卻是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其實就是如來藏的自住境界,不牽涉五陰十八界在內;是單以如來藏自住境界來說,離六塵中的見聞覺知,不是意識所住的境界,這是唯有菩薩才能看見的涅槃境界,非二乘聖人所知。而菩薩們就以現前所見的如來藏自住境界,來觀察五陰十八界全部消滅後的如來藏獨住境界,來觀察二乘聖者所入的無餘涅槃境界,同樣了知無餘涅槃中是不可以眼見耳聞的;因為進入無餘涅槃時,是要把五陰十八界全部都滅盡的。

但是外道「五現涅槃」,是以五種現前覺知心存在的當下,就可以親見的五陰境界來作為不生不滅的涅槃,不離五陰境界,所以名為外道「五現涅槃」。這是因為覺知心還在,可以現前觀察所謂的涅槃中的境界相,所以稱為「現」。這種外道所謂現前可見的涅槃共有五種,所以稱為五現涅槃。常見邪法的第一種涅槃,最佳的實例就是西藏密宗的樂空雙運、樂空不二的雙身法境界中的意識境界,他們自以為意識心可以長時間住於雙身法中的第四喜極大樂觸境界當中,那時觀察意識正在領受淫行的最大樂觸,此時的樂觸是無形無色,所以是「空性」;而這個領受最大樂觸的意識,也是空無形色,祂也是「空性」,當意識覺知心住於淫樂第四喜境界當中,與淫樂和合為一時就是樂空不二,就說淫樂與意識心二者都是空性。所以,喇嘛教密宗都妄認為現前領受涅槃快樂的意識心就是涅槃心,這正是外道五現涅槃中最低的層次,頂多只能與欲界定相應,其實正是意識心行運作的法味;但因為喇嘛教密宗不懂樂空雙運時存在的覺知心正是意行境界,落在常見之中而不自知。

除了前面所說的喇嘛教密宗的樂空雙運、樂空不二的雙身法之外,還有一種就是誤將欲界定中的離念靈知誤認為是涅槃心,所以有大師主張說:「證得一念不生境界,而能長時間保持不生妄想雜念時,就是涅槃心。」也有大師主張:「前念已過,後念未起之時,前後念中間短暫時刻的離念靈知,就是涅槃心。」這些都是現在佛門大師所主張的,但是這仍然是墮入常見而不自知啊!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的課程就只能上到這裡。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2/5307-a22_062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二)–第61集 邊見(一)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而我們今天要探討的題目是「邊見」。

本集的節目,我們要來探討「邊見」這個題目,邊見是含攝於六根本煩惱中的一個心所法,也就是在惡見之中。所謂的惡見,就是不正見——不正確的見解,也稱為邪見——不正、偏斜錯誤的見解。因為它會導致眾生產生錯誤偏斜的見解,所以惡見又叫作邪見。惡見有另外一個名稱叫作「五利使」,它的內涵是包含了薩迦耶見(也就是我見),還有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等五個不正確的邪見,是見道時所斷的煩惱。也就是說,當你證得如來藏時,我見、邊見等五利使這五個惡見,就會跟著見道而斷除,所以叫作五利使——是容易被斷除的煩惱。六根本煩惱中的另外五個煩惱是貪、瞋、癡、慢、疑,這五個煩惱又稱為「五鈍使」,也就是它的體性很鈍,是不容易被斷除的煩惱,所以不是見道所能斷的煩惱,而是修道所斷的煩惱,並不是菩薩在明心證悟時可以斷除的。這五種修道所斷的煩惱和惡見等五個見道所斷的煩惱,合稱六根本煩惱。

這樣的開場直述,各位觀眾是不是比較能夠知道「邊見」這個法在佛法中的定位是在哪裡?什麼是邊見呢?邊見是由我見而產生,因自我的不如理作意而產生異想分別,這個異想分別就是與正理不同的想法,與經中真義不同的想法而作出來的不同分別。意思是說,修行人由於未能親證法界實相的空性如來藏,所以往往自以為是已經入了中道;而實際上卻仍然是不離斷見與常見,不離有與無、不離一與異兩邊。譬如,應成派中觀師自認為已經實證了中道,而實際上卻是雙具斷見與常見的,這就是邊見的具體事例。因為未親證空性如來藏,沒有般若智慧,所以他們就誤認意識不起一念——無念的時候——認為此時的狀態不著一切法,離有、無兩邊,所以將之當作是般若中觀。

其實不是這個樣子,因為應成派中觀乃是六識論的邪見者,他們否定佛所說第八識如來藏及第七識意根的存在,妄認意識不起一念的時候就是中道實相;其實這個境界是意識心的變化相,本質還是意識心,乃是生滅法,是屬於識陰的境界。因為眾生不知道識陰是無常的,所以也不知道識陰所了別的境界相也是無常的;這是對識陰的內容不如實知的關係,所以往往把識陰中的某些境界,特別是意識心無念的變相境界——也就是一念不生、離念靈知以及禪定等至位等——以意識為本體的境界,錯認當作不是識陰、不是意識境界,誤當作是實相心。正因為不知道識陰本身是無常的,就誤以為識陰自己進入某一種情況狀態下,就可以成為恆常不變的心;因此,我見就斷不了,一直想要保持離念時的意識,或是六識常住而且功能不壞的狀態,所以我見與我執就無法斷除,死後就不得不繼續來受生在三界當中,導致不斷地流轉生死。

因為他們否定第八識如來藏,認為一切法空、一切法緣起性空,同時又因為否定法界實相心第八識如來藏,所以就墮入無邊與斷邊。又知道自己無法證得第八識如來藏而將之否定後,六識心又不是常住法,在這五個無心位皆會斷滅,會因此而落入斷見當中,因此恐被譏斥是斷滅論者,所以就私自來建立一個意識細心以及意識極細心,想要自圓其說;但是,反而又回頭落入有生有滅的意識境界當中——妄認意識為一切法之所依,說意識是常住不滅的真實心——因此又回墮於有邊、常邊的常見之中。應成派中觀師宗喀巴、達賴,還有現代的印順及其追隨者,皆雙墮在有、無二邊見當中。

無念,在《六祖壇經》中有這麼一段開示:【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六祖惠能大師稱此不染著之心為無念,不是百物不思,沒有「念生、念滅」之念絕,能稱之為無念。這個無念心就是真如心,就是本住真心,也是阿賴耶識,此識妙用遍一切處而不著一切處。如來藏在唯識經教中,皆說八識心王當中見一切法而不染著的心,一定是第八阿賴耶識;一切法由阿賴耶識所生,阿賴耶識雖出生十八界等一切諸法,在十八界及萬法當中卻不起貪厭之心行,清淨無染。學佛者若悟得本心,證解阿賴耶識,只要將本心所含藏的七識心染汙種子清除清淨,就能夠來去自由、通用無滯,這就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

如果像宗喀巴、達賴、印順等人,堅執沒有「念生、念滅」的無念心,堅執完全不分別一切法的無念、無分別、無語言妄念才是真心,而沒有「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的功能德用,那就是六祖惠能大師所訶責的「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所以真心不是「念絕」完全無分別、無念之心,而是不在六塵中起虛妄分別、不生貪染心念而已;善能離於六塵境而了別諸法相,就是《維摩結經》所說:【知是菩提,了眾生心行故;不會是菩提,諸入不會故。】(《維摩詰所說經》卷1)

在《勝鬘經》中這樣說邊見:【邊見者,凡夫於五受陰我見妄想計著,生二見,是名邊見,所謂常見、斷見:見諸行無常,是斷見,非正見;見涅槃常,是常見,非正見;妄想見故,作如是見。於身諸根分別思惟,現法見壞;於有相續不見,起於斷見。妄想見故,於心相續,愚闇不解;不知剎那間意識境界,起於常見。妄想見故,此妄想見,於彼義若過、若不及,作異想分別,若斷若常。】(《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勝鬘菩薩說:「凡夫在五陰『色受想行識』這上面去領受,認為自我是真實存在的,以種種的虛妄想來執著自己;或是誤以為五陰壞滅以後就是斷滅空,而這種執著都是因為對五陰錯誤的認知所導致的,因此就出生了兩種見解,各落於一邊,這叫作邊見;邊見的意思是說落到斷、常兩邊:一邊是常見,另外一邊則是斷見。當學佛人從五陰的每一陰去作詳細的觀察,觀察之後看見五陰有種種的行(也就是運作),並且在身口意行中看見每一陰都是會斷滅的無常性,都不可能延續到後世去,而對於有一個真實心一直存在相續不斷,不能理解這一個真理事實,這就是斷見,這不是正見。有的人則認為涅槃是常住不變的,誤以為五陰中的識陰或是意識就是涅槃心,但不知道意識境界每一剎那都在變化,誤以為意識心及意識所住境界是恆常不壞的,對於意識所住的境界全部是剎那變異的事實不能理解,因此誤認為意識是常,這就是常見,這也不是正見。由於都是妄想所見的緣故,而作出了斷見或常見的說法與見解。由於都是虛妄想所見的緣故,這一些由虛妄想產生的見解,是因為對於實相心如來藏非斷非常的正理,有著過多的甚解,或是有著愚昧無明而無法理解實相心的正理,因此就作出種種不同的見解以及錯誤的分別,所以就有了斷見或者常見的出現。」

凡夫的心識所能識別、了別的都是落於兩邊,不離兩邊,落於斷、常兩邊。在佛法的修證過程中,最大也是最可怕的問題就是我見所生的邊見,我見所生的「邊見」,它總是落到兩邊去,不在中道正法之中;落到兩邊的意思是說:如果不是落在常見的法裡面去,就是相反地落到斷見的法裡面。有一種外道主張說:「從生老病死的過程中,可以很容易觀察到眾生會死亡,色身是會壞掉的;可是能覺能知的我、能見聞嗅嚐覺知的我,這個心、這個了知的心是不會壞滅的,死只是色身死了,這一個見聞覺知的我會再去投胎轉世,重新再出生為人。」他們認為這一個見聞覺知的心是常而不壞的,也就是以為「我能知、我能覺、我能想,能夠作主的這一個我」是不壞的、是恆常不滅的心;常見的人以為人死了,只是身體死了,來世換個身體再來就像搬個家一樣,下一世的見聞覺知心還是會繼續存在。

但是這一個見聞覺知心,與上一世的見聞覺知心是不相同的。人在死亡後,能了知的見聞覺知心,其實也是跟著斷滅了,下一世的見聞覺知心,是依於下一世的意根、五根以及法塵為緣而出生,與上一世的見聞覺知心是完全不相同的。主要的原因,是他們不知道其實是另外還有一個真實心存在,以此為因才能再出生見聞覺知;因為他們誤會不知,而將能知能覺的生滅心當作永不生滅的心,我們稱這一種認知見解為「常見」。他們會執著這樣的心是常而不斷,所以就變成了常見,所以在佛教中稱這種人是「常見外道」,落在常這一邊。

可是也有另外一類人,他們評論常見者說:「你們講『常見』,說這一個見聞嗅嚐覺知的靈知心是恆常不壞的,這是不正確的!因為每天觀察的結果,到晚上睡覺、睡著無夢的時候祂就不見了,怎麼可以說祂是常呢?當你被打一劑麻藥、或是被一棍打昏的時候,祂也不見了;當你死亡進入正死位的時候,祂也不見了。」就如同唯物論的人主張說:人死後什麼都沒有了,就像是刀子與鋒利的關係,鋒利的物性是藉由刀子而存在,刀子壞了,鋒利就不存在了。所以就誤以為色身壞了、死了,人的見聞覺知心也就壞了、沒了,這就叫作斷見。因此這種人堅執沒有來生,這種人的見解固然勝過常見外道一籌,但他也有盲點,他就是找來找去,始終找不到這一個見聞覺知心壞了以後,還有什麼是存在不滅的、可以去到未來世的?他找不到,然後就說「由此可證明人死了以後,是沒有未來世的」,這就是「斷滅見」。

既然死了沒有未來世,當然就不可能有過去世,因為這一世既不能去到未來世,當然過去世也不能來到今世,所以人完全是由物質的關係——由於父母生我,所以有我,色身壞了就什麼都沒有了;這就是斷見,結果又落到斷的一邊去了。所以,世間人不是落到「常見」,就是落到「斷見」,各落一邊。佛法是中道,它不落於斷見或是落於常見的邊見之中。都攝屬在五利使當中,就是所謂的根本煩惱中的惡見之中。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的課程只能上到這裡。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2/5325-a22_061


2024年10月29日 星期二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二)–第60集 常見與斷見(五)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

上一集我們講到《勝鬘經》的這一句經文:【妄想見故,此妄想見,於彼義若過、若不及,作異想分別,若斷若常。】(《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意思是說,由於虛妄想而產生的錯誤知見,使他在外道法中以及在佛法中,無法如實了知外道法及佛法所說的真實道理,產生了過或不及的現象;因此就產生了種種虛妄想、種種的分別,就落於斷邊、落於常邊。而幾乎所有有虛妄想的人,都是落到意識或意識的境界裡,少有例外。

所以,意識常住的邪見,自古以來就是最難斷的法,因此在人間要找到一個真正的初果人,真的很困難。找一個初果人都很難了,想要找一個斷三縛結以後再證悟如來藏而不退失的菩薩,那就更難了。可是,就在這麼難之中,我們正覺同修會的要求卻是:你斷了我見,接著就要證如來藏。這樣才算真的入了正覺的內門,否則只是進入正覺的外門而已。今天佛教界所有斷我見的人,都在正覺同修會中,在會外是找不到的。會外如果可以找得到,也都是從同修會中告長假出去的人。將來如果外面已經有真斷我見的人,那必定也是讀了 平實導師所寫的《識蘊真義》、《阿含正義》等等書籍以後的事,可是這樣仍然算是由正覺幫助而斷我見,仍然要算是正覺弟子。

所以說,斷我見就已經這麼困難了,想要能夠證得本識而發起般若智慧,更是加倍的困難。所以,如果各位出去外面看見人家連我見都沒有斷,那時應該要體諒他們,不要苛責;因為連各大山頭的大法師們都斷不了了,怎能要求跟著學習的居士們斷我見呢?所以,對這些眾生應該要有慈憫心,要體諒他們不能斷我見,而不應該責備他們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斷我見,應該告訴他們「意識是什麼樣的境界」,讓他們瞭解意識生起的條件,以及最容易檢驗意識生滅性的方法;要讓他們瞭解到凡是與五種別境心所法相應的心都是意識,凡是有見聞覺知的就是意識,凡是五位之中會斷滅、會間斷的就是意識。讓他們藉這些道理而產生了自我檢查、自我抉擇的智慧,這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責備他們。至於他們以後能不能斷我見,就要靠各位為他們種下的這些智慧種子,來引生將來見道的因緣。

所以,《勝鬘經》這句經文講的過與不及是很正常的,一般人都是不及。至於過呢,就是來到正覺同修會,平實導師幫他們找到如來藏以後,他再來頭上安頭,那就是過。學法者一定要離開過與不及兩邊,才能夠常住不退,否則都會退失。退失了,就產生異想分別,落於斷與常兩邊。異想分別就是與正理不同的想法,心裡面想:「這不是如來藏,我另外再去找。」找到老、找到死,都不可能找到另一個如來藏。平實導師幫他們開悟的這個如來藏,他又不敢承擔,因為他是去禪三以前就由人家告訴他密意,並沒有體驗參究的過程,智慧出不來,所以就抱著真心要另外找一個真心。人家是不知道真心在哪裡,他是抱著真心要另外找真心,所以般若智慧無法生起,就抱著一個斗大的問號死掉了。

不及的人是無法離開意識,一直在意識上作文章;所以,過與不及都會產生問題。因此,讀經、讀論、讀書,都應該像陶淵明說的:「好讀書,不求甚解。」甚就是太超過,讀得太超過了就會自己發明新東西,就鬧笑話,這叫作過,或叫「甚」。不及呢,就是不明瞭那些文句是什麼意思,於是越讀就越昏沉,讀到後來就變成催眠書。晚上睡不著時就拿那本書來讀,或許可以幫助睡眠呢。可是讀 平實導師的書而睡著的人不多,因為久學佛法的人拿到書以後,越讀越興奮,常常一讀就讀到天亮。久學佛法的人第一次讀 平實導師的書,大概都是這樣,不斷地深入法義中,快樂地讀到天亮,忘了睡覺。所以,如果各位想要治療你的失眠症,就拿那些唯識學專家寫的唯識書去讀,你完全不懂,其實他們自己也不懂,於是讀到最後就睡著了。所以說,異想分別的產生都是過與不及產生的。

話說回來,「甚解」是在某個狀況下會發生,那就是愛表現,想要當第一。他想:「每一次聽平實導師講經,那個經文裡面都有一些東西;若是自己閱讀,總是不知道有那些內涵;他能講出來,太棒了!我也應該如此,並且要比平實導師講得更好。」所以,他自己便臆測猜想了一些東西而講出來,結果卻是甚解而講出來的,是與經中的真義相異的,這就鬧笑話了!所以異想分別都是不及以及太甚而引生出來的。說法時要能夠如實,要能夠處中而說,並不是靠想像想去作勝妙的表現而說出來的;必須是真修實證、觸類旁通而說出來的,才不會產生過與不及的現象。那就表示他所說的都不是異想分別所得,而是完全符合佛法,是真修實證的如實語,才能成為勝妙法。

所以,想要離開妄想見,真的很困難。但是如果各位有因緣,遇到真正的善知識,本身的信根、慧根也具足,就可以快速地離開妄想見。這就是學佛人最難的地方,因為沒有正知正見以前,無法抉擇善知識——沒有能力判斷真假善知識;等到將來有了抉擇分時,又不需要去判斷真假善知識了,因為自己就是善知識了;學佛的困難,就難在這個地方。沒有能力去判斷真假善知識之前,要怎麼樣遇到真善知識?那就是緣分了:這一世有沒有好的法緣,是因為上一世有沒有跟善知識結過好緣。所以,過去無量世以來,一世又一世會遇見很多的知識,其中有惡知識也有善知識,都要靠自己有沒有世間法上的智慧加以辨別抉擇,以及有沒有廣結善緣,千萬別廣結惡緣。

所以,佛法中說「修學菩薩道,建立對三寶的信心需要一劫乃至一萬劫」,原因就在這裡。這一劫乃至一萬劫中要作什麼?要從世間法中去修出好心性來,要修出世間智慧出來。這個好知見、好心性,其實十幾年前就有人在推廣,就是現代禪;李老師提出了許多主張,其實就在培養學人建立好心性與好知見,可惜的是中途而止,真的很可惜!可是那個過程的訓練,快的話,一劫就完成了;有的人卻很慢,要一萬大劫,那表示他的世間法智慧不夠、心性比較偏執。那些人就是——你把正覺同修會的書送給他,他一看「正覺」兩個字就說:「我不要看居士寫的書!」他們是從來不讀《維摩詰經》及《勝鬘經》的,因為 維摩詰大士與勝鬘夫人都是居士。那些人就得要一萬大劫修集信心,不可能一劫、十劫就修成十信位圓滿,因為他們還不懂大乘僧寶的真義。

如果他們的世間智慧夠,會想:「我試著讀讀看,我師父說這蕭平實是邪魔外道、是破法者,我讀看看,到底他什麼地方是邪魔、是外道、是破法。假使真的是邪魔、外道、破法者,我就好好的破斥他;不要像我師父一樣只說他是邪魔外道,眼看著有許多人被蕭平實這個邪魔外道誤導,我師父卻不肯寫書破斥他。」像這樣的人,他開始學佛以後只要一劫,就完成了對三寶的具足信,但這種人是極少數。所以,有時候我們同修們去發結緣書,就釣到了一兩個品質很好的人。以前達賴喇嘛在桃園巨蛋辦法會,我們有人去發書;他們有的信徒拿了帶回家,以為也是在弘揚密宗的書,拿回去一看,大吃一驚,原來都是在破斥密宗。可是讀呀、讀呀,覺得:「有道理!」讀到天亮時說:「這才是正法呀!」就這樣走進同修會來。這表示說,這種人一劫就能完成對三寶的信心。可是有的人先要問一下:「你這個是什麼書?」「是正覺同修會的書。」「喔!那我不要!」他就把手一推,走了!那就要修一萬大劫,才能具足對三寶的信心。

所以,想要斷除妄想見是不容易的,如果他自己本身的條件不夠,不願意實事求是去探討看看、去嘗試看看,他就跟正法無緣。很多人讀《阿含經》時都是隨便讀一讀,阿含中 世尊特地示現為凡夫而一世成佛,祂的目的在哪裡?是特地示現給眾生看:要一一親歷眾多外道,去證實他們錯誤。這意思是告訴大家不要迷信、不要盲從。你要實際理解外道所說的法到底對或不對;要有親自的瞭解以後,才能夠說人家是外道、或是邪魔、或是破法者。可是現在的人往往是人云亦云,單憑錯悟的法師一句話就信受了,他們也永遠不可能知道心中敬仰的師父才是錯悟的大師。所以,好多人看見我們的書就說:「這個我不要讀!」問他:「為什麼不要讀?」他說:「我師父說不可以讀。」所以就喪失見道的機會了,而這種情形是很普遍的。

但他們為什麼會這樣?都是因為他們的世間智還不夠,所以無法作出基本的抉擇,因為他們都是迷信的、盲從的。不幸的是,迷信與盲從是人間的正常事,理智與抉擇反而是人間的非常事。迷信與盲從,在世間法或者在學術界有一個很好的名詞叫「集體意識」。集體意識就是群眾的迷信與盲從產生的。是由於群眾的無知而迷信一小群人的說法,無法為他們說明為什麼會這樣,他們反正就是不信正確的說法。而這個迷信與盲從往往有習慣性,很難去扭轉它;正因為這個迷信盲從的集體意識,所以會造成共業的不可轉。共業的不可轉就是由於集體意識產生的,所以很多人走不進正法中,悟錯了還以為真的悟了,沒有證果也自以為真的證果了,然後反過來把別人真正的證果當作是沒有證果,把常當作無常而責罵別人是外道、是邪魔。

所以「異想分別」耽誤學佛人的道業非常的嚴重。而異想分別、盲從迷信的集體意識,都屬於無智眾生專有的習性,這個現象是在一般眾生身上很容易看得見的;不單是人類如此,傍生類更是如此。譬如一個魚池裡面有幾十條魚,你撒飼料下去,大家吃得很歡喜。可是,如果其中有一條魚吃了一口以後尾巴用力一甩,逃開了,其他魚就立即跟著逃開;到底是為什麼逃開?大家都不知道,那一條魚自己也不知道,這就是低等的集體意識。一群人、一群狗、一群生物都會一樣,只要突然間出現一個異狀,有一個人突然很緊張地跑開,大家就會跟著跑,這就是集體意識。乃至一般人也會有同樣的集體意識被漸漸地鼓吹出來,這是潛藏在有情心中已經無量劫的習性。

所以往年大法師們異口同聲說 平實導師是外道,大家就會相信了。要經過幾十年不斷地辨正法義,讓大家漸漸都知道原來自己的師父是顧慮名聞、利養、信徒流失而那樣說的,而那個被師父說成邪魔外道的人才是真的菩薩,才是真正了義正法的弘傳者;但是到這個地步時,你已經辛苦奮鬥二、三十年了。所以真正的度眾生很困難,只有在表相上度眾生時才是容易的。因此,生起異想而作出錯誤分別的原因是什麼?就很值得探究了。異想分別,其實說穿了,就是經中常講的不如理作意。由於不如理作意,所以產生了猜測臆想而產生了異想,於是就產生了與經中真義不同的分別——異分別;由於異想、異分別,就使眾生走入歧途,九牛都拉不轉。所以悟了以後會發覺「斷我見跟證悟看起來都不困難」,可是你往往會忽略掉:假使不是因為有 平實導師的書,假使不是因為在正覺中親教師兩年半的正知見傳授,想要離開不如理作意所產生的異想,是很困難的。因此,當你走過來而發覺並不難時,卻往往會發覺:對一般學佛人來說,斷我見與明心仍然是非常困難的,絕對不是不難。因此,作意的正確與否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個單元就為各位菩薩說明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2/5316-a22_060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二)–第59集 常見與斷見(四)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我們這一次的內容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寫的《勝鬘經講記》來為各位菩薩作說明。

上一集我們講到《勝鬘經》經文的這一句:【妄想見故,於心相續,愚闇不解;不知剎那間意識境界,起於常見。】(《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這是說,由於不如理作意的虛妄見解的緣故,對於有一個真實心一直相續不斷地存在,因為愚癡無智而不能理解這個事實;又由於不知道每一剎那都在不斷變化的意識境界,誤以為意識心及意識所住境界是常恆不壞的,對於意識所住的境界全都是剎那變異的事實也不能理解,因此誤認為意識是常,所以就生起了常見。上一集的最後,我們也提到各大山頭的法師,他們的見解都是落到常見裡,都是誤認意識或意識境界為常,都是落到這句經文所說的妄想見中。真正的善知識即使有心想要幫他們證悟,也無能為力,他們在顯教真實密法中悟不了,有些人最後就不得不走入喇嘛教密宗去了。

可是廣義的密宗有兩條路:一個是真密,一個是狂密。真密這一條路,就是要依照《楞嚴經》講的,修種種福德,然後建立楞嚴壇,每天二六時中行道,晚上也不敢睡覺,不斷地繞壇修法,結果是二十一天以後還是夢不見佛、菩薩來幫他們斷我見,因為他們的福德還差好大一截。所以,證初果真的很難──要斷我見、三縛結真的很困難。如果要是運氣不好,走入第二條錯誤的路,也就是走入狂密去了——走上西藏密宗那條路,那就不只是不能斷我見,而且還會「快樂的」暗中常修雙身法而使他們來世墮落三惡道。原因都是因為沒有善知識教導,或是為了名聞利養而不肯接受善知識的法教,而自己也不知道意識是剎那生滅的虛妄法。

然而眾生總是愚癡無明,當你把真正的法送到他面前,告訴他:「意識是意、法為緣所生。」他又不信了,因為他的師父教導他說「意識是常住法」。你把阿含經典印出來,告訴他:「佛說意法為緣生,所以意識是生滅法。」他會說:「有嗎?我不信,因為我師父告訴我:意識是常住法。」竟然不信 佛的聖教,只相信他師父的說法,像這樣他怎麼可能有因緣可以斷結證果呢?當然不可能有因緣。所以一般眾生都是會落在常見或斷見裡頭,這是正常的。

只有已經斷我見的人,或者已經有正確知見的人,才會認為他們是不正常的,可是他們不承認自己不正常,反而說你不正常;所以才會有一位大師說:「你學佛想要開悟,就要從正常變不正常,不正常以後才會變成正常。」可是人家講的不正常,是因為忽略外境而異於一般人,看來似乎不正常;而他講的則是要把自己搞亂成不正常,然後再去變回正常。所以,誤會了祖師的話以後,修行之路就差了十萬八千里;當他跑到十萬八千里外,你要再把他們拉回來,可就很困難了。他們不知道真正學法的人一向都要很正常,一點點不正常都不許有;只是太專心而忽略了一些事情,使一般人覺得似乎是有一些不正常,但他心中其實卻是完全正常的,可是大法師卻在表相的不正常上用心。

人家不正常,是因為正在參禪,忽略了外面的事情,所以常常你告訴他一件事情,他忽略掉了,所以弄出一個跟你告訴他的事情相反的事情來,可是他的心智是完全正常的,沒有一點點不正常。如果真的要去不正常再回到正常,那麼想開悟的人都要先去精神病院住一陣子,先當個瘋子再來悟。這真是豈有此理!大法師竟然會講出這種話來,都不怕人家笑話!所以說,末法時代的今天,有許多對意識的剎那境界不能認識清楚的人在當大法師。像法時期也有這種大師,正法時期更有這種大師,只是這種大師都在外道中,不在佛門中;因為這種人在正法時期的佛門中不可能成為大師的,只要他敢說出錯誤的法來,馬上就會有比丘、比丘尼向 佛告狀說他在誤導眾生。佛就會問:「那他怎麼說?」弟子如實講出來以後,佛就說:「你拿我的話去告訴他,說世尊叫你。」等他來了,佛問:「你有沒有這樣講?」他答:「有。」佛就會訶責他:「你不應該這樣誤導眾生!」所以,正法時期不可能有那種誤導眾生的大師們住在佛門中,因為他們不可能成為佛門中的大師,每一位比丘、比丘尼都會責備他:「你不該這樣說法,你這樣說法是在謗佛。」因為說法不如實,而說不實的法是 佛講的,那就是謗佛!因為 佛沒有那樣講。以剎那生滅的意識作為標準來看,現在這些大法師們都在謗佛,因為他們個個都說意識是常住不壞的,都說 佛陀也是這樣講,可是 佛明明沒有這樣講。

所以,意識常住的見解是最難破除的,如果能夠真實破除了,其他也就容易破了。只要意識常住的邪見破除了,前五識常住的邪見自然也會破除。六識都破了,就不會落在自性見裡面,因為外道所知的自性都是六識的自性。所以,針對意識虛妄而作的現觀才是最重要的,若能夠現觀意識是虛妄法、是無常法,其他的身見就能斷除。只要斷了身見,即使很快的悟了(這是說緣還沒熟之前就提前悟得如來藏了),他也不會再退回意識中。所以,如果有人謗聲聞法或者謗大乘的第八識,我們可以保證這個人是絕對沒有斷我見的。在當代,你如果能夠找到自稱阿羅漢的人,卻在誹謗如來藏,你就可以離開他了,因為他一定還沒有斷我見。你想要證明他是不是阿羅漢,也很容易;假使他謗了本識、謗了如來藏,你就知道這個人鐵定未證如來藏,而且不可能是初果人,當然更不會是阿羅漢。凡是已斷我見的人,他聽到「如來藏常住」這個說法,一定會去思惟,然後他將會瞭解:這一定就是佛所說的涅槃中的本際。除非有人告訴他說如來藏是有見聞覺知的,譬如某位號稱佛教界導師的法師那樣講。

這位法師認為阿賴耶識是有知有覺的,他把這個意思寫在他的書中;那麼你憑這一句話就能斷定,顯然他是還沒有斷我見;因為凡是證得聲聞果的人都不會否定本住法,只有凡夫才會否定本住法。否定本住法以後,為了避免涅槃成為斷滅境界,他一定會回頭再把意識心建立為常住不壞法,因為只有意識覺知心才會對六塵有覺有知,而這位法師正是如此重新掉回我見當中。因此,凡是在佛法中不能證得聲聞菩提或者大乘菩提的見道功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對意識不瞭解,生起了常見;都是由於虛妄想而產生的錯誤知見,使他在外道法中以及在佛法中,無法如實了知外道法及佛法所說的真實道理,產生了過或不及的現象;因此就產生了種種虛妄想、種種的分別,就落於斷邊、落於常邊。

這正是《勝鬘經》下一段經文所講的:【妄想見故,此妄想見,於彼義若過、若不及,作異想分別,若斷若常。】(《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所以,所有的破法者都在這一句經文中被預告了:都是因為過或不及而產生問題。不及,就落在常見裡頭;太過,就猶如同修會2003年那一批退轉的人,而更早的第一批退轉的人也是太過。2003年那些人退轉,都是因為我見還沒有斷,所以當 平實導師幫他們悟得阿賴耶識以後,他們還要再建立另一個能生阿賴耶識的法,這就是太超過了。第一批人也是一樣,但2003年那些人,是人家已經犯的過失,他們再重犯一遍,似乎是不重犯一遍就不甘願。那第一批人是怎麼樣呢?當 平實導師幫他們證得阿賴耶識以後,他們說:「我們現在找到阿賴耶識了,證得真如了,可是這個真如心,還得要有個所依。」喔!真如還要所依呀?那就要依個不停了!為什麼呢?因為你找到第八識,第八識得要有所依,就會建立第九識。於是他們建立一個第九識——離念靈知。結果是掉回悟前的第六識中,並不是第九識,而是重新落入常見之中。

就算是他們真的能找到另一個第九識,未來將會有一個更聰明的人說:「我們雖然找到第九識了,但第九識還得要有個所依啊!」於是又弄出個第十識來:「我的第十識比你的第九識厲害!」未來他的徒弟還會說:「我比我的師父厲害,因為我證得第十一識。」一代比一代厲害,永遠無窮無盡,那到底是誰能成佛呢?釋迦牟尼是證得第八識成佛的,這個人竟然能證得第十一識成佛,那表示 釋迦牟尼還沒有成佛了,是不是這樣呢?這顯然是謗佛呀!這樣一代比一代強的結果,未來將會有人證得一千一百一十一識,那似乎是更強了,但這些其實都是太過。太過的結果都會落回原來意識心的種種變相裡面去——也就是建立種種意識的變相境界作為更高超的識。第一批人如此,第三批人也是如此。

第二批人則是迷信藏密,認為藏密比我們更殊勝,所以他們轉入藏密去了,卻不知道 平實導師那時心中早就計畫要破藏密了。所以,那些人真的愚癡,你把真的黃金送給他們,他們卻說這不是黃金,要另外去找黃金,誤以為電鍍的很光亮的鉛塊─西藏密宗─誤認為那個才是真黃金。他們找來的確實是比我們給他們的黃金光亮,因為人家會包裝、會打磨,我們給的是黃金的金塊,並沒有先打磨到很亮,因為我們不想把它磨亮,要等到入門以後再慢慢打磨精製成莊嚴具。如果真的要比,我們會比他們更亮,把瑪瑙拿來推上幾下就很亮了,比電鍍的還要亮;可是我們不想作渲染、宣傳,都不作包裝,人家卻用鉛鍍了金,擦得雪亮來和我們比亮;那些人不懂,就被騙了,所以說那些人還是太過。

第一批人則是說:「老師幫我們找到阿賴耶識了,阿賴耶識又名真如,我們現在證得真如,可是真如應當有所依,你還沒有找到真如的所依,將來死後要依什麼呢?」要依什麼?錯了!是要無所依才能得解脫。就是第八識獨存而無所依,才稱為無餘涅槃;結果他們還要抓個東西作所依,那就只好在三界中繼續輪轉生死了,這就是太過。所以,我們常常說爬山,爬到山頂時就應該要停住了,不應該再前進了;因為你想要到最高的地方,這就是最高的地方。他們卻說這裡不是最高,要繼續爬,就爬下去了!到了平地,他們說那裡才是最高的地方。世間就有這種人,第一批人如此,第三批人也如此。

第一批人倒是沒有說那是第九識,只說我們這個第八識還要有一個所依。找個所依以後,結果是落回意識心中。第三批人建立一個能生阿賴耶識的法,說那個法是佛地真如。但探究他們的佛地真如,結果還是離念靈知,仍然是意識心,原來都是由於我見沒有死盡,問題都出在這裡。因為 平實導師以前並沒有先要求大家作斷我見的觀行,雖然禪淨班有教,但是沒有要求作觀行;所以後來我們就改弦易轍,在禪淨班時要先作觀行來斷我見;並且在禪三起三之時,平實導師還要費盡唾沫,再講一個半鐘頭來殺大家的我見。就是怕我見沒有先死,找到如來藏以後還會再為如來藏找一個所依,但事實上是如來藏不可能再有所依,超過這個第八識就再也無一法可得了,他們卻掉回意識中,誤以為是如來藏的所依;所以,想要斷我見,真的很困難。有些人聽完五蘊十八界的虛妄了,問他說:「我見斷了沒?」「斷了。」可是等到參禪時,他找到的如來藏還是意識,這就是還沒有斷盡我見,斷盡了就不可能將意識當作如來藏。我見真的斷了,最多只是找不到如來藏在哪裡,絕不會誤將意識認作如來藏。

由於時間的關係,今天這個單元就先為各位說明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2/5300-a22_059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二)–第58集 常見與斷見(三)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我們這一次的內容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寫的《勝鬘經講記》來作說明,並辨正某位號稱佛教界導師的法師的錯誤說法。

上一集我們講到《勝鬘經》經文的這一句:【於身諸根分別思惟,現法見壞;於有相續不見,起於斷見。】(《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這意思是說,因為對於五根作了分別與思惟以後,現前看見五根都會毀壞,乃至於也能分別思惟而看見受、想、行、識四陰,在老死以後也都全部會毀壞,但是對於五陰背後有真實存在的本識相續不斷卻看不見,就是因為這樣的妄想見,所以生起了斷見。那麼又是基於什麼樣的妄想見而產生了常見呢?

《勝鬘經》的經文接著說:【妄想見故,於心相續,愚闇不解;不知剎那間意識境界,起於常見。】這就是說,由於不如理作意而產生虛妄見解的緣故,對於有一個真實心一直相續不斷的存在,因為愚癡無智而不能理解這個事實;又由於不知道每一剎那都在不斷變化的意識境界,誤以為意識心及意識所住境界是常恆不壞的,對於意識所住的境界全都是剎那變異的事實也不能理解,因此誤認為意識是常,所以就生起了常見。

這一小段經文的意思是說,眾生不能見道——不論是不能悟入大乘菩提或者不能斷我見——原因都是因為虛妄想和錯誤的見解;或者由於虛妄想,導致對於真實心的相續不能瞭解,或者對於虛妄心的剎那變異而相續不斷的道理不能如實理解,因此處於愚癡、無明的狀態下,不能真實理解就產生了一個現象:不知道意識生起後的境界是剎那、剎那變異而相續不斷的,不能理解意識是依止於剎那、剎那不斷變異的境界而存在的,誤以為意識是相續不斷的常住不壞法。由於這個緣故,所以將意識誤認為是常住不壞的,因此就認定意識覺知心是常,由這個錯誤見解而輪迴生死,不願意意識自我滅除,所以前面我們所提到的那位號稱佛教界導師的法師,就因為這樣的妄想見而成為常見者。這也是佛教各大山頭的落處,都不離常見,都執著識陰六識為常住法,或執著意識覺知心乃至識陰六識的自性為常住法,不離常見外道見解。

經文中的「於心相續」:這四個字的意思是很難理解的,一般人心中都希望自己有一個心是相續不斷的。這個想法是一般人普遍存在的,在還沒有被作任何的邪教導之前,都是認為有一個心是相續不斷;在這種情況下,其實是應該被大家所認同的,問題是:哪一個心是常住不斷的真實法?大家都不能理解。而常見之所以會被稱為常見,之所以會在佛法中被破斥,問題不是出在於有心常住不壞的看法,而是出在於把生滅相續的虛妄法誤認為常,在佛法中就評斷他是在真實心以外追求常住法的外道——心外求法的常見外道。如果是被作了緣起性空的教導以後,去觀察蘊處界全都虛妄,但是又找不到常住法如來藏心,因此就會否定一切法,落入斷見中。因為他有智慧能觀察:凡是所見的蘊處界全部都會壞滅,沒有一法是不壞滅的。可是他始終找不到一個相續的、常住的、不變異的心,因此就堅持死後斷滅而無來世,便落入斷見中,這就是前一段經文說的「於有相續不見,起於斷見」,也就是對於真實有的如來藏心看不見。可是如果對於妄心的生滅變異而相續的狀況不能理解,不知道意識心是剎那、剎那生滅的,意識心體沒有常住不變的真實性,不了知祂是剎那、剎那變異的,不了知祂是依於眾緣而生起相續的,所以誤認為意識是常,這樣的人就生起了常見的見解,和常見外道同樣的認定意識心是常,因此就落在常見之中;這就是這裡經文說的:「妄想見故,於心相續,愚闇不解;不知剎那間意識境界,起於常見。」

不幸的是,誤認意識心常住的現象,自古至今就一直都存在佛教界中,而且是更普遍的存在一切外道中。也許有人認為說:「你講這句話不正確,因為並不是只有常見外道存在,還有斷見外道;斷見外道是認為一切法空,終歸斷滅,死後空無所有。」可是有許多人沒有注意到:斷見的斷,其實還是依常見的意識而生的;如果離開了常見所誤認的意識心,他就沒有斷見可說了。所謂的斷見外道,是在深心中認定意識是常,然後在意識表層觀行得到一個結論:意識等等的法無常。如果他是真正的斷滅見,那倒也好,他就可以滅掉自己、不再執著自己,那他就可以成為阿羅漢。可是明明所有的斷見外道都不能成為阿羅漢,他們死後還是會繼續去投胎,表示他們真的不是阿羅漢。為什麼斷見者都不能成為阿羅漢?因為他們深心之中還是想要保持意識心常住,所以深入探究斷見的本質以後,仍然會發覺他們深心之中其實仍然是常見外道,深心之中仍然是基於常見才能使斷見存在。

斷見與常見的存在,其實都是因為對於真實有的相續常住——於有相續不見——對於非三界有的背後這個常住「真實有」一直都相續不斷的事實不能親眼看見,導致產生斷見與常見。斷見外道其實只是從常見外道中加以區別,而說是斷見;本質還是依於常見而有斷見,所以斷見外道死後還是會繼續去投胎,仍然喜樂於自己覺知心的繼續存在,並沒有完全接受一切法空、一切法斷滅的想法。所以斷見外道仍然是屬於常見外道所攝,只是為了區分他的不同見解而說是斷見外道,但是他們骨子裡其實仍然是依常見而主張一切法空、死後空無。

意識的剎那變異,是古今許多凡夫大師們所不能知的,所以一直都認為意識是常住的;古今都有許多佛門大師不免如此,何況是一般的學佛人啊!當然更無法斷我見、證初果;若是想要悟得如來藏心而開悟般若,那就更困難了。所以古時候如此,現代也如此;現代如是,未來世仍將如此,永遠都是沒有斷我見而自稱已經證果的大師居於多數。以現在來看古人,乃至以現在來看未來,不免都將如此。臺灣雖然說是佛法非常興盛,常常有人認為:臺灣的佛法、佛弟子們的知見,比起大陸地區先進了十幾年。可是先進十幾年的臺灣佛法比起落後十幾年的大陸佛法,真的有殊勝之處嗎?答案是「沒有」,只是資訊比較多,佛經讀得比較多而已,但同樣都是落在意識上面——不離常見。

從號稱佛法導師的那位法師和支持他的所有大小法師們,以及大家熟悉的幾個大山頭,加上他們的門徒,都是六識論者。雖然有些道場後來走向密宗追求樂空雙運而成為標準外道了,但仍然是六識論的奉行者,同樣墮於常見中。當然有些是不屬於那位法師系統的,可是他們所教的法仍然是意識境界法,要不就是落入識陰六識的自性中,仍然墮於意識。所以檯面上看得到的,全都是意識境界法;等而下之,其他比較名不見經傳的,他們的所墮,除了意識、還是意識。如今,不管是南傳佛法或是北傳佛法,都一樣落入意識境界中;想想看,赫赫有名的道場都是如此,小道場就可想而知了!臺灣如是,大陸亦復如是;以此例彼,以彼例此,大致上都沒什麼差別,只是說法時有一些小變化而已,本質都是意識境界,所以都落入常見外道見解中。甚至於有某位知名法師還在書上明明白白寫著:「意識卻是不滅的。」這就是他們的看法。由這裡可以看得出來,連名聞四海的大法師都如此說,何況是一般的學佛人啊!怎能要求他們斷我見?而斷我見卻只是三乘佛法中的基本修證。

所以,好幾年前當我們會員把論文寄到某個佛學研究所去投稿,他們回覆說:阿含中沒有說本住法,阿含中講的都是一切法緣起性空,總共只有六個識,沒有第七、第八識。他們的意思等於是在指責說:阿含講的佛法就是斷滅空。只是他們不敢明文寫出來說:阿含的法義就是斷滅空。他們不承認阿含聖教有講到本住法,但問題是:他們主張意識是常住的,這究竟是要把四阿含聖教置於何處?因為阿含聖教中明明白白地說:意識是二法為緣生——是藉意根與法塵二法為緣才能出生。阿含聖教中有時又說意識的體性是:三法生意識,由於根、塵與觸三個法為緣,才能由本識中出生意識。他們這些大山頭竟敢公然主張意識是常住法,他們到底信佛?還是不信佛?且不說學佛,光說「信」字就好!顯然他們對 佛的聖教是不信受的,所以才會公然與 佛唱反調,這是第一個部分。

第二個部分,回到本住法,他們說阿含沒有講本住法。如果阿含沒有講本住法,那麼《阿含經》有說到「本識入胎,出生名色」,請問這本識是不是本住法?阿含裡面 佛也說:「阿羅漢斷盡我執是我生已盡,所作已辦,不受後有,知如真。」又說:「阿羅漢不受後有,是清涼、寂滅、真實。」那到底有沒有本住法?這可不是滅盡空,而是真實。有時 佛又說:「阿羅漢證得無餘涅槃時,是寂滅、清涼、常住不變。」當蘊處界滅盡而無三界我以後卻不是斷滅空,這到底是不是有本住法?所以,這些阿含專家到底是怎麼研究阿含的?還真令人納悶!依他們所說的道理,阿含就變成斷滅見,阿羅漢入涅槃時滅盡十八界以後當然是斷滅空,成為標準的斷見外道。因為他們主張一切法緣起性空而沒有本住法,人類總共只有六識而沒有第八識;可是入無餘涅槃時是要滅盡蘊處界——滅盡五陰、十二處、十八界,那不是變成斷滅空了嗎?到底他們是怎麼研究阿含的?所以,從這些大法師們的說法,從這些大法師們的認知而寫出來的書籍中,處處可以看得見:他們都是「於心相續,愚闇不解」的人,都不知不證本住法。對於真實有的第八識心相續不斷的存在,他們都是不知也不見的;由於不知也不見的緣故,恐怕滅盡十八界以後會成為斷滅空,所以就回過頭來執取有生有滅的意識,說是常住不壞法,又成為不知意識覺知心剎那、剎那生滅的愚人,於是就永遠住於凡夫位中,堅決主張意識是常住法,連聲聞初果都無法證得,更別說是實證常住的第八識如來藏了。

可是,你如果跟他講:「意識是常住法。」他們又不接受了。他們明明主張意識是常住的,但是卻又不接受,因為聖教說「意識是意、法為緣生」;他們既然不許阿含道是斷滅空,又不許阿含道的法義中說有本住法,那他們的主張到底是什麼?又提不出來,卻不斷地自我矛盾而不自知。當別人為他們點出矛盾所在時,他們又不肯接受。所有的佛弟子就在他們這種連自己都弄不清楚的狀況下被誤導了,所以就跟著他們一樣學佛二十幾年以後,依舊茫然不知所措。當有人問他們:「你將來捨報以後,要怎麼捨報?捨報以後你要往哪裡去?」大家都搖頭,都不知道。

好不容易終於有善知識出世了,於是來請問善知識:「你捨報時要怎麼去?」善知識就向他搖頭,可是專門講禪、修禪的大師們卻還是不懂,反而質問說:「你是善知識,你已經開悟而了生脫死了,怎麼對我搖頭?」善知識只好再搖頭告訴他說:「啊!沒辦法!」沒辦法中就這麼去,也只好這樣了。善知識這樣直下指示了,卻被當作是不懂怎麼去;結果度了他們沒有?結果還是沒有度成功,真的度不了!根本不懂善知識的弦外之音,這就是「於真實心相續,愚闇不解」;也不知道剎那間的意識境界如何虛妄,都落在意識生滅心上。不論你為他們彈了多少弦外之音,他們還是落在意識上,沒有辦法真的度他們,所以他們永遠都落在常見中。

時間的關係,今天就先為各位說明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2/5319-a22_058


2024年10月20日 星期日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二)–第57集 常見與斷見(二)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我們這一次的內容是依據 平實導師的《勝鬘經講記》來為各位說明。

上一集我們講到《勝鬘經》的這一段經文:【見諸行無常,是斷見,非正見;】(《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談到那位號稱佛教界導師的法師以及他的徒眾們最常講諸行無常、緣起性空,但又否定一切法出生的本源如來藏,因此那位法師只好創立意識細心常住說,企圖逃避斷見的過失。最後我們還舉了《西遊記》裡面的人物來說明,意識心的體性就像是孫悟空一樣,最會攀緣思惟,但是永遠離不開如來藏;而且唐三藏身邊的這些人物,都一樣,如果沒有唐三藏,可就什麼事情都幹不了,都得要靠他。也就是說,意識心再怎麼厲害、伶俐,都還是要依於如來藏才能運作。雖然書中從表面上看來,似乎是在貶抑唐三藏,可是這一些人如果沒有唐三藏,可就什麼事情都幹不了;想要去西天取經,是一步都走不了的,都得要靠他。所以各位如果讀《西遊記》,就用這樣的觀點來讀,用五陰、八識心王去讀它,倒是蠻有趣的,可能也會有一些啟發。

言歸正傳,上一集我們從理上就這麼把意識解決掉,那麼如果那位號稱佛教界導師的法師來問:「你有什麼教證?」其實四阿含中到處都有「意、法為緣生意識」的聖教,各位也可以去請閱 平實導師所寫的《阿含正義》,裡面就引用了許多《阿含經》中的教證。如果這樣還不夠,那不然告訴他《雜阿含經》中說:【諸所有意識,彼一切皆意、法因緣生故。】(《雜阿含經》卷9請問:諸所有意識這五個字,有沒有包括極細意識?說句老實話:極、極、極、極細意識都還是意、法為緣生,都逃不出諸所有意識的範圍。他們這一派的法師們,緊抱著「意識心常住說」,有什麼意思呢?那不是耽誤了別人、又耽誤自己了嗎?這樣到底是在弘揚佛法,還是在破壞佛法、誤導眾生呢?所以這些人都是愚癡人,這也已經證明一件事實了:號稱所謂的阿含專家,結果其實是不懂阿含的。當他們看見諸行無常時,常常說「諸行無常,一切法空,緣起性空」,那這樣不就是斷見嗎?可是卻又怕人罵他們是斷見論者,於是又建立意識細心常住說,反過來回墮常見中,這些都不是正見,所以他們是雙具斷見與常見的,卻以斷見的成分居多。

接下來,《勝鬘經》的經文說:【見涅槃常,是常見,非正見;妄想見故,作如是見。】(《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另外一邊的凡夫又不一樣了,他們一天到晚說:「這就是涅槃,我們早就證得涅槃了。」但都是落在意識心中。還有一種外道,自稱比所有佛教的佛法都更高,他們號稱可以「即身成佛」。他們的涅槃是什麼呢?他們主張我現前正在雙身法中,我正在享樂,這個快樂的覺受是不生不滅而又無形無色,這就是常住不變的空性,這就是涅槃。所以宗喀巴說這是俱生樂,不是所生法。他說:男女根的樂觸,是本來就存在的,只是你沒有讓它現行而已,所以是不生不滅的本有的樂,不是所生法。那我們可要請問他(當然他現在不在人間了,沒辦法回答,但是他的門徒們或許可以回答),我們要請問:「如果你到色界天去,還有沒有這個樂?」沒有!因為色界已經離開欲界的五欲。「那你到地獄去,能不能發起這個樂?」也沒辦法!地獄只有受苦,沒什麼機會受樂。「那到無色界去,還有沒有這個樂?」也沒有!「如果你年老色衰了,還能有這個樂嗎?」一樣是沒有了!既然不能遍一切時、遍一切地,憑什麼叫作俱生?若是俱生的,應該是色界、無色界、三惡道都有,得要遍一切地——三界九地都要遍,才能叫作俱生法,才能說是本來而有的法。而宗喀巴所說的樂,得要因緣和合以後才有;說一句不客氣的話,離開如來藏時,你宗喀巴什麼樂都不會有。而他們竟然說享受樂觸時的境界就是涅槃,說他們已經成佛了,而且還是報身佛。可是他們那個叫「抱身佛」,是摟抱的抱,不是莊嚴果報、智慧果報的報身佛。所以,他們看見現前五欲自恣的覺知心時,覺得很實在,就把那個境界名為涅槃,這其實是典型外道五現涅槃中的第一種,仍然是生死法。哪能叫作佛法!這樣來騙眾生說是佛法,而且騙人說是最勝妙的佛法,未免也欺人太甚了吧!

五現涅槃中的第二種人稍微好一些,他主張說:「西藏密宗的樂空雙運是汙穢法、染濁法,我們如果離開了欲界境界,就可以離開染汙法;由於已經離欲界生,所以離生喜樂,以身樂自恣,得清淨樂。那不是染汙的貪心所產生的樂,住於初禪中就有身樂,這個樂就叫作真實樂,這就是涅槃境界。」這樣總是比附佛法外道的西藏密宗好多了。可是,初禪中的覺知心常住不壞,還是說不通的。如果可以說得通,就應該是入了初禪以後就永遠住在初禪中,才能說是常住不變,因為涅槃是常住不變的;如果有時離開了初禪,或者初禪退失了,那他這個法就不是常住法了!既不是常住的,怎麼可以叫作涅槃?顯然這樣也不是涅槃,只是五現涅槃外道中的第二種。至於第三、第四、第五種的外道現見涅槃,就是以二禪、三禪、四禪中的覺知心作為涅槃心,以定中的意識所住境界作為涅槃境界,但仍然不是真實涅槃。

今天的佛教界中,要找到第二到第五種外道涅槃的實證者,都已經找不到了,因為沒有人能夠實證初禪以上的禪定,大部分人是落到第一種當中——也就是和西藏密宗以雙身法的覺知心作為涅槃心一樣,還是欲界中的現前五塵中的覺知心。各位來看看各大山頭是怎麼說法的,他們說:靜坐到澄澄湛湛,就是涅槃境界。也有人說:放下一切,都不起煩惱時,就是涅槃。請問:這樣是不是都還在五塵中?他們所謂的常,就是把五陰中的某一法或某些法建立為常,通常都還是落在識陰六識或者意識當中,結果仍然是第一種外道涅槃,那是層次最低的外道涅槃。

至於層次最高的第五種外道涅槃,這是已經證得四禪的外道,他把四禪等至位中的覺知心建立為涅槃心,說那時候心中完全無念,捨清淨了、念也清淨了,說這樣的境界就是涅槃境界;但這仍然是意識境界,不是無餘涅槃,卻已經是外道涅槃的最高層次了。

另外有一種外道,超過外道的五現涅槃,他證得四禪以後,認為:只要有覺知心在,就會領受五塵境界,能領受五塵境界的心就是生滅變異法,乃至第四禪定境中的法塵也是變異法,所以要把自己滅掉;滅掉以後就不可能再有生了!於是他滅掉自己以後,落入無想定中,誤以為那就是無餘涅槃。

而且,他也想到一個問題:假使滅掉覺知心及色陰,就會變成斷滅。所以覺得這樣不太對,就想:我生到廣果天去,然後在那邊把自己滅掉,就成為無餘涅槃了,可是我的色身還得保留著,就不會成為斷滅。這一招也不錯,他的證境顯然超過今天所有的佛門大師們,也超過外道五現涅槃。可是他沒有想到的是,身見煩惱還是沒有斷除——身我之見沒有斷除,意根也還存在,所以他實際上只是進入無想天中,並不是進入無餘涅槃中,還是沒有出三界,仍然是在色界天中。如果他不中夭,五百大劫以後突然間一念生起,覺知心又出現了,那就下墮人間了,所以仍然不是涅槃。所以,他執著說:「色界天身常,只要把覺知心自己滅了,就是涅槃。」結果仍然不是正見,仍然沒有證得涅槃,可是他認為那個涅槃是常。可見,斷見與常見這兩種,都是由於妄想見的緣故,才會產生這樣的見解。如果不是妄想見,就不會有這樣錯誤的見解了。所以《勝鬘經》才說:【見涅槃常,是常見,非正見;妄想見故,作如是見。】(《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接下來的經文說:【於身諸根分別思惟,現法見壞;於有相續不見,起於斷見。】(《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剛剛說之所以會有斷見與常見這兩種邊見,是由於妄想見的緣故,可是為什麼有這樣的妄想見而產生斷見呢?這裡經文的意思是說:這是因為對於色身五根作了分別與思惟,現前看見色身會毀壞,乃至於也能看見受、想、行、識四陰,在老死以後也都全部會毀壞消失,可是對於五陰背後有真實存在的本識相續不斷的狀況卻看不見,就是因為這樣的妄想見,所以生起了斷見。

那要如何才能避免妄想見、要根據什麼才能出生正見?就要根據對於五陰的每一陰,都經過詳細地觀行,確認是虛妄法,全部否定;另一方面,對於真實有也確認了——這個本識是存在的,或是已經親證了,或是堅信 佛所說的本識常住不滅,將來蘊處界滅盡就剩下祂,那就是無餘涅槃的本際;這樣才能安心地滅除自己而入涅槃。如此一來,既不會落於斷滅一邊,也不會落於常見一邊,兩邊都離而證涅槃;但阿羅漢是沒有親證本識的所在,而菩薩是已證本識的所在而能現觀祂獨住的境界,所以真正能離兩邊的是大乘證悟菩薩。這是二乘人作不到的,二乘聖人只能夠想像離二邊的境界。所以在四阿含中也有講過:【離此二邊,則有中道,……。】(《中阿含經》卷43可是中道裡面是什麼,阿羅漢們也只能想像,終究沒有把中道的道理結集在四阿含中;那就是說,他們聽了大乘中道的經典,卻結集成為阿含解脫道經典,所以只能夠稍微講一下中道,內容很少,也沒辦法講清楚。

這就是說外道及佛門凡夫們,對於五陰的內涵不如實知,當然也無法了知五陰的虛妄,所以不能離開常見;對於本識的真實常住又不能信受,所以也無法離開斷見。因此,他們在色陰以及其餘四陰中,一一分別思惟以後,如果有智慧——世間智慧足夠的話——就會看見識陰是虛妄法;但是,各位可以看見佛教各大山頭,有哪一個大師如實知道識陰是虛妄法?都沒有!他們都是落在識陰中;連蘊處界等世俗法上的觀察智都不夠——無法看見現法識陰的虛妄,也沒有智慧「現法見壞」,所以落入常見中,總是認定識陰或意識為常住不壞心。假使「現法見壞」而不信有本識常住涅槃,這是斷見外道的觀行所得;然而斷見外道的智慧是遠比常見外道要好很多的,因為他們至少能現見五陰全都虛妄;只是由於不知、不信有第八識本識常住不壞,所以主張死後斷滅而落入斷見中。

可是現前可見佛教各大山頭對五陰的虛妄都無法觀行,各位可以察看各大山頭的堂頭和尚們(他們當中有的人可說是著作等身呢),可是你曾看過他們哪一本書中在講色陰虛妄、受陰虛妄、想行識陰虛妄呢?都沒有!而他們所謂的開悟都是悟得離念靈知,說覺知心離開語言妄念時就是常住的真心,或說就是真如心,落入常見中。甚至有些山頭更簡單,連離念都不用,說現前的覺知心意識就是常住不滅的真如心;可見他們沒有智慧於現法五陰中看見都是必壞的法,反而誤認為是常住法。那位號稱佛教界導師的法師比較有智慧,他只是「於有相續不見」——對於三界有背後真實存在的本識相續不斷的狀況看不見,但他已經看見現法五陰都是虛妄法。他之所以會建立意識細心常住說,是因為想要逃避斷滅見而不得不建立,但其實他也知道意識是虛妄法。他只要一場大病,就知道意識心什麼都作不了主了,所以他不是沒有智慧「現法見壞」,他只是對於「本識支持三界有相續不斷」的事實看不見,他只是先誤信了六識論而寫下許多書,又看不見本識真實有的相續常住,所以落於斷見之後再作補救而建立「意識細心常住說」,結果只得又回到常見去,這就是那位號稱佛教界導師的法師的落處。

時間的關係,今天就先為各位說明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2/5315-a22_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