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電視弘法節目「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二)第69集「真佛子與四依」。
在上集中,我們瞭解:若離開第八識如來藏,沒有緣起性空可說。依六識論說緣起性空,將意識視為緣起根本,則同於常見外道;而於意識五位斷的事實上,緣起性空又成了斷滅論,同於斷見外道。這是具有慧眼的您可以輕易判斷的。
勝鬘菩薩說:【正見者是佛真子,從佛口生,從正法生,從法化生,得法餘財。】(《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菩薩正知「常樂我淨」的真實理是指第八識而非意識;究竟的常樂我淨那是佛地的境界,也不是因地菩薩的事,所以菩薩更不敢起高慢。菩薩在領受了這樣的知見以後,悟前就能夠知道修學佛法就是要親證這個本來就常樂我淨的如來藏,悟後親證了這個第八識如來藏,更會感受到如來藏中的七識心種子還沒有究竟清淨,所以還不是真正的淨。要能夠真實究竟的淨,才是真實究竟的我;成為真實究竟的我,才能真實究竟的樂;有了真實究竟的樂,才是真實究竟的常——因為第八識所含藏的種子不再變易了,這才是究竟的常。具足四種究竟常樂我淨時,才是真正的證得佛果,否則都還沒有到達佛地的果位,也因此菩薩怎敢起慢呢!
每位眾生依清淨如來藏而有,在因地祂是本具有常樂我淨,只是因為還含藏著染汙的種子,也只是因為現世學佛早晚一時的因緣假相罷了,所以面對佛菩薩、面對上位菩薩,菩薩不敢起慢;面對新學菩薩,知道他們也是未來必定能夠成佛,所以更能夠斷除輕慢心。也因為這一個樣子,所以在成佛之道上,才能夠三學增上而得無礙、而得成就。有這種正見的人就是
佛陀真正的兒子,從正法中出生,也是從佛法中化生的人,不但能夠知道如來法身是常樂我淨,並且還能夠從總相智去獲得別相智以及道種智,乃至成佛得到佛所有的其他法財。
怎麼說是得到佛其他所有的法財呢?如果是出家修到阿羅漢位,一心想捨報了入無餘涅槃的人,是不能稱為真子。只有在大乘法見道、轉依佛菩提,不會獨善其身而入無餘涅槃,要能實證成佛之道所依的第八識如來藏心,才有能力挑起三乘菩提的正義,也才能夠具傳解脫道以及佛菩提道的大擔子;因此要能夠挑起如來家業,要能夠具傳三乘菩提的正義,佛才說他們是真子。
所以 佛陀說:【是我真子,從口而生,法法所化。】(《中阿含經》卷29)從口而生,這就是能夠對 佛以及對 佛陀所說的法能夠信受無疑而努力去實踐;法法所化,則是自己在實踐的過程當中,轉依了法的功德,而增上了法的功德受用於身口意行當中。所以,佛所說的法都能夠聽進心中而付諸實行,也能夠親證第八識如來藏的真如體性;能夠親證了真如體性,能夠瞭解了佛法的密意,這就是真正的從「佛口出生,法法化生」的人。同時只要悟了,就不在男女相中,都是
佛的真子。會在無生法忍上面努力進修而求證,次第的增上,也能在未來的生生世世中都不入無餘涅槃,在一切行中自度同時度他,而在度他的同時自己又不斷地增上,這才是真的從佛口所生,從法法化生的真子。色身無妨是父母所生,但是菩薩的法身慧命是從佛口所生,這就是法法化生的佛的真子。
由法法化生、自度度他的過程中,會不斷地相應到成佛所需的無量法財。不迴心阿羅漢只能從佛法中得到解脫道的法財,那是非常少的。如果有因緣遇到真正的善知識,證阿羅漢果一生就可以具足證了,可是成佛卻需要三大無量數劫。所以《法華經》中,阿若憍陳如等五百阿羅漢到於佛前,頭面禮足這麼說:【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自謂已得究竟滅度,今乃知之,如無智者。所以者何?我等應得如來智慧,而便自以小智為足。】(《妙法蓮華經》卷4)來悔過自責。所以有志於成佛之道的菩薩,會把佛的所有法財,從總相智開始,進入別相智、道種智乃至於諸佛的一切種智都要得到,能夠生生世世發願隨諸佛修學,在修學的過程當中呢,無論是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都是他所恭敬修學的對象,也因此不斷地相應到諸佛的法財無量無數。
對於二乘所證,勝鬘菩薩說:【世尊!淨智者,一切阿羅漢、辟支佛智波羅蜜;此淨智者雖曰淨智,於彼滅諦尚非境界,況四依智?何以故?三乘初業不愚於法,於彼義當覺當得;為彼故,世尊說四依。】(《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這段話有兩個重點,就是二乘淨智和四依。一切阿羅漢、辟支佛雖然都有清淨智,能知道解脫道的四聖諦,不會落於四顛倒,這樣雖然說是淨智,但是他們修解脫道而證得的一切智境界,以及對於如來常樂我淨等清淨法所聞的智慧,都不是他們自己所能了知的;因為二乘淨智,都是在蘊處界的無常、苦、無我、不淨等四法上面用心。阿羅漢所觀行的都是五蘊的範圍之中,而五蘊中每一法都是無常,所以違背常波羅蜜。阿羅漢觀行的五蘊全部都是不樂的法,因為都會與苦相應,所以違背了樂波羅蜜。阿羅漢所觀行的五蘊全部都是無我之法,全部都是不能作主的,因為無常當然不是真我,違背了常樂我淨的我波羅蜜。阿羅漢觀行的五蘊全部內容都是不淨法,不淨法違背了常樂我淨的淨波羅蜜;所以相對於滅諦來說,阿羅漢、辟支佛依他們所證的淨智,還是無法懂得常樂我淨的真實理。所以,勝鬘夫人說二乘聖人對於滅諦的真實義是不瞭解的。二乘人或者是依聲聞菩提信受佛語,或是依緣覺菩提推理證知,但是他們都不是親證了滅諦的真實義。所以
佛陀為他們開示四依之法來依止常樂我淨等四波羅蜜,如果不迴心的二乘聖人不論怎樣的窮究四依之法,還是無法真正的瞭解滅諦和常樂我淨的究竟義。
但是我們再來看,什麼是菩薩的四依智呢?大乘菩薩從四依法來依止常樂我淨的如來藏妙法是和二乘人完全不同的,菩薩得自
佛陀所說真正滅諦——也就是寂滅的真實諦——第八識如來藏的真如清淨體性,這絕對不是那些不迴心的二乘聖人所能猜測的。
勝鬘菩薩說:【何以故?三乘初業不愚於法,於彼義當覺當得;為彼故,世尊說四依。】又接著說:【世尊!此四依者是世間法。世尊!一依者一切依止,出世間上上第一義依,所謂滅諦。】(《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既然說大乘的滅諦都已不是阿羅漢和辟支佛所能夠了知的,更何況是四依呢?
四依就是:依法、依義、依了義、依智。相對有四不依:不依人、不依語、不依不了義、不依識。這四依其實是依佛果的常樂我淨來施設的,所以常樂我淨是四依的所依。這四依也還得有所依,假使不依出世間上上第一義依——如來藏心,就不能如實證得滅諦的正理。菩薩轉依如來藏真如清淨體性所證滅諦,則能夠現觀本來就沒有煩惱生死,所以能夠諦觀生死、涅槃不二,實無生死逼迫的苦可斷,亦無涅槃的寂滅可樂、可證,說為滅諦,這樣才能進修到佛地的常樂我淨,在佛地的常樂我淨當中,就沒有四依可說。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四依的內涵,其實四依和聞思修證的次第是相互呼應的,我們在此略說。第一個「依法不依人」: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是依法不依人的最佳典範。有些道場強調一師一道,意思是說你在我這個道場,你就不可以再去其他的道場了;你在我這邊學法,你就不能在其他的地方學法了,這個說法是有著眷屬執著的情結。在《優婆塞戒經》當中有講到:師父要把優婆塞戒傳給學人,他要先觀察這學人六個月;可是相對的來說,這六個月也是學人可以好好地觀察這個道場所傳的戒是否真正的清淨。
因此,對於一個有心學法的學子,可以依《梵網經》卷2所說:【其法師者,或小姓年少、卑門貧窮、諸根不具,而實有德,一切經律盡解。而新學菩薩不得觀法師種姓,而不來諮受法師第一義諦者,犯輕垢罪。】在這個地方我們可以看到,其實我們不能只觀一個法師的外表,或者他的道場大不大,而是要看他有沒有法;可是相對來說,如何簡擇真善知識,這實在是修學大乘法很重要第一步。《華手經》中講:【若有四法,當知是為善知識也,何等為四?一、能令人入善法中,二、能障礙諸不善法,三、能令人住於正法,四者常能隨順教化。】(《佛說華手經》卷10)以上是依初學者而說依法不依人的道理。
我們也要了知,雖然是依法不依人,但是人跟法必須要同時具足。我們都很熟悉的《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當中,世尊開示:【菩提妙果不難成,真善知識實難遇。一切菩薩修勝道,四種法要應當知:親近善友為第一,聽聞正法為第二,如理思量為第三,如法修證為第四。十方一切大聖主,修是四法證菩提。】(《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3)我們看到 佛陀說親近善友為第一,但是這個友前面有一個「善」字,也就是說,這個善友是具足善法的,才能是善友;善友是依著正法而來得這個名稱。所以,這是對初學的提醒,不要落入大師、名人情結。
對於二乘,佛的開示「依法不依人」:是不是證得二乘極果,是要能夠自知自作證的。佛陀開示:【我說彼多聞聖弟子不由他信、不由他欲、不從他聞、不取他意、不因他思,我說彼有如實正慧知見。】(《雜阿含經》卷30)因為有著一定相應的清淨三業隨身,才能夠顯示是否證果。證果不是大師口中說你證果就證果,證果是法的相應;既然是法的相應,就必定有相隨的功德。以證初果為例:必有欲界定的成就,所以才能夠得到七返的成就;而能夠有正見修證佛菩提道,所以不會被邪見所惑,因此能夠得到佛法僧戒四不壞淨,就不會再造三塗惡業;能有信、戒、慚、愧、聞、捨、慧七聖財隨身,所以能夠隨時修正自己的過失,不會為自己錯誤的行為找藉口,更不會造下身口意的惡業,而能夠精勤於法。如果沒有上述的條件,例如沒有得到欲界定,對人間粗重的五欲還貪著不捨,為自己的過失會找藉口加以合理化,那並不能得到七返的果德,怎麼能夠說證初果?所以二乘的果證,也是依法不依人。
而在勝鬘菩薩所表達的四依都歸依於一依:「依法不依人」實義是菩薩是要能夠親證實相心,現觀第一義諦中,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沒有我、沒有人,只有唯一實相,就是法,就是清淨本心、如來藏這個自性清淨涅槃,這個就是菩薩唯一的依。也就是說,菩薩的依法不依人,他不是在五蘊的生滅相上面所看,覺得自己能夠解脫於五蘊的繫縛,就是表示是菩薩的依法了,這和二乘人是完全不同的。菩薩是看到了第八識如來藏祂的本來性、自性性、清淨性、涅槃性,轉依於如來藏,所以能夠無畏於五蘊的虛幻,不懼於生死流轉,而能夠生生世世的轉依第八識如來藏增上修學,這是大乘得以依法不依人正向佛菩提的正理。
這一集就說到這裡。
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2/5330-a22_069